| | |
| | | <template>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h2 id="b016"><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zt8.jpg" /></h2> |
| | | <div class="bk"> |
| | | <div class="bj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xxmb.jpg" /> |
| | | </p> |
| | | </div> |
| | | <p class="block">学习本专题,你将达成以下目标。</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说出离园保育的保教价值。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知道离园活动的保育任务。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辨别离园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并有效防范。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离园习惯。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会利用离园时机与家长沟通。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会对托育园进行离园后的清洁消毒。 |
| | | </p> |
| | | </div> |
| | | <div class="bk"> |
| | | <div class="bj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gjc.jpg" /> |
| | | </p> |
| | | </div> |
| | | <p class="block"> |
| | | 离园照护:保育员要安排做好婴幼儿离园前的准备工作,提醒婴幼儿带回物品、玩具、药品等。教师需要做好家园沟通服务,向家长反馈婴幼儿在园的整体情况。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一日生活记录:有效、客观地记录婴幼儿一天的生活情况,如生理方面(吃饭量、喝水量、排便及睡觉情况等)与发展领域(身体动作、语言沟通、认知探索、文化艺术、社会情绪等)。 |
| | | </p> |
| | | </div> |
| | | <h1 id="a009"><img alt="" class="img-0" src="../image/ckwx.jpg" /></h1> |
| | | <p> |
| | | 离园是婴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托育园生活转向家庭生活的过渡阶段。离园环节的保育工作内容繁多。例如,为婴幼儿做好离园前的物品整理,提醒或协助婴幼儿做好相关生活准备(换尿布、如厕等),做好婴幼儿离园前与家长的交接工作,与家长进行婴幼儿一日生活的沟通交流,做好个别指导,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完成婴幼儿离园后的托育场所的清洁消毒、安全检查及整理工作等。 |
| | | [1]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实训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
| | | </p> |
| | | <h3 id="c102">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一</span> 离园保育的保教价值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近年来,保育员及其保育工作在管理和教育婴幼儿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托育机构将教师的教育工作和保育员的保育工作合为一体,主要职责是对婴幼儿生活以及学习上的观察、指导和照护。在婴幼儿离园环节,保教人员要做好婴幼儿离园前的主要工作的合理分工,记录婴幼儿一日生活情况,做好环境消毒和物品清洁工作,开展有效的家园沟通工作,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离园习惯。做好婴幼儿的生活管理工作,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是离园保育的价值所在。婴幼儿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与人交往、礼仪习惯等方面的行为要转化为婴幼儿的活动常规,养成习惯。因此,保教人员的离园照护工作既要重视对婴幼儿的照护,又要满足他们不断增强的要求独立的需求。 |
| | | [2]潘建明,谢玉琳,马仁海.幼儿照护职业技能教材(初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
| | | </p> |
| | | <h3 id="c103">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二</span> 离园活动的保育任务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①组织婴幼儿做好离园前的物品整理工作,包括将玩具、图书归位,将桌椅摆放整齐。 |
| | | [3]车廷菲.我国0~3岁儿童保育与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与未来[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2(2). |
| | | </p> |
| | | <p>②提醒或组织婴幼儿喝水,检查婴幼儿是否需要换尿布或如厕。</p> |
| | | <p>③检查或协助婴幼儿整理好衣装。</p> |
| | | <p>④热情接待家长,交流婴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表现。</p> |
| | | <p>⑤培养婴幼儿礼貌告别的习惯。</p> |
| | | <p> |
| | | ⑥与婴幼儿及家长告别,提醒他们或家长不要遗忘自己的衣物,检查婴幼儿的物品是否都已被带走。 |
| | | [4]魏晓会.日本0—2岁保育服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
| | | </p> |
| | | <p>⑦组织好晚接婴幼儿的活动,做好晚接婴幼儿的生活照护。</p> |
| | | <p>⑧婴幼儿全部离园后,做好清洁、整理、消毒工作,关闭门窗,倾倒垃圾。</p> |
| | | <h3 id="c104">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三</span> 离园环节中的安全隐患 </span |
| | | > |
| | | </h3> |
| | | <p>[5]宋彩虹.幼儿生活活动保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p> |
| | | <p> |
| | | 婴幼儿在离园时容易摔伤、与同伴争执、情绪不安、走失、发生交通事故等。婴幼儿离园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明确产生离园安全问题的原因,做好离园活动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 |
| | | [6]《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实用指南》编写组.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实用指南[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248">(一)婴幼儿方面</h4> |
| | | <p> |
| | | 婴幼儿容易冲动、欠缺情绪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幼儿离园时见到家长第一时间来接自己,就容易兴奋,会不顾一切地快速奔向家长,易发生戳伤、挤伤等情况。又如,家长未及时来接的幼儿,发现同伴陆续离园,容易着急、焦虑甚至大喊哭泣,为此,保教人员不得不及时安抚幼儿的情绪,也可能会出现照顾不到其他幼儿而出现场面混乱的现象。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还不够健全,对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有些调皮的幼儿在离园时可能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跑到园外去玩,导致走失或者交通安全事故。 |
| | | [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育婴员[M].修订本.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249">(二)保教人员方面</h4> |
| | | <p> |
| | | 保教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如有些保教人员认为幼儿偷跑出去是因为幼儿自身太调皮或者来接的家长互相聊天不好好照看自己的孩子。如班上只剩下几个幼儿没有被接走,保教人员只是一味地让幼儿消极地等待或放任他们玩耍,令幼儿的情绪产生波动,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
| | | [8]张小永.保育员(基础知识)[M].2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250">(三)园所方面</h4> |
| | | <p>[9]金扣干,文春玉.0~3岁婴幼儿保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p> |
| | | <p>[10]赵青.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p> |
| | | <p> |
| | | 托育园安全管理培训不到位。托育园的安全培训工作主要以讲座报告、随机指导、共享文件这样的方式开展,系统性、实践性不强。这样的安全培训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针对性都不强,致使很多保教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能防患于未然;遇到紧急情况时,因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此外,托育机构的安全管理制度未完善,尤其在离园交接环节、门卫监督环节以及校车接送环节存在错接、漏接等问题。 |
| | | [11]周梅林.保育员(初级技能 中级技能 |
| | | 高级技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
| | | </p> |
| | | <h3 id="c105">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四</span> 离园环节中的安全防范 </span |
| | | > |
| | | </h3> |
| | | <h4 class="h4-zt" id="d251">(一)提高婴幼儿离园时的自我保护意识</h4> |
| | | <p> |
| | | 保教人员应培养婴幼儿的安全意识。如引导婴幼儿了解“陌生人”“等待”“排队”“轮流”等概念。可以将平时婴幼儿离园时的表现视频作为课程资料,鼓励幼儿讨论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观看正确的视频录像。 |
| | | [12]康松玲,贺永琴.婴幼儿营养与喂养[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252">(二)提高保教人员的分工协作能力</h4> |
| | | <p>[13]蒋一方.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p> |
| | | <p> |
| | | 保教人员要有序组织婴幼儿离园活动。离园前,保教人员可以组织婴幼儿开展阅读活动或益智类游戏。活动结束后指导婴幼儿将图书资料玩具等放回原位。保教人员要做好工作安排,分别在教室、园所门口安排教师照护,引导婴幼儿在园所门口排队等待,待全部婴幼儿离园后再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
| | | [14]杨海河,游川.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253">(三)完善园所离园管理制度</h4> |
| | | <p> |
| | |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托育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托育机构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和健全门卫、房屋、设备、消防、交通、食品、药物、婴幼儿接送交接管理制度。托育机构应将安全制度细节化,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
| | | [15]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254">(四)特殊婴幼儿的离园安排</h4> |
| | | <p> |
| | | 加强特殊婴幼儿的家园联系。离园时,可以建议家长提早到园所来接,避开高峰期,减少安全隐患。 |
| | | [16]伍香平,彭丽华.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
| | | </p> |
| | | <h3 id="c106">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五</span> 离园的好习惯 </span |
| | | > |
| | | </h3> |
| | | <p>不同月龄的幼儿的离园习惯培养要点如下(见表2-8-1)</p> |
| | | <p class="img">表2-8-1 离园的好习惯</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255-1.jpg" /></p> |
| | | <h3 id="c107">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六</span> 离园时与家长沟通 </span |
| | | > |
| | | </h3> |
| | | <p>[17]柳倩,徐琼.0—3岁儿童健康与保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p> |
| | | <p>[18]线亚威.幼儿园保育工作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p> |
| | | <p>[19]王波,王珊.婴幼儿保育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p> |
| | | <p> |
| | | 婴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园所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双方应积极配合和有效沟通。家庭与托育园的目标是否一致、内容是否连贯、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行为和健康。离园时,保教人员可以和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突出婴幼儿在园所一日中比较重要的事件和环节(见表2-8-2)。 |
| | | [20]邵玉芬,许鼓,甘智荣.0~3岁婴幼儿营养配餐看这本就够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 | </p> |
| | | <p class="img">表2-8-2 离园环节的沟通形式与主题</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256-1.jpg" /></p> |
| | | <p>[21]吴光驰.0~3岁育儿百科[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p> |
| | | <p> |
| | | 若需要进行详细的线下交流,教师可以让家长提前预约时间和内容(见表2-8-3),交流的目的是让婴幼儿的家长与托育园彼此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都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家长相互合作,分享信息,建立相互倾听的家园共育互动模式。 |
| | | [22]劳拉·A.杰娜,杰尼弗·苏.美国儿科学会实用喂养指南[M].2版.徐彬,等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
| | | </p> |
| | | <p class="img">表2-8-3 家长预约交流记录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256-2.jpg" /></p> |
| | | <h3 id="c108">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七</span> 托育园的清洁消毒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托育园日常清洁消毒应依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每日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寝室床铺应保持卫生,被褥整洁。餐桌、床围栏、门把手和水龙头等物体表面应每天用清水擦拭,地面湿式打扫,保持清洁。婴幼儿用具、玩具每周应至少清洁消毒一次,传染病流行季应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255">(一)托育园日常消毒法</h4> |
| | | <h5 class="h5-zt" id="e228">1.物理消毒法</h5> |
| | | <p> |
| | | 物理消毒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将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的方法。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日晒法、紫外线消毒法、煮沸法、蒸汽消毒法等。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下。 |
| | | </p> |
| | | <p>①日晒法:毛巾、衣物、被褥、书籍、玩具等。</p> |
| | | <p>②紫外线消毒法: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等。</p> |
| | | <p>③煮沸法:餐具、水杯、毛巾等。</p> |
| | | <p>④蒸汽消毒法:餐具、水杯、毛巾等。</p> |
| | | <h5 class="h5-zt" id="e229">2.化学消毒法</h5> |
| | | <p> |
| | | 化学消毒法是利用化学药品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化学药品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常用的化学消毒法有消毒剂浸泡法和消毒剂擦拭法。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下。 |
| | | </p> |
| | | <p>①消毒剂浸泡法:便具、玩具、家具、织物、耐湿物品等。</p> |
| | | <p>②消毒剂擦拭法:家具等物体表面和地面、墙面等。</p> |
| | | <h4 class="h4-zt" id="d256">(二)托育园常用物品的消毒</h4> |
| | | <p>给托育园常用物品消毒可参照下表(见表2-8-4)。</p> |
| | | <p class="img">表2-8-4 托育园常用物品消毒工作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257-1.jpg" /></p> |
| | | </div> |
| | | </temp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