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template>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h2 id="b009"><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zt1.jpg" /></h2> |
| | | <div class="bk"> |
| | | <div class="bj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xxmb.jpg" /> |
| | | <div class="page-content-box"> |
| | | <div class="page-box">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h2 id="b010"><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zt2.jpg" /></h2> |
| | | <div class="bk"> |
| | | <div class="bj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xxmb.jpg" /> |
| | | </p> |
| | | </div> |
| | | <p class="block">学习本专题,你将达成以下目标。</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理解来园保育的保教价值。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做好婴幼儿来园前的准备工作。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知道来园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防范来园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知道来园接待的内容。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安抚来园婴幼儿的不良情绪。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会晨间检查。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会接待带药的婴幼儿。 |
| | | </p> |
| | | </div> |
| | | <div class="bk"> |
| | | <div class="bj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gjc.jpg" /> |
| | | </p> |
| | | </div> |
| | | <p class="block"> |
| | | 来园准备:婴幼儿来园前,保教人员的工作准备包括婴幼儿活动环境准备、生活物品及活动材料准备等。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来园接待:保教人员亲切地与婴幼儿和家长打招呼,能让婴幼儿产生安全感,让家长产生信赖感,为愉快的一日生活打下基础。 |
| | | </p> |
| | | </div> |
| | | <p> |
| | |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来园保育工作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婴幼儿一日生活的质量,还会影响家长一天工作的心情。因此,保教人员的来园保育工作特别重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在入园环节表现出的需求和状态各不相同,因而对他们的保育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保教人员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成长规律,紧紧围绕来园保育目标,为婴幼儿营造安全、卫生、温馨、舒适、丰富、有趣的入园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及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使来园环节真正成为婴幼儿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 |
| | | </p> |
| | | </div> |
| | | <p class="block">学习本专题,你将达成以下目标。</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说出什么是婴幼儿生活保育。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清楚表达出婴幼儿生活保育的主要任务。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基本了解我国保育发展的历程。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能说出婴幼儿生活保育的目标。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知道婴幼儿生活保育的意义。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 | | 初步知道托育机构的一日生活。 |
| | | </p> |
| | | </div> |
| | | <div class="bk"> |
| | | <div class="bj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gjc.jpg" /> |
| | | <div class="page-box">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h3 id="c038">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一</span> 来园保育的保教价值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托育机构保育是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托育机构应创设适宜的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和活动,提供生活照料、安全看护、平衡膳食和早期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婴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
| | | </p> |
| | | <p> |
| | | 来园环节是婴幼儿在托育机构一日生活保育中的第一个环节。安全、卫生、温馨、舒适的环境对婴幼儿来说是一天愉快生活的基础。保教人员上岗前的个人准备、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整理、设施设备的检查、生活物品的准备、教玩具的提供及摆放等,都是来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园环节还是建立师生感情、培养婴幼儿的习惯、提高婴幼儿的综合生活能力、开展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契机。保教人员抓住来园时机与家长交流,能建立起良好的家园沟通平台,实现家园共育。由此可见,来园环节涉及很多工作内容,蕴含了很多的保教价值,在婴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起到关键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
| | | </p> |
| | | <h3 id="c039">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二</span> 婴幼儿来园前的准备工作 </span |
| | | > |
| | | </h3> |
| | | <h4 class="h4-zt" id="d103">(一)保教人员上岗前的个人准备工作</h4> |
| | | <p>①提前10分钟到达工作岗位,更换舒适且便于运动的工作服。</p> |
| | | <p> |
| | | ②整理仪表。不戴戒指,不留长指甲,不披长发,不穿裙子、高跟鞋和拖鞋。 |
| | | </p> |
| | | <p>③用流动水和肥皂洗净双手。</p> |
| | | <p> |
| | | ④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着正面、积极的情绪,用爱和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婴幼儿。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04">(二)有关环境的准备工作</h4> |
| | | <h5 class="h5-zt" id="e101">1.开窗通风</h5> |
| | | <p> |
| | | ①最常用的净化空气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开窗能使室内空气迅速流通,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但遇雾霾天则不建议开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开启室内空气净化器,待天气转好后再开窗通风。 |
| | | </p> |
| | | <p> |
| | | ②根据不同季节,调整开窗通风的时间和频次。在一般情况下,盥洗室要始终开窗通风。 |
| | | </p> |
| | | <p> |
| | | ③使用空调时,窗户要留缝。当室温低于10℃时,要让空调制热;当室温高于26℃时,要让空调制冷。 |
| | | </p> |
| | | </div> |
| | | <p class="block"> |
| | | 保育:成人为婴幼儿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良好的环境与条件,精心地照护和养育婴幼儿,以保护和促进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和良好发展。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托育园:专业人员为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照护服务的机构。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保育员:在托幼园所、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保育机构中,从事婴幼儿生活照料、保健、自理能力培养和辅助教育工作的人员。 |
| | | </p> |
| | | <p class="block"> |
| | | 一日生活:托育机构应对婴幼儿一日生活中重要环节(如游戏、喂哺、进餐、活动、睡眠等各个生活环节)加以合理安排。 |
| | | </p> |
| | | </div> |
| | | <p><br /></p> |
| | | <div class="bk-zt1"> |
| | | <div class="bj1-zt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zt" alt="" src="../image/zt-my.png" /> |
| | | <div class="page-box">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h5 class="h5-zt" id="e102">2.清洁与消毒</h5> |
| | | <p> |
| | | ①室内外地面清扫。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进行湿性清扫,以免扬灰。包干区域也要保持清洁,不留死角。 |
| | | </p> |
| | | <p> |
| | | ②室内物品预防性消毒。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使用25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婴幼儿所能触及的物品,如教室内外门把手、窗台、窗框、柜面、桌椅、水杯架等。待所有物品表面的消毒液作用20分钟后,去除消毒残留,做到无浮灰、无水渍。 |
| | | </p> |
| | | <p>③盥洗室无异味,马桶无便渍,镜面无水渍,地面和台面保持干燥。</p> |
| | | <p>④清洁工具使用后,需清洗、消毒并晾晒,定点安放,有标识。</p> |
| | | <h4 class="h4-zt" id="d105">(三)安全检查</h4> |
| | | <p> |
| | | ①教室内的检查。活动室各区域和卧室空间布局合理,避免摆放过多的家具,玩具橱尽量靠墙摆放,避免上层物品过重而倾倒。要留给婴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保证婴幼儿游戏、学习和生活安全且有序地开展。婴幼儿使用的教具、玩具及其他物品要符合安全要求。家具要牢固、无尖角和裂缝。如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都要及时排除。 |
| | | </p> |
| | | <p> |
| | | ②危险物品的存放。剪刀、回形针、美工刀、拖线板等危险物品需存放在安全、固定的位置;保教人员的保温杯、玻璃杯要放在婴幼儿触及不到的固定橱柜中;消毒用品、杀虫剂、洗涤剂等要上锁,由专人保管。 |
| | | </p> |
| | | <p> |
| | | ③户外活动场地检查。婴幼儿的活动场地要平坦、无碎石。大型运动器械要无尖锐突出处、无表面破损、无零件松动、无架构脱落。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06">(四)准备饮用水</h4> |
| | | <p> |
| | | ①清洗水桶。将沸水灌入水桶,盖上桶盖后震荡,使沸水充分接触水桶内壁,沸水经水龙头流出,再用沸水冲淋水桶外部。 |
| | | </p> |
| | | <p>②准备足量的饮用水。水温适中,以滴在成人手背上不烫为宜。</p> |
| | | <p>③准备好饮用水的水桶必须上锁。</p> |
| | | <h4 class="h4-zt" id="d107">(五)准备物品及材料</h4> |
| | | <p> |
| | | ①生活物品:保证每个婴幼儿有专用的擦脸巾、擦汗巾、擦手巾、水杯、洗手液或肥皂、卫生纸、纸尿裤等。 |
| | | </p> |
| | | <p> |
| | | ②根据每日教学工作计划,布置游戏区域,投放各类材料,准备各类玩具、书籍,合理地摆放户外活动场地的器械等。 |
| | | </p> |
| | | <p>③所有物品应按指定的归纳位置分类摆放,做到整洁、美观。</p> |
| | | </div> |
| | | </div> |
| | | |
| | | <div class="page-box">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h4 class="h4-zt" id="d108">(六)沟通协作</h4> |
| | | <p> |
| | | 与班组的保教人员简单沟通当天的工作内容,保证婴幼儿一日生活有序进行。 |
| | | </p> |
| | | <h3 id="c040">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三</span> 来园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①入园时,低龄婴幼儿的家长经常有很多琐事要告知与交接,托育机构的保教人员忙于接待,容易疏忽徘徊在门口的婴幼儿,导致婴幼儿自行离开,易发生意外或走失。 |
| | | </p> |
| | | <p>②来园活动区域安排不当,空间布局拥挤,容易造成婴幼儿碰撞或跌倒。</p> |
| | | <p>③在来园活动中,为婴幼儿投放的玩具过少,容易引起婴幼儿的争抢矛盾。</p> |
| | | <p>④婴幼儿入园洗手、如厕后,地面的水渍未及时清理,容易致使滑倒受伤。</p> |
| | | <p> |
| | | ⑤保教人员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关注到躲在角落里的婴幼儿,当意外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
| | | </p> |
| | | <h3 id="c041">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四</span> 防范来园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在婴幼儿来园前时,我们对环境和物品进行了安全检查,以排除隐患。在婴幼儿来园时,又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09">(一)采取三位一体的站位</h4> |
| | | <p> |
| | | 随着婴幼儿陆续来园,家长聚集在班级门外,班级中人数增多,婴幼儿会分散在教室的各个活动区域中进行游戏。由于意外的发生往往是一瞬间的,因此,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需要互相配合,分别站在教室、盥洗室和活动室门口,全方位、无死角地观察每一名婴幼儿。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10">(二)避免婴幼儿奔跑与攀爬</h4> |
| | | <p> |
| | | 婴幼儿活泼好动,而身体协调能力差,对危险缺乏认知,自我保护能力还未完善。有时,婴幼儿来园时看到同伴容易兴奋,易在教室有限的空间内奔跑、打闹,应谨防碰撞与意外的发生。不要将椅子等可登高的物体放在窗台下,避免婴幼儿攀爬,防止婴幼儿从高处跌落。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11">(三)婴幼儿入园就洗手</h4> |
| | | <p> |
| | | 在指导和帮助婴幼儿正确洗手的同时,要注意婴幼儿是否弄湿衣裤,是否有水溅到地面上。如果有水渍需及时清理,要始终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滑倒摔伤。 |
| | | </p> |
| | | </div> |
| | | <p> |
| | | 蒙台梭利:“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
| | | </p> |
| | | </div> |
| | | <p> |
| | | 婴幼儿时期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为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个体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经验表明,为婴幼儿提供保健护理、充足的营养以及早期发展指导,能提高他们在未来的教育成就、健康水平,对他们获得更公平的经济与社会机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 | | </p> |
| | | <p> |
| | |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三孩政策”的落地与持续推进,人们对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对其照护服务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在“幼有所育”方面持续用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并发布了《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以指导托育机构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科学、规范的照护服务。 |
| | | </p> |
| | | <p><br /></p> |
| | | <div class="bk-zt1"> |
| | | <div class="bj1-zt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zt" alt="" src="../image/zt-yy.png" /> |
| | | <div class="page-box">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h4 class="h4-zt" id="d112">(四)及时清点婴幼儿人数</h4> |
| | | <p> |
| | | 来园活动结束后,保教人员要认真清点婴幼儿的人数,对于未到园的婴幼儿,要及时联系家长了解原因,并做好出勤记录。 |
| | | </p> |
| | | <h3 id="c042">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五</span> 来园接待的内容 </span |
| | | > |
| | | </h3> |
| | | <p>①营造温馨、舒适、轻松的环境,迎接婴幼儿的到来。</p> |
| | | <p>②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和每一名婴幼儿,对婴幼儿亲切问好。</p> |
| | | <p> |
| | | ③与家长进行简短的交谈,了解婴幼儿在家的情况,仔细倾听家长的嘱咐和要求。 |
| | | </p> |
| | | <p>④接收家长带来的婴幼儿物品。</p> |
| | | <p>⑤引导婴幼儿与同伴问好,与家长说再见。</p> |
| | | <p>⑥引导婴幼儿愉快地加入班级活动。</p> |
| | | <h3 id="c043">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六</span> 安抚来园婴幼儿的不良情绪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刚入园的婴幼儿普遍会出现哭闹和不愿入园的情况,表现多为亲子分离焦虑。婴幼儿在假期结束后或者病愈后返园,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婴幼儿对熟悉的环境和朝夕相处的亲人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进入园所就意味着要与最亲的父母、最爱的家人、最熟悉的环境有短暂的分离,经受情感依恋的考验,这会导致情绪焦虑和情绪爆发。因此,安抚婴幼儿的情绪是来园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入园的焦虑情绪。 |
| | | </p> |
| | | <p> |
| | | ①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特点创设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班级应尽可能营造家庭的氛围,让婴幼儿产生安全感。 |
| | | </p> |
| | | <p> |
| | | ②婴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环境中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小玩具或婴幼儿容易感兴趣的事物,让婴幼儿参与游戏,有愉快的体验,从而转移婴幼儿的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 |
| | | </p> |
| | | <p> |
| | | ③保教人员可用轻柔的身体动作、亲切的安抚语言,稳定婴幼儿的焦虑情绪,让婴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受关爱与呵护的,进而慢慢放松。 |
| | | </p> |
| | | <p> |
| | | ④要善于观察婴幼儿的各种反应,及时给予回应和安慰,让婴幼儿产生信任感。 |
| | | </p> |
| | | <p> |
| | | ⑤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婴幼儿的习性,并请家长一同配合做好来园的情绪安抚工作。例如,家长可在家帮助婴幼儿树立入园是一件开心的事的意识。家长也要理性对待婴幼儿入托一事,多给婴幼儿一些鼓励。有的家长对自己的 |
| | | </p> |
| | | </div> |
| | | <p>“三岁看大,七岁看老。”</p> |
| | | </div> |
| | | <p><br /></p> |
| | | <div class="bk-zt1"> |
| | | <div class="bj1-zt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zt" alt="" src="../image/zt-xyx.png" /> |
| | | <div class="page-box">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
| | | 宝宝也有依恋情感,会担心和不舍,甚至与婴幼儿一起流泪,反而容易将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婴幼儿,这对婴幼儿适应托育机构的生活是非常不利的。保教人员应引导家长将婴幼儿送到托育机构后微笑着与宝宝道别,不宜停留过久。 |
| | | </p> |
| | | <h3 id="c044">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七</span |
| | | > 有效开展来园接待工作的方法 </span |
| | | > |
| | | </h3> |
| | | <h4 class="h4-zt" id="d113">(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h4> |
| | | <p> |
| | | 在托育机构里,婴幼儿对保教人员的情感依赖是家庭亲子情感的转移。保教人员对婴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心理。每天来园时,保教人员可通过温柔的表情、亲切的语言和轻柔的肢体动作,带给婴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帮助婴幼儿消除紧张情绪,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例如,微笑、点头、拥抱、抚摸、亲切问候等和蔼可亲的表现方式都能使婴幼儿感受到被关怀和被爱,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14">(二)建立信任的家园关系</h4> |
| | | <p> |
| | | 来园时,保教人员可以与家长进行简短、有效的交流,了解婴幼儿在家的情况,了解婴幼儿的健康情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婴幼儿一日生活的照料。同时,保教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回应,展现出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性,让家长增加对保教人员的信任感,拉近家园情感距离,增强家园衔接的有效性,以达到家园共育的最佳效果。 |
| | | </p> |
| | | <h3 id="c045">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八</span> 晨间检查的必要性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入园前,原本单一、封闭的家庭养育模式使得婴幼儿与外界接触少,受细菌、病毒侵入的概率低。而进入托育机构后,婴幼儿相对聚集,如有一个婴幼儿患病,就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因此,及时发现和隔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能确保每个幼儿的健康。认真执行晨间检查制度,是预防婴幼儿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保证婴幼儿安全入园的重要途径,是托育机构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
| | | </p> |
| | | <h3 id="c046">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九</span> 开展晨间检查 </span |
| | | > |
| | | </h3> |
| | | <h4 class="h4-zt" id="d115">(一)晨间检查用品的准备</h4> |
| | | <p>保教人员应准备消毒过的体温计(或体温测量仪器)和压舌板,装有电</p>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class="page-box">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
| | | 池的手电筒,外用药(如酒精、碘伏、烫伤膏),敷料(如纱布、棉球、棉签、创可贴),消毒过的晨检牌,用于记录晨检时发现的异常全日观察记录本,婴幼儿服药记录本。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16">(二)晨间检查工作的具体步骤</h4> |
| | | <p> |
| | | 一问:询问家长婴幼儿在家的情况(饮食、睡眠、大小便等),从而了解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
| | | </p> |
| | | <p> |
| | | 二看:看婴幼儿的面色、精神状态、五官、咽喉、裸露在外的皮肤等有无异常,看是否有某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 |
| | | </p> |
| | | <p> |
| | | 三摸:用手触摸婴幼儿的额头,初步辨别有无发热现象。给疑似发热的婴幼儿测量体温。触摸婴幼儿的淋巴结、腮腺,辨别有无肿大情况。 |
| | | </p> |
| | | <p> |
| | | 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检查相应部位。查看婴幼儿双手和指甲是否干净卫生,衣着是否整洁且便于活动(建议根据天气、季节穿着合适的衣物,不穿露趾凉鞋、拖鞋,不穿抽绳连帽衫、紧身低腰裤,不佩戴玉器、项链、手链等)。检查婴幼儿有无携带尖锐的、过小的、有危险性的物品(有尖角的玩具、小珠子、坚果、果冻等)。如发现婴幼儿携带不适宜入园的物品和食品,应交由家长带回。 |
| | | </p> |
| | | <p> |
| | | 五登记:在晨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进行及时、翔实的记录,并在一日观察记录本中重点记录特殊婴幼儿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婴幼儿发热,应向家长了解婴幼儿发热的原因、有无到医院就诊。如果没有就诊,应说服家长带婴幼儿到医院就诊或回家休息。若发现婴幼儿有传染病的可疑症状,要告知家长立即带婴幼儿去医院排查诊治,并及时反馈就诊情况,如确诊为传染病,要启动传染病预案,请该病儿在家进行观察隔离,待痊愈且隔离期满后方可返园。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17">(三)晨间检查牌的作用</h4> |
| | | <p> |
| | | 经过晨间检查,根据婴幼儿的状况,分别发放不同颜色的晨间检查牌,用来帮助保教人员识别每一名婴幼儿的健康状况,了解是否需要用药、是否需要加强照顾等。 |
| | | </p> |
| | | <p> |
| | | 一般来说,晨间检查牌分三种颜色:绿色牌子表示婴幼儿一切正常,黄色牌子表示婴幼儿今天需要特别关注,红色牌子表示婴幼儿需要用药。也有托育机构会增加不同颜色的晨检牌,用来细分更多情况,如呼吸道疾病、肠胃不适、外伤等。 |
| | | </p> |
| | | </div> |
| | | <p>保育的概念是什么?</p> |
| | | </div> |
| | | <h3 id="c032">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一</span> 婴幼儿生活保育的概念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刚出生的婴儿无法离开成人独自在社会中生存。即使是幼儿,其自我照料、自我保护的能力及意识、经验等也都比较缺乏,必须依赖于成人生存和生活。婴幼儿的这种依赖性,决定了成人要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生活环境与条件,精心地照护与养育他们,这些是婴幼儿得以生存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
| | | </p> |
| | | <p> |
| | | 在我国,传统的保育主要是指对婴幼儿身体方面的养护和照顾。“保”,即保护,指给予身心尚未成熟的婴幼儿一定的保护,让婴幼儿能自由发展;“育”,即生育、养育、教育。保育,即父母或保育员为0~6岁婴幼儿提供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环境和物质条件,精心照顾和培养他们,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育,包括对婴幼儿的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个方面。 |
| | | </p> |
| | | <p> |
| | | 婴幼儿生活保育,是指对婴幼儿身体及其功能的保护、照顾与促进。既包括对婴幼儿的身体进行保护和照顾,使他们不受伤害,能正常发育,也包括采取各种保健手段与措施,以促进婴幼儿身体功能的发展和完善。 |
| | | </p> |
| | | <p><br /></p> |
| | | <div class="bk-zt1"> |
| | | <div class="bj1-zt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zt" alt="" src="../image/zt-sys.png" /> |
| | | <div class="page-box">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h3 id="c047">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十</span> 接待带药的婴幼儿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进入托育机构的婴幼儿经常会因为自身抵抗力差、环境改变、季节变化、情绪影响等因素出现病症,家长通常会及时带婴幼儿去医院就诊。在排除传染病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后,保教人员还是会鼓励家长坚持送婴幼儿入园。因为长时间在家休养会使较小年龄的婴幼儿产生不愿意上托育机构的情绪,造成适应期延长,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
| | | </p> |
| | | </div> |
| | | <p class="center"> |
| |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0165-1.jpg" /> |
| | | </p> |
| | | <p> |
| | | 保育员的工作职责:全面负责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保育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
| | | </p> |
| | | <p>扫码看《某托育园保育员的工作职责》。</p> |
| | | </div> |
| | | <h3 id="c033">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二</span> 婴幼儿生活保育的主要任务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第一,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良好的、符合安全与卫生要求的物质环境,以及良好的精神环境。 |
| | | </p> |
| | | <p> |
| | | 第二,合理地喂养和搭配饮食,包括引导婴幼儿有规律且定时、定量地进餐,少吃零食,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 | | </p> |
| | | <p> |
| | | 第三,清洁卫生,包括给婴幼儿换尿布、洗手、洗澡、刷牙等,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
| | | </p> |
| | | <p> |
| | | 第四,有规律地生活,包括让婴幼儿的生活遵循固定的作息制度,使神经系统保持平衡,促进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
| | | </p> |
| | | <p> |
| | | 第五,锻炼婴幼儿的身体,包括保证婴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婴幼儿的身体。 |
| | | </p> |
| | | <p> |
| | | 第六,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定期对婴幼儿进行生理和心理发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尽早治疗。注射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意外的预防主要包括保证婴幼儿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对婴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婴幼儿独处等。 |
| | | </p> |
| | | <p> |
| | | 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该大纲适用于经有关部门登记、卫生健康部门备案,为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照护服务的托育机构。提供计时托、临时托等照护服务的托育机构也可参照该大纲执行。该大纲明确了托育机构保育的核心要义。 |
| | | </p> |
| | | <p><br /></p> |
| | | <div class="bk-zt1"> |
| | | <div class="bj1-zt1"> |
| | | <p class="left"> |
| | | <img class="img-gn-zt" alt="" src="../image/zt-sys.png" /> |
| | | <p> |
| | | 对于需要在托育机构服用药物的婴幼儿,保教人员要让家长出具医生的疾病诊断证明和开药证明,并复印留存。任何人不得接收家长私自带来的任何药物或保健品。 |
| | | </p> |
| | | <p> |
| | | 请家长填好“喂药委托及服药记录表”,签字后方可给婴幼儿用药。“喂药委托及服药记录表”的内容包括:当天日期、用药者姓名、所在班级、用药者的疾病症状、药品名称、使用方法及剂量、给药时间、家长签名。除此之外,给药的保教人员应实际填写婴幼儿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签名。 |
| | | </p> |
| | | <p> |
| | | 收纳管理婴幼儿药物时,必须根据“喂药委托及服药记录表”上的内容进行核对,并在药物标签上标注用药婴幼儿的姓名。给药时要仔细核对,确保婴幼儿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 | | </p> |
| | | <div class="bk-tx"> |
| |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3">学习反思</span></p> |
| | | <p class="hr"></p> |
| | | <p class="hr"></p> |
| | | <p class="hr"></p> |
| | | <p class="hr"></p> |
| | | <p class="hr"></p> |
| | | </div> |
| | | </div> |
| | | <p class="center"> |
| |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0166-1.jpg" /> |
| | | </p> |
| | | <p> |
| | | 托育机构保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尊重儿童、安全健康、积极回应、科学规范。扫码看《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 |
| | | </p> |
| | | </div> |
| | | <h3 id="c034">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三</span> 我国保育工作的发展历程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1938年,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简称“保育会”)成立。保育会是抗战时期成立的一个民间性质的以救济、教育受难儿童为宗旨的团体,是国共两党真诚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成果,旨在拯救在日寇铁蹄下亲人被害、无家可归的受难儿童,保护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保育会理事长是宋美龄,副理事长是李德全,常务理事有邓颖超、曹孟君等人。1937—1945年,保育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分会、六十多个保育院,拯救、培养、教育了近三万名受难儿童,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后,保育会完成其历史使命,于1946年9月15日宣布停止活动。 |
| | | </p> |
| | | <p> |
| | | 1949年后,我国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经历了混沌、区分、发展和蓬勃四个阶段。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091">(一)混沌阶段(1980年以前)</h4> |
| | | <p> |
| | | 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颁发《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分开管理,卫生部门分管托儿所,教育部门分管幼儿园。这个阶段对3岁前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没有具体的政策规范,3岁前婴幼儿的发展问题实际处于学前工作中的边缘位置,还未引起重视。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092">(二)区分阶段(1980—1990年)</h4> |
| | | <p> |
| | | 1980年11月,卫生部颁发《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确定了我国托儿所制度,明确了托儿所的性质。1981年6月,卫生部妇幼卫生局颁发《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了托儿所教养工作的具体任务。1985年12月,卫生部颁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对托育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做出明确规定。这一阶段明确了城市托儿所的工作重点是保育。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093">(三)发展阶段(1990—2000年)</h4> |
| | | <p> |
| | | 1994年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对托儿所的保健设备、人员及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1996年,广州市实施了“广州市百名0~3岁儿童潜能开发项目”,并出台《广州市0~3岁婴幼儿社区保教服务方案》。1999年,上海市便开始探索0~6岁托幼一体化工作,并开展了0~3岁儿童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研究。这一阶段,政府开始规范公立托儿所和民办托儿所的建设,重视托育机构的环境与保健工作,但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还未足够重视。部分地区以教育部门为主管,以社区为依托,多力量合作,率先开展了托幼一体化的尝试。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094">(四)蓬勃阶段(2000年至今)</h4> |
| | | <p> |
| | | 2001年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从2016年开始,政府在相关政策法规中多次提及发展托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随着政府对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重视,中国托育行业受到重点关注,更多家长表示会考虑将孩子送到托育机构。为进一步加强托育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发布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托育机构婴幼儿伤害预防指南(试行)》。这一阶段,政府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不仅重视婴幼儿的生存、保健、营养,还重视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从对婴幼儿生命存续的关注提升至对生命质量的关注;能够用生态、系统的眼光看待婴幼儿的发展,关注0~3岁婴幼儿微观系统的质量提升,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认识到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已逐渐成为社会公共问题;党的二十大更是将“幼有所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 | | </p> |
| | | <h3 id="c035">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四</span> 婴幼儿生活保育的目标 </span |
| | | > |
| | | </h3> |
| | | <p> |
| | | 保育工作应当遵循婴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婴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生活保育的具体目标如下。 |
| | | </p> |
| | | <p>第一,获得安全、营养的食物,获得充足睡眠,达到正常生长发育水平。</p> |
| | | <p> |
| | | 第二,学习盥洗、如厕、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
| | | </p> |
| | | <p>第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自主入睡、作息规律等良好的睡眠习惯。</p> |
| | | <h3 id="c036">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五</span> 婴幼儿生活保育的意义 </span |
| | | > |
| | | </h3> |
| | | <h4 class="h4-zt" id="d095">(一)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h4> |
| | | <p> |
| | | 托育园婴幼儿的生活活动包括来园、盥洗、如厕、进餐、饮水、睡眠、离园等,贯穿婴幼儿在园生活的始终。良好的生活保育,能使婴幼儿得到很好的照料,满足婴幼儿日常的生活需求,同时,科学的保育措施能为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096">(二)提高婴幼儿的生活技能</h4> |
| | | <p> |
| | | 婴幼儿的生活技能是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保育员应该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不同的要求。1岁以内的婴儿的生活活动几乎全要依靠保育员;1~2岁的幼儿可以配合保育员进行生活活动;对于2~3岁的幼儿,保育员可以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097">(三)养成婴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h4> |
| | | <p> |
| | | 婴幼儿的可塑性大,0~3岁正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敏感时期。婴幼儿吮手指、挖鼻孔、餐后不漱口等不良生活卫生习惯较常见。婴幼儿就像一棵幼苗,只有在开始阶段就细心培育,才能保证他们健康、正常地成长。生活保育在照护婴幼儿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婴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
| | | </p> |
| | | <h3 id="c037"> |
| | | <span class="bk1-h3" |
| | | ><span class="bj2-h3">六</span> 托育机构的一日生活 </span |
| | | > |
| | | </h3> |
| | | <h4 class="h4-zt" id="d098">(一)托育机构的一日生活简介</h4> |
| | | <p> |
| | | 托育机构的一日生活是指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在托育机构内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在内容、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时间上做的安排(见表2-1-1)。 |
| | | </p> |
| | | <p class="img">表2-1-1 托育机构一日生活举例(夏季)</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168-1.jpg" /></p> |
| | | <h4 class="h4-zt" id="d099">(二)合理的一日生活的意义</h4> |
| | | <h5 class="h5-zt" id="e089">1.促进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h5> |
| | | <p> |
| | | 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按一定时间和顺序重复多次后,就可在大脑皮层形成动力定型,人会因此养成习惯。年龄越小,动力定型就越容易形成。只有让婴幼儿按一定规律和要求有条不紊地完成每天应该做的事情,将婴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如游戏、喂哺、进餐、活动、睡眠等各个生活环节加以合理安排,并相对固定下来,才能使婴幼儿养成习惯,每到一定时间,大脑就知道下面该做什么,并提前做好准备。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090">2.保证婴幼儿劳逸结合</h5> |
| | | <p> |
| | | 婴幼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活动不平衡,对长期的刺激耐受力小,注意力很难持久,易兴奋,也易疲劳。因此,需要合理安排作息,经常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使大脑皮质的“工作区”与“休息区”轮换,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091">3.保证婴幼儿的睡眠</h5> |
| | | <p> |
| | | 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疲劳,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休整,合理安排作息,可使他们的睡眠时间有保证。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092">4.保证婴幼儿的营养</h5> |
| | | <p> |
| | |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消化能力弱,但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多,安排合理的进餐次数和间隔时间,可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093">5.便于教师、保育员做好工作</h5> |
| | | <p> |
| | | 托育机构是集体生活的场所,婴幼儿人数多,年龄又不一样,合理的生活制度是教师、保育员对不同年龄的婴幼儿进行不同教育和护理的工作依据,利于托育机构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基本保障。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00">(三)安排一日生活</h4> |
| | | <h5 class="h5-zt" id="e094">1.依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h5> |
| | | <p> |
| | |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的功能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在发育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安排一日生活和作息时间。如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就越长、喂哺的次数就越多等。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095">2.依据《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h5> |
| | | <p> |
| |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发布了《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对于一日生活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 | | </p> |
| | | <p> |
| | | 第一,托育机构应当科学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生活,做好饮食、饮水、喂奶、如厕、盥洗、清洁、睡眠、穿脱衣服、游戏活动等服务。 |
| | | </p> |
| | | <p> |
| | | 第二,托育机构应当顺应喂养,科学制订食谱,保证婴幼儿膳食平衡。有特殊喂养需求的,婴幼儿监护人应当提供书面说明。 |
| | | </p> |
| | | <p> |
| | | 第三,托育机构应当保证婴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在寒冷、炎热季节或特殊天气情况下可酌情调整。 |
| | | </p> |
| | | <p> |
| | | 第四,托育机构应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促进婴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 | | </p> |
| | | <p> |
| | | 第五,游戏活动应当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变化,注重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互动,动静交替,合理搭配多种游戏类型。 |
| | | </p> |
| | | <p> |
| | | 第六,托育机构应当提供适宜刺激,丰富婴幼儿的直接经验,支持婴幼儿主动探索、操作体验、互动交流和表达表现,发挥婴幼儿的自主性,保护婴幼儿的好奇心。 |
| | | </p> |
| | | <p> |
| | | 第七,托育机构应当建立照护服务日常记录和反馈制度,定期与婴幼儿的监护人沟通婴幼儿的发展情况。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096">3.依据季节变化和地区特点</h5> |
| | | <p> |
| | | 夏季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可适当加长午睡时间;冬季昼短夜长、早晚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可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早晨起床时间推迟一些,晚上上床时间提前些,充分利用阳光充足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同时还应考虑地区的差异,如南北方气温相差很大,作息时间也应有所不同。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097">4.依据家长工作时间的需要</h5> |
| | | <p> |
| | | 托育机构有服务家长的责任,既要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又要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因此,在制订一日生活制度时,也应适当考虑家长的需要,与家长上下班时间相适应,方便家长接送婴幼儿,使婴幼儿在家庭的生活和在托育机构的生活相衔接。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01">(四)执行一日生活的注意事项</h4> |
| | | <h5 class="h5-zt" id="e098">1.稳定性与灵活性相协调</h5> |
| | | <p> |
| | | 托育机构生活制度一旦制订,就应严格执行,不轻易改变。只有让生活秩序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持之以恒,才能在大脑皮层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有相对的灵活性。例如,可以弹性安排起床时间,起床快的婴幼儿可以早些入座喝水,起床慢的婴幼儿可以按照常规要求来完成活动。稳定性与灵活性相协调体现出了“统而不死、活而有序”的原则,能保证每个婴幼儿都能愉快、健康地发展。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099">2.生活与教育相结合</h5> |
| | | <p> |
| | | 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已成为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婴幼儿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对象,又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途径,并以更好地适应生活为学习目的。托育机构应密切结合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的就餐环节,保教人员不仅要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婴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还要帮助婴幼儿掌握就餐技能,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
| | | </p> |
| | | <h5 class="h5-zt" id="e100">3.家庭与机构相统一</h5> |
| | | <p> |
| | | 新入园的婴幼儿对新环境不太适应,午睡时常常不能很快入睡或者会较早地醒来。保教人员除了要做好婴幼儿午睡时的保育工作外,还要及时与婴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婴幼儿午睡时的情况,并建议家长适当调整婴幼儿在家的作息时间,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 |
| | | </p> |
| | | <h4 class="h4-zt" id="d102">(五)托育机构一日生活保育的主要内容</h4> |
| | | <p> |
| | | 保育是托育机构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0~3岁婴幼儿发育不完善,需要保教人员给予更精细的保育护理,这是托育机构一项重要的工作。托育机构一日生活的环节主要包括晨间清洁卫生、晨间接待、晨间活动、进餐、盥洗、如厕、睡眠、离园等,以一定的时间和程序相对固定下来,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保育要求(见表2-1-2)。 |
| | | </p> |
| | | <p class="img">表2-1-2 某托育机构一日生活保育的流程及人员分工(托班)</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172-1.jpg" /></p> |
| | | <p class="img-right">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173-1.jpg" /></p> |
| | | <p class="img-right">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174-1.jpg" /></p> |
| | | <div class="bk-tx"> |
| |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3">学习反思</span></p> |
| | | <p class="hr"></p> |
| | | <p class="hr"></p> |
| | | <p class="hr"></p> |
| | | <p class="hr"></p> |
| | | <p class="hr"></p> |
| | | </div> |
| | | </div> |
| | | </temp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