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iv> |
| | | <p>教师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评判标准,对教师做出职业性、专业性和行政性的价值判断过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近年来,伴随着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兴起,通过教师发展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增多,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期望越来越高。追求、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前提是重视幼儿教师发展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幼儿教师评价是根据学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学前教育培养目标与要求,运用教育评价理论、方法与技术,对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表现与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的活动。幼儿教师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 | | </p> |
| | | <p>因长期受“技术理性”影响,“证明”取向的幼儿教师评价在幼儿园广泛施行,幼儿教师评价被视为对教师及其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作为幼儿园保教成效与质量监控的手段及筛选的依据。这种幼儿教师评价将其功能定位于对教师保教水平和业绩进行鉴定和甄别,注重在某段时间过后对教师最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实效做出总结性、判决式等级评定,在真正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方面未能起到积极意义,相反有可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障碍。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的目的在于追求改进,而不在于证明什么”。幼儿教师评价应从“证明”取向转向“改进”取向。幼儿教师评价应注重指向改进和促进发展。只有当幼儿教师能够切实体验到通过接受评价而获得提高与改进时,只有当幼儿教师意识到评价能够给予自己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时,他们才会乐意接受评价。只有幼儿教师乐意接受评价,评价才会从一种短期的外在压力转换为自我改进的持续性动力,才能实现以评价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目的。强调幼儿教师评价从“证明”取向转向“改进”取向,并非全盘否定教师评价的证明、鉴定和甄别功能,教师评价的“证 |
| | | <p>因长期受“技术理性”影响,“证明”取向的幼儿教师评价在幼儿园广泛施行,幼儿教师评价被视为对教师及其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作为幼儿园保教成效与质量监控的手段及筛选的依据。这种幼儿教师评价将其功能定位于对教师保教水平和业绩进行鉴定和甄别,注重在某段时间过后对教师最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实效做出总结性、判决式等级评定,在真正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方面未能起到积极意义,相反有可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障碍。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的目的在于追求改进,而不在于证明什么”。幼儿教师评价应从“证明”取向转向“改进”取向。幼儿教师评价应注重指向改进和促进发展。只有当幼儿教师能够切实体验到通过接受评价而获得提高与改进时,只有当幼儿教师意识到评价能够给予自己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时,他们才会乐意接受评价。只有幼儿教师乐意接受评价,评价才会从一种短期的外在压力转换为自我改进的持续性动力,才能实现以评价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目的。强调幼儿教师评价从“证明”取向转向“改进”取向,并非全盘否定教师评价的证明、鉴定和甄别功能,教师评价的“证明”功效不适宜幼儿教师自主发展视域的评价,但对于整个幼儿园绩效管理工作有适用和合理之处。 |
| | | </p> |
| | | </div> |
| | | </div> |
| | |
| | | <img class="header-left-img" src="../../assets/images/yemei-left.png" alt="">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明”功效不适宜幼儿教师自主发展视域的评价,但对于整个幼儿园绩效管理工作有适用和合理之处。 |
| | | </p> |
| | | <p>从根本上讲,没有最好的评价,只有最合适的评价。追求合理性应是教师评价制度的根本诉求和本质所在,幼儿教师评价的本真应是在提升管理效益和促进教师发展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正如学者马克斯韦尔(Maxwell)所说,评价是合理的评价而不是正确的评价。目前幼儿教师评价中普遍存在绩效管理与教师发展之间失衡的现象,要么过于注重绩效管理,使教师评价陷入浓重的行政化氛围;要么过于强调教师自主发展,使评价蒙上理想主义色彩。幼儿教师评价不仅是保障和提升教师队伍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教师评价要兼顾园所管理效益的实现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幼儿教师评价要努力平衡绩效管理与教师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包容多元价值的评价过程与内容,不以获得某个所谓正确的评价结论为目的,使幼儿教师评价不仅能促进幼儿园绩效管理,而且成为教师发展的平台。 |
| | | </p> |
| | | <h3 id="c028"><span class="h3-zt">第一节</span><span class="h3-zt1">幼儿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span></h3> |
| | |
| | | <h4 id="d094"><span class="h4-zt">二、</span>幼儿教师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以他人评价为辅</h4> |
| | | <p>幼儿教师评价的评价者既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同事、园长、家长和幼儿等其他评价者。实现教师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能够自主参与,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幼儿教师发展评价要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体现教师教学表现和水平的资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这也是《评估指南》所要求的评估方式。自我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的评价。其优点是易于进行,容易开展;缺点是缺乏横向比较,客观性较差。他人评价是除被评价者自身以外的他人或组织对该被评价者进行的评价。其优点是相对来讲客观性较强;缺点是被评价者主体性缺失,处于被动地位。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即教师通过对话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并与其他评价者互相回应、商讨和理解。这种对话与理解的过程是协助教师对其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深层假设与动机进行系统性质疑、反思、论证的过程,是促进教师通过与其他评价者的沟通获取外界专业支持的过程,是促进教师更新个人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生成实践智慧的过程。评价从原来对教师的审视和裁判转为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为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与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为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评价由“主客体”范式转为“主体间”的范式。 |
| | | </p> |
| | | <p>幼儿教师评价应以自评为主,以他评为辅,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评价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幼儿教师自我评价要有 |
| | | </p>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
| | |
| | | <img class="header-left-img" src="../../assets/images/yemei-left.png" alt="">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统一衡量尺度,尽可能地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性,避免教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异。其次,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结果不宜与教师的奖惩或利益完全挂钩,唯评价结果论会使评价结论变成衡量一切的指挥棒,会导致教师由于迫于压力或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能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或者有意隐瞒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失去通过自我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当然,自我评价结果可在适当的指标或适当的时机和奖惩挂钩,完全不和奖惩挂钩会使自我评价失去其积极作用。最后,在突出教师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重视和充分发挥幼儿、家长和同事评价的作用,创设幼儿、家长和同事等评价者积极参与的多元评价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家长和同事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工作的改进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端正对他人评价的态度,认识到他人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平和的态度、宽广的胸襟接受他人的评价。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综合评价教师的业绩,力求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使教师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幼儿教师发展和提升园所管理效益的积极作用。 |
| | | <p> |
| | | 幼儿教师评价应以自评为主,以他评为辅,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评价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幼儿教师自我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统一衡量尺度,尽可能地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性,避免教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异。其次,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结果不宜与教师的奖惩或利益完全挂钩,唯评价结果论会使评价结论变成衡量一切的指挥棒,会导致教师由于迫于压力或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能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或者有意隐瞒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失去通过自我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当然,自我评价结果可在适当的指标或适当的时机和奖惩挂钩,完全不和奖惩挂钩会使自我评价失去其积极作用。最后,在突出教师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重视和充分发挥幼儿、家长和同事评价的作用,创设幼儿、家长和同事等评价者积极参与的多元评价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家长和同事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工作的改进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端正对他人评价的态度,认识到他人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平和的态度、宽广的胸襟接受他人的评价。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综合评价教师的业绩,力求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使教师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幼儿教师发展和提升园所管理效益的积极作用。 |
| | | </p> |
| | | <h4 id="d095"><span class="h4-zt">三、</span>幼儿教师评价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成长</h4> |
| | | <p>教师评价是一种手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评价指标是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而非最终目标。幼儿教师发展评价要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着眼点在于教师的未来,评价结论应是个性化的,应重视通过评价与教师一起解决教育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应对照法规文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客观分析目前自身已有专业素质与合格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进行客观的自我认识,同时发掘自己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素质提升目标、模式、内容与方法。不同的评价组织或个人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教师评价的认识不尽相同,如美国的幼儿教师评价着重从学科知识与幼儿发展知识、课程统整与多种教学技能、教师热忱与态度、教师专业成长、专业伦理、教师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内容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反映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实需求,体现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和专业特征。《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以《专业标准》《评估指南》等出台的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文件为指导,幼儿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评价、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评价、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评价三个部分。 |
| | |
| | | </p> |
| | | <p>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评价涉及幼儿教师对工作职责、对幼儿、对自身专业发展和沟通交流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伦理、价值和态度的评价。《专业标准》将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划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这四个领域来对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进行评价。 |
| | | </p> |
| | | <h4 id="d096"><span class="h4-zt">一</span>职业理解与认识评价</h4> |
| | | <p>职业理解与认识是指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和幼儿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识。获得正确的职业认知,树立科学的职业理解是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涉及幼儿教师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对学前教育价值的理解以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掌握相关规定和要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充分认清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把保教工作作为一项事 |
| | |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载《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
| | |
| | | <img class="header-left-img" src="../../assets/images/yemei-left.png" alt="">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业来做,为之不断奋斗;要认识和把握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独特性,并以不断学习理论和实践锻炼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注意言传身教和树立良好师德,处处为幼儿做表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注意和团队其他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和配合,共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概括起来就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专业认同、为人师表、团队合作。<sup |
| | | <h4 id="d096"><span class="h4-zt">一、</span>职业理解与认识评价</h4> |
| | | <p>职业理解与认识是指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和幼儿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识。获得正确的职业认知,树立科学的职业理解是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涉及幼儿教师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对学前教育价值的理解以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掌握相关规定和要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充分认清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把保教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为之不断奋斗;要认识和把握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独特性,并以不断学习理论和实践锻炼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注意言传身教和树立良好师德,处处为幼儿做表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注意和团队其他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和配合,共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概括起来就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专业认同、为人师表、团队合作。<sup |
| | | title="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62~6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①</sup> |
| | | </p> |
| | | <p>《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的基本要求做了如下规定。</p> |
| | |
| | | <p>(2)你认为张老师应该怎么做?</p> |
| | | </div> |
| | | </div> |
| | | <h4 id="d097"><span class="h4-zt">二、</span>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的评价</h4> |
| | | <p>树立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是幼儿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幼儿教师 |
| | |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62~6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
| | |
| |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211</li>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专业发展、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儿童观是对幼儿的观点和看法,包括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心理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的一般性认识及由此形成的对幼儿的特定期望等。儿童观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方式和行为,对待幼儿的行为和态度反映着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幼儿教师要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关爱、尊重、信任每个幼儿,掌握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及规律,了解幼儿个体的一般特点及差异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鼓励其主动、积极地学习,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努力做到: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注重生活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
| | | <h4 id="d097"><span class="h4-zt">二、</span>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的评价</h4> |
| | | <p>树立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是幼儿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儿童观是对幼儿的观点和看法,包括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心理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的一般性认识及由此形成的对幼儿的特定期望等。儿童观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方式和行为,对待幼儿的行为和态度反映着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幼儿教师要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关爱、尊重、信任每个幼儿,掌握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及规律,了解幼儿个体的一般特点及差异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鼓励其主动、积极地学习,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努力做到: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注重生活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
| | | </p> |
| | | <p>《专业标准》就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的基本要求做了如下规定。</p> |
| | | <div class="bk4"> |
| | |
| |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zt-ls1">陕甘宁边区保育院时期教师对幼儿态度与行为的评价<sup |
| | | title="赵艳、程秀兰:《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247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收入本书时有改动。">①</sup></span></p> |
| | | <p class="fm-fzfs"> |
| | |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在1946年的保教工作总结中,梳理了以下教师对幼儿态度与行为的评价策略与方法。①鼓励和表扬:只要孩子有进步,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都应受到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绝对禁止打骂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约束孩子个性发展等行为。孩子犯了错误,由他们自己开会批评来解决。②培养模范孩子:我们用培养模范儿童和选举模范儿童的办法来教育大家,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突出的模范儿童是被大家所爱戴、羡慕的。比如,阿米、小红、威威是幼稚班儿童,所有孩子都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阿米他们就拿自己好孩子的行为去感召孩子,帮助小朋友,使有些孩子也学好了。③自己管理自己:五岁左右的孩子,就可开始训练他们自己管理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选举产生小班长。小班长的职责大概是招呼同班孩子上课,老师不在时维持秩序或调解一些纠纷,能干的小班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很高。④大家比赛:孩子们好胜心很强,我们根据这一点采用竞赛的办法,比如,哪一班最整洁?哪一班最守秩序?谁每天都不打架?孩子们都是不愿意当“乌龟”的。保育生刘炳星回忆其1939年秋至1941年夏在延安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当时虽然只有四五岁,但是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保育院的阿姨们利用休息时间用彩布、棉絮裁剪缝制成一些小动物、小模型玩具,每逢过年过节发给每人一个奖品或节日小礼物。经小朋友们民主评定选出的 |
| | |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在1946年的保教工作总结中,梳理了以下教师对幼儿态度与行为的评价策略与方法。①鼓励和表扬:只要孩子有进步,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都应受到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绝对禁止打骂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约束孩子个性发展等行为。孩子犯了错误,由他们自己开会批评来解决。②培养模范孩子:我们用培养模范儿童和选举模范儿童的办法来教育大家,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突出的模范儿童是被大家所爱戴、羡慕的。比如,阿米、小红、威威是幼稚班儿童,所有孩子都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阿米他们就拿自己好孩子的行为去感召孩子,帮助小朋友,使有些孩子也学好了。③自己管理自己:五岁左右的孩子,就可开始训练他们自己管理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选举产生小班长。小班长的职责大概是招呼同班孩子上课,老师不在时维持秩序或调解一些纠纷,能干的小班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很高。④大家比赛:孩子们好胜心很强,我们根据这一点采用竞赛的办法,比如,哪一班最整洁?哪一班最守秩序?谁每天都不打架?孩子们都是不愿意当“乌龟”的。保育生刘炳星回忆其1939年秋至1941年夏在延安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当时虽然只有四五岁,但是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保育院的阿姨们利用休息时间用彩布、棉絮裁剪缝制成一些小动物、小模型玩具,每逢过年过节发给每人一个奖品或节日小礼物。经小朋友们民主评定选出的模范儿童,保育员阿姨们奖励他们每人一架小飞机模型;表现较好的孩子,赠送一辆小汽车;表现一般的,赠送一只小白兔;个别不遵守纪律、不听保育员阿姨话的,则送给一只小乌龟,从而激励大家积极向上,争当模范儿童。”延安时期幼教工作者对幼儿态度与行为的评价策略与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 | |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 | | <img class="header-left-img" src="../../assets/images/yemei-left.png" alt="">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block"> |
| | | 模范儿童,保育员阿姨们奖励他们每人一架小飞机模型;表现较好的孩子,赠送一辆小汽车;表现一般的,赠送一只小白兔;个别不遵守纪律、不听保育员阿姨话的,则送给一只小乌龟,从而激励大家积极向上,争当模范儿童。”延安时期幼教工作者对幼儿态度与行为的评价策略与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 | | </p> |
| | | <hr class="special-hr img-0 mt-20 mb-20" /> |
| | | <div class="bk3"> |
| | | <img class="bk3-titOne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 | | <p>D.继续游戏,依据小朋友兴趣调整游戏动作</p> |
| | | </div> |
| | | </div> |
| | | <h4 id="d099"><span class="h4-zt">四</span>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评价</h4> |
| | | <h4 id="d099"><span class="h4-zt">四、</span>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评价</h4> |
| | | <p>幼儿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是指幼儿教师胜任本职工作所需具备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规范的行为方式。幼儿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强,同时易受伤害的幼儿,幼儿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行为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幼儿需要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并能给予幼儿精心呵护和教育培养的教师。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加强情绪调节和管理,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个性修养好、心理健康、乐于学习。 |
| | | </p> |
| | | <p>《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的基本要求做了如下规定。</p> |
| | |
| | | <hr class="special-hr img-0 mt-20 mb-20" /> |
| | | <h3 id="c030"><span class="h3-zt">第三节</span><span class="h3-zt1">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评价</span></h3> |
| | | <p>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是决定幼儿能够学习多少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sup |
| | | title="[美]芭芭拉· 鲍曼、苏珊娜·多诺万、苏珊·勃恩兹:《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吴亦东、周萍、罗峰等译,194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①</sup>专业知识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是被教育实践所证明的、真实准确的、对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具有指导性的经验。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应该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观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是其专业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体现着幼儿教师作为专业化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性、缄默性和整合性等特征,是教师在其实践过程中逐 |
| | | title="[美]芭芭拉· 鲍曼、苏珊娜·多诺万、苏珊·勃恩兹:《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吴亦东、周萍、罗峰等译,194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①</sup>专业知识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是被教育实践所证明的、真实准确的、对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具有指导性的经验。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应该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观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是其专业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体现着幼儿教师作为专业化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性、缄默性和整合性等特征,是教师在其实践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基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是教师实践智慧的结晶。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信念与能力的基础,拥有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丰富程度与运用情况决定其专业水平。 |
| | |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 |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219</li>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步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基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是教师实践智慧的结晶。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信念与能力的基础,拥有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丰富程度与运用情况决定其专业水平。 |
| | | </p> |
| | | <p>在《专业标准》中,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评价也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p> |
| | | <h4 id="d100"><span class="h4-zt">一、</span>对掌握幼儿发展知识的评价</h4> |
| | | <p>幼儿发展知识是关于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幼儿发展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幼儿教育的显著特征,幼儿教师把握幼儿发展的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等专业知识是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根本。幼儿发展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而且是确保教师保教工作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根基。幼儿教师要及时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幼儿教育的政策规定,了解并掌握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教育方法,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与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差异,有针对性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差异化教学。对幼儿的正确认识、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幼儿教育得以成功的关键。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了解有关幼儿生存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与一般规律,了解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常见问题、策略与方法。 |
| | |
| | | <p>31.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p> |
| | | </div> |
| | | </div> |
| | | <p>首先,幼儿教师要准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 |
| | | </p>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
| | |
| |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221</li>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规格和要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指明了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向,是幼儿教师开展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幼儿园的任务是幼儿园性质和功能的具体体现。《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儿教师要树立双重任务的意识,明确“为幼儿”和“为家长”服务的具体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综合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是幼儿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要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有机安排,寓教于乐,保教结合。其次,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幼儿园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这是幼儿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幼儿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知识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包含幼儿学习所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幼儿各领域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知识,各领域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知识,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再次,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卫生保健与安全知识,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方法。最后,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园与其他阶段的教育衔接。 |
| | | <p> |
| | | 首先,幼儿教师要准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指明了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向,是幼儿教师开展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幼儿园的任务是幼儿园性质和功能的具体体现。《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儿教师要树立双重任务的意识,明确“为幼儿”和“为家长”服务的具体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综合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是幼儿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要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有机安排,寓教于乐,保教结合。其次,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幼儿园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这是幼儿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幼儿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知识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包含幼儿学习所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幼儿各领域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知识,各领域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知识,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再次,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卫生保健与安全知识,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方法。最后,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园与其他阶段的教育衔接。 |
| | | </p> |
| | | <div class="bk3"> |
| | | <img class="bk3-titOne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 | | </div> |
| | | <h4 id="d102"><span class="h4-zt">三、</span>对掌握通识性知识的评价</h4> |
| | | <p>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的“知识之桶”,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美国学者舒尔曼(Lee |
| | | S.Shulman)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的教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以及其他课程知识。这其中就蕴含了通识性知识的内涵。在我国,一般认 |
| | | S.Shulman)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的教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以及其他课程知识。这其中就蕴含了通识性知识的内涵。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如果说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三块“桶板”,这三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还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通识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基础层面的知识,是有关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方面的知识,即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应拥有一定的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文化知识。 |
| | | </p> |
| | | </div> |
| | | </div> |
| | |
| | | <img class="header-left-img" src="../../assets/images/yemei-left.png" alt="">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如果说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三块“桶板”,这三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还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通识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基础层面的知识,是有关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方面的知识,即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应拥有一定的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文化知识。 |
| | | </p> |
| | | <p>《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了解通识性知识的基本要求做了如下规定。</p> |
| | | <div class="bk4"> |
| | | <div class="bk4-1"> |
| | |
| | | </p> |
| | | <p>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总称。人文科学知识是探讨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是探讨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在不同方面的表现的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则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有利于幼儿教师提高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累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文化气质。 |
| | | </p> |
| | | <p>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指感受欣赏、认知体验、能动表现、创造评价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知识与素养。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与幼儿教育内容和幼儿学习特点的密切关系上。幼儿期的思维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教师采用一些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如音乐、舞蹈、美术的形式展开幼儿教育活动,或以艺术形式创设幼儿园环境,符合幼儿思维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感受、欣赏和表征美的能力发展。另外,提升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不仅符合幼儿教师个人审美观念、精神境界提升和创造性表达的需求;而且有助于幼儿教师理解艺术审美与创造的本质, |
| | | <p>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指感受欣赏、认知体验、能动表现、创造评价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知识与素养。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与幼儿教育内容和幼儿学习特点的密切关系上。幼儿期的思维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教师采用一些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如音乐、舞蹈、美术的形式展开幼儿教育活动,或以艺术形式创设幼儿园环境,符合幼儿思维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感受、欣赏和表征美的能力发展。另外,提升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不仅符合幼儿教师个人审美观念、精神境界提升和创造性表达的需求;而且有助于幼儿教师理解艺术审美与创造的本质,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有助于幼儿教师真正把握艺术本质,设计组织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把支持和鼓励幼儿的自由表达与创造作为基本追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把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等同于“吹、拉、弹、唱、跳、画”等技能的认识和评价误区,忽视艺术素养是一种深刻的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 | | </p> |
| | | </div> |
| | | </div> |
| | |
| |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223</li>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有助于幼儿教师真正把握艺术本质,设计组织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把支持和鼓励幼儿的自由表达与创造作为基本追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把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等同于“吹、拉、弹、唱、跳、画”等技能的认识和评价误区,忽视艺术素养是一种深刻的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 | | </p> |
| | | <p>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主要指计算机技术知识,也包括可以整合到计算机技术的其他技术,如电信、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既为幼儿教师提供了获得信息的手段,也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辅助工具。</p> |
| | | <h3 id="c031"><span class="h3-zt">第四节</span><span class="h3-zt1">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评价</span></h3> |
| | | <p>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地位和教师教育的基础,是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系统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幼儿园教育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效实施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的才能。国外对教师能力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逐渐增多,并逐步成为一些国家政府的政策性要求。美国佛罗里达州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一项关于教师能力的研究,该研究提出教师的1276项能力表现,主要包括:量度及评价学生行为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演示的能力、负担行政职责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个人发展技巧和使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等方面。美国托莱多大学的吉布尼(Gibney)、威尔玛(Wilma)用个人能力测验图分析评定实习教师的能力,评定条目49条分列在5个主题之下,分别是计划教学材料和评估,教学策略、技巧方法,与学习者的交流,使学习者专注于学习、对学习者施行强化以及职业准则。我国学者庞丽娟教授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分为:全面正确地了解幼儿发展的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和不断地专业化学习。<sup |
| | |
| | | </p> |
| | | <h4 id="d103"><span class="h4-zt">一、</span>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的评价</h4> |
| | | <p>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 |
| | | 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也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幼儿园以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sup |
| | | title="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10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②</sup>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要拥有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以环境来影响幼儿,支持、引发并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与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社区环境应被视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幼儿实际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
| | |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52~261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
| | | </p>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②</a>  |
| | |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10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 | | </p> |
| | | </div> |
| | | </div> |
| | |
| | | <img class="header-left-img" src="../../assets/images/yemei-left.png" alt="">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也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幼儿园以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sup |
| | | title="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10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①</sup>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要拥有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以环境来影响幼儿,支持、引发并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与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社区环境应被视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幼儿实际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
| | | </p> |
| | | <p>《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做了如下规定。</p> |
| | | <div class="bk4"> |
| | | <div class="bk4-1"> |
| | |
| | | </div> |
| | | <p>幼儿教师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评价表见表8-1。</p> |
| | | <p class="img1">表8-1 幼儿教师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评价表<sup |
| | | title="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②</sup></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6-1.jpg" /></p> |
| | | title="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①</sup></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6-1.jpg"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10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 | | </p>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②</a>  |
| | | 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 | | </p> |
| | | </div> |
| | |
| | | <p>幼儿教师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评价标准见表8-2。</p> |
| | | <p class="img1">表8-2 幼儿教师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评价标准<sup |
| | | title="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①</sup></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7-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1-1-1.jpg"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7-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1-1-2.jpg" /></p> |
| | | <div class="bk3"> |
| | | <img class="bk3-titOne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img class="bk3-titTwo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 | | <p>幼儿教师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评价标准见表8-3。</p> |
| | | <p class="img1">表8-3 幼儿教师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评价标准<sup |
| | | title="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①</sup></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9-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3-1-1.jpg"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9-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3-1-2.jpg" /></p> |
| | | <div class="bk3"> |
| | | <img class="bk3-titOne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img class="bk3-titTwo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 | | </div> |
| | | <p>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评价标准见表8-4。</p> |
| | | <p class="img1">表8-4 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评价标准<sup>[13]</sup></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1-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1-1.jpg" /></p> |
| | | <div class="bk3"> |
| | | <img class="bk3-titOne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img class="bk3-titTwo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 | | </div> |
| | | </div> |
| | | <h4 id="d107"><span class="h4-zt">五、</span>激励与评价能力的评价</h4> |
| | | <p>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能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过程能否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是否符合其发展需要;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 |
| | | <p>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能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过程能否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是否符合其发展需要;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水平,也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
| | | </p> |
| | | </div> |
| | | </div> |
| | |
| |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231</li>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水平,也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
| | | </p> |
| | | <p>《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激励与评价能力的基本要求做了如下规定。</p> |
| | | <div class="bk4"> |
| | | <div class="bk4-1"> |
| | |
| | | <p>幼儿教师激励与评价能力评价标准见表8-5。</p> |
| | | <p class="img1">表8-5 幼儿教师激励与评价能力评价标准<sup |
| | | title="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7、278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①</sup></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3-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3-1.jpg" /></p> |
| | | <div class="fl al-c"> |
| | | <p><img class="rwmb-4" alt="" src="../../assets/images/al.png" /><span class="bk">专</span><span |
| | | class="bj">栏</span><span class="bk">8-4</span></p> |
| | |
| |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zt-ls1">陕甘宁边区保育院时期对教师激励与评价能力的评价<sup |
| | | title="赵艳、程秀兰:《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536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收入本书时有改动。">②</sup></span></p> |
| | | <p class="fm-fzfs"> |
| | | 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幼教先辈们——保教科和卫生科的保教人员于1948年6月底,采用儿童口答、教员逐字记录的方式对保育院儿童进行了心智健康发育情况评价,完成了儿童身心发育情况报告。评价结果记录了当时在保育院生活的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状况。评价项目有:你长大了干什么?答案有:当教员,开飞机,种大萝卜,给老乡叔叔办事等。测验成绩寄给家长 |
| | | 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幼教先辈们——保教科和卫生科的保教人员于1948年6月底,采用儿童口答、教员逐字记录的方式对保育院儿童进行了心智健康发育情况评价,完成了儿童身心发育情况报告。评价结果记录了当时在保育院生活的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状况。评价项目有:你长大了干什么?答案有:当教员,开飞机,种大萝卜,给老乡叔叔办事等。测验成绩寄给家长后,保育院收到二十余封回信,家长们都赞扬保育院对保教工作费尽苦心的态度,并提出宝贵意见。这一评价形式加强了保育院和家长的联系,提升了保教人员的激励与评价能力。 |
| | |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 | | <img class="header-left-img" src="../../assets/images/yemei-left.png" alt="">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fm-fzfs"> |
| | | 后,保育院收到二十余封回信,家长们都赞扬保育院对保教工作费尽苦心的态度,并提出宝贵意见。这一评价形式加强了保育院和家长的联系,提升了保教人员的激励与评价能力。 |
| | | </p> |
| | | <p class="img1">儿童身心发育情况报告</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4-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8-1-1.jpg" /></p>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4-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38-1-2.jpg" /></p> |
| | | <hr class="special-hr img-0" /> |
| | | <div class="bk3"> |
| | | <img class="bk3-titOne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 | | </div> |
| | | </div> |
| | | <h4 id="d108"><span class="h4-zt">六、</span>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评价</h4> |
| | | <p>沟通指运用一定的交流方式使交流双方彼此通达。合作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沟通与合作能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往与合作。与其他学段教师相比,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和沟通交往能力较弱,且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幼儿教师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善于与幼儿、同事、幼儿家长以及社区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 |
| | | <p>沟通指运用一定的交流方式使交流双方彼此通达。合作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沟通与合作能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往与合作。与其他学段教师相比,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和沟通交往能力较弱,且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幼儿教师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善于与幼儿、同事、幼儿家长以及社区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教师要善于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发展障碍,家园合作共育,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
| | | </p> |
| | | </div> |
| | | </div> |
| | |
| | | <img class="header-left-img" src="../../assets/images/yemei-left.png" alt="">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td-0"> |
| | | 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教师要善于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发展障碍,家园合作共育,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
| | | </p> |
| | | <p>《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做了如下规定。</p> |
| | | <div class="bk4"> |
| | | <div class="bk4-1"> |
| | |
| | | <p>幼儿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价标准见表8-6。</p> |
| | | <p class="img1">表8-6 幼儿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价标准<sup |
| | | title="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8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①</sup></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6-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6-1.jpg" /></p> |
| | | <p>幼儿教师与幼儿沟通评价标准见表8-7。</p> |
| | | <p class="img1">表8-7 幼儿教师与幼儿沟通评价表<sup |
| | | title="T.Harms,R.M.Clifford,D.Cryer: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Revised Edi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5,p.61.">②</sup> |
| | | </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6-2.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0-1-1.jpg"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8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6-2.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0-1-2.jpg" /></p> |
| | | <div class="bk3"> |
| | | <img class="bk3-titOne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img class="bk3-titTwo img-j" src="../../assets//images/bk3-bg.png" alt=""> |
| | |
| | | <p>幼儿教师反思与发展能力评价标准见表8-8。</p> |
| | | <p class="img1">表8-8 幼儿教师反思与发展能力评价标准<sup |
| | | title="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278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①</sup></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8-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8-1.jpg" /></p> |
| | | <div class="fl al-c"> |
| | | <p><img class="rwmb-4" alt="" src="../../assets/images/al.png" /><span class="bk">专</span><span |
| | | class="bj">栏</span><span class="bk">8-5</span></p> |
| | |
| | | <p>幼儿教师发展评价(阶段、目标与障碍)见表8-9。</p> |
| | | <p class="img1">表8-9 幼儿教师发展评价(阶段、目标与障碍)<sup |
| | | title="李云翔:《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载《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4)。">①</sup></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50-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4-1-1.jpg" /></p> |
| | | <hr class="img-g mt-20"> |
| | | <p class="note td-1"> <a id="m1">①</a>  |
| | | 李云翔:《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载《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4)。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50-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4-1-2.jpg" /></p> |
| | | <div class="fl al-c"> |
| | | <p><img class="rwmb-4" alt="" src="../../assets/images/al.png" /><span class="bk">专</span><span |
| | | class="bj">栏</span><span class="bk">8-6</span></p> |
| | |
| | | </div> |
| | | <p>福建省幼儿教师水平评价标准(部分)见表1。</p> |
| | | <p class="img1">表1 福建省幼儿教师水平评价标准(部分)</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51-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5-1-1.jpg" /></p>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51-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5-1-2.jpg" /></p>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51-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5-1-3.jpg" /></p>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51-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5-1-4.jpg" /></p>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
| | |
| | | </ul> |
| | | <div class="bodystyle"> |
| | | <p class="continued fz-14">续表</p> |
|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51-1.jpg" /></p> |
| |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0245-1-5.jpg" /></p> |
| | | <hr class="unit-hr" /> |
| | | <p class="zt-ht fl al-c mb-10 mt-20"><img class="rwmb-3" alt="" src="../../assets/images/bzxj.png" /> 本章小结</p> |
| | | <p class="fm-fzfs">本章聚焦幼儿教师评价,以《专业标准》和《纲要》等法规文件为基础,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保教质量为评价目的,探讨了幼儿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介绍了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评价,总结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幼儿教师评价的本真应是在提升管理效益和促进教师发展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的教师评价观,力求理论联系实践,兼顾普遍规律和特殊问题。 |
| | | <p class="zt-ht fl al-c mb-10 mt-20"><img class="rwmb-3" alt="" |
| | | src="../../assets/images/bzxj.png" /> 本章小结</p> |
| | | <p class="fm-fzfs"> |
| | | 本章聚焦幼儿教师评价,以《专业标准》和《纲要》等法规文件为基础,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保教质量为评价目的,探讨了幼儿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介绍了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评价,总结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幼儿教师评价的本真应是在提升管理效益和促进教师发展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的教师评价观,力求理论联系实践,兼顾普遍规律和特殊问题。 |
| | | </p> |
| | | <p class="zt-ht fl al-c mb-10 mt-20"><img class="rwmb-3" alt="" src="../../assets/images/gjsy.png" /> 关键术语</p> |
| | | <p class="zt-ht fl al-c mb-10 mt-20"><img class="rwmb-3" alt="" |
| | | src="../../assets/images/gjsy.png" /> 关键术语</p> |
| | | <p class="fm-fzfs">幼儿教师评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p> |
| | | <p class="zt-ht fl al-c mb-10 mt-20"><img class="rwmb-3" alt="" src="../../assets/images/skt.png" /> 思考题</p> |
| | | <p class="zt-ht fl al-c mb-10 mt-20"><img class="rwmb-3" alt="" |
| | | src="../../assets/images/skt.png" /> 思考题</p> |
| | | <p class="fm-fzfs">1.幼儿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什么?</p> |
| | | <p class="fm-fzfs">2.对幼儿教师进行评价有何价值和意义?</p> |
| | | <p class="fm-fzfs">3.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 |
| | | <p class="fm-fzfs">4.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存在哪些误区?如何纠正?</p> |
| | | <p class="zt-ht fl al-c mb-10 mt-20"><img class="rwmb-3" alt="" src="../../assets/images/jyhd.png" /> 建议的活动</p> |
| | | <p class="zt-ht fl al-c mb-10 mt-20"><img class="rwmb-3" alt="" |
| | | src="../../assets/images/jyhd.png" /> 建议的活动</p> |
| | | <p class="fm-fzfs">1.结合个人经历和实际观察,总结幼儿喜欢与不喜欢的教师的特点,并分析原因。</p> |
| | | <p class="fm-fzfs">2.下方二维码展示的是某幼儿园进行的教师发展评价,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学习,看看幼儿园是如何对保教人员进行全面评价的。</p> |
| | |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