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9">
|
<!-- 第162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class="firstTitle-l">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h1>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173-01.jpg" style="width:30%" active="true" />
|
</div>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3-02.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素质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具备认真观察、深入分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p>
|
<p class="content">(2)具备规范操作意识。</p>
|
<p class="content">(3)具备安全操作意识。</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知识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掌握:失认症、失用症概念;失认症、失用症,单侧忽略的评定方法;认知、认知功能障碍基本概念;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方法。</p>
|
<p class="content">(2)熟悉:知觉障碍分类及其特点;注意障碍、记忆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p>
|
<p class="content">(3)了解:成套认知测验。</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能力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p>
|
<p class="content">(2)能运用知觉障碍常用评定方法为患者进行知觉障碍的评定。</p>
|
<p class="content">(3)能运用认知障碍常用评定方法为患者进行认知能力评定。</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47-02.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案例】</p>
|
<p class="content">
|
患者,男性,45岁,小学老师。脑出血后1个月,目前患者神志清,可流畅交流,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rom上肢-手-下肢:Ⅴ-Ⅳ-Ⅴ;存在物品识别困难、穿衣困难,不能通过照片识别亲人(视觉正常);简易精神状态检查:18分;经常记不清中午吃的饭菜,但对生病前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交谈过程中患者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既往有高血压史。有长期吸烟史、饮酒史。
|
</p>
|
<p class="titleQuot-1">【问题】</p>
|
<p class="content">1.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p>
|
<p class="content">2.应该给患者做哪些功能评定,如何评定?</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51
|
</div>
|
</div>
|
</div>
|
|
<!-- 第163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enter"><img class="g-pic" src="../../assets/images/0024_02.jpg" /></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一节 概述</h2>
|
<h3 class="thirdTitle">一、相关概念</h3>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认知</span> 认知是对认识和知晓事物过程的统称,涵盖感知觉、记忆、注意、概念形成、推理、思维、执行等诸多过程。从本质上讲,认知是大脑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摄取、储存、重整与处理信息的基础功能。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认知功能障碍</span> 当受到某些伤病因素影响,致使脑组织受损,进而导致患者语言、记忆、执行、视空间、计算、理解判断等功能,一种或多种功能受损,并对个体的日常活动或社会活动能力造成影响时,便称为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
impairment),也被称为高级脑功能障碍。其包含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能力障碍、知觉障碍等。</p>
|
<h3 class="thirdTitle">二、大脑半球与认知的关系</h3>
|
<p class="content">
|
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右侧大脑半球在音乐感受、美术创作、空间感知与理解、几何图形辨认、人物面容辨识与视觉记忆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表达与理解、逻辑思维建构、分析综合处理,以及数学计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正常人脑的各项功能能顺利完成依赖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协同作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额叶</span> 与随意运动及高级精神活动密切相关。一旦额叶受损,可引发非精神症状,如记忆力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自知力、判断力和定向力降低,以及反应迟缓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顶叶</span> 接受对侧身体的深、浅感觉信息,分辨触觉和实体觉,也是运用中枢和视觉语言中枢所在。运用中枢主要存在于优势半球的缘上回,与人体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关,而视觉语言中枢主要是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顶叶损伤后导致皮层感觉障碍,如位置觉、实体觉、皮肤定位觉和两点分辨觉的丧失;体像障碍(右侧顶叶损伤),如自体认识不能(患者否认对侧肢体的存在)和病感失认(患者否认偏瘫肢体的存在);失用症和失认症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颞叶</span> 是处理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区域。如果优势半球的颞叶受损,可能发生失语症,其中感觉性失语者可以自由交谈,但对语言听不懂,也无法理解自身的话;命名性失语,患者丧失对物体命名的能力。颞叶损伤往往导致记忆障碍。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枕叶</span> 枕叶主要功能为处理视觉信息,受损后易引发视觉失认、视觉变形、偏盲等问题。如患者行走时能避开障碍物,却无法识别所见物体、图像或颜色。有的患者会感觉所见物体大小、形状、颜色异常,如变大、变小、变色、歪斜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边缘系统</span> 边缘系统参与高级神经活动、情绪调控、记忆留存,以及内脏功能运作。一旦受损,很可能引发情绪与记忆方面的功能失调,还会导致行为举止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一系列障碍。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52
|
</div>
|
</div>
|
</div>
|
|
<!-- 第164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三、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流程</h3>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意识状态评估</span> 判断患者是否意识清晰。可以采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
score,GCS)评定患者的意识障碍严重程度,认知功能评定必须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精神症状评估</span> 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可以给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
Assessment,MoCA)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
examination,MMSE),筛查患者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其中,在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中这一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认知功能的特异性检查</span> 凭借筛查的结果,预判患者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然后按照其具体状况,有目的地开展认知功能评定。如记忆障碍评定、单侧忽略评定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成套认知功能测验</span> 这是一种对认知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定量评定方式,常用的是霍尔斯特德-瑞坦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alstead-Reitan
|
neuro 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HRNB)。</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二节 常见认知功能的评定方法</h2>
|
<p class="content">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的前提是患者保持清醒状态。我们主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
scale,GCS)进行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um
|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确定是否伴有认知障碍。</p>
|
<h3 class="thirdTitle">一、意识状态评定</h3>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意识状态的初步判断</span> 依据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嗜睡、昏睡、昏迷。若患者存在任何程度的意识障碍,便不再进行后续的认知功能评定。
|
</p>
|
<p class="content">
|
(1)嗜睡(somnolence):患者处于一种睡眠时长超出正常的状态,通过呼喊或轻推其肢体,能够将其唤醒。在被唤醒后,患者可以进行正常对谈,也能够遵照指令行动。然而,一旦停止外界刺激,患者便会再度陷入睡眠。
|
</p>
|
<p class="content">
|
(2)昏睡(sopor):通常情况下,普通强度的外界刺激无法让患者苏醒。唯有施加相对强烈的刺激,患者才会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清醒状态。此时,患者能够简单回应所提问题,但刺激强度降低,患者便又会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
</p>
|
<p class="content">
|
(3)昏迷(coma):主要分为浅昏迷与深昏迷两种状态。处于浅昏迷时,患者面对强烈刺激,会呈现出痛苦表情,同时可能做出躲避动作,不过此时患者不会主动说话,也没有具备明确目的的活动,不过其生理反射及生命体征依然存在。而深昏迷状态下,无论外界给予何种刺激,患者都不会产生任何反应,不仅浅反射和深反射全部消失,生命体征也会出现显著改变,如呼吸变得不再规律。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53
|
</div>
|
</div>
|
</div>
|
|
<!-- 第165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span> GCS总分为15分,最低为3分,得分在8分以下,则严重损伤、预后不良;得分在9到11分之间,为中度损伤;得分达到12分及以上,即为轻度损伤,若得分小于或等于8分,则为昏迷;得分高于9分,即表示没有昏迷。评分越低,患者病情越重。只有患者GCS超过15分时,才能够进行后续的认知功能评定(表8-1)。
|
</p>
|
<p class="imgtitle">表8-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
src="../../assets/images/0176-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h3 class="thirdTitle">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h3>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span> 评分总分为30分,用时5~10分钟,基于患者是否具备文化背景,判断认知障碍程度不同。一般而言,文盲者小于等于17分;小学文化程度者小于等于20分;中学程度者小于等于24分,均要考虑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该项检查测验内容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计算能力、再认、注意与记忆倒背等,若对该整体检查中遇有患者回答错误,可重新进行单项检测(表8-2)。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54
|
</div>
|
</div>
|
</div>
|
|
<!-- 第166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6)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imgtitle">表8-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
src="../../assets/images/0177-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55
|
</div>
|
</div>
|
</div>
|
|
<!-- 第167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7)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
src="../../assets/images/0178-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span> 是一种快速的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工具。该量表能综合涉及视觉空间技能、执行功能、记忆、语言、注意力和集中力、计算能力、抽象思维和定向8个认知领域。总分为30分,一般认为≥26分为认知功能正常。
|
</p>
|
<p class="content">该量表的优点如下。①敏感性高,可敏感地反映认知功能的细微变化。②包含的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确保了认知功能的全面性。③测试时间较短,有利于临床中的应用。
|
</p>
|
<p class="content">
|
但需注意的是,MoCA量表的评定结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教育程度会反映在得分中;文化的差异,也会造成评定结果有所不同;检查者MoCA量表运用的熟练程度及是否受过专门训练,会对检查结果的分值产生明显影响;检查时的环境,患者当时精神、情绪状态等。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筛查中,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敏感性尤其明显(表8-3)。</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56
|
</div>
|
</div>
|
</div>
|
|
<!-- 第168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8)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imgtitle">表8-3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3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
|
src="../../assets/images/0179-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57
|
</div>
|
</div>
|
</div>
|
|
<!-- 第169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9)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3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
|
src="../../assets/images/0180-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h3 class="thirdTitle">三、功能检查法</h3>
|
<p class="content">
|
功能检查法是最直接的认知功能评定方法,观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判定其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如将杯子、毛巾、牙刷、牙膏、洗面奶等洗漱用品放置于台面,观察患者能否正确使用这些物品,并合理完成洗漱任务。
|
</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三节 注意功能的评定</h2>
|
<p class="content">
|
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是处理和积累信息的基本条件。它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人需要排除周围干扰才能实现专注。患者如果不能处理他们进行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即有注意障碍。注意障碍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表现为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完成治疗师给他的指示,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进行作业康复训练时。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一、注意的特征</h3>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注意广度</span> 是指一段时间内人能清楚觉察同一时间内注意对象的数量。成年人一般可同时关注8~9个黑色圆点、4~6个不相关字母、3~4个几何形状。经过训练,人们的注意广度会得到扩展,这有利于人们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并有助于康复效果的改善。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注意强度</span> 是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高度集中程度,这与个体对注意对象的兴趣爱好,以及良好的身心状态紧密相关。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注意持久</span> 是指出于某种目的将注意集中在某事物上持续时间的长短。通常来说,所注意的事物越复杂,注意持续的时间越长。当事物过于复杂时,会容易导致注意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将趣味性加入康复训练中是十分必要的。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58
|
</div>
|
</div>
|
</div>
|
|
<!-- 第170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0)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注意转移</span> 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需要,有意识、迅速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一般而言,注意原先活动的程度越高,注意的转移就会越困难,速度也就越慢;注意新的活动对象越感兴趣,注意的转移越容易,速度也越快。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注意分配</span> 指的是一个人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几个不同目标物上的能力。但一个人要进行注意力的分配,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至少有一项活动非常熟练,以至于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注意就可以自如地完成;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相互协调配合,如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歌曲的节奏和舞蹈的动作配合就能完成。
|
</p>
|
<h3 class="thirdTitle">二、注意的分类</h3>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重点注意</span> 重点注意(focused
|
attention)指个体对视觉、听觉、触觉这类特殊感觉信息的反应能力。如观察某人时,重点留意其独特面部特征,像眼睛形状、鼻子轮廓,以及言谈举止细节,比如说话手势、走路姿态等。</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持续注意</span> 持续注意(sustained
|
attention)是指个体能在某段时间内,始终将注意力聚焦于某项活动或刺激上的能力,也叫集中。它和警觉性相关,主要依赖紧张性觉醒的维持水平。作为信息处理的基础能力,像日常在公路上驾驶、看电影,以及在功能训练里观察患者等活动,都离不开持续注意能力。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选择性注意</span>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
attention)是指选择与活动相关的信息,而忽略无关的刺激(如外界噪声、内心担忧等)的能力。如在教室里其他同学在玩游戏时,你能够专注看书,这与有意选择特定活动有关。</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交替注意</span> 交替注意(alternative
|
attention)指在两个活动之间可以灵活地转换注意重点的能力。如正在看书的时候,门铃响了,你会暂停看书去开门,之后再继续看书。</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5.分别注意</span> 分别注意(respective
|
attention)指对多项活动同时做出反应的能力。如上课的时候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p>
|
<h3 class="thirdTitle">三、注意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h3>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觉醒状态低下</span> 患者对触觉、痛觉、听觉、视觉和言语刺激,反应迟缓且不准确,具体表现为反应时长增加。</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注意范围缩小</span> 患者的主动注意能力有所下降,以往那些很容易吸引他人注意的事物,现在也很难引起患者的关注,其注意范围明显变窄。</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保持注意障碍</span> 指患者持续稳定专注的能力减退,在连续或重复进行的工作中患者不能专注,容易分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选择注意障碍</span> 患者很难有针对性地筛选出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的能力欠佳。他们极易被自身状态或外界环境因素左右,进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转移注意障碍</span> 患者无法依据实际情况,及时把注意力从当下关注对象转移到新目标上。如在康复训练时,不能顺利从一个动作切换到下一个动作。</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59
|
</div>
|
</div>
|
</div>
|
|
<!-- 第171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1)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6.分配注意障碍</span> 患者不具备同时对多种信息进行处理的本领,或者患者没有同时处理多类信息的能力。</p>
|
<h3 class="thirdTitle">四、注意功能的评定方法</h3>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182-01.jpg" style="width:3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反应时间的评定</span> 当身体受到刺激后,直至身体给出明显反应所需要历经的时长。一般在评定过程中,会在听觉和视觉里挑选一种。事先向患者说明将会受到哪种刺激,以及刺激出现后要做出何种反应,紧接着记录刺激出现到患者做出反应的时间长度。如检查者在被测试者后面喊其姓名,患者听到后转头,记录从喊其名字到转头动作完成的时间。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注意广度的评定</span> 检测注意广度,数字距是较为常见的方式。操作步骤:检查者说出一串数字,接着让患者按正向、逆向顺序进行复述。患者能够正确复述的最长数字串的位数,就是其对应的复述数字距。测验起始于2位数,检查者每秒说出1个数字,针对每个位数水平,被检查者最多进行2次测试(每次的测试的数字不一样)。只要患者其中一次通过测试,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水平的测试;如两次都未通过,那么测试就会结束。
|
</p>
|
<p class="content">
|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正数数字距在7±2,倒数数字距在6±2。如数字距为3,说明患者处于临界状态;如数字距为2,则能够判定为注意广度异常。数字距变小是注意障碍的典型表现,而且数字距一般和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关(表8-4)。
|
</p>
|
<p class="imgtitle">表8-4 注意广度检查表</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4 注意广度检查表"
|
src="../../assets/images/0182-02.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60
|
</div>
|
</div>
|
</div>
|
|
<!-- 第172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注意持久性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
|
(1)划消实验:把一段文字(也可用数字、字母来替换这段文字)呈现给患者,要求他们把其中一样的字(或数字、字母)划掉,之后对正确划消的数量、错误划消的数量,以及完成划消这件事所花的时间进行统计。
|
</p>
|
<p class="content">(2)持续作业测验:连续操作测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
test,CPT)是一项对注意维持和警觉性十分灵敏的测试,在检测脑损伤后引发的持续性注意障碍上应用普遍。具体操作是利用计算机播放一串数字,患者听到“1”时,尽快点击鼠标按键。数字间间隔1秒,测试时长设为10分钟,目标数共12个。计算机系统能自动记录患者正确按键次数和平均反应时间。
|
</p>
|
<p class="content">(3)连续减7或倒背时间:评估患者注意持久性时,可让其从100开始,每次减7连续算5次;也能要求他们倒着数一年十二个月,或倒着数一周七天。</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注意选择的评定</span>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采用经典的斯特鲁普色词测验(Stroop Color-word
|
Test)。在电脑显示屏中央,随机出现蓝色或红色色块和蓝色、红色汉字,每行汉字(有红色、有蓝色)都会随机以红色或蓝色呈现,要求患者看到以红色呈现的汉字或红色色块时,迅速按鼠标左键,看到蓝色汉字或蓝色块时,迅速按鼠标右键。每个刺激物呈现时间为0.5秒,刺激时间间隔1秒,总测试时间为4分钟,共20行,每行有8个刺激数,总共刺激数为160个。测试过程完全由电脑程序自动记录正确按键次数和平均反应时间。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5.注意转移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1)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
test,TMT):首先准备一张有25个小圈圈的纸,其中13个圈圈标有1~13的数字,另外12个标有A~L的英文字母。患者要求按数字、字母正常顺序分别连线,记录其完成连线任务所用的时长,以秒为单位,借此评测患者注意转移能力。
|
</p>
|
<p class="content">(2)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
test,SDMT):该测验不仅可用于评估成人和儿童脑损伤后注意转移的情况,还能对注意分配进行评测。</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6.注意分配的评定</span> 为了测量注意力分配的能力,常用方法包括让患者同时执行视听觉双重任务或双耳分听任务,也可与记忆任务和计算任务相结合,在复合刺激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评定注意力的分配。同步听觉系列加法测验(Paced
|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
Test,PASAT)常用于这种情况。这一测验要求对一组随机编排的数字持续听,数字的范围是从1~9,要求计算相邻两个数字的和,根据相邻的数字之间间隔时间不同,有多种版本的PASAT。此测验常用于脑损伤所致的认知障碍,特别是注意障碍,既关注注意分配也关注注意和记忆、计算、信息加工的速度等。具体操作是让被检查者认真听一段一串数字的录音,并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每对相邻数字的总和,每对数字之间间隔时间分别设置为1.2秒、1.6秒、2.0秒、2.4秒,数字1~9随机排列。答对一题得1分,最高得分为60分。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61
|
</div>
|
</div>
|
</div>
|
|
<!-- 第173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class="secondTitle">第四节 记忆力的评定</h2>
|
<p class="content">
|
记忆就是将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按提取信息的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没有记忆,我们将没有办法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无法概括和总结过去经历的活动,但是随着输入信息量的减少和年龄的增加,记忆在慢慢衰退。而当与记忆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就会产生永久性的记忆障碍。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记忆的分类</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瞬时记忆(immediate
|
memory)</span> 又称为感觉记忆,信息在此阶段保留的时间极为短暂,最长不超过1~2秒。瞬时记忆与感觉刺激紧密相连,特别是特殊感觉刺激。当感觉刺激结束后,大脑仍然可以瞬间保存印象,这是记忆的起始阶段。在人类的感觉记忆信息中,仅有少量的信息能够进入短时记忆,大部分未被注意的信息会迅速消失。如生活中许多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我们虽见过,但脑海中却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短时记忆(short-term
|
memory)</span> 也叫工作记忆,信息留存时长在1分钟以内。感觉记忆里的信息倘若获得关注,就会进入短时记忆阶段,这是记忆的第二个阶段。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并非全部感觉记忆都能顺利转化为短时记忆,仅有那些需要的感觉信息,在经过重新编码与复述后,才会转变为短时记忆进而被储存起来。如反复念某一信息,有助于该记忆内容的存储与强化。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长时记忆(long-term
|
memory)</span> 即信息保留时间在1分钟以上,短则数日,长则数年甚至能伴随终生。它进一步可分为近期记忆与远期记忆。①近期记忆:指信息保留时长在数小时、几天或几月范围。②远期记忆:则是信息保留时间超1年。在短时记忆阶段完成重新编码的信息,会进入长时记忆,此为记忆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回忆得以实现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长时记忆的容量没有限制。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记忆的基本过程</p>
|
<p class="content">记忆的基本过程从感知阶段开始。第一阶段,通过感觉去感受某种事物。第二阶段,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放在大脑中。整个流程就是识记、保持、回忆。</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识记</span> 识别、存储信息,记忆活动的最初阶段,与信息出现的顺序、信息的量、加工信息感官的特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情绪状态有关。</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保持</span> 保持(retention)是对识记内容在大脑中进行存储与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二个阶段。保持效果取决于识记时长及复习次数。时间越长、复习越频繁,内容留存效果通常越好。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62
|
</div>
|
</div>
|
</div>
|
|
<!-- 第174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回忆</span> 就是在大脑中提取已储存的信息,是记忆过程的终极阶段,包括再现和再认两种。再现是指没看到所记的事物,思考时脑海中可以重新浮现,如自我介绍、考试回答问题;再认是指曾经记住的事物,见一次重新认识一次。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记忆力的评定方法</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185-01.jpg" style="width:3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瞬时记忆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1)数字广度测试:可以运用数字距测试法。通常而言,正数字距,也就是一次重复的数字长度是7±2。倘若这一长度不足5,则可能出现了瞬时记忆障碍。</p>
|
<p class="content">
|
(2)词语复述测试:检查者以每秒1个词的速度,说出像“杯子、荷花、火车、尺子”这样4个毫无联系的词,而后要求受试者立即进行复述。通常情况下,患者能够复述出3~4个词。若患者连续复述5遍,都无法准确说出这些词,则表明其存在瞬时记忆障碍。
|
</p>
|
<p class="content">(3)视觉图形记忆:拿4张简单的图形卡片让患者看2秒,然后拿走或盖上卡片,让患者回想一下图片是什么,然后将图片画下来,如果所画图形有遗漏部位或位置错误,则为阳性。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短时记忆的评定</span> 检测内容与瞬时记忆的检测方法相同,只是要求患者回忆瞬时记忆检测时呈现的内容。</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长时记忆的评定</span> 分别从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进行评定。</p>
|
<p class="content">(1)情节记忆(episodic
|
memory)测试:让患者回想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或者一些重大的公众事件,具体要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及详尽的一些情况。这一过程涉及逆行性情节记忆和顺行性情节记忆两个方面。</p>
|
<p class="content">1)顺行性情节记忆(anterograde memory)测试:主要是考察记忆新信息能力,可以分为言语测试和非言语测试,见表8-5。</p>
|
<p class="imgtitle">表8-5 顺行性记忆测试</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5 顺行性记忆测试"
|
src="../../assets/images/0185-02.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63
|
</div>
|
</div>
|
</div>
|
|
<!-- 第175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2)逆行性情节记忆(retrograde
|
memory)测试:该测试旨在考察个体对过往发生的事情的记忆情况,涵盖个人的经历记忆、公众人物记忆、社会发生的事件记忆等方面,通常采用问卷式提问的方式。</p>
|
<p class="content">(2)语义记忆(semantic
|
memory)测试:主要涉及基本概念、常识、语言信息方面。测试形式多样,具体如下。①进行常识测验,会问类似“一个星期有几天?”这样的问题。②词汇测验,如“讨厌是什么含义?”。③分类测验,要求患者对物品进行分类。④物品命名及指物测验,即让患者指认物品等。
|
</p>
|
<p class="content">(3)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
memory)测试:该测试聚焦潜意识层面学习认知技能、行为技能、运算法则的能力。具体方式是安排患者执行特定操作,如打开红酒、书包,或是依据给定绘图进行颜色填充。若患者存在相关障碍,便难以自然、顺畅地完成这些任务。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标准化的成套记忆测试</span></p>
|
<p class="content">(1)里弗米德行为记忆测试:里弗米德行为记忆测验(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
test,RBMT)包含11个分项目,评定内容紧密贴合日常生活,主要用于发现日常记忆功能方面的障碍。尤景春等人的研究表明,RBMT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够真实且全面地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功能状况。具体分项目如下。
|
</p>
|
<p class="content">
|
1)记住姓和名:测试时,向患者呈现一张人物照片,同时告知患者照片中人物的姓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求患者回忆照片上人物的姓名,且在延迟阶段安排患者接触其他事物。该测试的评分标准:若患者将姓和名均回答正确,可得2分;若仅答对姓或者名,得1分;若姓和名均未答对,则得0分。
|
</p>
|
<p class="content">
|
2)记住藏起的物品:测试过程中,向患者借尺子、钢笔、毛巾、帽子这类个人非贵重物品,接着在患者注视的情况下,把这些物品藏进抽屉或橱柜里。随后,引导患者开展一些无关活动,在活动临近结束时,询问患者所藏物品的位置。若患者能够准确说出物品所藏地点,得1分;若无法准确指出,则得0分。
|
</p>
|
<p class="content">
|
3)记住预约的申请:告知患者,检查者将闹钟设定为30分钟后响起,要求患者在听到闹钟响的时候,向检查者提出预约申请,如询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就诊呢?”闹钟响时,若患者能提出正确问题得1分,否则得0分。
|
</p>
|
<p class="content">
|
4)记住一段短的路线:检查者手持一本书,于屋内按特定路线行进,该路线包含5个阶段:起始从门走向窗前,随后移步至椅子处,接着在书桌将书放置,再返回椅子,最后从书桌上取走书并放置在患者面前。完成此过程后,要求患者依照相同路线行走。若患者能完整无误地记住这5段路线,即可得1分;若不能完整记住,则得0分。
|
</p>
|
<p class="content">
|
5)延迟后记住一段短路线:该项目的操作方法和“记住一段短的路线”一致,检查者同样手持信封,沿包含5个阶段的路线行走,即从门走到窗前,再到椅子,接着在书桌放下信封,然后回到椅子,最后从书桌上拿信封并放到患者面前。不过,这里不会让患者马上重复行走这条路线,而是在延迟一段时间后,才要求患者重复。在延迟的这段时间里,会与患者交流其他事情。最终,若患者能完整记住这5段路线并准确重复,就得1分;若有遗漏或错误,无法全部记住,就得0分。
|
</p>
|
<p class="content">6)记住一项任务:主要观察患者是否能记住“记住一段短的路线”中放置信封的地点。若患者在立即和延迟后都能判断正确得1分,否则得0分。</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64
|
</div>
|
</div>
|
</div>
|
|
<!-- 第176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6)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7)学一种新技能:准备一台能够设置时间、月、日的计算器,或者一块较大的电子表。引导患者学习设定月、日、时、分,操作顺序依据所使用工具的具体要求进行。如将时间设定为3月18日12:54,具体操作步骤:①按下设定钮(set)。②输入月份“3”。③输入日“18”。④按下仪器上的日期(date)钮,通知仪器这是日期。⑤输入时间“1、2、5、4”。⑥按下时刻(time)钮,告知仪器这是时刻。然后按复位钮消除所有输入,让患者尝试3次。若患者在3次内成功完成设定得1分,否则得0分。
|
</p>
|
<p class="content">
|
8)定向:向患者提出以下问题。①“你今年多大了?”②“现在是什么季节?”③“现在是几月份?”④“你现在在哪儿?”⑤“我们现在在几楼?”⑥“我们现在在哪个城市?”若患者对以上所有问题都回答正确得1分,否则得0分。
|
</p>
|
<p class="content">9)日期:在询问“定向”中的第④题时,记录患者回答的对错情况。回答正确得1分,否则得0分。</p>
|
<p class="content">
|
10)辨认面孔:让患者首先认真观察3张面部照片,每张照片的观察时间为5秒。观察结束后,依次向患者询问每张照片中的人物性别。随后,为患者提供8张面部照片,其中3张是刚才看过的,要求患者从这8张照片里找出之前看过的那3张。若患者能够准确无误地挑出所有刚才看过的照片,即可得1分;若有挑错情况,未能全部挑对,则得0分。
|
</p>
|
<p class="content">
|
11)认识图画:进行测试时,先将5张以线条勾勒的物体画依次呈现给患者,每张画仅展示5秒,同时要求患者讲出图中物体的名称。待经过一段延迟时间后,再拿出10张图画,让患者从中挑选出之前看过的5张画。若患者能准确找出全部5张画,可得1分;若出现找错情况,就不得分。
|
</p>
|
<p class="content">
|
在这11道题目构成的测试里,第一题的得分上限为2分,而其余10道题每题的满分均为1分,整套测试的满分是12分。通常情况下,当测试总分处于9~12分时,意味着患者的认知功能处于正常水平;但要是总分低于9分,那就显示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方面的缺陷。
|
</p>
|
<p class="content">(2)韦氏记忆测试:在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龚耀先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
scale-revised,WMS-RC)。WMS-RC是国内重要的成套记忆测试之一。该测试以记忆商数(memory
|
quotient,MQ)作为考察患者整体记忆能力的指标,适用于7岁以上的儿童及成年人。量表仍分为甲、乙两种版本,方便进行对比。此次测试包含10项内容,分别为定向、再认、联想学习、经历、背诵数目、数字顺序、触觉记忆、图片回忆、视觉提取、逻辑记忆。
|
</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7-02.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痴呆的预防</span></p>
|
<p class="quotation">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统计,全球痴呆患者四千多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个亿。痴呆不仅给痴呆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会给家庭及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痴呆是可防的。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
</p>
|
<p class="quotation">1.调整生活方式。美国《柳叶刀》痴呆预防、干预和护理委员会指出,全球约1/3的痴呆病例源于生活方式问题,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肥胖症、抑郁症及糖尿病等。
|
</p>
|
<p class="quotation">2.注重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倡导低盐、低脂饮食,确保人体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同时,要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p>
|
<p class="quotation">
|
3.积极社交并保持身心愉悦,维持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积极投身各类社会活动,经常进行复杂且精巧的手工制作。此外,积极运用大脑,像写日记、写信等都是维持脑功能的有效方式。</p>
|
<p class="quotation">4.注意修饰、适当打扮自己,保持年轻的状态;避免消沉,随时对人付出关心。</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65
|
</div>
|
</div>
|
</div>
|
|
<!-- 第177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7)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五节 知觉功能评定</h2>
|
<p class="content">
|
知觉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始于感觉输入。感觉器官将外部刺激信息输入神经系统进行识别,而知觉在认知客观事物中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一个橙子,人不仅仅能辨识出黄色、酸甜等味道,以及略显硬的触感,同时还要和其他物体互相区别,这些便是知觉的作用。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一、概述</h3>
|
<p class="titleQuot-1">(一)概念</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躯体构图(body
|
scheme)</span> 它是一种神经性姿势模型,由本体感觉、视觉、触觉、肌肉前庭觉,以及运动觉等多种传入信息整合构建而成。该模型包含的认知信息,涉及人体各部位之间的关联,也包含人体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空间知觉(spatial
|
perception)</span> 是大脑中形成的对物体的空间属性的感知,包括物体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且深度知觉可分为绝对深度知觉和相对深度知觉。空间知觉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后天经验的结果,它是触觉、视觉、运动觉等多感觉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视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脑具有视空间辨别的功能,将所接收到的视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读,并赋予其特定的意义,具体包括图形-背景的辨别、形状恒常性、视觉记忆、空间关系的辨别、视觉图像化、视觉性闭合,大脑损伤后,判断两个物体的距离或自身与多个物体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困难,即为视空间关系障碍(spatial
|
relations deficits)。</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失认症(agnosia)</span> 临床表现为患者感觉正常,无意识模糊、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能辨认身体部位和感知熟悉物体,包括视、听、触各种感觉及身体部位认知能力丧失。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失用症(apraxia)</span> 是患者在不存在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情况下,在准确完成功能动作或目标明确的精细动作时,动作出现异常的临床症状。有时表现为患者不能在全身动作协调的情况下,正确利用某一部分肢体来完成特定的动作。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知觉障碍的分类及其特点</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188-01.jpg" style="width:3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常见知觉障碍类型多样,涵盖躯体构图障碍、视空间关系障碍,还有失认症与失用症等。</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躯体构图障碍</span> 这属于人体知觉相关的障碍类型,包括单侧忽略、疾病失认、手指失认、躯体失认,以及左右分辨障碍等情况。</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66
|
</div>
|
</div>
|
</div>
|
|
<!-- 第178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8)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1)单侧忽略:单侧忽略(unilateral
|
neglect)指患者对大脑损伤对侧的身体或空间中的物品无法留意,或者即便注意到,也不能做出相应反应,或反应较为迟缓。</p>
|
<p class="content">(2)左右分辨困难:患者无法分清自己或他人身体的左右两侧,也做不了含有“左”“右”字眼的指令动作。</p>
|
<p class="content">(3)躯体失认(body
|
agnosia):患者难以识别自己和他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各部位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常出现在优势半球的顶叶及颞叶后部遭受损伤时。患者可能出现以下表现:不承认自己偏瘫肢体的存在;即便承认肢体偏瘫,却误认为它长在别人身上;面对区分身体各部位的指令,无法完成动作;无法模仿他人做出的动作;对身体某个部位的感知比实际偏大或偏小;常诉说患侧有沉重感;虽不能识别身体部位,但能识别物体结构等。
|
</p>
|
<p class="content">(4)手指失认(finger
|
agnosia):患者无法识别和命名自己或他人的手指,甚至不能指出被触及的手指。症状较轻者对手的实用性影响不大,然而严重者会干扰手指的功能活动,比如系纽扣、系鞋带、打字等,此情况多见于优势大脑半球顶叶的角回损伤。
|
</p>
|
<p class="content">(5)病感失认(anosognosia):患者会否认或忽视瘫痪肢体的存在,常见于大脑非优势半球顶叶缘上回受损,这是脑卒中后的一种短暂表现,在康复期较为少见。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视空间关系障碍</span> 视空间关系障碍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紧密相连,因此其分类主要依据自身特征展开。</p>
|
<p class="content">(1)图形-背景分辨障碍(difficulty in ground
|
identification):图形背景知觉指的是从背景环境里识别出物体的各异形状,筛选出关键对象,同时排除无关视觉干扰的一种能力。而当出现图形背景分辨困难时,患者往往难以在其视野所及之处,找出自己需要的目标物体,其注意广度明显缩小,注意力也呈现出分散状态。举例来讲,患者可能会面临在抽屉中难以找到所需尺子的情况,又或者无法快速定位到轮椅的把手位置等。
|
</p>
|
<p class="content">(2)空间定位障碍(difficulty in space
|
identification):空间定位知觉也叫方位觉,指的是对物体方位的感知,如前后、上下、左右、内外,以及东、南、西、北等。患者若存在空间定位障碍,就不能判断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比如不能按照指令完成“请将桌子上的书拿起来”这样的动作。
|
</p>
|
<p class="content">(3)空间关系障碍(difficulty in spatial
|
relation):患者无法认识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人体之间的位置、距离和角度等关系。主要体现在梳妆、穿衣、转移等方面存在障碍,不能进行计算,出现结构性失用等日常生活活动异常。比如,患者不能区分衣服的前后、里外,常常把衣服穿反,找不到袖子、纽扣,甚至会将两条腿同时穿进一条裤腿中,也不能列竖式进行算术运算等。
|
</p>
|
<p class="content">(4)地形定向障碍(topographical
|
disorientation):地形定向觉是指判断两地之间关系的能力,比如从一个地点前往另一个地点时,需要准确判断目的地的方向、线路周边的环境特征等,最终实现两地之间的移动。当地形定向存在障碍时,患者会表现为不能描述以往熟悉环境或线路的特征,记不住新的线路,不能识别路标,甚至在熟悉的环境中也会迷路等。
|
</p>
|
<p class="content">(5)形态恒常性识别障碍(form constancy identification
|
disorder):形态恒常性,是指辨别两个具有相似特征,然而大小尺寸与所处位置存在差异物体的本领。要是患者存在形态恒常性识别方面的障碍,就难以察觉或留意到物体在结构构造,以及外在形状方面的细微不同之处。如患者不能区分外观或结构稍有差异的字或物体。形态恒常性识别障碍与失认证有所不同,前者是不能区分相似物品,而后者是不能识别单一物品。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67
|
</div>
|
</div>
|
</div>
|
|
<!-- 第179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9)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6)距离知觉障碍(distance perception
|
disorder):患者不能准确判断物体之间的距离,比如不能准确够到眼前的物品,上下楼梯时感觉不安全,往杯子倒水时水会倒在杯子外边,或者水满后也不知道停止,甚至不能准确地将饭菜送到口中。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失认症</span> 根据其表现特点,失认症(agnosia)可分为视觉失认、触觉失认和听觉失认三种类型。</p>
|
<p class="content">(1)视觉失认(visual
|
agnosia):当患者不存在视觉异常、视野缺失、语言功能障碍,以及智力缺陷等问题时,却无法凭借视觉来认知原本熟知物品的质地、形状,也叫不出其名称。在此类状况中,物体失认、面容失认、颜色失认,以及同时失认是较为常见的类型。
|
</p>
|
<p class="content">1)物体失认(object
|
agnosia):这是失认症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患者视力和视野正常,但无法识别常用物品,不过通过其他感觉方式却可以识别。比如,给患者拿一双筷子并询问是什么,患者无法认出,但用手触摸后就知道是筷子。
|
</p>
|
<p class="content">2)面容失认(prosopagnosia):患者不能识别以往熟悉的面孔,即便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如此,但可以通过声音、脚步声、发型、服装等特征来识别。</p>
|
<p class="content">3)同时性失认(simultaneous
|
agnosia):患者不能同时完整地识别一个图像,只能识别一幅画中的微小细节,即只能理解或识别画中的一个方面或一部分,无法获得整体感,所以不能说出一幅画的主题。</p>
|
<p class="content">4)颜色失认(color
|
agnosia):又称色彩失认,患者不能说出和命名熟悉物品的颜色。当检查者说出某种物品的颜色,让患者在图片上找出相对应的物品时,患者无法完成匹配任务。但当把两种不同颜色的物品放在一起时,患者能够分辨出两者颜色不同,色盲表检查结果正常。
|
</p>
|
<p class="content">(2)触觉失认(tactile agnosia):触觉失认患者不能通过触摸物品来辨别,在触觉、温度感、本体感、注意力均正常的前提下,通过触摸无法识别熟悉的物体。
|
</p>
|
<p class="content">(3)听觉失认(acoustic
|
agnosia):患者听力处于正常水平,却无法领会所听到声音蕴含的含义。听觉失认具体可分为非言语性声音失认与言语性声音失认。其中,非言语性声音失认,是指患者难以把实物与它发出的声音之间建立联系。举例来说,患者能够听到火车的鸣笛声、钟表的走动声、电话的响声等,却无法把这些声音与对应的火车、钟表、电话等物体对应起来。而言语性声音失认,仅体现为患者无法识别言语声音的意义,不过对于言语声音之外的所有听觉认知功能,都能够正常保持。比如,患者在听别人说话时理解存在困难,但在阅读理解、书写及自发表达言语方面,均无异常情况。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失用症</span> 传统的失用症(apraxia)包含意念性失用、意念运动性失用和肢体运动性失用。依据失用症的表现特征,又增添了结构性失用、穿衣失用、口腔面部失用等类型。
|
</p>
|
<p class="content">(1)意念性失用(ideational
|
apraxia):患者虽能精准模仿检查者的动作,却难以自主或按指令完成有明确目的的动作,尤其是多步骤动作。他们虽能准确做出复杂动作的各个分解动作,却无法按正确顺序连贯完成整套动作,也不能恰当选择和使用工具。比如用餐时,面对桌上的碗、筷、勺、米饭、菜和热汤,患者可能会用筷子喝汤,且不能正常进食饭菜。
|
</p>
|
<p class="content">(2)意念运动性失用(ideomotor
|
apraxia):患者不但无法执行关于运动的指令,也难以模仿他人做出的动作。不过,对于曾经学习掌握的运动,他们依旧保有记忆,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做出过往学会的动作。如若要求患者不借助工具,仅用手部做出刷牙的动作,患者往往会不知如何是好;但要是将牙刷递到他手中,他便能够完成用牙刷刷牙这一系列动作。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68
|
</div>
|
</div>
|
</div>
|
|
<!-- 第180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0)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3)肢体运动性失用:在不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情况下,患者肢体,尤其是上肢远端出现运动障碍,比如患者不能完成刷牙、吃饭、系纽扣等动作。</p>
|
<p class="content">(4)口腔面部失用(facial-oral
|
apraxia):患者不能按照指令完成面部唇、舌、咽、喉、下颌等部位的复杂动作,如舔嘴唇、噘嘴、吹口哨、皱眉、鼓腮、咳嗽、眨眼、刷牙等动作,或者动作表现为不协调、不正确,甚至出现持续动作。
|
</p>
|
<p class="content">(5)结构性失用(constructional
|
apraxia):指患者在涉及平面与空间的作业活动中存在困难。其主要表现于绘画、排列、组装、搭建等结构性活动中,患者会对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产生错误认知。即便部分患者具备自知能力,能够察觉到自身错误,却依旧无力加以改正。
|
</p>
|
<p class="content">(6)穿衣失用(dressing
|
apraxia):患者表现为不能辨认衣服的上下、前后、里外,自己无法穿衣服,找不到袖口及扣眼,常常系错扣子,或者将两条腿穿进一条裤腿中。</p>
|
<h3 class="thirdTitle">二、知觉功能的评定方法</h3>
|
<p class="titleQuot-1">(一)躯体构图障碍的评定</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单侧忽略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
|
(1)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法:先在一张26cm×20cm的白纸上面画出三组平行线段,线段长度分别为10cm、12cm、14cm、16cm、18cm。再在纸张最上边与最下边各画一条15cm的线段,用于对比(图8-1)。让患者找出每一条线段的中心位置,用笔标出(每一条线段只标一个笔标)。最上端与最下端作为示范的这两条线段,在后面统计时不做计算。
|
</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alt="图8-1 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法" src="../../assets/images/0191-01.jpg"
|
style="width:50%"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l">图8-1 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法</p>
|
</div>
|
<p class="content">
|
当患者标记完毕后,首先可以通过比较粗略的目测,大致判断患者所画出的“中点”是否有普遍偏向某一侧的现象,或者是否有遗漏所画出线段中的“中点”。如果想更精确地判断患者所画“中点”具体偏向哪一侧,偏离程度如何等问题,就需要借助较为精细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先测量某一条线段的总长度,再以此计算出所测量线段真正的“中点”位置,接着测量患者在所画线段上所标记出“中点”到线段某一侧端点的距离,若是患者所画“中点”相比于真正“中点”向左偏离Xcm则记录-Xcm;若是向右偏离Xcm,则记录+Xcm。然后,可以对所有需要统计线段都完成上述测量后,进一步计算出总和的偏离百分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69
|
</div>
|
</div>
|
</div>
|
|
<!-- 第181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1)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192-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若偏离百分数超出整体长度的10%,或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偏移幅度大于3个标准差,即判定为异常。</p>
|
<p class="content">
|
(2)Albert线段划消测验:首先准备好一张规格为26cm×20cm的白纸,纸上绘制有40条线段。每条线段长度均为2.5cm,它们以7个纵行的形式分布。其中,正中间的一纵行内有4条线段,其余6个纵行各自包含6条线段(图8-2)。患者依次对每条线段进行划消。操作结束后,统计患者遗漏的线段数量,并分析其遗漏时的偏向。需注意的是,划消任务的目标不只是线段,数字、相同汉字、字母、各类符号等,都能充当划消对象。
|
</p>
|
<p class="content">
|
(3)画图测验:检查人员给患者呈现预先绘制好的图形(如房子、表盘这些左右对称的图形),接着让患者对这些图形进行临摹。另外,还会要求患者在已画好的圆圈内,填好表盘上应有的数字,并画出指针,且指针要指向特定的时间。要是患者只画出了图形的一半,或者绘制的图形明显朝着一侧倾斜,那就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单侧忽略的情况(图8-3)。
|
</p>
|
<p class="content">
|
(4)双侧同时刺激检查:先对患者开展单侧感觉检查,涵盖视、听及触各种感觉方面的刺激。之后,同步对患者双侧进行刺激,并仔细观察患者反应。对于单侧忽略症状严重的患者,即便仅刺激某一侧,他们对来自被忽略侧的刺激也毫无反应;而症状较轻的患者,常出现反应滞后,或仅在双侧同时受刺激时,才会忽略其中一侧的刺激。
|
</p>
|
<p class="content">(5)功能检查:把实物放在患者视野的中线范围内,让患者按照患者指令操作,比如“把笔放到笔筒里”“用梳子梳头发”等。若患者无法完成这些指令,则判定为存在单侧忽略。
|
</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alt="图8-2 Albert线段划消测验" src="../../assets/images/0192-02.jpg"
|
style="width:50%"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8-2 Albert线段划消测验</p>
|
</div>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alt="图8-3 画图测验" src="../../assets/images/0192-03.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8-3 画图测验</p>
|
</div>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左右分辨障碍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
|
(1)Benton左右定向检查表:检查者向患者发出指令,如“伸出你的左手”“指你的右眼”等,要求患者完成相应动作。每个动作计1分,满分20分。若得分在17~20分,判定为正常;若得分低于17分,则判定为异常(表8-6)。
|
</p>
|
<p class="content">(2)动作模仿能力检查:检查者做出诸如将右手放于左侧腿上这类特定动作,接着要求患者进行模仿,观察患者是否产生镜像模仿的情形。</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躯体失认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1)观察:着重留意患者对偏瘫肢体的摆放方式,以及其是否意识到自身偏瘫肢体存在功能缺失的状况。</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70
|
</div>
|
</div>
|
</div>
|
|
<!-- 第182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imgtitle">表8-6 Benton左右定向检查表</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6 Benton左右定向检查表"
|
src="../../assets/images/0193-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
|
(2)指令执行状况: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说出自己的身体某个部位名称,比如当指令为“指出你的嘴巴”的时候,不允许有“左”或“右”词出现,和左右辨别障碍进行区别,有身体失认症患者会出现左右辨别障碍,但有了左右辨别障碍并不一定是失认症。
|
</p>
|
<p class="content">(3)动作模仿测试:考察患者能否模仿他人做出的动作。即便患者做出的是镜像动作,这种情况也被视为正常表现。</p>
|
<p class="content">(4)回答与身体部位有关的问题:患者应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对一些与身体部位相关的问题作出回答。比如“你的腿在胃下面吗?”(表8-7)。</p>
|
<p class="content">
|
(5)画人体部位图:准备好纸和笔,要求患者画一幅人体结构图,图中要包含头、双臂、双手、躯干、双腿、双脚这十个人体部位,每个部位能正确画出的得1分,满分为10分。若患者得分是10分,说明其相关能力正常;若得分在6~9分,可判定为存在轻度障碍;如果得分<5分,则意味着出现重度障碍。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手指失认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1)出示手指图:初始出示一只手指图,患者手掌朝下放在桌面上,闭眼后检查者指其一手指,然后睁眼在图上指出其刚刚被指的手指,重复5遍。</p>
|
<p class="content">(2)命名手指:检查者说出手指名,接着让患者分别在自己的手部、检查者的手部及手指图上指认,这样的操作总共重复10次。</p>
|
<p class="content">(3)动作模仿:检查者做出手指关节屈曲及拇指与其他四指对指的动作,然后要求患者模仿完成同样的动作。</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71
|
</div>
|
</div>
|
</div>
|
|
<!-- 第183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imgtitle">表8-7 与身体部位有关的问题</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8-7 与身体部位有关的问题"
|
src="../../assets/images/0194-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4)绘图:让患者绘制一张手指图,重点观察图中各手指的排列顺序及分布情况。</p>
|
<p class="content">结果判定:若患者无法完成上述任何一项任务,则判定为手指失认。</p>
|
<p class="titleQuot-1">(二)视空间关系障碍的评定</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图形背景分辨困难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1)图片测试法:将一张呈现三种相互交叠物品的图片拿给患者看,规定其在一分钟内讲出看到的物品名称。若无法完成,就判定为有图形背景分辨障碍。</p>
|
<p class="content">(2)功能检测法:在卧室白色床单上放置白色毛巾,要求患者从中挑选出来;或者让受试者从未分类的盒子里挑出剪刀。若不能完成任务,则存在图形背景分辨障碍。</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空间定位障碍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
|
(1)图片测试法:把一张画着长方形的纸放在患者眼前,要求患者在长方形的左方或者右方画圆。或者拿出几张相同内容的图片,每张图片里都有铅笔和铅笔盒,只不过铅笔所处位置不一样,接着让患者说明铅笔和铅笔盒之间的位置关系。若患者没办法完成这些指令,则存在空间定位障碍。
|
</p>
|
<p class="content">(2)功能检测法:把生活常用物品放置在患者眼前,给出指令,如“把笔放进笔筒里”“将筷子放进筷筒里”等。若患者不能按要求完成动作,判定其存在空间定位障碍。</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空间关系障碍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1)点状图形连接测试:检查者经过纸面向右看,纸上左右两边都有点状图形,左边点连成后形成的是一个图形,根据左边图形,将右边点连成完全同样的图案。</p>
|
<p class="content">(2)十字标测试:检查者在一张卡片的不同地方画十字标,让患者在另一张卡片上准确地模仿画十字标。要是患者不明白指令,检查人员可进行示范。</p>
|
<p class="content">
|
(3)ADL测试:检查者下达指令,要求患者开展吃饭、如厕、洗漱、穿衣等日常活动,同时细致观察其在活动中对各类物品的摆放情况、使用方式、处理物品与物品之间位置关系的能力。</p>
|
<p class="content">
|
(4)结构性运用测试:预先备好碗、筷子、叉子、盘子、汤勺等各种餐具,指导患者把这些餐具在餐桌上合理摆放。此外,还可准备纸、画笔、一张有表盘的简笔画,让患者临摹绘画,留意其绘制的指针位置关系是否准确。要是患者无法完成这些任务,便判定其存在空间关系障碍。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72
|
</div>
|
</div>
|
</div>
|
|
<!-- 第184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地形定向障碍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
|
(1)在对患者进行病史调查时,可以询问患者的家属,在生活中有无迷路、走失的经历;或者让患者描述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环境特点,也可以让其画出这些环境的路线图,从而评定患者对不同地点关系的判断及记忆能力。
|
</p>
|
<p class="content">
|
(2)地图理解测试:向患者提供他们生活城市的地图,让其在地图上指出当下所在位置,随后要求其按照地图引导去往指定地点,期间观察其能否准确到达。要是患者既不能凭借地图规划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又不能够描述或绘制出曾经熟知环境的路线图,便可以判定其存在地形定向方面的障碍。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形态恒常性识别障碍的评定</span> 检查所需要的物品,准备一些相似的字或物体的图片,以及筷子、手表、杯子、铅笔、橡皮、钥匙等日常生活用品。</p>
|
<p class="content">
|
检测方式:将图片和物品混合放在一起,随机摆放,从不同的方向(正、反面,上、下颠倒)展示给患者看,让患者对每一个物品进行识别。若不能精准地分清相似物品,则考虑存在形态恒常性识别障碍。</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6.距离知觉障碍的评定</span>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测试。</p>
|
<p class="content">(1)将物体抛向空中,要求患者接住,正常情况下应能接住。</p>
|
<p class="content">(2)把物品放置在桌面上,让患者抓取,正常情况下应能准确抓取。</p>
|
<p class="content">(3)让患者上下阶梯,正常情况下不应有不安全感。若不能按上述指令完成动作,则判定存在距离知觉障碍。</p>
|
<p class="titleQuot-1">(三)失认症的评定</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视觉失认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1)物体失认的评定</p>
|
<p class="content">
|
1)视物辨认:将手机、书、铅笔、尺子、汤勺、帽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实物或照片放置在患者面前,要求其说出物品名称;或者由检查者说出物品名称,让患者指出对应的物品。若患者无法说出所看物体名称,或不能指出检查者所说的物品,判定为物体失认。
|
</p>
|
<p class="content">2)触物辨认:让患者闭眼,触摸常见的日常生活物品并说出名称。若通过触觉无法说出物品名称,判定为物体失认。</p>
|
<p class="content">3)描述实物特征:指示患者根据所给实物或照片,描绘实物诸如颜色、大小、用途等之类的特征。倘若无法确切描述,即判定为物体失认。</p>
|
<p class="content">4)模仿画图:向患者展示以简单线条勾勒的常见生活物品画,让其照着模仿绘制。要是患者无法完整画出,便可判定其存在物体失认问题。</p>
|
<p class="content">
|
(2)面容失认:向患者展示其父母、朋友或名人的照片,要求说出人物名字和面部特征;或者相同的照片掺杂在大量其他照片里,让患者从中找出一样的照片。要是患者没办法完成这些任务,就判定其患有面容失认症。
|
</p>
|
<p class="content">
|
(3)颜色失认:将各类颜色的物品和卡片摆到患者面前,检查者提到某一种颜色后,要求患者指出该颜色对应的物品或卡片。另外,拿出画有苹果、梨、橙子、黄瓜等常见水果或蔬菜的画品,让患者在上面涂上该物品正确的颜色。要是患者不能完成上述操作,就可判定其存在色彩失认的情况。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73
|
</div>
|
</div>
|
</div>
|
|
<!-- 第185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4)同时性失认:准备一张布满印刷符号(比如#号)的作业纸,要求被检测者数出#号的数量,在此过程中留意其是否仅留意作业纸的部分区域。另外,还可以拿出一幅画,让患者讲述画中的主要内容,或者让患者照着这幅画进行绘画,观察其能否完整画出来。要是患者无法完成这些任务,就判定其存在同时性失认。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触觉失认的评定</span> 在患者深感觉、浅感觉和复合感觉功能均正常,且无命名性失语的前提下,在桌面上摆放杯子、筷子、碗、笔、剪刀、牙刷等常用的生活用品,然后让检查者先闭眼摸其中一件用品,记住后将其放回桌子上,继而睁眼找出刚才摸过的那个用品,若患者不能完成,即为触觉失认。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听觉失认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1)听力检查:在患者无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判断患者听力是否正常。</p>
|
<p class="content">(2)非言语性听觉测试:要求患者闭眼,检查者发出敲桌子、咳嗽、咂嘴等多种不同声音,随后问患者听到了何种声音。倘若患者没办法识别,便判定为非言语性听觉失认。</p>
|
<p class="content">
|
(3)言语性听觉测试:检查者首先说一句话,或者播放一段音频,使患者接收信息,然后要求患者进行复述,或者将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若患者既不能顺利复述,又不能完成听写工作,便判定其存在言语性听觉方面的问题,或者患有言语性声音失认症。
|
</p>
|
<p class="titleQuot-1">(四)失用症的评定</p>
|
<p class="content">
|
无论是意念性失用还是意念运动性失用,患者都无法对来自口中的指令有理解,因此判定存在失用症主要还是通过做动作检查,让患者使用要求的工具完成指定的任务并观察他们的具体动作表现。</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意念性失用的评定</span> 完成任务目的和计划性,是在评估意念性失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可以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随即给患者一个平时从事的活动,了解完成目的及程序。意念性失用患者因为不能很好地理解任务的目的和计划,无法按正确顺序进行,常不能完成任务而不自觉。如备牙杯、牙刷、牙膏,让患者完成刷牙的动作,正确的顺序是先拿牙杯盛水,漱口,取一定的牙膏在牙刷上,然后进行刷牙,刷完之后再次漱口,而意念性失用患者由于没有这样的目的和概念,先刷牙,不挤牙膏、不漱口。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意念运动性失用的评定</span> 主要指患者思维上能做出动作的指令,但不能执行,测试时首先嘱咐患者做出使用某种物品的动作,或患者操作某种东西的性能与其作比较,使其改进操作动作,意念运动性失用的患者对他人口头的指令动作不能做出,无法模拟他人姿势或手势,但将某种工具放在患者手上时,会自动握持操作。让患者做出刷牙动作,患者答非所问,但发给他一把牙刷和一支牙膏,他便不会为难地刷起牙来。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肢体运动性失用的评定</span> 使用精细运动测试评价其肢体运动性失用,患者经过证实没有运动功能障碍后,进一步对上肢的精细运动进行测试,如果有动作迟缓、笨拙等现象,则判断是肢体运动性失用,具体可用下述测试进行验证。
|
</p>
|
<p class="content">
|
(1)手指或足尖敲击试验:在进行肢体运动性失用的检测时,会采用特定的精细动作测试方法。比如,检查者会要求患者运用一只手的手指,以快速且连续的频率敲击桌面;或者让患者用一只脚的脚尖,同样快速且不间断地敲击地面。通过观察患者在执行这些动作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存在肢体运动性失用的情况。若患者在执行动作时,出现动作不协调、速度缓慢、节奏紊乱等现象,便可能暗示存在相应问题。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74
|
</div>
|
</div>
|
</div>
|
|
<!-- 第186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6)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八章 认知功能评定</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2)手指模仿试验:检查者演示拧螺丝、剪纸等日常生活动作,要求患者模仿。</p>
|
<p class="content">(3)手指轮替试验:要求患者快速进行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p>
|
<p class="content">(4)手指屈曲试验:要求患者快速进行中指屈曲动作。</p>
|
<p class="content">
|
(5)集团屈伸速度测试:检查者会要求患者快速做手指的屈、伸与抓握动作,通过观察其动作流畅度、速度和准确性,判断是否存在肢体运动性失用。若患者手指动作不灵活、生硬,或节奏不稳,就可能有相关问题。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结构性失用的评定</span></p>
|
<p class="content">结构性失用症是以空间失认为基础的一种失用症,评定方法如下。</p>
|
<p class="content">(1)画空心十字:给患者纸和笔,要求他们照着画出空心十字图形,若不能完成,判定为结构性失用阳性(图8-4)。</p>
|
<p class="content">(2)用火柴棒拼图:检查者率先使用火柴棒拼出特定图形,随后要求患者依照所展示的图形,用火柴棒进行复刻拼图。若患者无法完成该任务,结果判定为阳性。</p>
|
<p class="content">
|
(3)临摹几何图形:让患者在白纸上临摹特定几何图形。正常情况下患者能够准确绘制该图形,不会出现线条缺失或多余添加的情况,图形各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也精准合理。对于处于轻度和中度障碍的患者,在临摹时可能会出现线条漏画或多画的现象,图形各部分的空间布局可能不太均匀。但这类患者能够清晰辨认自己要画的图形,也能察觉到绘制过程中存在的差错。然而,重度障碍患者既不明白要绘制的图形模样,也无法识别自己最终完成的图形所代表的含义(图8-5)。除此之外,像拼图试验、堆积木试验等,也常用于此类情况的评估。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穿衣失用的评定</span> 在患者穿衣过程中,密切观察其能否准确区分衣服的上下、里外,以及能否将衣服的各个部分与身体的相应部位正确对应。</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alt="图8-4 画空心十字" src="../../assets/images/0197-01.jpg" style="width:50%"
|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8-4 画空心十字</p>
|
</div>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alt="图8-5 临摹几何图形" src="../../assets/images/0197-02.jpg"
|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8-5 临摹几何图形</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175
|
</div>
|
</div>
|
</div>
|
|
<!-- 第187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7)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7-02.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Goodglass Kaplan失用试验</span></p>
|
<p class="quotation">一、操作方法</p>
|
<p class="quotation">开始测试时,先向患者下达指令,要求其做出相应动作。若患者无法完成,接着让患者模仿检查者所做动作。若模仿动作仍无法完成,则向患者提供实物辅助完成动作。</p>
|
<p class="quotation">(1)颜面部动作:①咳嗽。②吹火柴。③用鼻用力嗅或吸气。④鼓腮。⑤用吸管吸饮料。</p>
|
<p class="quotation">(2)肢体动作:①挥手作别。②招手让他人靠近。③将手指置于嘴唇前发出“嘘”声。④鞠躬。⑤做停下动作。⑥刷牙。⑦刮胡须。⑧锤钉。⑨锯木。⑩用螺丝刀。</p>
|
<p class="quotation">(3)全身动作:①做拳击动作。②正步走。③打羽毛球。④立正、向后转、再向后转、坐下。⑤铲雪。</p>
|
<p class="quotation">二、评定标准</p>
|
<p class="quotation">(1)意念性失用:患者能够模仿各种动作,但按照指令完成系列复杂动作时存在困难。</p>
|
<p class="quotation">(2)意念运动性失用:患者不能根据指令完成动作,但给其提供实物可自行完成以往熟练的动作。</p>
|
<p class="quotation">(3)肢体运动性失用:即便为患者提供实物,患者依旧无法完成动作。</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198-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right-info">(彭丽丽)</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176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
|
</script>
|
|
<style lang="less" scoped></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