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2">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0) > -1">
|
<div class="header">
|
<span class="header-right"></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class="firstTitle-l">绪论</h1>
|
<h3 class="thirdTitle">一、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地位与重要性</h3>
|
<p class="content">
|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占据着基础性与支撑性的关键地位,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框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恢复患者咀嚼功能、改善面部美观、促进口腔健康及提升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p>
|
<p class="content">
|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是以医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和工艺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利用人工材料,通过工艺制作过程,制作出可摘修复体,用以恢复、重建患者缺损的牙列、畸形及颌面部缺损,从而恢复患者口腔形态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
</p>
|
<p class="content">
|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修复牙列缺损。牙列缺损在口腔内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从只有一颗牙齿缺失到仅残留一颗牙齿,缺损样式多达数万种,而这些繁多的缺损种类几乎都可以用可摘局部义齿来进行修复。所以,学习和掌握制作可摘局部义齿的知识和技术,是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必须具备的基础。
|
</p>
|
<h3 class="thirdTitle">二、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h3>
|
<p class="content">
|
人类修复缺失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古埃及人墓葬中发现了用金属丝结扎的假牙,但远古时期假牙使用的真实情况已无从查考。可摘局部义齿用于修复牙列缺损出现的年代也很早,但因固位及制作材料的问题,其难以被广泛地应用。
|
</p>
|
<p class="content">有记录的是,1746年Claude Mouton首先把卡环应用于可摘局部义齿,有效地解决了义齿的固位问题。1757年Bernard
|
Burden采用金合金制作义齿的基托,使口腔内的舒适感及其抗折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p>
|
<p class="content">现代口腔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材料的进步,口腔修复也有了质的飞跃。1924年George
|
W.Stryker首次将树脂用于全口义齿的基托材料,1925年Edward
|
Kennedy建立了可摘局部义齿分类体系,1940年德国人发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被应用于可摘局部义齿的基托,这些都逐渐丰富了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得以推广。</p>
|
<p class="content">
|
目前,可摘局部义齿的人工牙和基托仍然用丙烯酸甲酯类材料制作,其支架和固位体用金属制作。义齿的设计结合了生物机械学原理。金属整体铸造支架的可摘局部义齿较锻丝卡环、树脂基托的义齿更坚固,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更好,义齿体积明显减小,修复效果更佳,深受患者欢迎。
|
</p>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001</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 > -1">
|
<div class="header">
|
<div class="header-divider"></div>
|
<span class="header-right">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不断地出现了新材料、新技术,使可摘局部义齿从设计到制作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口腔修复与信息科学、计算机学、材料科学、机械学及生物医学的紧密结合,也促进了口腔修复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口腔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修复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修复体不仅是一个咀嚼工具,更作为一个人工器官而发挥其功能。这就要求修复体不仅要恢复患者的缺损牙列,恢复缺损、缺失部位的软硬组织形态和功能,还要保护周围组织的健康,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因此,必须融汇社会医学的内容,才能使修复体和谐地长存于患者口内。对于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需追求功能和美学的不断融合,使修复治疗产生功能和美学的高度统一,努力使修复体与天然牙齿、牙龈、口周软组织、面部、口颌系统乃至整个机体的功能及美观协调,从而塑造完美的口颌系统外形及功能。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三、学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目的与意义</h3>
|
<p class="content">
|
学习本工艺技术的目的在于成为具备专业技能的口腔修复技术人才。通过掌握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在临床口腔修复工作中,可摘局部义齿是常见的修复手段之一,熟练掌握其工艺技术,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口腔条件、需求与期望,制订个性化的义齿制作方案,确保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精准适配的修复体,提高修复治疗的成功率与满意度,这对于恢复患者的咀嚼、发音、美观等口腔功能具有关键意义,可以直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交自信。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口腔修复领域的其他相关技术、推动口腔修复学科不断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
</p>
|
<p class="right-info">(张秀景)</p>
|
</div>
|
<footer class="footerstyle">002</footer>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One",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
|
</script>
|
|
<style lang="less" scoped></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