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4">
|
|
<!-- 第40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0)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医学导论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class="firstTitle-l">第三章 残疾学</h1>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48-01.jpg" style="width:30%"
|
active="true" />
|
</div>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19-03.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素质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具备残疾学思维、批判性思维。</p>
|
<p class="content">(2)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观念。</p>
|
<p class="content">(3)具备团队协作意识。</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知识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掌握:残疾学的基本概念;国际残疾分类方法ICIDH和ICF。</p>
|
<p class="content">(2)熟悉:残疾的三级预防。</p>
|
<p class="content">(3)了解:致残原因;残疾预防措施;残疾与康复治疗的关系;我国残疾人分类标准及残疾相关政策法规。</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能力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能处理康复患者残疾问题。</p>
|
<p class="content">(2)能开展健康教育。</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19-04.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案例】</p>
|
<p class="content">患者,女性,42岁。患者半年前遭遇车祸,事故中受到严重撞击,导致T<span
|
class="sub">10</span>椎体发生骨折。当时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后,立即进行内固定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双下肢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被诊断为脊髓损伤。术后,患者遵医嘱回家休养,并进行必要的康复锻炼,但康复进展缓慢,患者长期卧床。
|
</p>
|
<p class="titleQuot-1">【问题】</p>
|
<p class="content">1.试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对该患者进行分类。</p>
|
<p class="content">2.针对该患者当前情况,最需要采取的残疾预防措施是什么?</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30
|
</div>
|
</div>
|
</div>
|
|
<!-- 第41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1)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三章 残疾学</span><img class="header-img"
|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enter"><img class="g-pic" src="../../assets/images/0019_05.jpg" /></p>
|
<p class="content">
|
残疾人群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生存状况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和重视的议题。康复医学专注于这一群体,致力于帮助残疾人恢复、重建或代偿其丧失或受损的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生活质量。</p>
|
<p class="content">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根植于残疾学的深入研究之中。只有当我们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残疾的本质,才能准确把握康复医学的核心使命与实践要求,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
</p>
|
<p class="content">本章内容将系统介绍残疾的基本概念、致残原因、分类与分级、预防等内容,对于深入开展康复工作、保障残疾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一节 基本概念</h2>
|
<h3 class="thirdTitle">一、残疾</h3>
|
<p class="content">
|
残疾(disability)是指由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性异常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或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残损、残障,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
</p>
|
<p class="content">
|
人体的组织与器官各自承担着特定的生理功能,而致残因素会引发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乃至精神层面的异常,进而干扰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运作,造成功能障碍,最终演化为残疾状态。</p>
|
<p class="content">
|
依据致残因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是否具有可逆性,残疾可被区分为暂时性残疾与永久性残疾两类。①暂时性残疾:意味着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受损是暂时的,具有恢复的可能性。如骨折会暂时性地剥夺患者局部功能,但一旦骨折愈合,功能便能得以复原。②永久性残疾:是指由致残因素导致的功能损伤是持久且不可恢复的。如因伤病而进行的截肢手术,患者的肢体及其原有功能将永久丧失,无法恢复。
|
</p>
|
<h3 class="thirdTitle">二、残疾人</h3>
|
<p class="content">关于残疾人(person with disability)的定义与评定,各国际组织及国家从不同维度给出了各自的评定标准。</p>
|
<p class="content">
|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残疾人”的定义为“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在身心层面存在不健全,导致难以完全满足个人或社会需求的人群”。国际劳工大会的定义则侧重于职业影响,认为残疾人是指“因正式认定的身心损伤而在职业获取、维持及晋升上受到显著阻碍的个体”。2006年,《残疾人权利公约》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公约将残疾人定义为“生理、心理或感官上存在先天或后天缺陷的人”。
|
</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31
|
</div>
|
</div>
|
</div>
|
|
<!-- 第42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医学导论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指出,残疾人是指“具有不同程度躯体、身心、精神疾病和损伤或先天性异常的人群的总称。其机体结构、器官功能、心理与精神功能障碍或丧失,失去部分能力或不能以正常方式从事正常活动”。如小儿麻痹症患者、聋哑人等。
|
</p>
|
<p class="content">据统计,全球残疾人数量约为6.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而在我国,残疾人总数约82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p>
|
<p class="content">
|
这一群体在身心功能上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其生活与工作潜力有待发掘。通过提供适宜的康复服务与训练,可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残疾人的潜力得以释放,生活与工作状况得以改善。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三、残疾学</h3>
|
<p class="content">
|
残疾学是以残疾人及残疾状态为主要研究对象,专门研究残疾的发生原因、流行病学特征、表现特点、发展规律、结局,以及残疾的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残疾学以医学为基础,涉及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及政策法令法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残疾学也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
</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二节 致残原因</h2>
|
<p class="content">
|
残疾的出现深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及医疗水平的综合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的致残原因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发展中国家,残疾的主要诱因集中在营养不良、传染病、孕产期并发症及低水平的产后护理等方面,这些原因约占致残原因的7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致残原因则更多样化,主要包括意外事故、慢性病、老年病、精神疾病、社会心理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药物滥用、过量饮酒、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均衡和缺乏运动)等。
|
</p>
|
<p class="content">致残原因广泛,总体上可以分为先天性因素与后天性因素,且以后天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p>
|
<h3 class="thirdTitle">一、先天性致残因素</h3>
|
<p class="titleQuot-1">(一)遗传因素</p>
|
<p class="content">遗传因素包括亲代遗传物质异常及基因突变,导致个体在发育过程中或出生后表现出残疾,如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智力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聋哑等。</p>
|
<p class="titleQuot-1">(二)孕产因素</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妊娠期因素</span></p>
|
<p class="content">(1)营养摄取不足:孕妇若缺乏叶酸,易引发胎儿神经管畸形;碘元素不足则可能导致克汀病,影响胎儿智力;氟、硒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样能引发多种胎儿先天异常。</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32
|
</div>
|
</div>
|
</div>
|
|
<!-- 第43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三章 残疾学</span><img class="header-img"
|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2)孕期病原体感染:孕早期感染流感病毒,可能引发胎儿唇腭裂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风疹病毒感染则与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畸形及耳聋风险增加相关。</p>
|
<p class="content">
|
(3)有害环境暴露:孕早期接触X线,可能阻碍胎儿发育,导致畸形;服用降压药可能影响子宫胎盘血流,进而造成胎儿生长受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对胎儿存在潜在风险;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甲状腺肿大。此外,吸烟和饮酒也对胎儿成长及胎盘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分娩期因素</span></p>
|
<p class="content">(1)异常分娩过程:子宫收缩异常(过强或过弱)、胎位不正(如臀先露)等均可影响胎儿的正常娩出。</p>
|
<p class="content">(2)分娩并发症:脐带脱垂、胎膜过早破裂、胎儿窘迫等,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及直接损伤,增加新生儿患脑瘫、外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疾病的风险。</p>
|
<h3 class="thirdTitle">二、后天性致残因素</h3>
|
<p class="titleQuot-1">(一)疾病因素</p>
|
<p class="content">
|
疾病是残疾的重要诱因,其中传染病、慢性病及老年病尤为突出。如脊髓灰质炎会引发肌肉萎缩和肢体畸形,乙型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则可能导致失语、强直性瘫痪和精神异常;沙眼可致盲,麻风病、麻疹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亦具致残风险。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颈肩腰腿痛、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糖尿病、白内障、帕金森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慢性疼痛等老年病和慢性病日益增多,成为致残的主因。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意外事件</p>
|
<p class="content">
|
意外事件也是致残的重要因素,包括无意识伤害和故意伤害两类。①无意识伤害如交通事故、工伤、体育及户外运动中的意外损伤,以及自然灾害等。②故意伤害:则涵盖斗殴、战伤及虐待等。</p>
|
<p class="titleQuot-1">(三)理化因素</p>
|
<p class="content">
|
理化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包括物理因素如放射线、噪声、振动及高温等,以及化学因素如药物、酒精、有害化学物质、农药等。如滥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可致耳聋,酒精中毒和服用过量镇静药可影响感知、情感及智力,而铅、砷、汞等有毒物质中毒亦能致残。
|
</p>
|
<p class="titleQuot-1">(四)营养失衡</p>
|
<p class="content">
|
营养失衡,尤其是营养不良,是致残的另一大原因。营养素的摄入与身体需求失衡,如蛋白质缺乏导致发育迟缓,维生素A不足引发角膜软化,维生素K缺乏可能导致小儿脑出血及瘫痪,维生素D缺乏则易造成小儿骨骼畸形。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是导致残疾的首要因素,全球约有1亿残疾人口因此致残。
|
</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33
|
</div>
|
</div>
|
</div>
|
|
<!-- 第44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医学导论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五)社会心理因素</p>
|
<p class="content">
|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加上学习、就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心理和精神健康构成威胁,成为导致精神残疾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如升学、择业、恋爱、婚姻等处理不当,对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尤为不利。
|
</p>
|
<p class="titleQuot-1">(六)其他因素</p>
|
<p class="content">
|
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均可能引发营养障碍或形成异常人格及行为模式,进而致残。此外,原发疾病及残疾的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后的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等,属于继发性残疾,可进一步加重残疾程度,同样值得关注。
|
</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三节 残疾分类</h2>
|
<p class="content">
|
残疾的分类需考虑多个领域,卫生保健、预防策略、康复服务、人口统计、保险赔付、社会安全网构建、劳动就业、教育体系、经济发展规划、社会政策制定及法律框架设计等方面,均对残疾分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各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残疾分类体系来指导残疾人相关工作。
|
</p>
|
<p class="content">
|
在进行残疾状况调查时,各国倾向于采用各自特定的分类标准。在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分类标准涵盖国际残损、残疾与残障分类体系、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框架,以及基于我国国情制定的中国残疾分类标准。这些分类标准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医学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修订,旨在更精确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确保分类体系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一、国际残损、残疾与残障分类</h3>
|
<p class="content">国际残损、残疾与残障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Disability and
|
Handi-cap,ICIDH),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
Organization,WHO)于1980年制定,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残疾及其相关事物的分类系统,深受康复医学界的认可。此分类体系从身体功能、个体能力及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全面评估功能损害的程度。
|
</p>
|
<p class="content">
|
在国际残损、残疾与残障分类框架下,残疾被细分为三个独立类别:残损、残疾和残障。该分类系统基于生物医学模式,即“病因-病理-表现”的线性模型,构建残疾发生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在此模式下,残疾被视为个人层面的问题,是疾病、创伤或不良健康状态直接导致的后果。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基本内容</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残损(impairment)</span> 是指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身体结构、外形、器官或系统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异常状态。这种异常会扰乱个体的常规生活活动,表现为器官或系统层面的功能问题,如活动受限、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等。它会对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实效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个人生活仍可自理。评估时主要依据器官、系统功能的评定,治疗上则主要通过功能训练来改善功能水平。残损包括以下内容。
|
</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34
|
</div>
|
</div>
|
</div>
|
|
<!-- 第45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三章 残疾学</span><img class="header-img"
|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1)智力残损。</p>
|
<p class="content">(2)其他心理残损。</p>
|
<p class="content">(3)语言残损。</p>
|
<p class="content">(4)听力残损。</p>
|
<p class="content">(5)视力残损。</p>
|
<p class="content">(6)内脏(心肺、消化、生殖器官)残损。</p>
|
<p class="content">(7)骨骼(姿势、体格、运动)残损。</p>
|
<p class="content">(8)畸形。</p>
|
<p class="content">(9)多种综合的残损。</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残疾(deformity)</span> 指的是身体结构或功能存在显著缺陷,导致个体在身体、心理及智力活动方面遭遇明显阻碍,进而影响个体以常规方式独立参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表现为个体整体功能受限或丧失。这种状态一般是建立在残损基础上的,但并非所有残损都会演化为残疾。针对这类人群,应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措施、教育指导和训练计划,旨在促进的代偿机能发展,或借助辅助器具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残疾包括以下内容。
|
</p>
|
<p class="content">(1)行为残疾。</p>
|
<p class="content">(2)交流残疾。</p>
|
<p class="content">(3)生活自理残疾。</p>
|
<p class="content">(4)运动残疾。</p>
|
<p class="content">(5)身体姿势和活动的残疾。</p>
|
<p class="content">(6)技能活动残疾。</p>
|
<p class="content">(7)环境适应残疾。</p>
|
<p class="content">(8)特殊技能残疾。</p>
|
<p class="content">(9)其他活动方面的残疾。</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残障(handicap)</span> 是指个体在形态与功能上存在重度缺陷,以及个人能力受到严重阻碍,这不仅限制了其个人自理能力,还深刻影响到学习、职业及社交活动的参与。当个人难以履行文化参与、经济自给等社会职能,无法实现社会独立时,便构成了社会层面的功能障碍。针对此类残障患者,除了必要的康复治疗外,更为重要的是实施社会融入策略,包括职业康复、功能补偿、环境适应性改造等措施,从社会结构和环境层面调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环境,以促进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残障包括以下内容。
|
</p>
|
<p class="content">(1)定向识别(时、地、人)残障。</p>
|
<p class="content">(2)身体自主残障(生活不能自理)。</p>
|
<p class="content">(3)行动残障。</p>
|
<p class="content">(4)就业残障。</p>
|
<p class="content">(5)社会活动的残障。</p>
|
<p class="content">(6)经济自立残障。</p>
|
<p class="content">(7)其他残障。</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35
|
</div>
|
</div>
|
</div>
|
|
<!-- 第46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6)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医学导论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二)残损、残疾与残障的内在联系</p>
|
<p class="content">
|
通常而言,残疾的形成过程往往遵循残损、残疾,再到残障的逐步演变,但这一过程并非绝对线性,存在跳跃的可能性。残损、残疾、残障三者间的界限并不分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的转换关系。若残损未能得到恰当的康复治疗,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残疾,乃至残障。相反,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残障或残疾状态也有可能得到改善,向较轻的残疾或残损状态转变。
|
</p>
|
<h3 class="thirdTitle">二、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h3>
|
<p class="content">
|
随着医疗康复领域的持续进步及全球对残疾认知的深化,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日益拓宽,原有的ICIDH分类体系已难以适应卫生与康复服务的发展需求,亟须根据时代变迁进行革新。2001年5月,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采纳并全球推行了“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这一决议为从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视角理解残疾开辟了新路径。</p>
|
<p class="content">
|
ICF强调,残疾是人类的一种经历,而非划分人群的标准,其应用范围不仅限于残疾人群体,同样适用于健康人群。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ICF在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人口普查、保险服务、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制定及法律框架构建等多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ICF的构成</p>
|
<p class="content">
|
ICF框架将功能划分为三个水平:身体结构和功能残损(障碍)、活动、参与。相应地,残疾被分类为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及参与受限。此框架强调,个人的功能状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情境因素(涵盖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相互交织、动态影响,从而构成ICF特有的理论模式(图3-1)。
|
</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alt="图3-1 ICF功能、残疾与健康关系" src="../../assets/images/0054-01.jpg"
|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l">图3-1 ICF功能、残疾与健康关系</p>
|
</div>
|
<p class="content">ICF通过身体结构和功能残损(障碍)、活动、参与三个层面判断健康与残疾,并进行分类。不仅适用于残疾人,也适用于病损者和健康人。</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身体结构和功能残损(障碍)和损伤</span> 身体结构指的是构成人体的解剖部分,例如脏器、四肢及其构成元素。身体功能则是指人体内各系统发挥的生理作用,包括心理层面的功能。当身体功能或构造发生明显异常或缺失时,便称之为损伤。
|
</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36
|
</div>
|
</div>
|
</div>
|
|
<!-- 第47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7)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三章 残疾学</span><img class="header-img"
|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活动和活动受限</span></p>
|
<p class="content">
|
(1)活动(activity):指的是个体执行特定任务或采取的行动,这些活动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个体综合运用身体功能的能力,如行走、进食等,不涉及个人对完成这些活动的态度、潜能或实际能力。个体的活动水平能够反映出其身体功能和基本活动能力。
|
</p>
|
<p class="content">(2)活动受限(activity
|
limitation):是指个体在日常活动和工作方面按照常规方式执行的能力有所降低或受限。这是从个体整体完成特定任务或活动的能力层面对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活动能力受限以残损为基础,涉及行为、沟通、自理、运动、体态与活动、技能运用及环境适应等多个方面,可能表现为活动完成的质量或数量的下降。虽然辅助设备或他人帮助可以减轻或消除活动能力的受限,但无法根治残损本身。活动是由个体执行一项任务或行动。活动受限是个体在进行活动时遇到困难。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参与和参与受限</span></p>
|
<p class="content">
|
(1)参与(participation):它关联着个体的健康状态、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及其他相关要素,是个人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反映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状态,包括社会对个体功能水平的反馈。参与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社会层面,是健康状态的一个维度。它要求个体在特定的健康和功能条件下寻找生存之道。参与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不仅受个体健康状况、残损、活动限制等残疾因素的影响,还受个体及其所处环境的共同影响。
|
</p>
|
<p class="content">(2)参与受限(participation
|
restriction):指因残损、活动受限或其他因素导致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受限,影响其在社会中的交往,使工作、学习、社交等活动无法独立进行。这是从社会层面评估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常见的参与受限包括方向感、身体自主性、就业、社交活动、经济自主性等方面的限制。参与受限直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截瘫患者在移动方面受限,虽然可以借助轮椅移动,但环境障碍或交通工具限制可能导致其无法移动,这属于参与受限。使用“参与”或“参与是否受限”替代“残障”,能更全面地描述与残损和活动相关的社会活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情境性因素</span> 指的是个体生存和生活的整体背景,特别是能影响功能和残疾结果的因素,通常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
</p>
|
<p class="content">(1)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涉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它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参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p>
|
<p class="content">(2)个人因素(personal
|
factor):这是个体生活与生存的特定背景,由不属于健康状况或健康状态的个体特征构成,如性别、年龄、生活方式、习惯、教育背景、心理状态等。个人因素在残疾的各个层面都发挥着作用。</p>
|
<p class="titleQuot-1">(二)ICF的分类架构与编码原则</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分类架构</span> ICF运用字母、数字编码系统来表示分类。</p>
|
<p class="content">(1)功能和残疾</p>
|
<p class="content">1)身体功能(body functions):以字母“b”表示,指的是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p>
|
<p class="content">2)身体结构(body structures):以字母“s”表示,指的是身体的解剖部位,例如器官、肢体及其组成部分。</p>
|
<p class="content">3)活动和参与(activity and
|
participation):以字母“d”表示,其中活动可用“a”表示,参与可用“p”表示。活动指的是个体执行的任务或行动,而参与则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经历。</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37
|
</div>
|
</div>
|
</div>
|
|
<!-- 第48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8)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医学导论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2)背景性因素</p>
|
<p class="content">1)环境因素:以字母“e”表示,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等。</p>
|
<p class="content">2)个人因素:虽然ICF的编码系统中并未直接为个人因素分配特定的字母,但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生活方式、教育背景、心理状况等)也是影响功能和残疾的重要因素。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编码原则</span> ICF的编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p>
|
<p class="content">(1)字母数字编码:ICF采用了一种字母数字编码系统,其中第一位数为英文字母(代表不同的分类要素),后面二位或三位数为阿拉伯数字(用于进一步细分每个分类要素)。
|
</p>
|
<p class="content">
|
(2)疾病分类:ICF将所有的疾病(包括损伤、中毒及其外部原因及与保健机构接触的理由)归成与医、教、研基本相符的21大类疾病,再逐渐细分成小类、节及更具体的三位数或四位数的编码。</p>
|
<p class="content">
|
(3)限定值:在ICF的编码系统中,还使用限定值(qualifies)来描述功能障碍、活动受限或参与受限的严重程度。这些限定值通常分为几个等级,如轻度、中度、重度等,以更准确地描述个体的功能状态。
|
</p>
|
<p class="content">
|
ICF的分类架构与编码原则为从生物、心理和社会角度认识损伤所造成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并为全球范围内健康信息的系统化编码提供了基础。ICF有助于确定残疾人员参与社会活动的“正性”或“负性”影响,促进不同国家、健康保健机构之间的数据比较研究,以及建立有关个体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的信息档案。同时,ICF也是包括医生和残障人士在内的所有保健领域人员之间的纽带,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了健康保障水平,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残障人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ICF较ICIDH的改进</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术语革新</span> ICF摒弃了ICIDH中的“残损、残疾、残障”术语,转而采用“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参与”三个层面的表述,每个层面均包含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其中功能代表积极层面,而对应的消极层面则分别称为功能受限、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双向互动模式</span> 与ICIDH的单向模式不同,ICF采用了双向互动模式,各成分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为通过康复干预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分类范畴拓宽</span> ICF在分类中纳入了“健康成分”,从而扩展了疾病的分类范畴,这体现了个人健康水平与公众健康及整个医学领域的紧密关联。</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情境性因素强化</span> ICF新增并强调了情境性因素的重要性,这凸显了情境性因素与健康状态及功能-残疾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和整体性联系。</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应用范围广泛</span> ICF已成为统计、科研、临床、社会政策制定及教育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工具,展现了其广泛的实用性和可利用性。</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38
|
</div>
|
</div>
|
</div>
|
|
<!-- 第49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4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9)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三章 残疾学</span><img class="header-img"
|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三、中国残疾分类标准</h3>
|
<p class="content">2011年,《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p>
|
<p class="content">
|
在制定这些标准时,遵循了以下原则:首先,主要依据社会功能障碍来确定残疾,并根据其程度来划分残疾等级,当前标准暂未涵盖内脏残疾。其次,为了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资料对比,对于已有国际统一标准的残疾类别(如视力、听力、言语及智力残疾),力求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而对于尚未有国际统一标准的类别(如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视力残疾</p>
|
<p class="content">
|
视力残疾指的是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双眼视力受损或视野缩减,且无法通过医疗手段恢复,从而影响个体完成常规工作、学习等活动的能力。其分级依据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涵盖盲与低视力两大类别,具体分级见表3-1。
|
</p>
|
<p class="imgtitle">表3-1 视力残疾分级</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3-1 视力残疾分级" src="../../assets/images/0057-01.jpg"
|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二)听力残疾</p>
|
<p class="content">听力残疾是指双耳因各种原因听力丧失或受损,难以听到或清晰辨识环境声与言语声,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及社会融入。分级以听力较好的一侧耳朵为准,具体分级见表3-2。</p>
|
<p class="imgtitle">表3-2 听力残疾分级</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3-2 听力残疾分级" src="../../assets/images/0057-02.jpg"
|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三)言语残疾</p>
|
<p class="content">言语残疾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治疗1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2年)且不同程度的语言交流困难,3岁以下儿童暂不纳入此范畴。言语残疾类型如下。</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失语症</span> 源于大脑言语区域损伤,导致语言功能丧失或受损。</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39
|
</div>
|
</div>
|
</div>
|
|
<!-- 第50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5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50)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医学导论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运动性构音障碍</span> 由神经肌肉病变引起发音器官运动障碍,表现为言语困难、发音模糊等。</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结构异常构音障碍</span> 由发音器官结构异常导致,如腭裂或相关手术后,表现为言语不清、鼻音重等。</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发声障碍</span> 涉及呼吸及喉部器质性病变,导致声音丧失、发声困难或声音嘶哑。</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5.儿童言语发展迟缓</span> 指儿童言语能力滞后于实际年龄,表现为言语延迟、发音不清。</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6.听损型言语障碍</span> 因听力障碍影响语言学习,导致言语能力受损。</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7.口吃</span> 表现为言语流畅性受损,如言语拖沓、重复、停顿,伴随面部及身体动作异常。</p>
|
<p class="content">言语残疾分级见表3-3。</p>
|
<p class="imgtitle">表3-3 言语残疾分级</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3-3 言语残疾分级v"
|
src="../../assets/images/0058-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四)智力残疾</p>
|
<p class="content">
|
智力残疾指的是个体智力活动能力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并伴随有适应行为障碍。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智力发育阶段(18周岁前)因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发育不全或迟缓;二是智力成熟后因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减退或老年期智力显著下降。智力残疾分级见表3-4。
|
</p>
|
<p class="imgtitle">表3-4 智力残疾分级</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3-4 智力残疾分级" src="../../assets/images/0058-02.jpg"
|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40
|
</div>
|
</div>
|
</div>
|
|
<!-- 第51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5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51)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三章 残疾学</span><img class="header-img"
|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五)肢体残疾</p>
|
<p class="content">
|
肢体残疾指的是由于人体运动系统受损,如四肢残缺、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运动功能丧失、活动受限或参与能力受限,包括上肢、下肢、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导致的功能障碍,以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受损造成的功能障碍。肢体残疾依据个体在无辅助下的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进餐、如厕和写字8项活动)的能力,划分为不同等级。具体分级见表3-5。
|
</p>
|
<p class="imgtitle">表3-5 肢体残疾分级</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3-5 肢体残疾分级" src="../../assets/images/0059-01.jpg"
|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六)精神残疾</p>
|
<p class="content">
|
精神残疾是指持续1年以上的各类精神障碍,导致患者认知、情感和行为残疾,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对于18岁及以上的患者,依据WHO-DAS分值和社会适应行为表现,将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具体如下。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一级精神残疾</span> WHO-DAS值≥116分,患者社会适应行为极重度缺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法与人交往,无法工作或学习新事物,需全面监护。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二级精神残疾</span> WHO-DAS值在106~115分,患者适应行为重度缺陷,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仅能与照顾者简单交往,有一定学习能力,但需在监护下从事简单劳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三级精神残疾</span> WHO-DAS值在96~105分,患者适应行为中度缺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能与人简单交流,能从事简单劳动和学习新事物,但能力较差,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四级精神残疾</span> WHO-DAS值在52~95分,患者适应行为轻度缺陷,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和学习新事物,但能力稍弱,偶尔需要环境支持。
|
</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41
|
</div>
|
</div>
|
</div>
|
|
<!-- 第52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5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5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医学导论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class="secondTitle">第四节 致残预防</h2>
|
<p class="content">
|
残疾预防即康复预防,与康复治疗相辅相成,构成了康复医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残疾具有发生的普遍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可预防的可能性这三大特征。随着疾病模式的转变,预防工作的重心已从单纯的生物学层面拓展至社会层面,残疾预防是当前卫生健康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1981年《关于残疾预防的利兹堡宣言》中强调,多数残疾所带来的损害是可以提前预防的。残疾预防遵循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应贯穿国家、地区、社区乃至家庭的各个层面,并覆盖从胎儿期至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一、残疾的三级预防</h3>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60-01.jpg" style="width:3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残疾的三级预防涵盖三个核心层面,旨在从源头上减少残疾的发生及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p>
|
<p class="titleQuot-1">(一)一级预防</p>
|
<p class="content">
|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聚焦于预防导致残疾的各类疾病、伤害、发育异常及精神创伤,是预防残疾最为有效的途径。一级预防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如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运动锻炼和修正生活方式,从而减少或预防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预防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残疾。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二级预防</p>
|
<p class="content">
|
二级干预,又称“三早”预防,强调在疾病或损伤发生后,迅速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策略,旨在限制或逆转病损向残疾的进展。此层次的目标是阻止残疾的发生,其效果可使残疾发生率降低40%。具体措施包括早期筛查以控制危险因素、调整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如在脑血管疾病之后,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挛缩,采取合适的体位避免痉挛畸形,定时翻身以避免发生压疮等。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三级预防</p>
|
<p class="content">
|
三级预防,即康复与社会融入层次,关注于残疾发生后,通过积极措施防止残疾进一步转化为严重残障,并预防参与社会的能力。其核心目标是减少残疾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的负面影响。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的配备与使用),以及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居住和工作条件,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
</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42
|
</div>
|
</div>
|
</div>
|
|
<!-- 第53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5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5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三章 残疾学</span><img class="header-img"
|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二、医学进步对残疾预防的双重影响</h3>
|
<p class="titleQuot-1">(一)促进残疾预防工作的深化</p>
|
<p class="content">
|
医学理论与技术的持续进步,为残疾预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残疾预防工作的深入实施。如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克山病的病因得以明确,通过在流行区域补硒成功消除了克山病这一高致残性疾病。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的飞跃降低了多种药物如疫苗、胰岛素等的成本,在第一级和第二级残疾预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降低了残疾风险。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引发残疾风险的新考量</p>
|
<p class="content">
|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机体老化导致的残疾人数呈现上升趋势。此外,新生儿抢救技术、心外与脑外手术及生命支持技术的显著提升,在挽救了许多生命的同时,也提升了因疾病和损伤导致的致残率。因此,在残疾的三级预防策略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医学进步带来的影响,以采取更为全面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三、预防残损与康复治疗</h3>
|
<p class="content">
|
预防残损作为一级残疾预防的核心,与作为三级残疾预防关键手段的康复治疗,共同构成了康复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实施预防措施和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残损的发生。尽管全面推行残疾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但这并不削弱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在预防措施未能奏效或缺乏有效预防手段时,康复治疗的价值尤为凸显。
|
</p>
|
<p class="content">
|
康复治疗在残疾的二级预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阻止残损恶化,避免其演变为残疾。以肘关节肱骨髁间骨折为例,若石膏固定时间过长且缺乏早期康复干预,可能导致肩、肘、腕关节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残疾。然而,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即使肘关节功能受到一定限制,但肩、腕关节功能得以保持,仍可维持日常生活能力,避免残疾的发生。
|
</p>
|
<p class="content">
|
此外,康复治疗也是残疾三级预防的主要策略,旨在防止残疾进一步发展为残障。残疾并不必然导致残障,但若缺乏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必要的康复治疗措施,残疾人可能面临社会融入障碍,无法回归正常生活,进而陷入残障的困境。因此,康复治疗在维护残疾人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融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0-01.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符九芽的公益之路</span></p>
|
<p class="quotation">符九芽是一位身患残疾的公益人士,高中毕业后,他自食其力,开了一家小店维修家电。同时,他关注身边的残疾人群体,带领他们开展志愿服务。</p>
|
<p class="quotation">2000年,符九芽帮助了一位流浪的残疾人章小云,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还教他家电维修技术,并帮助他开了自己的维修店。这一善举是符九芽公益之路的起点。</p>
|
<p class="quotation">
|
此后,符九芽致力于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他出资在多个小区开设爱心家电维修店,并免费培训残疾人徒弟。他的“巧匠残疾人服务中心”更是为残疾人提供了赋能扶志的平台,累计培训了100多名残疾人。
|
</p>
|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43
|
</div>
|
</div>
|
</div>
|
|
<!-- 第54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5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5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医学导论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62-01.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right-info">(吴林)</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44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
|
</script>
|
|
<style lang="less" scoped></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