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2">
|
|
<!-- 11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class="firstTitle-l">第一篇 CT检查技术基础</h1>
|
</div>
|
<!-- 左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02
|
</div>
|
</div>
|
</div>
|
|
<!-- 12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右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CT检查技术概述</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一章 CT检查技术概述</h2>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19-01.jpg" style="width:30%" alt="" active="true" />
|
</div>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19-02.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素质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培育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与医者仁心,增强职业认同感与专业自信;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
|
<p class="content">(2)树立爱护仪器设备的观念,养成规范操作、精心维护的职业习惯,确保医疗工作安全有序开展。</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知识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掌握:近五代CT扫描机的核心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及应用局限,明晰CT技师岗位核心任务。</p>
|
<p class="content">(2)熟悉:CT检查技术的发展脉络、临床适应症及技师岗位定位。</p>
|
<p class="content">(3)了解:CT检查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图像后处理方法及技师岗位职责,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能力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能熟练把握CT检查技术发展历程,精准对接临床CT技师岗位需求。</p>
|
<p class="content">(2)能严格遵循道德准则与职业行为规范,自觉恪守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展现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19-03.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案例】</p>
|
<p class="content">
|
患者,男性,32岁。持续咳嗽伴有少量咳痰、间断低热1个月。近2周来,症状加重,出现间歇性低热,体温最高可达38℃,夜间出汗较为明显,体重下降约2kg,初步诊断为肺结核。</p>
|
<p class="titleQuot-1">【问题】</p>
|
<p class="content">1.该患者优选哪种影像学检查?</p>
|
<p class="content">2.CT检查有哪些优势?</p>
|
<p class="content">3.CT技师有哪些岗位职责?</p>
|
|
</div>
|
|
<!-- 右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3
|
</div>
|
</div>
|
</div>
|
|
<!-- 13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左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CT检查技术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enter"><img class="g-pic" src="../../assets/images/0020_01.jpg" alt="" /></p>
|
<p class="conten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X-ray computed
|
tomography,X-CT)自1971年豪斯菲尔德(G.N.Hounsfield)发明以来,历经五代技术演进,从最初平移+旋转的笔形束扫描发展到现代的螺旋CT,实现了从4~5分钟单层扫描到亚秒级全器官成像的革命性突破,彻底改变了医学影像工作模式。
|
</p>
|
<p class="content">
|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覆盖全身各系统,在颅脑疾病、心血管成像、肺部疾病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具有断层成像、密度分辨率高、可定量分析和多种图像后处理等优势。然而,CT技术也存在电离辐射暴露、软组织对比度有限、空间分辨力低于常规X线成像等局限性。随着技术不断进步,CT将在疾病早期发现、精确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持续推动医学影像检查水平的提升。
|
</p>
|
<h3 class="thirdTitle">第一节 CT检查技术的发展历程</h3>
|
<p class="content">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
tomography,CT)是一种基于X线的衰减特性,结合计算机技术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断层成像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CT检查技术利用X线束穿透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由于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产生不同的衰减信号。这些信号差异被探测器接收并传送至计算机,通过模数转换形成影像。目前,CT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一、CT的发展历史</h4>
|
<p class="titleQuot-1">CT检查技术的起源</p>
|
<p class="content">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雷当(J.Radon)首次提出二维物体分布与一维投影之间互相转换的积分方程,即图像重建理论的数学算法。</p>
|
<p class="content">1940年,匈牙利科学家弗兰克(Gabriel Frank)首次在专利中提出正弦图和光学反投影的重建方法,奠定现代断层成像的基本思想。</p>
|
<p class="content">
|
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A.M.Cormack)(图1-1-1)将人体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作为关键物理参量,利用X线投影数据来表示人体组织对X线线性吸收系数的线积分。通过反演投影数据,提出图像重建算法,即从多角度采集的X线投影中恢复出人体内部组织的吸收系数分布,为CT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
</p>
|
<p class="content">
|
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豪斯菲尔德(G.N.Hounsfield)(图1-1-2)提出体层成像方法,并以镅为射线源开展实验,用光子计数器接受数据,整个扫描过程用时9天。1971年,豪斯菲尔德(G.N.Hounsfield)在英国EMI实验室成功建立首个CT系统,通过从不同角度获取X射线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生成脑部图像。次年,首次公布头颅CT影像,并宣布CT扫描机的诞生。CT扫描机的出现,为放射学开辟了新天地。
|
</p>
|
</div>
|
<!-- 左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04
|
</div>
|
</div>
|
</div>
|
|
<!-- 14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右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CT检查技术概述</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src="../../assets/images/0021-01.jpg" style="width:50%" alt=""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1-1-1 科马克</p>
|
</div>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src="../../assets/images/0021-02.jpg" style="width:50%" alt=""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1-1-2 豪斯菲尔德</p>
|
</div>
|
<h4 class="fourthTitle">二、CT的发展趋势</h4>
|
<p class="content">
|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CT技术问世以来,CT扫描机的发展迅速且令人瞩目,技术更新层出不穷。仅在50多年的时间里,CT系统经历了从基础的头颅扫描到超高速螺旋CT等五代技术的迭代,并发展到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螺旋CT。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五代CT扫描机的特点</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单束扫描CT</span> 第一代CT扫描机由单个X光源和单一探测器组成,多为头部专用机。扫描方式为平移+旋转,扫描时X光源和探测器沿患者身体相对运动,依次进行多次不同角度的扫描,以获取数据进行重建。由于仅使用单个探测器,第一代CT需进行多次旋转扫描,且每次旋转需较长时间,因此第一代CT具有成像速度较慢,辐射剂量较高等局限性。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窄角扇束扫描CT</span> 第二代CT与第一代CT的扫描方式相同,均为平移+旋转。与第一代CT不同的是,第二代CT使用多个探测器,并且扫描轨迹从第一代CT的单一方向扫描,改为采用弧形轨迹,使得每次扫描都能够采集更多的数据。通过增加探测器的数量,扫描速度显著提升,图像质量得到一定改善。数据采集更为全面,图像分辨率有所提高,且扫描时间较第一代大大减少,但辐射剂量依然较高。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广角扇束扫描CT</span> 第三代CT采用旋转式的X光源和探测器阵列。不同于第一代和第二代CT的线性探测器,第三代CT的扫描方式为旋转+旋转,探测器阵列通常呈弧形,与X光源一起旋转,360°覆盖扫描范围。由于采用了旋转X光源和探测器阵列,第三代CT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扫描过程,在数秒到几十秒内即可完成单次扫描。多探测器的应用加上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使得第三代CT能够显示更清晰的图像,显著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因此,第三代CT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图像质量和分辨率。此外,它在减少辐射剂量、图像重建技术和临床应用的多样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螺旋扫描CT</span> 随着1985年滑环技术的出现和高频X线发生装置的应用,近年来螺旋扫描CT的发展迅速。螺旋扫描指的是X光源和探测器随着患者的移动同时进行旋转,从而实现连续、螺旋形状的数据采集。这种扫描模式避免了传统CT需要多次停止和重新定位的方式,使得扫描过程更加高效和连续,整个扫描过程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有效减少了因患者运动导致的伪影。螺旋扫描CT(spiral
|
CT)在大幅提升扫描速度的同时,通过优化图像重建算法和扫描技术,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p>
|
</div>
|
<!-- 右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5
|
</div>
|
</div>
|
</div>
|
|
<!-- 15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左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CT检查技术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剂量,进一步提高图像分辨率。此外,螺旋扫描CT还支持动态成像和功能成像的应用,能够实时跟踪器官或组织的变化。螺旋扫描CT的出现拓宽了CT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成为研究器官功能、血流动态和组织反应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技术,特别是在心脏病、血管成像和肿瘤治疗监测中被广泛应用(图1-1-3)。
|
</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src="../../assets/images/0022-01.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l-b">图1-1-3 四代CT扫描方式示意图</p>
|
<p class="imgdescript-l">(a)单束扫描CT;(b)窄角扇束扫描CT;(c)广角扇束扫描CT;(d)螺旋扫描CT</p>
|
</div>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5.多层螺旋CT</span>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
CT,MSCT)通过使用多个探测器同时进行扫描,每个探测器可以同时采集不同方向的X射线数据。多个探测器的并行工作使得系统能够在同一时间内采集更多的数据,显著提高了扫描速度、图像分辨率和诊断精度。多层螺旋CT采用高效的探测器和扫描算法,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更全面地评估器官或病变的空间关系,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精度。因此,多层螺旋CT的优势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减少辐射剂量、加快扫描速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成像功能,提供更精准、全面的影像数据,帮助实现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个性化医疗。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CT检查技术的新进展</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双源CT检查技术</span> 自2005年首次问世以来,双源CT检查技术在心脏成像、血管成像、肿瘤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双源CT同时配备两个X射线源和两个探测器。其中,双X射线源能够同时使用两种不同能量的进行扫描并获取两个不同投射角度的影像,获得更多的视角数据和成像信息,
|
</p>
|
|
</div>
|
|
<!-- 左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06
|
</div>
|
</div>
|
</div>
|
|
|
<!-- 16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右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CT检查技术概述</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显著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双探测器阵列可使得双源CT能够同时检测多方位信号,降低扫描时长,显著提高时间分辨率,精确捕捉快速运动的器官和组织,在动态成像和快速扫描中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双源CT能够通过优化扫描技术和图像重建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辐射剂量,特别适合需要多次检查或对辐射敏感的患者。因此,双源CT不仅能显著提高扫描速度、图像质量和时间分辨率,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多能量成像技术、低剂量扫描能力和高对比度成像使其在精确诊断、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案制订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span>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通过将CT与MRI、PET、SPECT等成像技术相融合,综合来自不同成像技术的信息,将解剖信息与功能性信息相结合,弥补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提供包括解剖结构、组织功能、代谢活动等的多维度信息,有助于形成更全面的诊断。目前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心脑血管病变早期筛查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尤其在提高诊断精准度、优化治疗方案和术前评估、实现个性化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量子CT成像技术</span> 量子CT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型成像技术。与传统的X射线CT不同,量子CT通过操控粒子的量子态,利用量子态的叠加和干涉现象,能够更精确地探测物体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而生成更为精细的三维图像。然而,量子CT成像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随着量子计算、量子信息技术及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量子CT技术将逐步成熟,并有望成为未来医学影像检查的核心技术。
|
</p>
|
<p class="content">
|
近年来,CT检查技术的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量子CT成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辅助的应用等方面。这些新进展不仅提高图像质量和扫描速度,而且优化辐射剂量控制并扩展临床应用范围,为医学影像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
</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3-01.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CT检查技术的发展历程</span></p>
|
<p class="quotation">
|
CT检查技术的起源: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雷当(J.Radon)首次提出二维物体分布与一维投影之间互相转换的积分方程,奠定了图像重建理论的数学基础。1940年,匈牙利科学家弗兰克(Gabriel
|
Frank)在专利中提出正弦图和光学反投影的重建方法,为现代断层成像的基本思想奠定基础。</p>
|
<p class="quotation">
|
CT检查技术的关键发展: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A.M.Cormack)利用X线投影数据表示人体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提出图像重建算法,为CT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豪斯菲尔德(G.N.Hounsfield)提出体层成像方法并开展实验,1972年首次公布头颅CT影像,标志着CT扫描机的诞生。
|
</p>
|
<p class="quotation">
|
CT检查技术的更迭可分为五代,包括单束扫描CT、窄角扇束扫描CT、广角扇束扫描CT、螺旋扫描CT和多层螺旋CT,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涌现出双源CT检查技术、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和量子CT成像技术等多种新技术。
|
</p>
|
<p class="quotation">
|
综上所述,CT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快速的发展和技术更新,成为医学影像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近年来,CT技术在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量子CT成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辅助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推动了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
</p>
|
|
</div>
|
|
<!-- 右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7
|
</div>
|
</div>
|
</div>
|
|
|
<!-- 17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左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CT检查技术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h3 class="thirdTitle">第二节 CT检查技术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h3>
|
<h4 class="fourthTitle">一、CT检查技术的应用范围</h4>
|
<p class="content">
|
CT检查技术因其断面成像组织结构无重叠、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等,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可在肿瘤检测与评估及颅脑疾病、心血管疾病、胸部疾病、腹部和盆腔疾病等诊断方面发挥关键作用。</p>
|
<p class="titleQuot-1">CT检查技术的适应证</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肿瘤检测与评估</span> CT检查在肿瘤检测与评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有早期发现、精确定位、治疗反应监测以及并发症评估等多种重要价值。CT检查被广泛用于筛查肺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类型的癌症。低剂量CT(low-dose
|
computed
|
tomography,LDCT)已成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及结节管理的有效手段。此外,CT检查可以评估原发肿瘤位置、大小、形态、淋巴结受累情况,辅助进行组织活检,开展实时监控消融治疗等,不仅为精准定位、分期评估提供依据,而且有助于引导精准介入治疗和开展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颅脑疾病</span> CT检查在颅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急性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血管病变及感染等多种情况。头颅CT检查是评估脑外伤的金标准,能够快速识别颅内出血、脑水肿和骨折等情况。CT检查可检测到脑组织的缺血情况,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检查。CT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组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用于识别和评估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等疾病上有较大诊断价值。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心血管疾病</span> 在评估心脏的大小、形状、心房及瓣膜功能等心脏结构成像和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情况下,具有显著优势。冠状动脉CT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评估动脉狭窄、斑块形成及血流限制,检测冠状动脉的钙化状况和非钙化斑块,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用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胸部疾病</span> CT检查技术在胸部疾病检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涵盖肺癌筛查及纵隔肿瘤、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胸膜和胸壁疾病等诊断。CT肺动脉造影可以有效检测肺动脉栓塞的存在及其引起的血流变化,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此外,CT检查能精准定位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与程度,通过运用仿真内镜技术,评估气道肿瘤、狭窄、异物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腹部和盆腔疾病</span> CT检查对诊断肝肿瘤、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道扩张、胆囊炎等肝脏和胆囊疾病,脾脏、胰腺、肾和肾上腺和腹部及腹膜后腔等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是急性腹痛患者的首选检查,能够快速识别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腹膜炎等病因。能够评估肝脏的结构变化,鉴别诊断肝硬化和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明确显示急性和慢性胰腺炎的病变,有助于鉴别胰腺脓肿或胰腺坏死等并发症。此外,CT检查在评估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病变及膀胱肿瘤等方面表现出色,尤其便于明确肿瘤性质及位置,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
</p>
|
|
</div>
|
|
<!-- 左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08
|
</div>
|
</div>
|
</div>
|
|
|
<!-- 18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右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CT检查技术概述</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6.脊柱和骨关节疾病</span> CT检查在脊柱和骨关节疾病中,尤其在骨折、骨肿瘤、骨关节病和脊柱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CT检查对于复杂的椎体骨折、压缩性骨折或脊柱其他结构损伤,能够通过三维图像重建,清晰显示骨折的类型、位置、程度及骨折片的位移情况,对骨科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此外,CT检查能准确评估脊柱侧弯等疾病的形态学变化,辅助诊断脊髓病变。但是,由于CT检查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较差,对于脊髓及半月板的显示不如MRI敏感。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二、CT检查技术的优缺点</h4>
|
<p class="titleQuot-1">(一)CT检查技术的优点</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断层成像</span> 由于CT扫描机的X线管围绕被检体进行旋转并发射X线束,而探测器则在不同角度上接收通过被检体后的剩余X射线。这种旋转扫描技术使得CT能够从多方向同时采集数据,消除被检体组织结构间的相互重叠,形成二维断层图像。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密度分辨力高</span> 密度分辨力是指能够分辨两种组织之间的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用百分比表示。密度分辨力受扫描层厚、噪声、探测器灵敏度和扫描物体大小等因素影响。CT设备中均安装准直器,可有效减少进入探测器的散射线,提高图像质量。同时,现代CT设备采用更高密度的探测材料和更细的探测单元,以提高其密度分辨率,可以精确捕捉通过人体组织后剩余的X射线强度,使得能够分辨微小的密度差异。此外,CT还可利用软件调控灰阶,扩宽人眼的观测范围,使得CT能够分辨不同组织之间微小的密度差异。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可做定量分析</span> CT图像除了用灰度表示组织器官的密度差异,还可用各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表示密度高低,形成一个量化指标。因此,不同组织器官的密度可以用CT值表示,单位为亨氏单位(Hounsfield
|
unit,HU),能够通过精准计算,在肿瘤、炎症、坏死等病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发挥重要意义。</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可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span> CT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极大地提升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CT图像后处理包括窗口技术、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
reformation,MPR)、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表面阴影显示(shaded
|
surface
|
dis-play,SSD)等多种方式。其中,多平面重组是将一组横断面图像数据通过后处理重新排列体素,使其显示为任意断面方向的二维影像,得到目标部位的三维立体效果。而仿真内镜可通过非侵入性操作,观察管腔内壁的异常情况。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从多角度、多平面观察和分析病变,可帮助准确诊断、规划治疗方案和进行手术导航(图1-2-1,彩图1)。
|
</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src="../../assets/images/0025-01.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1-2-1 常见CT后处理技术图</p>
|
</div>
|
|
</div>
|
|
<!-- 右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9
|
</div>
|
</div>
|
</div>
|
|
|
<!-- 19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9)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左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CT检查技术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src="../../assets/images/0026-01.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l-b">图1-2-1 常见CT后处理技术图(续)</p>
|
<p class="imgdescript-l">(a)最小密度投影;(b)容积再现;(c)仿真内镜;(d)血管增强后容积再现</p>
|
</div>
|
<p class="titleQuot-1">(二)CT检查技术的局限性</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存在电离辐射</span> 由于CT检查的本质是利用X线的衰减特性进行成像,因此必然存在一定电离辐射。随着MSCT、LDCT等的发展,现代CT设备的辐射剂量相对减少,但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CT检查的辐射剂量依然较高。因此,CT检查通常不适用于敏感人群,特别是在儿童或孕妇等人群。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对软组织分辨力较低</span> X射线对不同软组织的衰减差异较小,导致软组织间的图像对比度较低。CT检查可显示组织器官的整体形态和结构,无法精确显示细微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尤其是在软组织肿瘤、炎症、脊髓病变和水肿等方面的分辨力不如MRI或超声。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空间分辨力低于常规X线成像</span> 常规X线成像是通过将X线直接投射到成像平面上生成图像,而CT成像则通过X线多角度扫描并重建生成图像,虽然可获得更多的信息,但由于成像过程中需对多角度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重建,导致图像细节损失。目前高档CT机的极限分辨力约14LP/cm,而传统X线摄影的屏/片组合系统,分辨力就已达100LP/cm。
|
</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3-01.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CT检查技术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span></p>
|
<p class="quotation">CT检查因其断面成像组织结构无重叠、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p>
|
<p class="quotation">CT检查技术的适应证包括肿瘤检测与评估及颅脑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腹部和盆腔疾病等诊断。</p>
|
<p class="quotation">
|
CT检查技术的优势包括可断层成像,消除被检体组织结构间的相互重叠;密度分辨力高,可以精确捕捉通过人体组织后剩余的X射线强度,使得能够分辨微小的密度差异;可做定量分析,形成量化指标,通过精准计算进行疾病评估;可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多角度、多平面观察和分析病变。
|
</p>
|
<p class="quotation">
|
CT检查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存在电离辐射,不适用于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对软组织分辨力较低,无法精确显示细微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相较于常规X线成像,CT的空间分辨力略低。
|
</p>
|
|
</div>
|
|
<!-- 左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10
|
</div>
|
</div>
|
</div>
|
|
|
<!-- 20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0)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右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CT检查技术概述</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quotation">综上所述,CT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全身多种疾病的诊断,尽管存在电离辐射和软组织分辨力较低等局限性,但其在疾病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仍不容忽视。</p>
|
<h3 class="thirdTitle">第三节 CT检查技术岗位</h3>
|
<h4 class="fourthTitle">一、CT技师岗位定位</h4>
|
<p class="content">
|
CT检查技术是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之一,CT技师是医疗影像科的重要技术岗位,主要负责操作CT设备进行医学影像的采集与处理,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并保障被检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CT技师是放射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桥梁,为临床提供精确的影像数据支持,协助诊断和治疗。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技术操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完成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定位、评估及治疗计划的制订。
|
</p>
|
<p class="titleQuot-1">CT技师的岗位角色</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影像医学与技术的双重角色</span> CT技师不仅仅是影像设备的操作人员,更是医学影像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CT技师需具备扎实的影像学基础,熟悉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和临床疾病的表现,能够根据不同疾病特点调整扫描参数,获取最佳的影像数据。因此,CT技师既是技术人员,也是影像医学的一部分,必须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医疗团队的桥梁</span> CT技师是医疗团队中的关键成员,虽然主要负责CT影像的采集,但其工作内容紧密依赖于临床科室的需求。CT技师不仅要与影像科医生密切合作,提供高质量影像,还需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临床问题提供定制化的影像检查方案。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把控者</span> 在医疗工作中,影像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CT技师需定期参与质量检查、影像质量评估、技术审核等工作,以确保影像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CT技师还是辐射安全的把关人。由于CT扫描涉及辐射,CT技师需要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标准,确保患者、医务人员及自身的辐射安全。因此,CT技师在确保影像质量的同时,必须充分理解并应用辐射防护原则,以实现“最低辐射剂量,最佳影像质量”的目标。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患者安全和服务的守护者</span> CT技师在影像采集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图像质量,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与舒适。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老人、孕妇、儿童、行动不便等人群)进行合理的调整,并确保患者能够在尽可能轻松、无痛苦的环境下完成检查。CT技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能够耐心解释检查流程,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且在突发状况下,能够及时进行应急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中的创新者与学习者</span>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新的扫描技术层出不穷。CT技师不仅要掌握现有技术,还应持续学习,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成为技术革新中的积极参与者,推动医学影像领域的技术进步。
|
</p>
|
|
</div>
|
|
<!-- 右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11
|
</div>
|
</div>
|
</div>
|
|
|
<!-- 21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1)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左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CT检查技术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
<p class="content">
|
CT技师不仅是采集影像的执行者,更是医学影像诊断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在医疗团队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技术专家,又是患者的安全保障者、辐射防护者、医疗质量的守护者等。CT技师通过高度的专业素养与技术操作为被检者提供精确、安全的影像数据支持,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为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决策。同时,CT技师也在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医学影像领域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二、CT技师岗位职责</h4>
|
<p class="content">
|
CT技师在医学影像科中负责操作CT扫描设备、采集影像资料、保证患者安全及影像质量等重要工作。除了常规的技术操作和设备维护,CT技师还在患者管理、辐射安全、医疗质量控制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CT设备操作与影像采集</span></p>
|
<p class="content">(1)影像采集操作:根据医生指示或临床需求,独立或协助进行CT扫描,确保影像清晰、准确。涵盖普通CT扫描、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等多种检查类型。
|
</p>
|
<p class="content">(2)技术参数调整:根据患者的体型、病情、检查部位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扫描范围等参数,确保图像质量。</p>
|
<p class="content">(3)扫描计划制订与实施:在特殊的检查情况下,根据患者具体需求与医生指示制订并执行个性化的扫描计划。</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影像质量控制与评估</span></p>
|
<p class="content">(1)影像质量评估:对采集的CT影像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影像伪影,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符合诊断标准,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图像进行重新扫描或修正。</p>
|
<p class="content">(2)图像处理与重建:进行必要的图像处理,如多平面重组、仿真内镜、最大密度投影等,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p>
|
<p class="content">(3)技术改进与优化:根据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提出技术改进方案,如优化扫描参数、减少伪影的出现等。</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患者管理与沟通</span></p>
|
<p class="content">(1)接待与引导患者:接待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检查流程、检查注意事项,缓解其焦虑情绪,确保患者理解和配合检查。</p>
|
<p class="content">(2)患者安全保障:在影像采集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行动不便、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确保检查过程中的安全。</p>
|
<p class="content">(3)检查前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如清除金属物品、引导患者摆放正确体位等。</p>
|
<p class="content">(4)应急处置与快速反应: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不适、过敏反应或其他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相关医护人员报告。</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span></p>
|
<p class="content">(1)辐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辐射防护标准,确保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技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处于最低水平,合理使用辐射防护设备。</p>
|
<p class="content">(2)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定期检查并记录CT设备的辐射输出,确保符合国家及医院辐射安全标准。定期参与放射安全培训,持续更新辐射防护知识。</p>
|
|
</div>
|
|
<!-- 左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12
|
</div>
|
</div>
|
</div>
|
|
|
<!-- 22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
|
<!-- 右上页眉 -->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CT检查技术概述</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content">(3)防护措施评估与调整:根据患者的体型、检查部位及辐射安全要求,合理选择扫描方案和辐射防护措施,以达到最佳的影像质量和辐射最小化的平衡。</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5.设备管理与维护</span></p>
|
<p class="content">(1)设备运行监控:负责CT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监控,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p>
|
<p class="content">(2)设备故障排查与报告:在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时,进行初步排查,并及时上报工程师或相关技术人员,协助排除故障,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工作。</p>
|
<p class="content">
|
CT技师的岗位职责涵盖影像质量控制、患者管理、辐射防护、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危机处理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成为医学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3-01.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CT技师的角色与岗位职责</span></p>
|
<p class="quotation">
|
CT技师在医疗影像科中担任着多重角色且非常重要,他们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技术操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完成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定位、评估及治疗计划的制订。</p>
|
<p class="quotation">
|
CT技师的角色,不是影像医学与技术的双重角色,他既是影像设备的操作人员,也是医疗团队的桥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把控者、患者安全和服务的守护者和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中的创新者与学习者。</p>
|
<p class="quotation">
|
CT技师的职责包括影像采集、技术参数调整、影像质量控制与评估、图像处理与重建等。此外,CT技师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有效解释检查流程,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并在突发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师需持续学习新技术,如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以适应技术革新,推动医学影像领域的进步。
|
</p>
|
<p class="quotation">综上所述,CT技师在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力量。</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9-01.jpg" style="width:80%"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right-info">(赵星)</p>
|
</div>
|
|
<!-- 右下页脚 -->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13
|
</div>
|
</div>
|
</div>
|
|
|
</div>
|
</template>
|
|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One",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
|
</script>
|
|
<style lang="less" scoped></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