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2">
|
<!-- 第12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class="firstTitle-l">第一章 总论</h1>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3-01.jpg" style="width:30%"
|
active="true" />
|
</div>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3-02.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素质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具备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p>
|
<p class="content">(2)具备规范操作意识。</p>
|
<p class="content">(3)具备安全操作意识。</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知识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掌握:康复计划的制订;康复医嘱的解读。</p>
|
<p class="content">(2)熟悉:康复评定内容;残疾划分标准。</p>
|
<p class="content">(3)了解:临床评定内容;康复治疗常用手段;康复疗效评定的指标变化。</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能力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具备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p>
|
<p class="content">(2)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
|
<p class="content">(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p>
|
<p class="content">(4)具备对康复计划的组成识别、康复计划制订及实施康复转介服务的能力。</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47-02.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案例】</p>
|
<p class="content">
|
患者,女性,68岁,退休教师。患膝关节骨关节炎30余年,日常活动受极大影响,在医生建议下行右侧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顺利,现术后第3周。康复评定:右膝疼痛静息时2分,活动时6分;右膝关节屈膝70°,有10°左右伸膝受限;股四头肌肌力3级,腘绳肌肌力3<span
|
class="super">+</span>级;可睁眼静站30秒,闭眼静站10秒;向患侧转移重心时,需要借助辅助器具才能避免摔倒;行走时右侧支撑相缩短,摆动相膝关节屈伸活动不自然,步幅明显减小,速度缓慢,需借助单拐辅助行走;很难独立完成穿脱裤子;坐下和起身困难,需借助扶手完成坐便的过程;上楼时,需先迈健侧腿,再借助拐杖和上肢力量带动患侧腿;下楼基本依靠旁人辅助或扶着扶手。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1
|
</div>
|
</div>
|
</div>
|
|
<!-- 第13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4-01.jpg" style="width:3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问题】</p>
|
<p class="content">1.该患者接诊的流程是什么?</p>
|
<p class="content">2.患者做了哪些评定项目?还需要做哪些评定项目?</p>
|
<p class="center"><img class="g-pic" src="../../assets/images/0024_02.jpg" /></p>
|
<p class="content">
|
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患者有关身体、心理、社会及其所处环境的状况的一门学科。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类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特别是操作性指导,使学生掌握识别、分析和判断功能障碍和潜能的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础上确定能够满足各种需求的康复目标、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并评估康复效果,是康复临床学习的基础。
|
</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一节 概述</h2>
|
<p class="content">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改善,对康复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精准康复、快速康复、成立加速康复外科的呼声变高。不论对于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作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
therapist,OT),还是言语治疗师(speech
|
therapist,ST),康复评定技术都是基础性技能要求,无评定不康复。而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如何获得精准可靠的评估数据并做出障碍学诊断,始终是康复医师在康复评定中必须努力的方向。同时,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评定的理念和内容也有很大变化,由关注疾病后遗症或功能障碍,发展为关注完整的人,关注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的能力。康复疗效的评定标准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如重症疑难患者,以救治生命体征的相关指标来衡量康复疗效;急性期患者的康复,以原发疾病的控制、并发症防治的相关指标来衡量康复疗效;老年人这些功能低下人群,则以日常生活依赖程度、个人幸福感、社会参与度等相关指标衡量康复疗效。
|
</p>
|
<p class="content">
|
康复评定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比较公认的描述是,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它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订康复计划和评定疗效的过程。在康复医学领域中,康复评定是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康复医学的基石,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和详细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明确患者的具体问题,确定康复目标、制订康复计划、评定康复效果。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02
|
</div>
|
</div>
|
</div>
|
|
<!-- 第14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一、康复评定的内涵</h3>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临床评定</span> 由康复医师完成,主要评定患者健康状况、预测疾病转归、指导临床综合处理等。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对病情及其预后的判断,康复临床评定精准,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如对于脑卒中患者,需要明确是出血还是梗死、发病原因、出血或梗死位置、范围等,以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有无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功能评定</span> 由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完成,主要评定各种功能,确定当前障碍或评估康复效果。临床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为康复治疗提供安全保障,功能评定是临床评定的延续,是取得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的前提。因此,评定不同于诊断,远比诊断细致而详尽。临床一旦确定了医学诊断,康复医师就需要确定疾病的功能性结局。疾病处置得当,可以不遗留功能障碍,否则会出现残损、残疾或残障。一旦出现功能障碍,则需要进行功能评定与康复治疗,如肌力下降可通过肌力训练改善或恢复,听力受损可通过佩戴电子助听器获得听力。此外,对残存功能和功能潜力的识别也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激发潜能或残存功能,可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程度。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综合评定</span> 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功能得到全面的恢复,康复评定所关注的是患者整体,不仅仅是功能障碍。因此,康复评定包括患者的疾病、功能、心理、家庭、社会、环境、职业、爱好、愿望等评定。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多专业评定</span> 康复的全面康复特点注定需要多专业参与,如康复医师(内、外、妇、儿各科)做临床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康复护士、社会工作者等还需要做进一步评定。如康复心理学家对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康复护士对病房的安全性进行评定,社会工作者了解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和经济资源方面的信息等。
|
</p>
|
<h3 class="thirdTitle">二、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区别</h3>
|
<p class="content">
|
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没有详细、准确的临床检查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康复评定。临床检查多偏重疾病本身,而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不是其关注的主要内容。如跛行患者,临床检查重点在于了解跛行是由神经系统疾患引起,还是由肌肉骨骼疾患引起,而康复评定则还需要进行步态分析、测量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等,为行走功能的改善获得依据。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区别见表1-1。
|
</p>
|
<p class="imgtitle">表1-1 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区别</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1-1 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区别"
|
src="../../assets/images/0025-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3
|
</div>
|
</div>
|
</div>
|
|
<!-- 第15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三、康复评定的对象</h3>
|
<p class="titleQuot-1">(一)按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p>
|
<p class="content">康复评定的对象是病伤残者,主要内容是功能障碍。根据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
Organization,WHO)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 and
|
handicaps,ICIDH)标准,将功能障碍分为残损、残疾、残障三个层次。</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残损</span> ICIDH对残损(impairment)的定义是“不论何种病因,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如疼痛、忧虑、活动受限、共济失调、呼吸困难等。残损是有关器官结构和系统功能异常的生物医学概念,被认为是一种在器官水平上的障碍。可以分为:①智力残损。②其他心理残损。③语言残损。④听力残损。⑤视力残损。⑥内脏(心肺、消化、生殖器官)残损。⑦骨骼(姿势、体格、运动)残损。⑧畸形。⑨多种综合残损。在每一类残损中还可以再分类。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残疾</span> ICIDH对残疾(disability)的定义是“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如运动不能、日常生活活动障碍、心理障碍等。残疾是以功能为导向的概念,被认为是一种在个体水平上的障碍。可以分为:①行为残疾。②交流残疾。③生活自理残疾。④运动残疾。⑤身体姿势和活动残疾。⑥技能活动残疾。⑦环境适应残疾。⑧特殊技能残疾。⑨其他活动残疾。在每一类残疾中还可以再分类。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残障</span> ICIDH对残障(handicap)的定义是“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按照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因素),并使之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一位左手腕部截肢的患者有能力驾驶一辆小汽车,但相关法律、法规不允许他考驾照,就无法开车,即出现了残障。残障是一个社会概念,反映个人参与状况,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和社会水平上的障碍。可以分为:①定向识别(时间、地点和人)残障。②身体自主残障(生活不能自理)。③行动残障。④就业残障。⑤社会活动残障。⑥经济自立残障。⑦其他残障。在每一类残障中还可以再分类。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p>
|
<p class="content">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01年5月22日通过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ICF为健康和残疾的定义和衡量提供了标准语言和概念基础,开创了以患者为导向的临床实践、研究和教学的新时代。</p>
|
<p class="content">
|
ICF是以活动和参与为主线来进行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强调环境与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双向作用,其运行模式见图1-1。在该标准中,“残疾”不再被分成残损、残疾、残障三个层次,而是被定义为“对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的一个概括性术语”。ICF将“残损”定义为“身体功能或结构问题,有显著差异或丧失。身体功能是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身体结构是身体的解剖部位如器官、肢体及其组成。”“活动受限”(activity
|
limitation)定义为“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活动指个体执行一项任务或行动”。“参与限制”(participation
|
restriction)定义为“个体在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参与是个体投入生活情景中”。</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04
|
</div>
|
</div>
|
</div>
|
|
<!-- 第16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在ICF中,分为功能和残疾、情景性因素两部分。在功能和残疾部分,除身体功能和结构成分外,活动和参与是另一个成分,活动和参与是通过能力和活动表现来描述的。情景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个体的健康和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产生影响。在评定时,能力是描述个体完成任务或行动的潜力,即个体在某一时刻在既定的功能领域中可能达到的最高功能水平,而活动表现是描述个体在现实环境中实际做了什么,现实环境会有社会性情景。因此,活动表现可以理解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
</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alt="图1-1 ICF运行模式" src="../../assets/images/0027-01.jpg" style="width:50%"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1-1 ICF运行模式</p>
|
</div>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assets/images/0027-02.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ICF成分的定义</span></p>
|
<p class="quotation">身体功能: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p>
|
<p class="quotation">身体结构:身体的解剖部位,如器官、四肢及其组成部分。</p>
|
<p class="quotation">活动:个体执行一项任务或行动,代表了功能的个体方面。</p>
|
<p class="quotation">参与: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参与,代表了功能的社会方面。</p>
|
<p class="quotation">背景性因素:指一个人的生活和生活状况的整个背景。</p>
|
<p class="quotation">环境因素: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物质、社会和态度环境。这些因素对人来说是外部的,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即它们可以是一个人的功能的促进因素或障碍因素。</p>
|
<p class="quotation">
|
个人因素:是一个人的生活和生活状况的特定背景,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年龄、种族、健康、生活方式、习惯和社会背景等。它们可以被视为将人定义为独特个体的因素。个人因素可以对一个人的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
</p>
|
<h3 class="thirdTitle">四、康复评定的目的</h3>
|
<p class="content">
|
康复评定贯穿康复治疗始终,康复始于评定,又以评定结束,不同时期评定有不同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发现和确定功能障碍的情况,如功能障碍的性质、种类、范围和程度。②寻找和确定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③指导制订和调整康复治疗计划,选择合适康复治疗项目。④评价康复疗效。⑤帮助判断预后。⑥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供依据。⑦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5
|
</div>
|
</div>
|
</div>
|
|
<!-- 第17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五、康复评定的意义</h3>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患者角度</span> 康复评定有助于患者更清楚地知晓自身疾病情况与活动能力,利于制订适宜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升治疗积极性,使患者更主动地投入治疗。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这能促使他们及时向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反馈情况,预防和减缓病情恶化与功能衰退。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角度</span> 全面、系统且精准的评定,能弥补病史与一般临床检查的缺陷,尽早发现问题,明确患者功能障碍或功能低下情况,指导康复医疗工作,进而制订更完善的康复方案,选择更合适的康复治疗技术,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与功能变化,通过评定结果把控康复治疗质量。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社会角度</span> 康复评定能发现康复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在资助、服务质量、环境状况及政策法规方面的待改进之处,为社会帮扶残障人士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临床资料。
|
</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方法</h2>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8-01.jpg" style="width:3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由于功能障碍复杂,很难完全用数据表示所有的残损、残疾或残障情况,故在不同的阶段或情境下,我们就需要选择不同的康复评定方法。</p>
|
<h3 class="thirdTitle">一、分类</h3>
|
<p class="content">按照评定方法中数据的性质,康复评定分为定性评定、定量评定和半定量评定。</p>
|
<p class="titleQuot-1">(一)定性评定</p>
|
<p class="content">
|
定性评定主要关注事物的性质、特征、类别等,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观点和关系,不涉及具体数字,即是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征的描述性分析,主要解决评定对象“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适用于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定性评定主要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一手资料,然后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方法进行处理,得出结论。观察、调查、访谈等对评定的地点没有严格的要求,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方便操作,常作为一种筛查手段进行大面积初筛,为进一步评定限定范围,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评定结果容易受评定者、被评定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很可能漏诊或误诊。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06
|
</div>
|
</div>
|
</div>
|
|
<!-- 第18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二)定量评定</p>
|
<p class="content">
|
定量评定是用数字和统计方法来衡量,常通过测量获得,并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其分析结果,一般用标准化数值或单位表示。定量评定通常采用特定的工具或仪器进行检查测量,如测量残肢长度、围度用的卷尺,测量关节活动度的通用量角器,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系统,静态与动态平衡功能评定仪,步态分析系统等。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地定性,该方法可以更清晰地表达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其突出的优点是量化的结果便于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效果。定量评定是监测和提高康复医疗质量、判断康复疗效的最主要的科学手段。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半定量评定</p>
|
<p class="content">
|
半定量评定介于定性和定量评定之间,它会包含一些数量的估计,但不像定量评定那么精确,是将定性评定中所描述的内容分为等级或将等级赋予值。半定量评定所产生的结果要比定性评定更加明确、突出,但分值并不能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或结果。临床上通常采用标准化的量表评定法,如徒手肌力检查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arthel
|
Index,BI)、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
measure,FIM)等。半定量评定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能够根据评定标准大致判断障碍的程度,其评定标准统一且操作简单,因而易于推广,是临床康复中最常用的评定方法。</p>
|
<h3 class="thirdTitle">二、常用方法</h3>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访谈</span>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访谈,可以了解患者功能障碍发生的时间、过程,以及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等第一手资料,也可以从同事、朋友等关系人那里了解其他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定性评定的基本资料。通过访谈,还可以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赢得信赖,争取积极支持和配合。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问卷调查</span> 通过问卷调查能迅速地收集多个人、多方面的资料。其优点是省时省力,可以大范围筛查。缺点是填表人可能对某些项目难以准确理解或某些内容不能准确表达,进而造成信息量的丢失或错漏,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观察</span> 包括外部观察(即身体观察)和内部观察(包括心理、精神、性格、情绪、智力等方面的观察)。内部观察通过观察患者言语、活动、生活、工作状态等进行。外部观察包括局部观察(主要是障碍部位、特殊部位)、全身观察(主要是疾病或障碍对全身的影响,如畸形影响体态,步态甚至日常活动等)、静态观察(形态观察,如畸形、异常肢位等)和动态观察(功能观察,如步态、日常生活活动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量表评定</span> 即通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定,常用的量表评定分类如下。</p>
|
<p class="content">
|
(1)按照评定方式分类:分为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①自评量表:又称客观量表,由被评定对象自己对照量表的项目及其要求,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包括各类问卷和调查表,如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
checklist 90,SCL-90)、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满意度指数(life satisfaction
|
index,LSI)。②他评量表:是由评定者(一般为专业人员)作为填表人,评定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测量结果填表,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
motion,ROM)测量、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
test,MMT);也可以询问知情者,如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等。由于他评量表是评定者对受试者所进行的主观评价,因此,他评量表又称为主观量表。</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7
|
</div>
|
</div>
|
</div>
|
|
<!-- 第19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9)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2)按照量表的编排方式分类:分为等级量表和总结性量表。①等级量表(ordinal
|
scale):是将功能按某种标志排成顺序,采用数字或字母将功能状况进行定性分级,也就是将某一种功能状况的评定结果按“A、B、C、D、E”“1、2、3、4、5”“Ⅰ、Ⅱ、Ⅲ、Ⅳ、Ⅴ”进行分级,如标准的徒手肌力检查。②总结性量表(summary
|
scale):是由一系列技能或功能活动组成,根据受试者完成活动时的表现进行评分,最后将小分相加得出总分,从而归纳出某种结论。总结性量表尽管可以量化地反映受试者的功能状况,但是评分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功能水平,这一缺陷可以从功能水平不同的患者取得相同的积分现象中看出来。
|
</p>
|
<p class="content">
|
(3)按照量表的内容分类:分为以下5类功能量表。①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Rivermead运动指数等。②言语功能评定量表:如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等。③心理功能评定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
Depression Scale,HAMD),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
scale,SAS)等。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如BI、FIM等。⑤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如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
Device,FAD),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tisfaction Rating Scales,LSR),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
scale,GWB)等。</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设备检测</span> 是指借助于仪器设备对受试者的某一功能性变量进行直接测量,通过采集数据反映患者的功能状况,如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运动心肺测试系统、平衡功能测试与训练仪、表面肌电检测仪等。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将功能状况精确地量化,获得客观的数据。其缺点是有些检测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可能还需要特殊的空间。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三、康复评定方法的选择与评估</h3>
|
<p class="content">康复评定的方法与设备很多,如何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与设备是关键问题。信度、效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是考察测量工具和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p>
|
<p class="titleQuot-1">(一)信度</p>
|
<p class="content">
|
信度(reliability)又称可靠性,是不同评定者使用同一测量工具或方法的一致性水平,也就是其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如果某种功能评定方法、测量工具(如评定量表、电子关节角度计)或分析方法(如步态分析系统)的重复性不好,或稳定性差,则表明该方法的信度较低,也就是其评定结果可信度低。因此,在使用一种新评定方法之前,要首先进行信度检验,包括组内信度和组间信度。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组内信度</span> 是对同一测试对象在不同时期反复测定的一致性,即在间隔一定时间后重复同样的测量来检验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这是检验时间间隔对评定结果稳定性的影响,因此,重复测量时,要注意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不要过长,一般病情稳定的患者,时间间隔通常为1~2周,如果病情不稳定,时间间隔应相对缩短。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组间信度</span> 是多个评定者对同一测试对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在测量工具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时,尤其要进行该检验。组间信度检测多数情况下是让受试对象进行活动,由多人进行评分,或将受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录制为视频,重放后让多人评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即组间信度低,提示该测量方法的使用将受到质疑或限制。
|
</p>
|
<p class="content">
|
要使一个评定工具或方法达到高稳定性、高重复性和高精确性,设计和使用时必须做到:①评分标准要明确。②工具适用范围明确。③评定项目定义严谨、操作方法标准。④测试者应定期接受应用技术的培训,以确保操作熟练和一致。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08
|
</div>
|
</div>
|
</div>
|
|
<!-- 第20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0)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二)效度</p>
|
<p class="content">
|
效度(validity)又称有效性,即测量、评定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测量目的。它是评定量表的第二个重要指标,对每一个量表都进行效度研究同样重要。临床上评定量表效度的指标有多种,不同的指标得出的结果反映了量表效度的不同方面。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内容效度</span> 是指评定内容是否能够反映评定的要素。如对于触觉的测试,测试内容应该包括触觉敏感度(两点辨别觉、触觉阈值)、触觉定位测试、触觉质地辨识(材料、形状)、触觉空间分辨(间隙、大小),但不能有声音辨识、动作模仿等内容。用听觉、前庭觉测试来评定触觉就是内容失效。在康复评定量表中,只有当组成量表的内容包括了想要评定的所有方面,并且所评定的主要内容的各方面有一定的平衡性,才完成了量表的内容效度。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标准效度</span> 是测量结果与标准测量之间的接近程度。常用的统计方法为相关分析,而相关系数又被称为效度系数。标准效度的评定方法是选择一个与本量表直接有关系的独立标准,然后在研究人群中同时进行量表和标准的测量,比较两者的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7以上比较理想。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结构效度</span> 是指所设计量表的评定结果与预期的假设是否一致。为了测试结构有效性,需要列出一些预期的假设,并观察所设计的量表或方法是否支持这些假设。如某个测量创造力的心理测试。创造力是很复杂的结构,包含流畅性(能够快速产生大量想法)、灵活性(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和独创性(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等多个维度。如果这个测试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如让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列举某一物品的多种用途(流畅性)、对一个故事给出多种不同结局(灵活性)、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设计(独创性)来全面衡量这些维度,并且经过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验证这些维度确实存在,并且和理论结构一致,那么这个创造力测试就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灵敏度</p>
|
<p class="content">
|
灵敏度(sensitivity),应用一种评定方法评定有某种功能障碍的人群时,可能出现真阳性(有功能障碍且评定结果已证实)和假阴性(有功能障碍但评定结果未能证实此结论)两种情况。灵敏度是指在有功能障碍或异常的人群中,真阳性者的数量占有功能障碍总人数(真阳性与假阴性之和)的百分比。灵敏度是检验效度的一种有效指标。在临床上,如果一个评定方法或技术检测不出患者出现的细微、有临床意义的变化,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效的评定技术或方法。因此,信度和效度反映的是在不变状况下评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那么敏感度则反映在变化状况下评定的敏感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受试对象经过康复治疗有所进步,评定结果能及时地反映出来,这说明该评定技术或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p>
|
<p class="titleQuot-1">(四)特异性</p>
|
<p class="content">
|
特异性是指评定对某一种异常的识别度,也是效度的有效验证指标之一。面对无某种功能障碍的群体时,某种评定方法的评定结果可能出现真阴性(无功能障碍且评定结果亦证实这一结论)和假阳性(无功能障碍但评定结果显示有功能障碍)两种情况。特异性是指真阴性者的数量占无功能障碍总人数(真阴性与假阳性之和)的百分比。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09
|
</div>
|
</div>
|
</div>
|
|
<!-- 第21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1)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7-02.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康复评定的发展趋势</span></p>
|
<p class="quotation">
|
康复评定最经典的方法是访谈、观察和测量。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意识提升和科技进步等,康复评定的技术与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如随着医学发展,医学研究提供了更科学、便捷的评定指标和工具,评定结果更加精准;随着社会意识提升,人们更加重视残疾者的康复需求,更加包容和关爱残疾者,康复评定逐渐向个性化、全方位的评定方法转变,逐渐成为帮助残疾者融入社会的一种途径。如对于失明患者,传统康复关注视力评估与纠正,当下更关注盲人生活和工作需求。盲人导航系统和盲人教育辅助工具等的研究,也促进了康复评定发展,随着科技创新,康复评定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如通过虚拟现实,患者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评估与训练,评定更加真实、精准和个性化;智能康复设备等,可以实时获取患者的各种数据,并通过云端分析和评定。远程的康复评定方式不仅提高了评定效率,也极大方便了患者,评定变得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
|
</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内容</h2>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32-01.jpg" style="width:3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康复评定过程包括搜集主观资料、客观资料,进行功能评定并制订康复计划。康复评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SOAP法,内容如下。①主观资料(subjective
|
data,S):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临床症状。②客观资料(objective
|
data,O):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③功能评定(assessment,A):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④制订康复计划(plan,P):包括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的计划。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一、病史</h3>
|
<p class="content">一般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照顾者面谈来获得病史。病史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等。</p>
|
<p class="titleQuot-1">(一)主诉</p>
|
<p class="content">
|
主诉是患者通过语言表达的最主要的问题,常是以症状为表现的损伤,也可能是残疾或残障的前期表现,预示着某种或某一组疾病。若患者诉说“活动时出现胸痛”,则提示可能有心脏病;若患者诉说“在睡醒后、伏案工作时有颈痛、手麻”,则提示可能患有颈椎病。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现病史</p>
|
<p class="content">
|
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记录患者生病后的全过程,即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过程。应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一般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询问。</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10
|
</div>
|
</div>
|
</div>
|
|
<!-- 第22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发病时间和起病情况</span> 每种疾病的起病或发作都有各自的特点,诸如发病的缓急、加重或缓解因素、发病时的状态表现等。如脑卒中等疾病起病急,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功能障碍则起病缓慢,脑血栓形成常发生于睡眠时,脑出血则多发生于情绪激动或紧张时。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主症特点</span> 包括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以及症状缓解或加重的因素,了解这些有助于疾病和功能的评定。</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病因和诱因</span> 询问时应尽可能了解与本次疾病和功能障碍有关的病因(如外伤、中毒、感染等)和诱因(如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波动、起居饮食失调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病情的发展和演变</span> 包括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新症状的出现,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出现等。</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诊治的经过</span> 要询问患者做过哪些检查、接受过哪些康复治疗,以及检查和治疗结果。还要全面了解药物的使用情况,如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以及使用后效果和不良反应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6.一般情况</span> 应记录患病后精神状况、体力状态、食欲及食量改变、睡眠和大小便情况等,还应记录患者的惯用手(左利手或右利手)。</p>
|
<p class="titleQuot-1">(三)功能史</p>
|
<p class="content">功能是康复的核心内容,在康复临床中有非常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功能史,可以了解疾病所导致功能障碍的状况和类型,并可确定其残存能力。</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pan></p>
|
<p class="content">(1)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活动能力。如脑卒中患者可能因一侧肢体偏瘫,无法独立完成穿衣动作,无法如厕,因吞咽障碍、面瘫和上肢偏瘫无法进食。
|
</p>
|
<p class="content">
|
(2)功能性活动:翻身、从卧位到坐位的转移、坐位平衡对日常生活活动是必需的基本技能。从床转移到轮椅、上下楼梯、社区内步行等活动对维持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和独立性至关重要。在当今社会,对于年轻人,驾驶、操作手机、电脑障碍等,也会影响日常生活。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心肺功能</span></p>
|
<p class="content">(1)心脏功能:主要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稍微活动就会出现心悸、气短。如心脏病患者在步行较短距离后就感觉心脏负担过重。</p>
|
<p class="content">(2)呼吸功能:体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异常。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觉呼吸不畅。</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言语语言功能</span></p>
|
<p class="content">
|
(1)言语:是口语交流的机械过程。言语障碍主要表现在口语的表达和交流方面的异常。如构音障碍,是因为畸形或神经肌肉病变导致发音器官(如唇、舌、腭等)的运动异常,使得发出的声音含混不清;口吃属于言语流畅性障碍,患者在说话时会出现重复某些音节、单词,或者延长某些发音的现象。
|
</p>
|
<p class="content">
|
(2)语言:包括对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理解、组织句子、运用词汇等多个方面。语言障碍涉及的范围更广,主要是指在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方面出现问题。如失语症,可能在听、说、读、写等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故障。如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能听到声音,但难以理解话语的意思;而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理解语言,但很难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11
|
</div>
|
</div>
|
</div>
|
|
<!-- 第23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认知功能</span></p>
|
<p class="content">
|
(1)注意力:注意是处理和积累信息的基本条件,它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力障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很容易被无关事情吸引走神),像在阅读或与人交谈时经常走神;孤独症患儿有选择性注意(过度关注某些特定细节,忽略其他重要信息,并长时间沉浸其中)等。
|
</p>
|
<p class="content">
|
(2)记忆力:包括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记忆力障碍是指在识记、保存、认知和再现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环节的功能减退或丧失的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很快就忘记,不认识亲人朋友;颅脑外伤患者失忆症。
|
</p>
|
<p class="content">(3)执行功能:执行功能障碍体现在计划、组织、决策等方面能力下降。如患者难以规划一天的活动,或者在面对多种选择时无法做出合适的决定。</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5.感觉功能</span></p>
|
<p class="content">
|
(1)浅感觉:浅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如触觉减退,对触摸物体的感知不灵敏;痛觉异常,可能出现痛觉过敏或迟钝,比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感受会发生改变;温度觉异常,患者对于冷热等的感知减退、倒错、过敏或自觉冷热感等。
|
</p>
|
<p class="content">(2)深感觉:深感觉包括关节觉、振动觉、深部触觉,又称本体觉。本体觉异常,导致身体协调性差,步态不稳,如脊髓后索病变患者在闭眼时难以确定肢体位置。</p>
|
<p class="content">(3)复合感觉:复合感觉又称皮质感觉,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体表图形觉、实体觉、重量觉。</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6.运动功能</span></p>
|
<p class="content">(1)肌力:肌力是肌肉主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是完成各种动作的基础。如肌肉萎缩患者力量不足,不能提起重物,甚至不能站立。</p>
|
<p class="content">
|
(2)肌张力:肌张力是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维持的紧张度,是维持身体姿势和动作协调的重要因素。肌张力增高时肢体僵硬,活动受限;肌张力降低则肢体松软,无法维持正常姿势,如脑血管意外后的肢体痉挛或脊髓损伤后的软瘫。
|
</p>
|
<p class="content">(3)关节活动度:由于关节本身病变(如关节炎)或周围软组织问题(如瘢痕挛缩),关节无法正常屈、伸、收、展和旋转,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7.社会参与功能</span> 主要是在社会层面,像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患者可能会难以理解他人的意图、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在社交场合感到困难。还有工作能力障碍,如因手部受伤而无法正常操作工具进行工作。
|
</p>
|
<p class="titleQuot-1">(四)既往史</p>
|
<p class="content">
|
既往史即患者过去的疾病、外伤等健康状况病史。当前的功能状况可能与某些过去的疾病有关,识别这些疾病可使康复医师、治疗师更好地了解患者发病前的基础功能水平。应重点记录关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既往史。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神经系统疾病</span> 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于老年人群,也可见于其他年龄组,其导致的认知障碍会对康复干预。如有感知觉异常会妨碍患者获得新的功能性技巧和行为执行。运动缺陷导致的痉挛、无力或耐力减弱会限制新的运动学习。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心肺疾病</span> 因为运动耐力下降、能量消耗增加而出现新的功能缺陷,这类患者也可伴有多种血液、肾和肝功能障碍。要收集尽可能多的心肺功能方面的资料以正确地评定心脏储备,才有可能依据患者的能力确定康复治疗计划,使心肺储备最大化。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span> 由于截肢、存在既往的损伤、关节炎及其他肌肉骨骼功能障碍导致的无力、关节僵硬或不稳均可对运动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12
|
</div>
|
</div>
|
</div>
|
|
<!-- 第24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心理和精神疾病</span> 要收集患者既往精神病住院治疗史、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干预史或精神心理治疗史。筛查患者既往和现在有无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改变,有无睡眠障碍、妄想、幻觉、强迫感和恐怖感,以及既往有无严重的和轻微的精神疾病。若经筛查提示精神心理方面有异常,可进一步进行临床心理学测试,区别心理症状或人格障碍的情况。
|
</p>
|
<p class="titleQuot-1">(五)系统回顾</p>
|
<p class="content">对现病史和既往史中可能未被识别的疾患,可通过全面、彻底地系统回顾来寻找线索。</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全身情况</span> ①一般健康状态,记录患者是否容易疲劳、近期体重的明显变化、睡眠质量。②生命体征,记录包括体温(是否有发热、低热等)、呼吸(有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心率(是否存在心动过速、过缓等)和血压(是否有高血压、低血压等)的状况。③注意有无感染和营养不良的征兆。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头和颈部</span> 确定有无视力、听力、吞咽及构音器官的障碍。</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呼吸系统</span> 回顾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
diseases,COPD)、哮喘、肺炎、肺癌等疾病。询问有无咳嗽、喘息、气短、胸痛、呼吸困难等。了解是否接受过肺部手术、胸腔穿刺等治疗,是否使用吸入剂(如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关注吸烟史(包括二手烟暴露情况)、职业环境中是否接触有害气体或粉尘。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心脑血管系统</span> 了解患者是否患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询问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水肿。了解是否做过心脏手术,了解是否正在服用药物、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包括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习惯。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消化系统</span> 几乎所有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可导致营养障碍,影响康复的效果。询问是否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了解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吞咽困难等情况。回顾是否进行过胃肠道手术、内镜检查及相关治疗,是否正在服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助消化药等。关注饮食习惯、饮酒情况。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6.泌尿生殖系统</span> 回顾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子宫肌瘤等。询问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蛋白尿、水肿(部位、程度),以及女性月经周期及经量变化、男性性功能情况等。了解是否进行过泌尿系统手术、妇科手术,是否使用抗生素、利尿药等药物。关注饮水习惯、性生活卫生情况。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7.神经系统</span> 在临床康复中,神经系统障碍的发生率很高,应进行有条理的系统回顾。询问是否有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等。了解有无头痛、头晕、眩晕、肢体麻木或无力、感觉异常(如烧灼感、刺痛感)、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如失语、构音障碍)、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昏迷、嗜睡)、抽搐发作等。回顾是否接受过脑部手术、神经修复手术,是否服用抗癫痫药、抗帕金森药、改善认知功能药等。关注睡眠质量、精神压力情况。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8.肌肉骨骼系统</span>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肌肉骨骼功能障碍的概率很高,因此,肌肉骨骼系统的回顾必须全面。询问是否有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韧带撕裂)、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脊柱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了解有无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肢体无力等。回顾是否进行过骨折复位固定手术、关节置换手术,是否使用镇痛药、抗风湿药物、钙剂等。关注运动习惯(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工作姿势。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13
|
</div>
|
</div>
|
</div>
|
|
<!-- 第25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六)个人史</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生活方式</span> 了解患者工作性质与环境、休闲和娱乐习惯,有利于制订帮助患者独立地重返社会的康复计划。</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饮食</span> 需了解患者准备食物的能力、进食方式、饮食习惯和特殊饮食需要。饮食障碍可造成营养不良,进而限制康复治疗的实施和影响康复效果。</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酒精和药物</span> 必须了解患者药物、酒精的使用情况。药物和酒精的滥用是造成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认知、感知和运动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因滥用药物而加重原有功能障碍,并使病情恶化。
|
</p>
|
<p class="titleQuot-1">(七)社会史</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家庭</span> 要了解患者的婚姻史和婚姻状况,记录同住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角色,确定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住在患者家附近。询问家庭成员是否愿意和参与照顾患者,确定其康复支持程度。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家居</span> 考察患者的家居设计有无建筑障碍物,确定患者是自有还是租住,了解患者住址(城市、城郊或乡村)、住宅与康复机构的距离、进家的阶梯数量、住宅门前或房间入口是否有坡道、患者可否独立进入厨房、浴室、起居室。
|
</p>
|
<p class="titleQuot-1">(八)职业史</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教育水平</span> 了解患者接受教育的年龄、是高中还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以及学业情况。了解患者的教育水平,可提示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智能技巧。此外,结合临床功能评定和教育背景可了解患者将来的教育和培训需求。注意所获得的特殊技能证书和相关执照,这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职业指导,对青年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特别有意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工作经历</span> 详细了解患者的工作经历能确定患者是否有进一步教育和培训的必要。应记录过去的工作时间、工作类型,以及工作变更的原因,包括工作名称、工作职责及工作场所的建筑障碍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经济情况</span> 医师应对患者的经济收入(家庭)、保险资源及债务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p>
|
<p class="titleQuot-1">(九)家族史</p>
|
<p class="content">了解患者家族遗传病史、家庭支持系统的人员(配偶与核心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对制订患者的康复计划是非常有帮助的。</p>
|
<h3 class="thirdTitle">二、体格检查</h3>
|
<p class="content">康复医疗的体格检查除帮助建立医学诊断外,还有两个主要任务:①获得体检结果,确定是何病引发的残疾或残障。②确定残存功能,以此作为重建功能独立性的基础。</p>
|
<p class="content">值得关注的是,严重的运动、认知和交流障碍可使一些患者很难或不可能配合医师的指令。这限制了某些传统的体格检查项目的实施,所以就需要专业人员具备特殊的专业检查技巧。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14
|
</div>
|
</div>
|
</div>
|
|
<!-- 第26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一)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p>
|
<p class="content">
|
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疼痛、体重和患者的一般情况。确认高血压的有无对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具有临床意义。心动过速可能是高位截瘫患者的最初表现,也可能提示长期制动患者的肺部栓塞;体重记录有利于确定和追踪患者营养不良、肥胖,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患者如果有敌对、紧张、焦虑、不配合、行为不当、心不在焉等情绪均应注意并做记录。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皮肤和全身浅表淋巴结</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皮肤</span> 外周血管疾病、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及制动的患者,常发生压疮。使用假肢、矫形器和其他装置的患者易发生皮肤损伤和感染。观察皮肤应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进行,需完全暴露观察部位,还应注意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骨性突起部位的皮肤、假肢和矫形器接触的皮肤,需注意有无苔藓样变、水肿或损伤。检查擦伤部位的渗出和溃疡,观察血管疾病的患者下肢末端有无色素沉着、毛发脱失及损伤,以及观察痴呆患者的手、足上有无未被发现的损伤。对于皮肤水肿表,可触压水肿区,观察表面皮肤是否有凹陷。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全身浅表淋巴结</span> 触诊浅表淋巴结,了解其数量,是否存在肿大、质地改变、活动度受限及压痛等。注意了解癌症患者淋巴结清扫、放疗后肢体淋巴水肿的有关情况。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头部和五官</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头部</span> 检查头部是否存在陈旧性或新近损伤。触诊评估损伤区域、手术切口、分流装置(如脑室腹腔分流泵)及其他异常结构。如怀疑存在血管畸形,应通过听诊检查是否存在血管杂音。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眼</span> 视力障碍可影响康复效果,尤其是在需要良好的视力弥补其他感觉障碍时。可采用标准视力表测量患者的远、近视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进行屈光度检查和检眼镜检查。同时需注意有无结膜红斑和结膜炎。对昏睡患者需观察是否有眼睑闭合不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耳</span> 听力障碍会影响康复效果。可用表声测验、耳语测试等来了解是否有听力障碍。如果确诊有听力障碍,还应进一步确定是神经性耳聋还是传导性耳聋。如果头部外伤的患者出现耳道溢液,应检测是否为脑脊液。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鼻</span> 鼻内镜、鼻咽镜、鼻部X线、鼻窦CT、鼻部磁共振等常规检查一般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如果头部外伤患者出现清或血性的鼻腔溢液,则应明确是否为脑脊液鼻漏。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口腔和咽喉</span> 观察口腔和咽部黏膜卫生情况,有无牙齿缺损和牙龈炎症或肥大,并检查义齿是否合适和维护情况。对于关节炎或关节损伤的患者,应检查颞颌关节是否有弹响、柔软度、肿胀或活动受限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可影响食物的摄入并导致营养不良。
|
</p>
|
<p class="titleQuot-1">(四)颈部</p>
|
<p class="content">
|
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应注意听诊颈部血管杂音。颈部肌肉骨骼疾病患者,要测量其颈椎关节活动度,检查是否有压痛及放射痛;颈部新近损伤的患者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骨折或颈椎失稳等情况。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15
|
</div>
|
</div>
|
</div>
|
|
<!-- 第27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五)胸部</p>
|
<p class="content">
|
观察胸部,记录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奏,记录有无咳嗽、呃逆、呼吸困难、辅助肌的活动及胸廓畸形,如桶状胸可提示阻塞性肺部疾病。嘱患者咳嗽,观察其咳嗽的力度和频率。如果咳嗽无力,可嘱患者将手放在腹部配合咳嗽以观察效果。触诊胸壁的柔软度、外形和声音传导,注意有无肋骨骨折情况。叩诊确定膈肌水平和运动,听诊鉴别呼吸音、哮鸣音、摩擦音、干啰音和湿啰音。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检查切口周围的皮肤状况,记录套管类型,是否存在套管漏气。乳腺检查触诊患者有无肿块等表现。
|
</p>
|
<p class="titleQuot-1">(六)周围循环</p>
|
<p class="content">
|
周围循环功能的检查通常在检查四肢时进行。配备支具前,应检查是否有动脉闭塞性疾病所致的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和肌肉萎缩,不合适的装置可导致皮肤损伤、感染,甚至截肢。深静脉血栓是长期制动患者的一个危险并发症,尤其在伴有静脉淤血和静脉回流不足时风险更高,可用多普勒检查以了解动、静脉情况。
|
</p>
|
<p class="titleQuot-1">(七)腹部</p>
|
<p class="content">
|
腹壁检查常导致局部张力增高,增加腹部检查的时间、难度,甚至导致不能完成检查。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肠蠕动障碍的患者,腹部触诊可引发胃内容物反流,注意在半卧位轻柔地进行检查。</p>
|
<p class="titleQuot-1">(八)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p>
|
<p class="content">
|
泌尿生殖系统的检查,应了解是否有二便控制障碍、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检查尿道口及会阴周围有无渗出和溃疡。对留置导尿管的男性患者,应触诊阴囊及其内容物(包括睾丸、附睾及精索),以评估是否存在睾丸炎或附睾炎。触诊时应注意睾丸或附睾有无肿大、变硬、压痛明显,精索是否增粗,阴囊皮肤有无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应注意神经源性膀胱,不能忽视膀胱膨出或其他可矫治原因所致的尿失禁情况。应检查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是否存在尿道外口溃疡及阴茎部尿道瘘(男性患者)。如怀疑有尿潴留,则应插管测量残余尿量。
|
</p>
|
<p class="content">直肠指检、肛门括约肌功能及会阴部感觉评估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对于疑似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或盆腔疾病的患者,还应进行球海绵体反射检查,以评估骶髓反射弧功能。
|
</p>
|
<p class="titleQuot-1">(九)肌肉骨骼系统</p>
|
<p class="content">临床康复中肌肉骨骼系统的检查内容常有视诊、触诊、关节活动度评定、关节稳定性检测和肌力评定。</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视诊</span> 通过视诊观察局部的异常,如脊柱侧弯、后凸、前凸;关节畸形、截肢、躯体缺损和肢体长度不对称;软组织肿胀、肥大、瘢痕和缺损;肌肉颤动、萎缩、肥大和断裂。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触诊</span> 通过触诊评估躯体结构性器官的形态、质地、紧张度、压痛等。对于发现的任何异常,应首先确定是否为异常的解剖结构,是软组织还是骨骼。对软组织异常,要进一步判断异常的组织类型是肌肉还是韧带,其病变性质是囊肿、水肿、滑膜炎,还是肿块。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16
|
</div>
|
</div>
|
</div>
|
|
<!-- 第28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关节活动度</span> 正常人的关节活动度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受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肥胖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时需分别测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注意确定轴心位置、运动平面、移动臂,活动臂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关节稳定性</span> 关节稳定性是关节的结构成分抵抗不适当外力作用的能力,由骨骼的一致性、软骨和关节的完整性、韧带和肌力及关节所需承受的力量等因素决定。四肢关节和脊柱不稳定常见于外伤和神经源性疾病。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肌力</span> 肌力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疼痛、疲劳、恐惧及患者配合程度等。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的运动功能丧失或减退范围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常引起肌痉挛,可能干扰肌力检查的准确性,需谨慎评估。
|
</p>
|
<p class="titleQuot-1">(十)神经系统</p>
|
<p class="content">
|
在康复评定中,除肌肉骨骼系统检查外,神经系统检查同样具有关键意义。该检查不仅用于疾病诊断,对康复医师和治疗师评估神经损伤部位、残存功能及制订康复计划也具有重要价值。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包括精神状态、言语与语言功能、脑神经、反射、运动功能、感觉和知觉的评估。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三、功能评定</h3>
|
<p class="content">精神(心理)、言语、躯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评定项目通常根据功能的不同方面和障碍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具体评定方法参见第二章至第十六章。</p>
|
<p class="titleQuot-1">(一)功能的五个方面</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精神(心理)功能评定</span> 一般包括情绪评定、残疾后心理状态评定、痴呆评定、非痴呆性认知障碍(注意力、记忆、思维)评定等,了解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言语功能评定</span> 一般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了解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躯体功能评定</span> 包括姿势反射与原始反射评定、关节功能评定、感觉与知觉评定、肌力与肌张力评定、脊柱功能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协调与平衡评定,上、下肢穿戴假肢或矫形器后功能评定,脊柱矫形器评定等,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span> 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
living,ADL)包括穿衣、吃饭、修饰、大小便等。ADL能力评定了解患者生活是否可以自理,以及在达到自理的层面上需要给予的帮助。</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社会功能评定</span> 一般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就业能力的医学评定等,了解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能力。</p>
|
<p class="titleQuot-1">(二)障碍的三个层次</p>
|
<p class="content">通过对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三个层次全面的评定,制订出个性化、整体性的康复计划。</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17
|
</div>
|
</div>
|
</div>
|
|
<!-- 第29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功能障碍的评定</span> 包括评定人体形态、关节功能(活动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肌肉功能(肌力、耐力)、运动功能的发育、运动控制(肌张力、反射、姿势、平衡与协调、运动模式、步态)、感觉、循环和呼吸功能、认知、语言、情绪、行为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活动受限的评定</span> 包括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产性活动(工作、家务管理、学生学习和发育期婴幼儿玩耍)能力、休闲活动能力等。</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参与限制的评定</span> 包括评定居住环境、社区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生活质量等。</p>
|
<h3 class="thirdTitle">四、制订康复计划</h3>
|
<p class="content">康复计划是康复医师向康复治疗人员明确下达的、详细的、指令性的、有关治疗的医疗文件,拟定准确、完善、详细、具体的康复计划非常重要。</p>
|
<p class="titleQuot-1">(一)康复计划的内容</p>
|
<p class="content">一个完整的康复计划应包括六大要素:一般信息、临床诊断、功能障碍、康复目标、康复措施(治疗部位、方法、时间、频率)、注意事项。</p>
|
<p class="content">
|
具体康复方案的制订由康复医师(有时是康复治疗师)主持,带领康复协作组共同商议后制订的,由康复医师发布与协调实施。康复计划使康复协作组成员康复目标一致,明确康复治疗使用的技术,但治疗过程中允许治疗师发挥技术优势,以达到更好效果。康复计划也是患者、家属、治疗师及其他专业人员检验预后和预期结果的工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康复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可制订新的目标,也可调整难以实现的目标。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康复计划的制订方法</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制订康复目标</span> 应在进行全面准确的评定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在康复治疗结束或出院时所期望的功能活动水平,短期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常是在治疗中1~2周可达到的目标。随着康复治疗的进展,不断出现实现短期目标,逐步接近并最终实现长期目标。康复目标的制订应遵循SMART原则。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制订康复方案</span> 根据对患者的全面精准的评定结果,掌握其功能障碍情况,了解其康复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目标之后,就开始安排治疗和书写医嘱。
|
</p>
|
<p class="content">
|
(1)选择康复手段:康复治疗的手段有很多,康复方案应明确选择的康复技术的名称,以及实施的强度、时长、频率。常用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职业训练、认知训练、辅具训练)、言语治疗(听、说、读、写)、心理治疗(支持疗法、催眠疗法、行为疗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咨询等)、康复辅助器具、中国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导引、拔罐等)和药物治疗等。
|
</p>
|
<p class="content">
|
(2)安排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由康复医师带领的康复团队进行,涉及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心理医师,甚至志愿者、家属、社会工作者等,治疗安排通常以康复计划单、医嘱、康复转介单等形式表达。</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18
|
</div>
|
</div>
|
</div>
|
|
<!-- 第30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1)康复计划单:无论计划单是表格形式还是处方形式,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病区、住院号、床号)、诊断、病历摘要、主要康复问题、康复目标、治疗安排(治疗项目、部位、剂量、时长、频率、疗程)、签名、日期等(表1-2)。
|
</p>
|
<p class="imgtitle">表1-2 康复治疗计划单(示例)</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alt="表1-2 康复治疗计划单(示例)"
|
src="../../assets/images/0041-01.jpg" style="width:80%"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
|
2)康复转介单:康复团队对超出团队工作范围的需求,转至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实施的过程,称为康复转介服务,既可以是书面表达,也可以通过电子媒体的方式实现。康复转介单应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诊断、主要的功能障碍、康复目标、医嘱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
</p>
|
<p class="content">
|
3)医嘱:康复医学科的医嘱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医嘱,它不仅反映疾病治疗的特点,还要显示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营养和健康教育等内容。因此,一份高质量的康复医嘱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条理清晰的、有序的康复指令。①根据医嘱的性质,可分为一般性医嘱和专科性医嘱。一般性医嘱是指临床科室医师在医嘱中所包含的内容,如检查项目、药物治疗、护理等级、饮食要求等。专科性医嘱是指康复医学科所特有的康复医嘱,如脑外伤后认知障碍,医嘱中需要有针对认知障碍的评定、治疗的相关康复医嘱;脑卒中后失语症,医嘱中需要有针对失语症的评定、治疗的相关康复医嘱,这些一般科室没有,它需要特定的场地、设备及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支持。②根据医嘱的有效时间,医嘱可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康复专科性医嘱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而调整,通过调整能及时反映康复治疗计划的改变和完善,一般为临时医嘱。疾病、合并症临床治疗所需要的医嘱常都是长期医嘱,如高血压患者所需要的口服降压药物、高脂血症患者所需要的口服调脂药物、糖尿病患者所需要的降糖药物。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质量控制</span> 康复治疗质量控制关注的是康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患者满意度。康复是全面的康复,需要多学科小组模式下的团队合作方式才能完成,康复小组会议、治疗安排、医嘱是联系各专业康复人员的纽带,可明确康复目标、治疗内容、注意事项及预期结果,并为信息反馈与质量控制提供途径。信息反馈及其运行机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中期评定、末期评定和随访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从而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保证康复治疗的质量,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19
|
</div>
|
</div>
|
</div>
|
|
<!-- 第31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7-02.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SMART原则</span></p>
|
<p class="quotation">
|
SMART原则包括五个要素:具体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ound)。这些要素确保了康复目标的明确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
</p>
|
<p class="quotation">具体性(specific)代表具体的,康复目标应当明确、清晰,不能模糊。如“提高上肢力量”比较模糊,而“用患侧上肢提起2kg的重物保持1分钟”就很具体。
|
</p>
|
<p class="quotation">可衡量性(measurable)指可衡量的,即目标可以通过数据或者具体行为来衡量,如“关节活动范围从现在的30°提高到60°”。</p>
|
<p class="quotation">可实现性(attainable)即可达成的,目标要在患者能力和实际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如为T<span
|
class="sub">10</span>脊髓完全损伤患者设定“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行走能力”的目标,这就不是一个可达实现的目标。</p>
|
<p class="quotation">
|
相关性(relevant)表示相关的,康复目标要与患者的整体康复和生活需求相关,如为手部受伤想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患者,设计“手部精细动作”的目标,就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无关。</p>
|
<p class="quotation">时限性(time-bound),目标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比如“患者在三个月内恢复到可以独立上下楼梯”。</p>
|
<h2 class="secondTitle">第四节 康复评定的实施</h2>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42-01.jpg" style="width:3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
|
康复评定原则上由康复协作组共同完成,或者由个别康复医师进行局限性评定(评定某些功能或某一项功能),评定场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康复科、康复中心、社区、养老机构或家庭居住地完成,具体实施评定时应选择恰当的评定方法,选择适当的时机。
|
</p>
|
<h3 class="thirdTitle">一、选择康复评定的方法</h3>
|
<p class="content">
|
通过交谈、观察等手段,了解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通过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功能评定,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用恰当的评定量表和检查手段进行评定,评定工具须满足信度、效度、灵敏度方面的要求。如日常临床康复中,尽量选择容易理解、方便使用、费时较少的评定方法。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尽量选择全面的、清晰的、灵敏度高的评定方法;在选择检查手段时,要考虑地点和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及经济承受能力。比如在基层社区,应尽可能不用仪器评定,降低医疗费用支出;若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不容许使用耗时长的检查手段,应选择简单、耗时短的方法进行评定。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20
|
</div>
|
</div>
|
</div>
|
|
<!-- 第32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3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二、选择康复评定的恰当时机</h3>
|
<p class="content">
|
康复评定何时开始?间隔多久?何时结束?这是实施康复评定时需要掌握的时间要素。初诊时,一般由康复医师召集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制作师、康复护师、社会工作者等举行评定会议,综合各方面评定结果,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列出问题表,并据此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再由各相关专业人员分头执行。在康复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治疗和训练的进展情况,定期(一般每2周1次)进行再评定,即中期评定检验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康复治疗效果,并对康复计划做必要的修订和补充。治疗过程结束时,还要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比较末期评定与初期评定结果以判定康复效果,做出院总结,作为随访计划的依据。康复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
</p>
|
<p class="content">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来的“三期评定”(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多由科主任带领的团队查房制度所取代。</p>
|
<h3 class="thirdTitle">三、康复评定的流程</h3>
|
<p class="content">康复始于评定,终于评定,康复评定贯穿康复始终,有“无评定不康复”的说法。康复评定流程见图1-2。</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alt="xxx" src="../../assets/images/0043-01.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图1-2 康复评定流程</p>
|
</div>
|
<p class="content">康复评定也应该做到全面评定,应明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残存功能。从广义上说,每一次实施康复评定的过程应包括下面四个部分。</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采集病史</span> 病史是制订康复计划的基础,不仅可为康复评定提供依据,还能为社会和职业相关问题提供线索。</p>
|
<p class="content">
|
(1)功能史:应详细、充分了解身体伤病部位及其所造成的障碍部位、障碍产生的时间、内容、性质、程度、演变过程、治疗情况,还需了解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参与所造成的影响。</p>
|
<p class="content">(2)个人生活史:除解患者的性格、志趣、习惯、嗜好等内容外,还应详细了解学历、专业、特殊技能、工作经历、收入、人事关系等。</p>
|
<p class="content">
|
(3)家族史:应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健康情况,了解家庭生活方式、经济情况、对患者的接受态度,了解患者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可能的代替者及其相互协作关系等情况;了解住房状况、卫生设施、周围环境、邻里关系、社区情况等。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21
|
</div>
|
</div>
|
</div>
|
|
<!-- 第33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3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功能评定</span> 用于康复医学的检查和测定手段包括一般的临床检查和测定的全部项目,但由于康复对象的特殊性,通常是以神经科和骨科检查最为重要。检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根据需要有目的选择检查和测定项目。②要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合作。③手法应准确、迅速和方便。④不应引起疲劳和疼痛。⑤应尽可能由同一位检查者连续进行。⑥条件(如姿势、肢位、运动基点、运动平面和轴线等)应当明确。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记录结果</span> 记录应遵循准确性、一贯性、客观性和完整性四项原则。还应注意以下事项。①运用统一的、标准化的记录格式。②记录应简洁、明了、方便。③检查记录表应备有多行空格,以便能用同一张表格记录多次评定结果,方便比较。④检查和测定条件应加以说明。⑤正确地运用医学术语。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分析处理</span> 将病史和观察所得,结合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解释,这也是评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p>
|
<p class="content">(1)全面地掌握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的功能障碍不仅应了解其种类,还应判断其程度,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决定采取何种康复治疗措施。</p>
|
<p class="content">
|
(2)判断患者代偿能力: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还残存什么功能、其代偿能力如何、怎样利用这些残存的功能去发挥代偿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对截瘫患者,不仅应了解其下肢瘫痪情况,也应了解其上肢代偿能力情况,以便制订出训练计划,利用上肢功能去代偿下肢的功能障碍。
|
</p>
|
<p class="content">
|
(3)确定康复目标:对功能障碍的种类、严重程度、代偿及家庭支持等有了正确全面的认识以后,即可确定康复治疗目标,预期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到何种水平。最基本的目标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其次是对家庭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的恢复。随着全院康复一体化的推进和康复理念的更新,仅以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来评估康复效果已难以完全满足康复医学发展的需求。对于康复疗效的评定也增加了以下内容。
|
</p>
|
<p class="content">
|
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在ICU和其他重症病区康复介入,患者常难以在短时间内有功能改变,但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如肺部感染患者康复早期介入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心脏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等。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好转是康复早期介入疗效的重要体现。
|
</p>
|
<p class="content">2)原发病和并发症是否得到控制:如脑卒中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压疮治疗也十分重要,若通过康复介入控制了患者的这些原发病和并发症,也是康复效果的重要体现。
|
</p>
|
<p class="content">3)能否就业:多数老人已经没有就业的需求。但对于就业年龄段的成年人,再就业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回归社会的重要标志。对于学龄段患者,常用就读指标来替代就业评定。
|
</p>
|
<p class="content">4)用康复效率来描述康复结果:康复效率的评定可用公式表达,康复效率=(治疗后ADL评分-治疗前ADL评分)/治疗天数。数值越大,康复效率越高。</p>
|
<p class="content">
|
(4)决定康复措施:通过康复评定会议或团队查房等形式综合各专业人员的评定结果和意见,根据功能障碍的主次,制订康复计划并对康复治疗的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最严重的和患者感到最痛苦、最迫切的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应该优先治疗。
|
</p>
|
<p class="content">
|
(5)分配团队成员任务分工: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和严重程度,结合康复协作组各成员的专长,将治疗和功能训练的各方面任务恰如其分地分配给能胜任的成员,充分发挥康复协作组成员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康复目标。
|
</p>
|
<p class="content">(6)判断效果,调整计划:康复治疗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患者状况进行评定,修改康复计划,调整康复治疗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22
|
</div>
|
</div>
|
</div>
|
|
<!-- 第34页 - 偶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3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总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四、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h3>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选择合适的方法</span> 评定方法、工具众多,但目的各有侧重,注意选择。</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注意恰当时机</span> 康复评定入院、接诊即进行初期评定,之后根据情况做多次中期评定,出院时做末期评定,评定贯穿始终。</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争取患者、家属配合</span> 功能需要观察或测试,必须获得患者的配合,否则结果失真没有参考价值,失去了评估的意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注意安全</span> 安全是底线,评定或治疗中,如果出现不适或其他并发症,应立即停止评定,积极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千万不可大意。</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27-02.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康复评定技术的影响</span></p>
|
<p class="quotation">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基层康复从业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临床应用中康复评定技术面临以下问题。</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操作专业化,实用性不足</span> <span
|
class="quotation-s">各种康复评定技术多较为专业,有较高操作和数据分析门槛,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要求,更无法辅助患者进行自主评定,无法保证临床广泛应用。</span>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评价未统一,难以推广</span> <span
|
class="quotation-s">当前临床实践中的康复评定多依赖医师(康复医师)的经验,少数用设备辅助评定,操作门槛较高;对康复评定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也较少,评价指标不够全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span>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人才紧缺,配置不均衡</span> <span
|
class="quotation-s">特别是基层医院康复治疗技术从业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实操时广泛存在临床诊疗思维不开阔、技能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在较大范围内将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及培训覆盖整个医疗三级网络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span>
|
</p>
|
<p class="quotation">面对这些问题,未来如何应对呢?</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5G网络技术支撑远程康复指导、培训</span> <span
|
class="quotation-s">5G网络技术具有低延迟、大带宽、高效能(数据传输及处理速率)等特征,能高质量地传输高清图像、实时视频、语音通话等,可以为康复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康复从业人员的理论、技能远程培训提供技术支持,能够提升康复评定技术在三级医疗网络的覆盖率。</span>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可穿戴设备获取精准数据</span> <span
|
class="quotation-s">可穿戴设备用于康复评定有穿戴方便、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受限制少、获取的数据更接近人体真实状态等明显优点,可简化评定流程和操作,并且评定结果客观、量化,降低评定的工作强度和成本,甚至患者可自主评定。</span>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人工智能降低执行门槛</span> <span
|
class="quotation-s">人工智能是当前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场景,包含了机器学习、智能搜索、机器视觉等多个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可对获取的数据自动学习、识别,提高了康复评定的效率和效果,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span>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
|
023
|
</div>
|
</div>
|
</div>
|
|
<!-- 第35页 - 奇数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3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
|
康复评定技术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大数据促进评价体系统一</span> <span
|
class="quotation-s">大数据分析具有数据真实性强、数据类型复杂、潜在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已在临床康复医疗工作中得到应用。如用于在大量原始数据中提取少量的有效信息,促进康复信息数字化,丰富康复评定指标,协助精准评定;通过大范围、跨区域的康复诊疗数据共享,形成康复评定方法科学、统一的体系和标准,促进康复评定和诊疗技术朝着更加高效、规范、可靠的方向发展。</span>
|
</p>
|
<div class="bodyPic"><img src="../../assets/images/0046-01.jpg" style="width:80%"
|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right-info">(张永静)</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
|
024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
|
</script>
|
|
<style lang="less" scoped></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