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14">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7) > -1">
|
<div class="header">
|
<span class="header-right"></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class="secondTitle">第十二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h2>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t80" src="../../assets/images/0023-02.jpg"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素质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提升医学职业素养。</p>
|
<p class="content">(2)树立职业安全防护的意识,以严格规范的操作,控制感染,保障医疗安全。</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知识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掌握:口腔医疗保健中感染传播的三个环节。</p>
|
<p class="content">(2)熟悉:口腔医疗保健中控制感染传播的措施及方法。</p>
|
<p class="content">(3)了解:口腔医疗保健中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p>
|
<p class="center">........................</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能力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能正确进行手卫生操作。</p>
|
<p class="content">(2)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p>
|
<p class="content">(3)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合格的消毒与灭菌。</p>
|
<p class="content">(4)能正确处理医疗废物。</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t80" src="../../assets/images/0023-03.jpg"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titleQuot-1">【案例】</p>
|
<p class="content">
|
2013年3月,某地一名牙医因使用不洁器械导致大约7000名患者存在感染HIV或肝炎病毒的风险。核查人员发现,该诊所存在器械无效消毒、高压灭菌器使用不当及超过有效期、药物过期等问题。当地卫生部门警告,过去6年间在该诊所接受过治疗的7000名患者存在感染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风险,建议他们接受免费排查检测。
|
</p>
|
<p class="titleQuot-1">【问题】</p>
|
<p class="content">1.感染传播的三个环节是什么?</p>
|
<p class="content">2.感染常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哪些?</p>
|
<p class="content">3.如何控制感染的发生?</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t30" src="../../assets/images/0185-01.jpg" alt="" active="true" />
|
</div>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165</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8) > -1">
|
<div class="header">
|
<div class="header-divider"></div>
|
<span class="header-right">口腔预防医学</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center"><img class="g-pic" src="../../assets/images/0023_04.jpg" alt="" /></p>
|
<p class="content">
|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类型也在不断地变化,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峻,医学实践中的感染控制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8月发布了《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24年7月发布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旨在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
</p>
|
<h3 class="thirdTitle">第一节 口腔医疗保健实践中的感染传播及感染疾病</h3>
|
<p class="content">
|
在口腔医疗活动中,由于一些感染性疾病本身传染性强或者危险性大,加之口腔疾病的普遍性和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给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口腔是一个有多种细菌存在的环境,口腔诊疗活动有别于其他医疗活动,许多诊疗操作都是在门诊完成,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完成,会频繁接触最易传播疾病的血液和唾液,并且频繁使用各种尖锐的医疗器械,易引起意外刺伤,口腔科使用的高低速手机和超声波洁牙机,容易产生大量携带致病性微生物的喷雾,造成环境污染,导致交叉感染。口腔诊疗活动严格控制感染不仅可以避免医护人员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核心之一。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一、感染的传播</h4>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t30" src="../../assets/images/0186-01.jpg"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ontent">
|
感染的传播,一般是指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由感染源)经特定途径侵入另一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病理反应及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过程。在医疗活动中,感染可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传播,也可在患者和患者之间传播,或经污染的物品传播。感染的传播需具备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感染源</p>
|
<p class="content">
|
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并可污染环境的宿主(人、动物)或场所,包括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动物和某些被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口腔诊疗活动中常见的感染源主要有患者与病原体携带者、污染的环境和污染的口腔医疗器械。其中,病原体携带者的唾液和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但由于没有明显症状,难以被发现,这部分人群是口腔医疗实践中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高危人群。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感染传播途径</p>
|
<p class="content">感染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在口腔医疗活动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
</p>
|
</div>
|
<footer class="footerstyle">166</footer>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9) > -1">
|
<div class="header-container">
|
<div class="header-conten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十二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span>
|
<img class="cs" src="../../assets/images/yuan.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接触传播</span> 病原体通过接触而传播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且常见的传播途径。根据病原体离开传染源侵入机体前是否在外环境停留的特点,可将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
</p>
|
<p class="content">
|
(1)直接接触传播:感染源直接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易感宿主。直接接触血液或其他血液污染的体液(如唾液)是引起血源性传染病直接传播的主要途径。口腔医务人员反复暴露于血液与唾液,尽管有时唾液中无肉眼可见的血液,也可能已被血液污染,引起血源性疾病直接传播的风险较高,因此,手套是口腔检查与治疗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
|
</p>
|
<p class="content">
|
(2)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造成的传播,如污染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污染而未消毒的印模和模型、污染的生活用品等。牙椅冷光源把手及升降开关等使用频率高、污染严重,其消毒灭菌常被忽视和遗忘,也会形成间接传染源。其中危害性最大的是消毒与灭菌不当的口腔器械设备。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飞沫传播</span>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5μm)在患者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局限于传染源周围,飞沫移植到宿主的上呼吸道而导致的传播,是一种近距离(1m以内)传播。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空气传播</span> 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如飞沫核(≤5μm)、菌尘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飘浮到较远处。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易感人群</p>
|
<p class="content">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和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p>
|
<h4 class="fourthTitle">二、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h4>
|
<p class="content">在口腔医疗保健中可能经由接触和空气传播的微生物与疾病如下(表12-1、表12-2)。</p>
|
<p class="imgtitle">表12-1 由接触传播的微生物与疾病</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t80" src="../../assets/images/0187-01.jpg" alt=""
|
active="true" /></div>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167</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0) > -1">
|
<div class="header">
|
<div class="header-divider"></div>
|
<span class="header-right">口腔预防医学</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imgtitle">表12-2 由空气传播的微生物与疾病</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t80" src="../../assets/images/0188-01.jpg" alt=""
|
active="true" /></div>
|
<p class="titleQuot-1">(一)艾滋病与HIV感染</p>
|
<p class="content">我国HIV携带者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
syndrome,AIDS)患者近年来已有显著的增加,HIV携带者将作为感染源进入口腔医院和口腔科诊所就诊,而大多数HIV携带者在就诊之前并没有及时筛查,因此,需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
</p>
|
<p class="content">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患者的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等体液中可以发现。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在口腔领域主要有两种:①直接传播(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②间接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器械、飞溅到皮肤或黏膜上的血液或唾液以及气雾中的微生物)。
|
</p>
|
<p class="content">感染HIV的口腔病损包括:①口腔毛状白斑;②口腔念珠菌病;③卡波西肉瘤;④非霍奇金淋巴瘤。</p>
|
<p class="titleQuot-1">(二)乙型肝炎</p>
|
<p class="content">
|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造成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这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卫生问题。它可造成慢性肝病和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HBV是一种DNA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且耐热,能耐受一般浓度的消毒剂,以血液传播途径为主,极少量的病毒就可以导致感染。乙肝病毒在口腔临床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龈沟液,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环境都可能感染疾病。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结核</p>
|
<p class="content">
|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脏器组织均可累及,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2024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监测数据,与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组共同测算分析而得:我国2023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1万(2022年74.8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占全球发病数的6.8%。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经空气传播,医师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有感染的危险。
|
</p>
|
</div>
|
<footer class="footerstyle">168</footer>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1) > -1">
|
<div class="header-container">
|
<div class="header-conten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十二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span>
|
<img class="cs" src="../../assets/images/yuan.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titleQuot-1">(四)梅毒</p>
|
<p class="content">
|
梅毒是感染梅毒螺旋体导致的疾病。原发的硬下疳和继发的皮肤病损都可成为感染源,该疾病的口腔病损因无痛而常常被忽略,疾病的感染源是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在艾滋病患者中,梅毒患者很常见。</p>
|
<p class="content">
|
梅毒螺旋体在体外生存时间短,容易被消毒剂所杀灭。口腔专业人员常因不戴手套,通过接触患者口腔黏膜或口腔周围皮肤及原发和继发梅毒的黏膜病变,因创伤或皮肤破损而导致感染。梅毒分为获得性与先天性两类。获得性梅毒有三期,初期的口腔症状为硬下疳,二期为“黏膜斑”,晚期常为腭部坏死,溃疡,甚至穿孔。先天性梅毒可表现为梅毒牙等异常特征。
|
</p>
|
<h3 class="thirdTitle">第二节 感染控制</h3>
|
<p class="content">
|
口腔医疗保健活动中,存在感染的风险,控制感染的传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标准预防认为当接触到以下物质必须采取预防措施:①患者的血液;②无论是否含有血液的所有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含汗液);③不完整(破损)皮肤;④黏膜。针对这些情况,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杜绝传染性疾病在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传播,以此保障医务人员、患者的生命健康。
|
</p>
|
<p class="content">
|
控制感染的具体方法有:①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检查与评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②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措施,如手卫生、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③安全使用各种医疗器械,避免伤害;④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规范;⑤对诊室等医疗环境的防护;⑥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等。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一、患者健康检查与评估</h4>
|
<p class="content">
|
患者健康检查与评估是指通过对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和社会史,进行系统、全面的身体检查或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健康风险和生活方式,从而提供适当的干预和健康管理建议。患者健康检查与评估包括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家庭史、过敏史、病史等内容。在进行健康评估时,医师可以使用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和医学仪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采集病史</p>
|
<p class="content">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口头询问方法,要求所采集的病史完整、准确、可靠。一般包括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等。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感染疾病史,如乙肝、艾滋病、结核等。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社会史</p>
|
<p class="content">鉴别是否为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如同性恋的男性、静脉毒品注射者、感染HIV母亲的子女、与感染者接触的异性等。</p>
|
<p class="titleQuot-1">(三)口腔软组织检查</p>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169</div>
|
</div>
|
</div>
|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2) > -1">
|
<div class="header">
|
<div class="header-divider"></div>
|
<span class="header-right">口腔预防医学</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content">
|
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口腔表征进行识别,并对病毒携带者作出诊断。对口腔的可疑病变进行初级筛查,如HIV携带者,早期可出现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卡波西肉瘤等典型口腔病损,通过病史询问及临床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好感染控制,防止感染传播。并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能歧视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拒绝给他们提供治疗是不道德的,在控制好感染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二、患者防护</h4>
|
<p class="content">口腔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诊疗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并协助患者在治疗前、中、后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的传播。</p>
|
<p class="titleQuot-1">(一)治疗前</p>
|
<p class="content">在治疗前先用抗生素漱口水漱口,以减少患者口腔中的菌群数量、减少食物残渣。有条件时可以先进行洁牙,再进行治疗。建议患者下次就诊前进行自我口腔清洁。</p>
|
<p class="titleQuot-1">(二)治疗中</p>
|
<p class="content">在治疗中尽可能采取以下措施。</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采用四手操作</span> 在口腔治疗的全过程中,一名医师配一名助手,助手负责准备、传递器械和材料,医师负责治疗,避免医师的手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为患者提供护目镜和胸巾</span> 避免飞溅物溅到眼睛和胸前,污染服饰,避免将治疗中的污物带出诊室。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使用吸唾系统</span> 助手使用强吸吸走患者口腔内的唾液、血液和颗粒碎片,使用弱吸吸走水分、唾液,尽量避免患者吐唾液,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细菌扩散、飞沫扩散引起的交叉感染。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使用橡皮障</span> 橡皮障可以有效的隔离唾液、血液,防止治疗区域遭受污染,保护软组织免受伤害。还可以防止治疗中的器械不慎进入口腔或咽喉,保障治疗过程中的操作安全。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治疗后</p>
|
<p class="content">
|
冲洗患者口腔,用吸唾器吸走水分,丢弃使用过的胸巾,清理干净患者的服饰,避免患者将污染物带出诊室。拔牙后伤口的止血纱布,通常在患者离开前由医师取出。如果需要咬止血纱布离开诊室,则需嘱咐患者不可乱吐乱扔,应该用纸巾或塑料袋包裹止血纱布置于垃圾桶内,避免对社区造成污染。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三、医护人员个人防护</h4>
|
<p class="titleQuot-1">(一)树立职业安全防护的意识</p>
|
<p class="content">
|
口腔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定期进行全面的感染控制培训,掌握感染管理的基础知识、感染管理的制度与流程、无菌操作技术与规范、消毒隔离与防护等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p>
|
</div>
|
<footer class="footerstyle">170</footer>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3) > -1">
|
<div class="header-container">
|
<div class="header-conten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十二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span>
|
<img class="cs" src="../../assets/images/yuan.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二)接种疫苗</p>
|
<p class="content">
|
口腔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点,口腔诊疗活动的特殊性,很容易感染结核、乙肝、丙肝等疾病,所以口腔医护人员尤其应当注重疫苗的接种。如果医务人员为传染病病毒携带者,应停止工作,彻底治疗后才能返回临床工作。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个人防护屏障</p>
|
<p class="content">在口腔诊疗活动中,尤其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或产生气溶胶操作时,医护人员合理地使用手套、口罩、眼罩、面罩和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
protective equipment,PPE),能有效隔离唾液、血液等造成的污染,是控制感染传播的最基本要求。</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手套</span> 手套能隔绝污染、保护医护人员的双手不遭受到污染,并且可以防止器械的伤害。当接触患者的身体组织、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等,接触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时,必须戴上医用手套。戴手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p>
|
<p class="content">
|
(1)口腔科常用的手套主要有乳胶手套、乙烯基手套,以及外科消毒手套。乳胶手套主要用于检查、常规充填手术、修复、根管治疗、洁牙、照片、技工室等工作。有些医护人员可能对乳胶有严重的过敏反应,这种“乳胶过敏症”是一种接触性皮炎。一直以来,推荐乳胶手套过敏者使用乙烯基手套。外科消毒手套属于消毒无菌手套,当操作中需要接触大量血液或唾液(如外科手术、种植手术、牙周手术)时使用。
|
</p>
|
<p class="content">
|
(2)在接诊不同患者时需更换手套,使用后的手套作为医疗废物丢弃。来自患者的微生物能进入手套的针眼和破损处,进行大量繁殖或者进入医师皮肤表面微小伤口,进入另一位患者的口腔,因此,在接触每一位患者前,必须洗手更换新手套。
|
</p>
|
<p class="content">(3)戴手套前和脱下手套后必须洗手,使皮肤表面的微生物数量减少至最低水平。</p>
|
<p class="content">(4)不要用戴着手套的手触摸患者的病历、电脑键盘、门、抽屉把手或其他清洁区域。</p>
|
<p class="content">(5)手套只有在完整无损时才是有效的(完整指没受损、没撕裂、未划破、无微渗漏等),如果出现手套破损,必须立即更换。</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口罩</span> 口罩能保护面部不会受到血液、体液、碎片飞溅的污染和防止吸入污染的气溶胶。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始终佩戴口罩。接诊每位患者都应更换新的口罩;在治疗中,不能用手套触摸口罩;治疗结束后先脱手套再摘口罩。口罩一旦潮湿或污染,必须更换,湿润的口罩不仅不舒服,还降低了阻隔病原体的作用。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防护眼镜和面罩</span> 口腔治疗中使用的高速手机、超声波洁牙机或水气枪产生的喷雾、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碎片、正畸治疗时剪断弹出的金属丝等可能伤害到医师的眼睛、皮肤,佩戴防护眼镜和面罩可有效避免这些伤害。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工作服和工作帽</span> 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受到喷雾、颗粒等的直接污染,工作服和工作帽可起到防护作用。建议穿着长袖工作服,每日更换,衣服一旦被血液或唾液污染应立即更换。
|
</p>
|
<p class="titleQuot-1">(四)手卫生</p>
|
<p class="content">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统称。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经济的措施。</p>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171</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4) > -1">
|
<div class="header">
|
<div class="header-divider"></div>
|
<span class="header-right">口腔预防医学</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手卫生方式</span> 根据不同的目的有三种方式:①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②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性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抑制手部暂居菌的过程;③外科手消毒,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手卫生产品包括传统的肥皂、水性抗菌消毒剂及速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是一种含有乙醇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用该类产品进行手部揉搓后不需要用流水冲洗,可以在椅旁操作。
|
</p>
|
<p class="content">
|
对于常规的口腔科检查和非手术性操作而言,用一般的肥皂或抗菌肥皂洗手和卫生手消毒都是可以的,在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在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手术术前则必须进行外科手消毒。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手卫生指征</span> 进行手卫生的重要时刻可以归纳为两前三后:①接触患者前;②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③接触患者体液后;④接触患者后;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洗手方法</span> 医护人员应遵循如下的洗手方法。</p>
|
<p class="content">(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p>
|
<p class="content">(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p>
|
<p class="content">
|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图12-1):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④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然后交换进行;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
</p>
|
<div class="qrbodyPic">
|
<img class="openImgBox t80" src="../../assets/images/0192-01.jpg" alt="" active="true" />
|
<p class="imgdescript-b">图12-1 标准洗手六步法</p>
|
<p class="imgdescript-l">
|
A.掌心相对揉搓;B.手指交叉,手心对手背揉搓;C.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D.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E.拇指在掌中揉搓;F.指尖在掌心中揉搓。</p>
|
</div>
|
</div>
|
<footer class="footerstyle">172</footer>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5) > -1">
|
<div class="header-container">
|
<div class="header-conten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十二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span>
|
<img class="cs" src="../../assets/images/yuan.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content">(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p>
|
<p class="content">
|
采用标准的程序可保证手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清洗。除清洗剂的作用外,双手间的摩擦作用和水的冲洗也很重要。如果使用不需冲洗的乙醇类速干手消毒剂,应注意揉搓剂的量足够覆盖手的所有部位,严格按照洗手方法中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至少揉搓30秒,保证乙醇能完全从手上挥发,同时能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
</p>
|
<p class="content">
|
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剪短指甲,指甲边缘圆钝。②最好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如采用自动感应式、脚踏控制式水管装置。③洗手后必须擦干,使用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或使用自动干手机烘干。④洗手后使用润肤产品以减少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
</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t80" src="../../assets/images/0030-01.jpg" alt="" active="true" />
|
</div>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全球洗手日”与“世界手卫生日”</span></p>
|
<p class="quotation">
|
“全球洗手日”是由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PPPHW)发起的,号召全世界各国,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并在该年的10月13日订立,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加强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希望把洗手的好习惯带到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地方,每个人都能有预防疾病的健康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挽救生命。
|
</p>
|
<p class="quotation">
|
“世界手卫生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确立,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世界手卫生日”,旨在强调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很多国家、地区医疗机构会在这一天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主题活动组织一些活动促进本地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
|
</p>
|
<p class="titleQuot-1">(五)安全使用尖锐器械</p>
|
<p class="content">
|
尖锐器械指的是任何可引起刺入性损害的物体。口腔中常用的尖锐器械包括冲洗针头、注射针头、缝合针、外科解剖刀片、根管治疗的扩大针、探针、慢速车针、金属成形片、注射用的玻璃麻醉药瓶及其他玻璃制品、矫治用的各种钢丝、挖器、牙周刮治器等。尖锐器械使用的原则是小心防范,避免伤害。不随意丢弃锐器,尖锐器械必须弃置于耐刺的锐器盒中;锐器盒放置在治疗区附近,不能装满且确保无针头突出。
|
</p>
|
<p class="titleQuot-1">(六)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原则</p>
|
<p class="content">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接触黏膜、破损皮肤或针刺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从而可能发生被感染、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
</p>
|
<p class="content">(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p>
|
<p class="content">(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p>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173</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6) > -1">
|
<div class="header">
|
<div class="header-divider"></div>
|
<span class="header-right">口腔预防医学</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p>
|
<p class="content">
|
(4)有感染高风险时采用药物预防:如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0个月、1个月、6个月间隔)。
|
</p>
|
<h4 class="fourthTitle">四、口腔器械设备的消毒与灭菌</h4>
|
<p class="titleQuot-1">(一)口腔器械分类</p>
|
<p class="content">
|
口腔器械按照在使用时可能造成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器械、中度危险器械、低度危险器械三个级别(表12-3)。①高危器械指接触患者口腔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口腔无菌组织,或穿破口腔软组织进入骨组织或牙齿内部的各类口腔器械;②中危器械指仅接触完整的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口腔器械;③低危器械指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的器械。对不同器械进行处理时,应根据器械危险等级选择消毒、灭菌和储存应达到的水平,从而有效控制感染、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器械损耗。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消毒</p>
|
<p class="content">
|
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物品上的致病性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各种消毒剂的不同特点与污染程度,可把消毒剂分为三类:①高效消毒剂,能使细菌芽孢失活,还可杀灭其他微生物;②中效消毒剂,不能使细菌芽孢失活,但能杀灭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结核分枝杆菌;③低效消毒剂,抗微生物范围最窄。口腔临床常用的消毒剂见表12-4。
|
</p>
|
<p class="imgtitle">表12-3 口腔器械危险级别、分类、消毒灭菌水平及储存要求</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t80" src="../../assets/images/0194-01.jpg" alt=""
|
active="true" /></div>
|
</div>
|
<footer class="footerstyle">174</footer>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7) > -1">
|
<div class="header-container">
|
<div class="header-conten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十二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span>
|
<img class="cs" src="../../assets/images/yuan.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
<p class="imgtitle">表12-4 口腔临床常用消毒剂的灭菌作用及腐蚀作用</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t80" src="../../assets/images/0195-02.jpg" alt=""
|
active="true" /></div>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戊二醛</span> 为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杀菌谱广,能杀灭细菌、芽孢和病毒。刺激性小,对橡胶、塑料、金属等多数物品无腐蚀性。常用2%水溶液进行浸泡消毒,适用于牙钻、成形片夹、成形片、扩孔钻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含氯制剂</span></p>
|
<p class="content">(1)次氯酸钠溶液:为白色或无色液体,杀菌快,但不稳定,应每日新鲜制备,可用于表面消毒。对眼睛和皮肤黏膜有刺激,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特别是铝),会使衣物脱色。
|
</p>
|
<p class="content">(2)二氧化氯:是高效杀毒剂,喷擦表面3分钟即可有效消毒。长期使用可导致一些金属表面氧化。</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碘伏</span> 性质稳定,毒性及腐蚀性低,用作表面消毒或浸泡,对大多微生物有效,包括结核分枝杆菌、HBV,碘伏常用于外科手术前的皮肤、黏膜,以及医疗器械、玻璃制品的消毒。碘伏也可稀释用于表面消毒,应新鲜配制,喷射于物体表面保持10分钟。
|
</p>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175</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8) > -1">
|
<div class="header">
|
<div class="header-divider"></div>
|
<span class="header-right">口腔预防医学</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合成酚</span> 对细菌、病毒等都有杀灭作用,但对芽孢无效,可用于表面和浸泡消毒,需10分钟接触时间,应每日新鲜配制,无臭,对塑料和橡皮有损坏作用,对皮肤、眼睛有刺激。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5.乙醇</span> 不推荐作为表面和浸泡消毒。对细菌、芽孢无效,抗病毒活力参差不齐,挥发快,残留作用小,有机物容易使其失去活力。但是结合低浓度的合成酚可用于表面消毒或预清洁。
|
</p>
|
<p class="content">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根据口腔器械的材质和功能选择相应的消毒剂,消毒剂浓度要适合,以保证化学活性,所有器械在浸泡消毒前都应进行彻底清洁,以保证消毒效果。</p>
|
<p class="titleQuot-1">(三)灭菌</p>
|
<p class="content">灭菌指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性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程度。口腔器械灭菌过程大致分为清洗、包装、灭菌、灭菌效果的监测。</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清洗</span> 指清除物品上的污垢。口腔医疗器械普遍体积小、结构复杂,在使用过程中既可能会被血液、打磨切削碎屑污染,也可能被充填材料、棉花等污染。清洗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
|
</p>
|
<p class="content">
|
(1)手工清洗:如果没有机器清洗设备或一些复杂的器械如各种内镜、导管等,必须手工清洗。清洗人员须注意自身保护,如戴厚的橡胶手套;戴面罩;穿防水的防护服;防护帽完全遮盖头发。将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或先用清洁剂浸泡,再在流水下刷洗。
|
</p>
|
<p class="content">
|
(2)超声波清洗: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主要是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内小的碎屑,超声清洗前须先初步清洗以除去大的污物。清洗时间宜为3~5分钟,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
</p>
|
<p class="content">清洗后的器械应擦干或烘干。</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包装</span> 指器械在灭菌前进行打包封装。包装器械的目的是便于无菌储存,即给灭菌后的器械设备提供有效的屏障保护,保护其在一定期限内(标注的有效期)维持系统内部无菌环境。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灭菌</span> 口腔科常规使用以下三种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熏蒸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其特点见表12-5。
|
</p>
|
<p class="imgtitle">表12-5 各种灭菌法的特点</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t80" src="../../assets/images/0196-01.jpg" alt=""
|
active="true" /></div>
|
<p class="content">
|
(1)高压蒸汽灭菌法:在高温、高压下通过饱和蒸汽完成灭菌过程,在温度121℃、气压103.5kPa条件下15~20分钟就可杀灭所有微生物,能有效破坏细菌及芽孢。大多数口腔器械都可应用此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如优质不锈钢器械、玻璃制品、耐高温消毒手机、布类、耐热塑料器械等。
|
</p>
|
</div>
|
<footer class="footerstyle">176</footer>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9) > -1">
|
<div class="header-container">
|
<div class="header-conten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十二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span>
|
<img class="cs" src="../../assets/images/yuan.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
<p class="content">
|
(2)化学熏蒸灭菌法:是利用低湿蒸汽或同时导入化学气体进行消毒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消毒时间短,7~30分钟即可消毒;器械不会钝化、腐蚀;器械在灭菌后即干燥。此法可适用于全部口腔科手用器械、钻针、正畸钢丝及托槽等的消毒。缺点是化学气体有刺激性,消毒时要求通风良好。
|
</p>
|
<p class="content">(3)干热灭菌法:在无湿度情况下能杀死所有微生物,是一种有效的灭菌方法,通常未包装器械在160~170℃灭菌需1小时,不适用于橡胶与塑料等物品。</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灭菌效果的监测</span> 各种因素如包装、灭菌温度和时间等都影响灭菌效果,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是完善消毒灭菌过程不可缺少的步骤。
|
</p>
|
<p class="titleQuot-1">(四)特殊器械、设备的消毒与灭菌</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手机的清洗、保养、灭菌</span></p>
|
<p class="content">(1)手机使用后在带车针的情况下使用综合椅的水、气系统冲洗手机内部水路、气路。</p>
|
<p class="content">(2)手机从快接头卸下,取下车针,清洁手机表面污染物。</p>
|
<p class="content">
|
(3)清洗:①手工清洗,使用压力水枪冲洗手机内部管路,再用压力气枪进行干燥。②机械清洗,手机放入机械清洗设备内,固定在专用接口上,添加多酶清洗剂,选择正确的清洗程序。</p>
|
<p class="content">(4)保养:①手工保养,用压力罐装润滑油连接匹配的注油接头对手机注润滑油。②机械保养,将手机连接匹配的接头后插入自动注油机进行注油。</p>
|
<p class="content">(5)包装:选择纸塑袋包装,密封完整,密封宽度≥6.0cm,包内器械离密封袋封口处≥2.5cm。</p>
|
<p class="content">(6)选择高温高压灭菌。</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综合治疗台的消毒</span></p>
|
<p class="content">(1)用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表面,手接触范围的表面隔离防护,一患者一换。</p>
|
<p class="content">(2)综合治疗台水路可选用独立水源、过滤式装置,或带有自动水汽消毒控制设备,有医疗污水无公害处理系统。</p>
|
<p class="content">(3)每天开诊前清洁综合治疗台水路及下水管道。方法是冲洗水路2~3分钟,抽吸式冲洗吸唾器30秒,冲洗痰盂下水道。</p>
|
<p class="content">(4)每位患者诊疗前后冲洗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20~30秒,每治疗一个患者后,清洁吸唾管道和痰盂;更换避污膜。</p>
|
<p class="content">
|
(5)每天诊疗结束后清洗消毒综合治疗台水路。方法:冲洗水路2~3分钟,独立水源式综合治疗台水路保持干燥过夜。吸唾管道、痰盂及其下水管道的清洁建议使用含氯消毒液1000ml以上冲洗消毒。</p>
|
<h4 class="fourthTitle">五、环境防护</h4>
|
<p class="titleQuot-1">(一)环境分区</p>
|
<p class="content">
|
口腔医疗环境应当应按照开展诊疗的项目,对建筑布局进行合理设计,至少应包括诊疗区(诊室、放射室等)、器械处理区、医疗辅助区(压缩空气设备区、负压吸引设备区、医疗废物暂存区和/或污水处理区,如需自行灌制石膏模型的诊所应有独立的模型灌制打磨区)、候诊区、医务人员办公区等。
|
</p>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177</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0) > -1">
|
<div class="header">
|
<div class="header-divider"></div>
|
<span class="header-right">口腔预防医学</span>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1.口腔诊疗区域</span> 可划分为清洁区域(clean
|
area)和污染区域(dirty area),指导口腔医疗环境中不同层次的清洁和消毒。</p>
|
<p class="content">
|
(1)清洁区域:指治疗室内仅用干净的手或物品触碰的地方或设备的表面及材料等,如容器内的材料、X线片、患者的病历、口腔科医师助手的工作台、材料瓶、医护人员的洗手池等。清洁区域必须小心保护,在治疗过程中,避免脏手套、气雾和飞溅物污染清洁区域。
|
</p>
|
<p class="content">
|
(2)污染区域:指治疗中一定或可能受到污染的设备、器械及工作台暴露面。从空间上划分是以治疗中的患者头部为中心,以处于工作位的口腔科医师或口腔科医师助手的背部为半径的范围。主要包括综合治疗台的支架桌、痰盂、吸唾系统、手机头、灯光手柄和开关等。这些区域表面应覆盖一次性保护物品,若无覆盖,则应在每位患者结束治疗后按中等水平消毒。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器械处理区</span> 器械处理区应相对独立,可设在诊室周围,方便器械的传递。区域内按照工作要求分为回收清洗区、保养包装区、灭菌区、物品存放区。各区之间应标志明确,有实际屏障,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单向循环,不得逆流或交叉穿梭。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诊间消毒与处理</p>
|
<p class="content">在治疗每位患者时,需要对接触的设备或物体表面使用屏障防护技术覆盖,治疗完成后丢弃屏障或进行清洁消毒。屏障防护技术(protective barriers
|
techniques)是一种物理性的防护技术,采用一次性的塑料纸或透明的塑料套管覆盖治疗室那些经常接触,且难以清洁和消毒的部位,以减少工作区域表面的污染。这些部位主要有治疗台台面、牙椅控制板、柜子或抽屉把手、头顶灯的手柄、综合治疗台的把手、光固化机身和机头、三用枪工作头、牙椅的头靠、牙椅上所有操作装备的连接皮管等。采用屏障保护技术的优点在于完成一位患者的治疗后,只需要丢弃这些屏障,被覆盖的部分不需要进行清洁消毒(除非有破损),治疗区域其他暴露部分及缺损部位在治疗两位患者之间必须清洁。这样既保持了物体表面的清洁,又节省了时间。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环境消毒</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空气消毒</span> 为了减少口腔诊室的细菌污染,应注意诊室内各区域的空气通风净化,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安装空气过滤器或空气净化装置。扫地时采用湿式清扫,减少灰尘飞扬。对诊室的空气消毒可采取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或中草药消毒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等方式。在消毒时室内不能有人,甲醛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于室内消毒。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2.地面消毒</span> 当地面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每日进行1~2次清扫。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3.墙面消毒</span> 医院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程度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
|
</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4.其他表面消毒</span> 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体表面,此类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
</p>
|
<h4 class="fourthTitle">六、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原则</h4>
|
</div>
|
<footer class="footerstyle">178</footer>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1) > -1">
|
<div class="header-container">
|
<div class="header-conten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十二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span>
|
<img class="cs" src="../../assets/images/yuan.png" alt="" />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
<p class="content">医院中产生的废物包括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和生活垃圾(general
|
waste)。医疗废物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医疗废物是造成医学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
|
</p>
|
<p class="content">
|
医疗废物的处理原则是防止污染扩散,主要方法是分类收集,集中处置。在临床医疗中设置三种颜色的废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废物,黄色袋装除尖锐性物品外的医疗废物,红色袋装放射性废物。尖锐性的损伤性废物应放于专门的利器容器内,安全运送到指定地点做无害化处理。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分类</p>
|
<p class="content"><span
|
class="bold">1.感染性废物</span> 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2.病理性废物</span>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3.损伤性废物</span>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4.化学性废物</span>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
</p>
|
<p class="content"><span class="bold">5.药物性废物</span>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p>
|
<p class="titleQuot-1">(二)处理原则</p>
|
<p class="content">1.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p>
|
<p class="content">2.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p>
|
<p class="content">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p>
|
<p class="content">4.医疗废物都应安全运送至规定的地点,统一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p>
|
<div class="bodyPic"><img class="openImgBox t80" src="../../assets/images/0199-01.jpg" alt=""
|
active="true" /></div>
|
<p class="right-info">(程丽 张萌)</p>
|
</div>
|
<div class="footer-container">179</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Twelve",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
|
</script>
|
|
<style lang="less" scoped></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