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2">
|
<!-- 1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0) > -1">
|
<div class="unit-bodystyle">
|
<h2 class="secondTitle1">
|
<span class="underline"> 第一篇 </span>
|
</h2>
|
<h1 class="firstTitle-l1">口腔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h1>
|
<div class="unit-box"><br /></div>
|
</div>
|
</div>
|
</div>
|
<!-- 2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class="secondTitle mb-70 pt-70">
|
第一章 绪 论
|
</h2>
|
<div class="learnGoal">
|
<img class="learnImg img-h" src="../../assets/images/learnGoal.png" alt="" />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素质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
|
树立疾病预防意识,能够自觉维护个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
</p>
|
<p class="center omit">........................</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知识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1)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p>
|
<p class="content">(2)熟悉: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历史。</p>
|
<p class="content">
|
(3)了解: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和其在整个口腔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
</p>
|
<p class="center omit">........................</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能力目标</span></p>
|
<p class="content">能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宣教。</p>
|
</div>
|
|
<div class="CaseStudy mb-30">
|
<div class="CaseStudy-title">案例导入</div>
|
<div class="CaseStudy-content">
|
<p class="titleQuot-1">【案例】</p>
|
<p class="content">
|
随着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项目的实施,儿童恒牙龋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家长的龋病预防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窝沟封闭有一定的留存率,并不能一劳永逸,还需要定期检查口腔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p>
|
<p class="titleQuot-1">【问题】</p>
|
<p class="content">
|
请从三级预防策略的角度为家长制订一份龋病预防的项目书。
|
</p>
|
</div>
|
</div>
|
|
<div class="knowledgeExpansion" @click="toUrl(getResourceInfo('A1', 'md5'), '教学课件')">
|
<div class="questionBank">
|
<img src="../../assets/images/sanJiao.svg" alt="" />
|
<span>教学课件</span>
|
</div>
|
<div class="knowledgeExpansion-box">
|
<img src="../../assets/images/jiaoXue.svg" alt="" />
|
<span>教学课件</span>
|
</div>
|
</div>
|
|
<p class="center mb-30">
|
<img class="g-pic" src="../../assets/images/0023_04.jpg" alt="" />
|
</p>
|
<p class="content">
|
预防和治疗两者相辅相成,预防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治疗可以预防更严重疾病的发生。预防贯穿疾病前、疾病过程中和疾病发生后的全过程,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三个阶段。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003</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口腔预防医学</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 pt-70 mb-40">
|
第一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概述
|
</h3>
|
<bookVideo :videoInfo="getResourceInfo('Z17')" :BookId="config.activeBook.bookId"></bookVideo>
|
<h4 class="fourthTitle">一、口腔预防医学的定义</h4>
|
<p class="content">
|
口腔预防医学是一门通过有组织性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学、环境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社会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预防口腔疾病的措施及对策,达到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
</p>
|
<p class="content">
|
口腔预防医学与口腔医学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通过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促进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功能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关系到保存健康牙列,维持口腔结构尽可能长期处于一种适当的健康状态。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二、口腔预防医学的对象</h4>
|
<p class="content">
|
口腔预防医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群体口腔疾病患病情况、群体预防措施和个人预防保健方法为基本要素,发现并掌握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口腔健康水平。除口腔专业人员与卫生工作者参与之外,它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投入、社会的关注及个人的参与,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三、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h4>
|
<p class="content">
|
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口腔流行病学,口腔疾病的预防方法,口腔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社区口腔卫生服务,循证口腔医学,口腔卫生政策及感染控制等。
|
</p>
|
<h4 class="fourthTitle">四、分级预防的原则和特点</h4>
|
<p class="content">
|
在医学上,预防和治疗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医学实践中两者相辅相成,无法分割。预防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治疗能预防更严重疾病的发生。按照疾病的自然发展史,预防可以从疾病发展的任何阶段介入,即贯穿疾病发生前、疾病发生过程中和疾病发生后转归的全过程,这就是分级预防的概念。根据预防介入疾病的不同阶段可以将预防划分为三级预防,不同的预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一级预防</p>
|
<p class="content">
|
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是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针对病因的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主要预防措施有自我口腔保健、口腔健康教育、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等。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004</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绪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二)二级预防</p>
|
<p class="content">
|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是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期阶段时,针对疾病早期的预防措施。预防内容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又称“三早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有预防性树脂充填、早期龋病充填、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牙龈炎治疗等。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三级预防</p>
|
<p class="content">
|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指疾病处于中后期阶段时,针对疾病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的预防措施。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并保留口腔功能,如根管治疗、牙体缺失修复、牙列缺损及缺失修复等。
|
</p>
|
<h3 class="thirdTitle pt-70 mb-40">
|
第二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
</h3>
|
<p class="content">
|
据美国牙医史学家林(Ring)所著《牙医学图解说明史》(1985)和我国牙医史学家周大成著《中国口腔医学史考》的记载,口腔疾病和医学发展史可追溯至远古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0万年以前的山顶洞人颌骨上,已发现龋病;距今1万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头骨上发现了龋病和严重牙周病。我国公元前约1400年的殷墟甲骨文就有“疾齿”“疾口”“龋”的记载。自古以来,人类便受到口腔疾病的折磨,并寻找方法以解除痛苦。
|
</p>
|
<p class="content">
|
从口腔预防医学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启蒙时代、科学基础形成时代、口腔预防医学诞生与发展时代。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一、原始启蒙时期</h4>
|
<div class="theme-color">123</div>
|
<bookVideo :videoInfo="getResourceInfo('Z15')" :BookId="config.activeBook.bookId"></bookVideo>
|
<p class="content">
|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对健康的探索和认识已逾数千年。公元前约1400年殷墟甲骨文清晰记载了象形文字并刻有了“齿”字和“龋”字。用齿字上面加一个小虫来表示“龋”字,认为是由虫蛀所致,至今民间仍有“虫牙”和“蛀牙”之说(图1-1)。古书中还记载了多种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如漱口、咽津、剔牙、揩齿等,部分方法沿用至今。
|
</p>
|
<!-- 轮播图 -->
|
<div class="imgBox-003 openImgBox">
|
<div class="swiper-container swiper-img">
|
<div class="swiper-wrapper">
|
<div class="swiper-slide">
|
<div class="imgBox" style="width: 100%; height: 100%">
|
<img src="../../assets/images/0025-01-1.jpg" alt="图1-1 甲骨文“齿”与“龋”" />
|
</div>
|
</div>
|
<div class="swiper-slide">
|
<div class="imgBox" style="width: 100%; height: 100%">
|
<img src="../../assets/images/0025-01-2.jpg" alt="图1-1 甲骨文“齿”与“龋”" />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swiper-button-next"></div>
|
<div class="swiper-button-prev"></div>
|
</div>
|
</div>
|
<p class="imgdescript-b">
|
图1-1 甲骨文“齿”与“龋”
|
</p>
|
<p class="imgdescript">A.“齿”字;B.“龋”字。</p>
|
<p class="titleQuot-1">(一)漱口</p>
|
<p class="content">
|
公元前1100年的西周时代《礼记·内则》记载“鸡初鸣,咸盥漱”“年少称幼齿,成年称壮齿”。《礼记》另载“虚口”,即餐后饮少量酒荡涤口腔,保持口腔清洁,是一种有益于口腔卫生的礼仪。可见,在古代漱口已是简便的口腔卫生方法。宋代苏东坡著《漱茶说》记有“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即去……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那时就知道茶可防龋。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005</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口腔预防医学</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二)咽津</p>
|
<p class="content">
|
公元前500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养生方》中记载:“朝末起,早漱口中唾,满口乃吞之”“人内恒服玉泉,必可丁壮颜悦,去虫牢齿,谓口中唾也”。咽津又称咽唾,中医认为涎液与脾肾功能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自洁口腔,辅助咀嚼和吞咽,湿润并保护口腔黏膜。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剔牙</p>
|
<p class="content">
|
早在三国东吴时期,高荣墓中发现一根金制牙签。元代赵孟頫在《老态》一诗中提及“食肉先寻剔牙签”;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柳枝去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牙杖,剔牙甚妙”;清代牙签种类繁多,如银制挂式牙签等。古代贵族多用金、银、象牙或动物骨制作牙签,而平民百姓则常用竹或木制牙签。
|
</p>
|
<p class="titleQuot-1">(四)揩齿</p>
|
<p class="content">
|
公元前400年,《黄帝内经》中记载:“齿长而垢”。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公元900年,晚唐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劳度叉斗圣图》(又名揩齿图),是国内已知最早的记录揩齿漱口情景的壁画。
|
</p>
|
<p class="titleQuot-1">(五)刷牙</p>
|
<p class="content">
|
公元752年,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已有柳枝制刷的记载,将杨柳枝用牙咬成絮状,揩刷牙面。宋代日本名僧道元禅师在《正法眼藏》中记载“僧侣们除漱口之外,尚用剪成寸余之马尾,植于牛角制成的器物上,用以刷洗牙”。公元916—1125年,辽代出现了骨柄植毛牙刷,与近代牙刷相似,国外17世纪才有植毛牙刷。公元1281年罗元益所著《卫生宝鉴》中提到要早晚刷牙2次,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提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强调晚上刷牙的重要性。考古发现,明朝帝王们的一些牙上有楔状缺损,说明在那时刷牙就已成为习惯。
|
</p>
|
<h4 class="fourthTitle ">二、科学形成时期</h4>
|
<bookVideo :videoInfo="getResourceInfo('Z16')" :BookId="config.activeBook.bookId"></bookVideo>
|
<p class="content">
|
在口腔预防医学的历史上,发现口腔细菌、认识氟化物及窝沟封闭剂的诞生,大大推动了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前两者让人们认识了引起口腔疾病的病因,为针对性地开展口腔疾病预防奠定了基础。第三者使口腔预防有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了龋病的发生。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口腔中细菌的发现</p>
|
<p class="content">
|
17世纪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nthony van
|
Leewenhoch)发明了显微镜,并从儿童口腔内取出的牙垢上首次发现了细菌。1880—1896年米勒(Willoughby
|
D.Miller)进行了口腔细菌学研究,证明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而产酸,导致牙釉质脱矿而引起龋,其在《人类口腔微生物学》一书中提出了“龋病病因的化学细菌学说”,为以后龋病的预防提供了方向。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006</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绪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itleQuot-1">(二)氟化物防龋的发现</p>
|
<p class="content">
|
早在1896年,德国人丹尼格尔(A.Dennirger)就曾用氟化物制剂防治牙科疾病,并指出饮食中缺氟是引起牙病的重要因素。20世纪初,美国学者在调查斑釉牙时发现,斑釉牙患者似乎不易患龋。1931年,迪安(Dean)博士在美国开展斑釉牙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饮水氟浓度增加,斑釉牙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龋病患病率下降;进一步的研究证实,饮水氟浓度为1mg/L时,龋病发病率较低。1945年,美国在GrandRapids开展饮水氟化项目,5年后取得了明显的防龋效果,奠定了氟化物防龋的基础,开创了氟化饮水公共卫生干预模式。
|
</p>
|
<p class="titleQuot-1">(三)窝沟封闭术的诞生</p>
|
<p class="content">
|
窝沟封闭术诞生于20世纪中叶,由早期的预防性充填术和窝沟磨除术发展而来。主要原理是用材料将容易患龋牙齿的窝沟点隙封闭起来,使引起龋病的细菌和食物碎屑无法直接接触牙表面,从而预防龋病。窝沟封闭术的发展随着材料和固化方式的变化而发展,早期窝沟封闭术用料为氰基丙烯酸酯和聚氨基甲酸乙酯,后改用性能更好的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固化方式也从早期的紫外光固化,发展为现在的可见光固化和化学固化。窝沟封闭术的诞生为龋病的预防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方法。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三、诞生发展时期</h4>
|
<p class="content">
|
1949—1989年,是口腔预防医学的诞生与发展阶段。政府逐步强化干预医疗和口腔卫生保健,政府干预有两种途径:医疗和口腔卫生保健,医疗和口腔卫生保健,第一种是公共卫生途径,聚焦“环境致病”,对环境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第二种是个人预防途径,通过健康监测、健康教育,改善健康相关物质条件,促进行为改变等。
|
</p>
|
<p class="titleQuot-1">(一)世界预防口腔医学的诞生与发展</p>
|
<p class="content">
|
20世纪上半叶,口腔预防医学与口腔公共卫生在美国与欧洲国家诞生。1937年7月,美国成立了美国公共卫生牙医学会。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密歇根大学在伊斯利克(Easlick)指导下,首次开设了口腔公共卫生研究生课程,培养口腔公共卫生专业人才。1950年,美国成立了口腔公共卫生委员会,旨在促进全民的口腔健康。
|
</p>
|
<p class="content">
|
20世纪中期后,口腔预防医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
Health
|
Organization,WHO)成立,WHO口腔卫生处以“促进全球人口达到可以接受的口腔健康水平”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项目,如召开氟化物研讨会、饮水氟化推广等。WHO建立全球口腔资料库,自1969年以来定期发布全球龋病流行趋势报告,在40年的监测过程中,发现工业化国家龋病患病程度显著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呈缓慢上升的趋势。1979年,WHO与世界牙科联盟(Fédération
|
Dentaire
|
Internationale,FDI)联合提出了2000年全球口腔卫生保健目标。WHO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明确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007</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口腔预防医学</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这个时期也是氟化物被广泛应用的时期。1956年,美国国立牙科研究所(National
|
Institute of Dental
|
Research,NIDR)对美国饮水氟化项目的调查结果明确,饮水氟化可有效预防龋病。如今,饮水氟化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饮水氟化被称为是继饮水净化、牛奶巴氏消毒、免疫注射后的第四次公共卫生革命。20世纪50年代之后,氟化物广泛应用于龋病预防中,出现了多种全身和局部应用氟化物的措施和方法,典型代表是含氟牙膏的发明。氟化物的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龋病患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
</p>
|
<p class="titleQuot-1">(二)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诞生与发展</p>
|
<p class="content">
|
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期。20世纪初西方现代牙医学传入后,我国陆续出现了有关口腔卫生的刊物、宣传活动、展览,也开展了龋病和斑釉牙的调查。1988年12月22日,卫生部医政司批准成立了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89年,九个部委联合发文确定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并以“爱牙健齿强身”为中心主题,开始了全国爱牙日活动。1994年,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随后资助了一批口腔预防应用研究项目。1996年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一届口腔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1997年成立了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
|
</p>
|
<p class="content">
|
从20世纪中期起,我国开展了龋病与牙周病的社会调查、龋病病因学的研究,氟化物和窝沟封闭术防龋的研究,同期在广州、东莞开始了饮水氟化防龋试点项目。20世纪80年代后,WHO开始协助中国开展口腔保健项目。1981年,在联合国开发署(The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
Programme)的资助下,我国举办了首次全国高校教师培训班,引进了WHO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982年,WHO预防牙医学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在北京成立。同年,在卫生部指导下,由北京医学院口腔预防科牵头,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了我国首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为全国中小学生,推动我国的口腔预防医学逐步与国际接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我国又分别开展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我国国民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意识的基本资料。2008年起,卫生部设立“中西部儿童龋病综合干预项目”,在中西部地区适龄儿童中推广窝沟封闭术,系首次从国家层面推行的口腔保健工作,这个项目后扩展至东部地区,更名为“国家儿童龋病综合干预项目”,内容也扩充为窝沟封闭、局部用氟、口腔检查和口腔健康教育。
|
</p>
|
<p class="content">
|
20世纪中期起,我国高校逐步开设口腔预防课程。1945年,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成立牙科公共卫生学系,同时开设预防牙医学课程。20世纪50年代初,预防牙医学曾作为一门课程在几所大学的牙医学系内讲授,后并入了口腔内科学范畴。1958年,姜元川编著了国内首部《牙病预防学》专著,系统地阐述了牙病预防的原理与方法。1979年,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口腔预防科,随后全国部分高校陆续成立了口腔预防科或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口腔预防医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始正式纳入教学课程。1987年,刘大维教授主编的第1本高等口腔医学专业教材《口腔预防医学》出版。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008</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 > -1">
|
<div class="page-header-right">
|
<span class="header-title">第一章 绪论</span>
|
<img class="header-img" src="../../assets/images/pageHeader.png" alt="" />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class="thirdTitle pt-70 mb-40">
|
第三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未来展望
|
</h3>
|
<p class="content">
|
随着人类对口腔健康的要求和对疾病预防意识的提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渐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下降,人类的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率普遍提高。口腔预防医学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一、疾病预防与管理将更受关注</h4>
|
<p class="content">
|
针对龋病、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会有更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综合管理方案,如新型氟化物释放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定期随访计划的制订。口腔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将受到更多关注,通过推广口腔癌筛查技术、强化健康教育观念,提高公众对口腔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二、口腔健康服务模式与体系将更加健全</h4>
|
<p class="content">
|
口腔预防服务将更加普及和多元化。除传统的口腔医疗机构外,社区、学校等场所的口腔预防服务将不断拓展和深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和体系。口腔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营养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将更紧密,协同开展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和研究,制定综合的口腔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
|
</p>
|
<h4 class="fourthTitle">三、口腔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更加广泛</h4>
|
<p class="content">
|
数字化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如数字化口腔检查设备、口腔内镜等,能够更精准地检测和诊断口腔疾病,提高预防的准确性和效率。人工智能可用于口腔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方案。例如,基于患者的口腔健康数据和生活习惯,预测其患龋病、牙周病的风险等级,并给出相应预防建议。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提前识别个体口腔疾病遗传风险,使预防措施更具针对性,如对有口腔癌家族史的人群,通过基因检测找出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提前进行干预和监测。
|
</p>
|
<h4 class="fourthTitle">四、人才培养与科普教育将更加专业和规范</h4>
|
<p class="content">
|
培养适应口腔预防医学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深化口腔预防医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口腔健康科普教育将持续创新和强化,依托新媒体、互联网等平台,采用多样化的科普形式和内容,提升公众的口腔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right">009</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 > -1">
|
<div class="page-header-left">
|
<div class="header-txt">口腔预防医学</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ontent">
|
口腔预防医学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数字化和跨学科合作的方向发展,“要让牙齿为人类健康终生服务”的愿望,将会在人类社会实现。
|
</p>
|
<div class="knowledgeExpansion">
|
<img class="knowledgeExpansion-img" src="../../assets/images/knowledgeExpansion.png" alt="" />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bold">“全国爱牙日”的由来</span></p>
|
<p class="quotation">
|
在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和顾问组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1989年国家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国家教委、文化部、广电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老龄委九个部委联合发文,确定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其宗旨是通过“全国爱牙日”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国人民口腔健康水平。
|
</p>
|
</div>
|
|
<div class="unitSummary">
|
<div class="summary-lift" @click="toUrl(getResourceInfo('A2'))">
|
<img src="../../assets/images/zongJie.svg" alt="" />
|
<span>考试知识点总结</span>
|
</div>
|
<div class="summary-right" @click="toUrl(getResourceInfo('A3'))">
|
<img src="../../assets/images/tuoZhan.svg" alt="" />
|
<span>本章小节</span>
|
</div>
|
</div>
|
<div class="knowledgeExpansion">
|
<div class="questionBank">
|
<img src="../../assets/images/sanJiao.svg" alt="" />
|
<span>题库</span>
|
</div>
|
<div class="knowledgeExpansion-box">
|
<img src="../../assets/images/tuoZhan.svg" alt="" />
|
<span>拓展练习</span>
|
</div>
|
</div>
|
<p class="right-info fm-kt">
|
(张艳玲 张欣奎)
|
</p>
|
</div>
|
<div class="page-bottom-left">010</div>
|
</div>
|
</div>
|
<preView :md5="p_md5" :pdfTitle="somePdfTitleValue" ref="pdfDialogRef"></preView>
|
</div>
|
</template>
|
|
<script>
|
import preView from "@/components/pdfview/index.vue";
|
import bookVideo from "@/components/bookVideo/index.vue";
|
export default {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getResourceInfo: {
|
type: Function, // 明确指定它是一个函数
|
required: true
|
},
|
},
|
components: {
|
preView,
|
bookVideo,
|
},
|
data() {
|
return {
|
p_md5: "",
|
somePdfTitleValue: "",
|
};
|
},
|
mounted() { },
|
methods: {
|
toUrl(val) {
|
if (val != null) {
|
this.p_md5 = val.md5;
|
this.somePdfTitleValue = val.resourceName;
|
this.$refs.pdfDialogRef.openDialog();
|
}
|
},
|
},
|
};
|
</script>
|
|
<style lang="less" scoped></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