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7">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top: 508px">
|
<h1 id="a013">
|
<img class="img-0 coverImg" alt="" src="../../images/z6.jpg" />
|
</h1>
|
<h6>学习目标▶</h6>
|
<p>1.了解幼儿园幼儿讲述活动的作用、类型。</p>
|
<p>2.理解幼儿园幼儿讲述活动的特征。</p>
|
<p>3.初步掌握幼儿园幼儿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技能。</p>
|
<h6>学习导图▶</h6>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
class="img-b"
|
style="width: 100%"
|
alt=""
|
src="../../images/0157-1.jpg"
|
/>
|
</p>
|
<h6>导入案例▶</h6>
|
<p class="center"><b>中班讲述活动设计:长长的(节选)</b></p>
|
<p>
|
1.老师:今天,我们去找小动物们做游戏。来敲敲门,看里面会住着谁。
|
</p>
|
<p>
|
(取出长颈鹿图片)原来是长颈鹿啊!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望着远方。
|
</p>
|
<p>还有哪些动物呢,小朋友们,我们再来敲敲门看看。</p>
|
<p>(请出大象)大象长长的鼻子会喷水。</p>
|
<p>(请出猴子)猴子长长的尾巴翘了起来。</p>
|
<p>
|
2.引导幼儿发现表述中重复使用的叠音词“长长的”,指导幼儿学习用叠音词“长长的”讲述完整的句子。
|
</p>
|
<p>
|
3.游戏:根据动物的影子图片判断影子的主人,幼儿讲述其身上“长长的”特征。
|
</p>
|
<p>
|
4.活动延伸:观察并寻找生活中“长长的”事物,再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5)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38</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幼儿讲述活动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历史悠久,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独立构思和连贯表达完整内容的能力。近年来,对于幼儿讲述活动,我国学者和幼教工作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章,我们将立足这些经验,着眼于幼儿园讲述活动实际和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与需要,从幼儿讲述活动的作用、类型、特征和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实践设计与操作等方面进行介绍与学习。
|
</p>
|
<h2 id="b015">第一节 幼儿讲述活动的概念、作用、特征与类型</h2>
|
<p>
|
“讲”是一个形声字,繁体字的“讲”写作“講”,从言,从冓(gōu)。“冓”意为“碰头”“当面”,“言”指“说话”,“言”与“冓”合成“讲”表示“当面说话”。“述”也是一个形声字,从辵,术声,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述”的本义是“遵循”的意思,还可以解释为“陈说”,但突出凭借一定事物进行陈说。“讲述”,合在一起,是指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
|
</p>
|
<p>
|
具体而言,幼儿讲述活动中的“讲述”是指幼儿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而其中的“活动”,一方面表明参与者的人数众多,另一方面也强调这里的活动需要一定的计划性与组织性,它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和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组织与引导。
|
</p>
|
<h3 id="c037">一、幼儿讲述活动的作用</h3>
|
<h4 id="d093">
|
(一)强化幼儿理解与把握事物的能力,提高幼儿言语表达能力
|
</h4>
|
<p>
|
幼儿依托自己的经验诉诸语言进行表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一方面,它要基于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这是幼儿讲述行为的认识前提。另一方面,想明白的事物并不一定就能够运用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幼儿的讲述行为还需要幼儿熟练地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转化为语言。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幼儿在进行讲述的过程中,他们的理解、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和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
</p>
|
<h4 id="d094">
|
(二)帮助幼儿习得言语实践经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
</h4>
|
<p>
|
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思维与交流工具,我们在遇到困难或者寻求问题的解决时,经常要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从交际的角度,可以说,语言运用得驾轻就熟是个体充分社会化的主要标志。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在生命的初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交流的方法,积累交际的经验,他们的社会化过程正像爬行和走路一样,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习得甚至挫折中获得的。在语言经验的获取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实践者对实践过程的反思。
|
</p>
|
<p>
|
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近年的心理学研究非常重视元认知的研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实践后的反思过程,人类的进步不会如此迅速。甚至有学者认为,元认知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6)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39</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性特征之一。其实,在语言学习中,元认知也非常重要。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相关链接</span></p>
|
<div class="tp-5">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tb-5.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
|
<span class="zt-ls1"
|
>什么是元语言?<a id="w1"></a
|
><a href="chapter006.html#m1"><sup>[1]</sup></a></span
|
>
|
</p>
|
<p>
|
作为语言学科的学习者,大家还应该简单了解元语言这一概念。元语言(Metalanguage)也称为“语法语言”:当我们讨论一件事物时,我们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对象语言,因为它是表现讨论对象的语言。而当我们谈论一种语言时,我们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元语言。在任何语言研究中,都有一种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还有一种由研究者用来谈论对象语言的元语言。对象语言与元语言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当我们用汉语讨论英语时,汉语是元语言,英语则是对象语言。反之,当用英语讨论汉语时,英语则成为元语言,汉语成为对象语言。任何语言,无论它多么简单或者多么复杂,当它作为被谈论的对象的时候,它就是对象语言;当它用来讨论一种语言的时候,它就是元语言。因此,元语言是关于语言的语言,也就是针对文本或者言语行为而进行讨论、写作、思考时运用的语言。
|
</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0159-1.jpg" />
|
</p>
|
<p class="img">图6-1 社会化发展是幼儿生命发展的重要内容</p>
|
<p>
|
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是幼儿生命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幼儿讲述活动中,运用语言当众对事物进行表达,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与战而胜之的过程中,幼儿习得技能,丰富了自身,也提升了对自我的理解与信任,同时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更加顺利地适应外在的世界。
|
</p>
|
<h4 id="d095">(三)传播知识与信息,促进幼儿的知识学习</h4>
|
<p>
|
从本质上说,讲述活动的根本在于交流,一个完整的讲述活动是由若干个环节的讲述行为和倾听行为共同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述活动中,讲述者身体力行地对客观事物或者道理进行再现或者解释,是信息的发出与传布;倾听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侧耳倾听并加以理解,是信息的接收与吸纳。
|
</p>
|
<p>
|
作为参与讲述活动的倾听者而言,他们同样是讲述活动的重要主体:他们是讲述者要影响的人,也同时为讲述者的讲述行为提供场景和客观因素上的支持。作为回报,他们还能够从讲述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信息。
|
</p>
|
<p>
|
许多时候,幼儿非常关心自己幼儿园同伴的所思所想,有时他们对同伴的在意程度甚至超过对老师的在意程度,当然他们也往往可以从同伴的经验中受益。可见,幼儿在讲述活动中的讲述内容,是作为倾听者的幼儿丰富自己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重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7)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40</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要资源。那种认为只有倾听教师讲解才是幼儿学习的正规方式的看法已经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学习的需要,本质上也不适应今天的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tb-1.png" /></p>
|
</div>
|
</div>
|
<p>
|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规定: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p>
|
<b>注:</b
|
>这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大家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活动目的,并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
|
</p>
|
<p>
|
有的幼儿老师认为:幼儿的表达能力还比较贫乏,在幼儿讲述活动中,甚至会讲得结结巴巴,这很不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因此主张在幼儿园不能进行讲述活动。你的看法是怎样的,为什么?
|
</p>
|
</div>
|
<h3 id="c038">二、幼儿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h3>
|
<h4 id="d096">(一)幼儿讲述活动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或凭借物</h4>
|
<p>
|
背景是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局面和态势;凭借物,是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具体依托的事物,是讲述行为中的道具与依托。
|
</p>
|
<p>
|
幼儿在讲述活动中所要讲述的是自己的感受、经验或者想法,这些都直接来源于幼儿的生命经验与内心需要。过去的讲述活动内容多来源于教师的命题,忽略了幼儿的经验与需要。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说,幼儿讲述活动的内容更应该源于幼儿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只有他们对事物有了感悟,而且准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和想到的诉诸语言进行讲述,才是他们思想与情感外化的契合点。这种表达的内心需要,是基于老师的命题要求,还是其他什么因素的诱发,其实并不重要。
|
</p>
|
<p>
|
凭借物之所以在幼儿讲述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幼儿的形象思维还在整个思维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讲述者与倾听者的思维特点出发,幼儿需要在讲述中凭借一定的具体事物才能实现良好的讲述效果。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依据幼儿讲述活动时的凭借物不同,把讲述活动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境表演讲述等。
|
</p>
|
<h4 id="d097">
|
(二)幼儿讲述活动是一种用独白语体表达个人见解的活动
|
</h4>
|
<p>
|
独白的含义,在语言学里,根据具体语境的不同有不同的所指,在这里,独白是相对于对话或者谈话而言的,是指个体运用语言进行单独陈述。但是,我们从信息交流的角度着眼,讲述者的陈述是向一定的对象传播信息并试图使对方理解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当然,这个“对象”主要是作为倾听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不要过多地运用语言参与到话语的交流与互动中,否则这个活动就不再是“讲述”而成了“谈话”。
|
</p>
|
<p>
|
此外,独白的另外一个含义也必须得到强调:讲述的内容与话语依靠讲述幼儿自己构思、自己完成,而不能依托别人。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8)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41</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自己构思、自己完成,而不能依托别人。</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相关链接</span></p>
|
<div class="tp-5">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5.png" /></p>
|
</div>
|
<p>
|
独白最常用的意义是无人在场的自言自语,对应的英语词汇是soliloquy;戏剧、电影术语中的独白则指角色独自抒发感情或表达个人愿望的话,一般由演员独自念出此时此刻的心理、感情等,对应的英语词语是monologue;在文学意义上,独白,是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文学作品中经常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
</p>
|
<h4 id="d098">(三)幼儿讲述活动需要营造一个相对正式的语境</h4>
|
<p>
|
任何言语的交流都会有一个特定语境。这里的语境主要指讲述活动现场的情景与氛围。与谈话等非正式的语言交流活动不同,讲述活动的现场应该安静和富有秩序,这时的交流现场是以讲述者及其讲述为核心的。对于讲述的幼儿而言,一个安静而富有包容的讲述情境对于他们的讲述活动至关重要。只有安静和富有秩序的语境,才能促进讲述者的讲述并且形成良好的交流格局。同时,在作为教育载体的讲述活动中,幼儿必须形成明确的规则意识和角色意识:听者对自己的必要约束是对讲述者有力的鼓励与支持,这是活动参与者在活动现场的基本义务与责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幼儿的同情心与道德感也会逐渐在这样的情境熏陶里萌芽与生长。
|
</p>
|
<p>
|
在讲述活动相对正式的语境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活动引领者、活动管理者和活动支持者的作用。首先,教师是规则制定者的首席。讲述活动规则最好的产生方式是教师引导幼儿民主商讨,但教师因为自身的权威在规则的制定中必然地位高于幼儿。其次,在具体的讲述活动中,教师的言行方式是讲述活动规则的具体化。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言行都是示范和榜样,同时也是他们理解规则的形象化手段。最后,作为活动的管理者,教师对语境氛围的营造作用不言自明。
|
</p>
|
<h4 id="d099">(四)幼儿讲述活动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表达手段</h4>
|
<p>
|
人类的口语表达并不仅仅是单纯地运用有声语言,还要综合运用表情、目光、身姿、手势甚至空间距离等多种手段。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有学者把语言分为形体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三种形态。幼儿的表述还处于言语表达的摸索和尝试阶段,他们对言语的运用还不能驾轻就熟,因而,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段进行传情达意。这里的多种手段,除了态势语言外,甚至还包括绘画、歌唱等一系列的其他形式与方法,只要这种手段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讲述目的,就不应该被禁止。
|
</p>
|
<p>
|
讲述活动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的多种表达手段,这样的尝试有助于幼儿丰富经验的积累和明确积极的自我认知的形成。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9)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42</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相关链接</span></p>
|
<div class="tp-5">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5.png" /></p>
|
</div>
|
<p>
|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7岁的学前期幼儿处于前运思阶段,他们更多地使用象征性符号来思维,比如,看到妈妈的车钥匙可能会想到“去商店吗”,因为孩子开始将钥匙看作开车的象征,他们还没有开始有组织的、形式的、逻辑性的心理过程。同时,他们还具有自我中心思维的特点,不能采纳他人的观点。<a
|
id="w2"
|
></a
|
><a href="chapter006.html#m2"><sup>[2]</sup></a>
|
</p>
|
<h3 id="c039">三、幼儿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h3>
|
<p>
|
事物的分类往往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出的类别也会有所区别。为了更好地认识幼儿讲述活动,以下我们尝试从不同视角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介绍。
|
</p>
|
<p>(一)依据讲述内容与方式划分</p>
|
<h5 id="e110">1.叙事性讲述</h5>
|
<p>
|
叙事性讲述是指幼儿运用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把自己或其他人物的经历或者事物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出来。叙事性讲述在幼儿讲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幼儿讲述中最为基础的讲述方式。我们常说的“讲故事”实际上就是一种叙事性讲述。
|
</p>
|
<p>
|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叙事性讲述往往内容单一,线索明晰,篇幅短小,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结合,讲述方式上也可以比较简单,只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物介绍清楚,并不要求情节复杂和跌宕起伏。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案例6-1</span></p>
|
<div class="tp-1">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images/tb.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b>中班幼儿讲述活动:爱笑的小花</b></p>
|
<p>一位中班的小朋友这样讲述故事《爱笑的小花》:</p>
|
<p>公园里有朵小花。小花看见天天。天天问小花:“你叫什么名字?”</p>
|
<p>小花不说话。</p>
|
<p>天天伸出小手,要采这朵花。</p>
|
<p>外公说:“天天别采!你一采下来,花儿就哭了。”</p>
|
<p>天天不想看到小花哭,就没有采。</p>
|
<p>小花成了天天的好朋友。</p>
|
<p>外婆说:“天天乖,你也是一朵小花。”</p>
|
<p><br /></p>
|
<p>
|
上面的幼儿讲述活动,如果从成人角度要求,幼儿对“爱笑的小花”的讲述形象
|
</p>
|
<hr />
|
<p class="note">
|
<a id="m2"></a><a href="chapter006.html#w2">[2]</a>
|
[美]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苏彦捷,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58-260.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0)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43</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并不突出,许多细节也缺少描摹,甚至连贯和衔接上都不够自然,小花儿的“爱笑”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对于中班幼儿而言,讲述情节比较完整,条理比较清楚,已经具备了幼儿叙事性讲述的特征。可见,对于幼儿讲述活动必须采取宽容的态度,要求不宜严苛。
|
</p>
|
<h5 id="e111">2.描述性讲述</h5>
|
<p>
|
描述性讲述是幼儿运用口头语言对事物进行准确、具体、形象的描摹以展现事物状态的讲述方式。描述性讲述突出的特点在于描述的材料来源于幼儿对人或物的具体观察与切身感受,在描述中要力求在细节上表现事物的特征。
|
</p>
|
<p>
|
教师对幼儿描述性活动的引导,必须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描述。叙述性讲述的第一要求是“线索清”,描述性讲述的首要要求就是“观察准”。比如,讲述“秋天的菊花”,幼儿就应该具体形象地讲述出菊花的颜色、形状,尽量充分地传递秋天菊花的信息,并尽量丰富地表达自己对秋天菊花美丽姿态的感受。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案例6-2</span></p>
|
<div class="tp-1">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images/tb.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b>大班讲述活动:不同的脸</b></p>
|
<p>
|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看小朋友们喜欢不喜欢。(给小朋友们发哈哈镜)
|
</p>
|
<p>幼儿:喜欢。</p>
|
<p>
|
老师:小朋友们,这个镜子可不是一般的镜子,它叫哈哈镜。拿起哈哈镜,在哈哈镜里仔细观察你自己的脸。看看和平时有什么不同,描述给小朋友们和老师听。
|
</p>
|
<p>幼儿1:我的脸胖胖的,像一只大皮球。</p>
|
<p>
|
幼儿2:我的脸在镜子里瘦瘦的,像个瘦猴儿。我妈妈说我不好好吃饭,就是只瘦猴。
|
</p>
|
<p>
|
老师:哈哈镜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是吧?下面,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表情,并且观察你在镜子里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再详细地说给大家听。
|
</p>
|
<p>
|
幼儿3:我笑的时候,镜子里的脸更胖了,鼻子变小了,眼睛成了一条缝儿。
|
</p>
|
<p>老师:小朋友说得好!大家再做个鬼脸试试。</p>
|
<p>……</p>
|
<p><br /></p>
|
<p>
|
在上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在哈哈镜中的不同形象,要求幼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他们展现在哈哈镜里的面部表情。由于教具选择得很别致,小朋友的表情自然与平时不同,孩子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了,描述性讲述活动的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
</p>
|
<h5 id="e112">3.说明性讲述</h5>
|
<p>
|
说明性讲述是幼儿运用简洁准确的口头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或活动的步骤和流程等解说出来。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幼儿对事物的介绍偏重于揭示事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1)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44</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物的特点、功用以及操作的步骤与方法,反映幼儿对事物性质与特征的判断与认识。比如,讲述“我家的房子”,就可以通过说明自己家的房子的位置、大小、颜色和用途等来介绍自己家的房子的具体情况。在下面的实例中,老师抓住机会让莉莉进行说明性讲述,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教育故事</span></p>
|
<div class="tp-3">
|
<p><img class="rwmb-2" alt="" src="../../images/tb-3.png" /></p>
|
</div>
|
</div>
|
<p class="center"><b>莉莉的掸子</b></p>
|
<p>
|
莉莉是一个胆小的女孩。这一天,她从家里带来了一个掸子,上面扎满了五颜六色的羽毛,漂亮极了,小朋友们向莉莉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新奇,他们争着抢着凑近观察莉莉的掸子。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壮大莉莉胆子的好机会,于是在做了适当的引导后就要求莉莉给大家介绍漂亮的掸子。莉莉平时胆小,但今天在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中,她非常高兴地讲着掸子的用途,讲着从妈妈那儿听来的关于掸子的做法。小朋友们都静静地倾听着。她讲得非常棒!
|
</p>
|
</div>
|
<p>
|
说明性讲述是一种常用的讲述方式。由谁来讲述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上例中,胆小的莉莉因为自己有一只漂亮的掸子,自身的资源优势引起小朋友们的羡慕,所以莉莉也成为班级里的明星人物。教师就很好地抓住了这样的机会,成就了莉莉改变自我的一次成功表达。
|
</p>
|
<h5 id="e113">4.议论性讲述</h5>
|
<p>
|
议论性讲述是幼儿通过亮观点、摆事实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及其理由的讲述。在议论性讲述活动中,幼儿首先要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简单阐明自己所持观点的理由。
|
</p>
|
<p>
|
因为幼儿的思维形式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议论性讲述对于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幼儿一般到大班阶段才更多地进行这种讲述活动。但是,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我们的教育传统中始终存在着束缚孩子对事物形成独立而明确看法的倾向,这样一种倾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人才的发展。我们应该从幼儿阶段就鼓励孩子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大大方方地讲述出来,这有益于主见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张扬个性的形成,议论性讲述对发展幼儿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助益良多。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案例6-3</span></p>
|
<div class="tp-1">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images/tb.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b>大班讲述活动:小虫子不是害虫</b></p>
|
<p>
|
老师:小虫子,趴在树叶上吃树叶,小鸟飞过来把小虫子叼走了,小鸟帮助大树,小鸟多么助人为乐啊!
|
</p>
|
<p>明明:老师,老师,小鸟做得不对。</p>
|
<p>
|
老师(愕然):小虫子是害虫,小鸟在保护叶子。小鸟做得怎么不对啊?明明请你说说理由。
|
</p>
|
<p>
|
明明:我爸爸说,小动物都要生活。小虫子也要生活,它吃树叶是对的。它不吃树叶怎么活呀?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2)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45</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欢欢:小虫子是害虫,小鸟就应该吃掉它。</p>
|
<p>明明:小虫子,也是生命,小鸟做得不对。</p>
|
<p>
|
老师:明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他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小朋友们,我们接着来听明明的理由。
|
</p>
|
<p>……</p>
|
<p>
|
<b>分析:</b
|
>面对明明对小鸟不应该捉小虫子的观点,老师没有轻易地否定孩子,而是耐心地倾听,并引导和鼓励明明进行议论性的讲述,这样包容和民主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
|
</p>
|
<h4 id="d100">(二)依据凭借物的特点划分</h4>
|
<h5 id="e114">1.看图讲述</h5>
|
<p>
|
看图讲述是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运用恰当的语言完整、连贯而富有条理地讲解图意的活动。它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讲述形式。
|
</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s/0165-1.jpg" />
|
</p>
|
<p class="img">图6-2 看图讲述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讲述形式</p>
|
<p>
|
看图讲述成功与否,决定性的因素主要在于两个环节:一是观察,二是表达。幼儿对图片观察得是否准确详尽,直接决定了他的讲述是否言之有物、言之成序。但是,观察到了,并不一定就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要依托幼儿的语言积累与表达能力。当然,如前所述,我们强调对幼儿的讲述应该抱有宽容的态度,对他们的语误也没有必要一一给予纠正,真正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树立表达的信心,促进他们成为思想丰富、能够成功进行人际交往、有创造力、适应社会环境的个体。也恰恰是在语言实践中,幼儿不仅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语言并尝试把自己语库中的语言材料更好地用于表达,还要对自己的表达过程与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尽管在某些时段会有挫折,但幼儿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样的挫折和锻炼中实现的。
|
</p>
|
<p>
|
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在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看图讲述活动中,应该根据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不同难度和不同复杂程度的图片。
|
</p>
|
<p>
|
为小班幼儿选择的图片要求:主题明确,线索单一;角色不宜太多;画面大,背景比较简单,色彩相对鲜艳;画面中角色的动作、神态、表情要明显,角色特征要鲜明突出。图片的篇幅要少,一般在4幅以内。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3)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46</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为中班幼儿选择的图片要求:主题明确,线索比较简单;前后图片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但留空不能太多;角色数量较小班增多,形象突出,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能从图片中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可以选用多幅图片,但数目依然要适当控制。
|
</p>
|
<p>
|
为大班幼儿选择的图片要求:主题明确,线索也相对复杂;图与图之间有一定的衔接,画面内容能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角色的心理活动能从画面中观察出来,能促进幼儿根据画面想象和联想到画面以外的线索,分析出画面上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多幅图,或进行排图讲述。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
|
看图讲述是幼儿讲述活动的重要形式。在看图讲述中,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图片的选择有什么规律呢?试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说一说。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div>
|
<h5 id="e115">2.实物讲述</h5>
|
<p>
|
实物讲述是幼儿凭借现场实物进行讲述的活动。与看图讲述相比,实物具有实体的性质,就在讲述者和倾听者的面前,更加具有真实、可感的特点。这里的实物既可以是真实的物品,如玩具、动植物或者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是外在的自然景物。
|
</p>
|
<p>
|
幼儿进行实物讲述前,必须具体感知、理解实物,把握实物的特征,如外形、重量、质地、用途、使用方法等,这是幼儿实物讲述成功的前提。
|
</p>
|
<p>
|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凭借实物进行讲述的要求往往有所区别:小班幼儿的实物讲述,只要能将事物的主要特征描述完整,又比较清楚就行;中班幼儿的实物讲述则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更具体和生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实物讲述不仅要针对实物充分讲述,还要尝试超越凭借物进行创造性的讲述。以下是关于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实物讲述的具体要求。
|
</p>
|
<p>
|
小班幼儿要求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
</p>
|
<p>
|
中班幼儿要求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讲述表达的习惯;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洪亮,句式完整;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能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
</p>
|
<p>
|
大班幼儿要求能有重点地讲述实物,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自己讲话的音量和语速;讲话时语言表达流畅,不停顿,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案例6-4</span></p>
|
<div class="tp-1">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images/tb.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b>小班讲述活动:我的小饼干</b></p>
|
<p>一、感知饼干</p>
|
<p>
|
1.感知不同形状的饼干。教师出示1~2种形状不一样的饼干,问:这是什么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4)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47</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形状的饼干?你还吃过什么形状的饼干?</p>
|
<p>
|
2.感知不同颜色的饼干。教师出示形状一样、颜色不一样的饼干。问幼儿,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家还吃过什么颜色的饼干?
|
</p>
|
<p>
|
3.感知不同味道的饼干。教师:饼干的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那味道一样吗?教师请小朋友品尝一下不同的饼干,然后说一说,你吃的是什么味道的饼干?
|
</p>
|
<p>4.总结:饼干的形状有……颜色有……味道有……</p>
|
<p>二、引进新经验,饼干变变变,激发想象</p>
|
<p>1.播放饼干制作的课件,提供幼儿新经验。</p>
|
<p>2.个别幼儿品尝饼干,引导幼儿边品尝边说出饼干的变化。</p>
|
<p>
|
教师:谁想来尝一尝我的饼干?引导幼儿在品尝的过程中发现饼干的变化,说出“啊呜一口,饼干像……”
|
</p>
|
<p>…………</p>
|
<p><br /></p>
|
<p>
|
在上例中,教师选择了小班幼儿喜闻乐见的饼干作为实物讲述的对象,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感受饼干,再结合具体体验进行讲述。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讲述确实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活动,但经过教师有条理的设计和引导,讲述活动化难为简,趣味横生。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
|
实物讲述和看图讲述是幼儿讲述活动的两种不同形式,但是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凭借物的不同。你认为凭借物的选择有什么规律?是实物更好,还是图片更好,为什么?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div>
|
<h5 id="e116">3.情景讲述</h5>
|
<p>
|
情景讲述,是根据幼儿经验创设情景,在具体情景中使幼儿充分感受并以之作为讲述凭借的讲述方式。这里的情景可以由幼儿或者教师与幼儿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也可以借助木偶、手偶等进行表演。表演是目前幼儿讲述活动中最为常用的情景化的手段,因为其场景的生动和形式的活泼备受教师和幼儿喜欢。其实,关于“情景”,我们可以做更广义的解释,比如,可以通过观赏录像等多媒体作品再现情景,虽然情景的具体形象无法与表演相比,但是操作上比表演更加简单易行。
|
</p>
|
<p>
|
情景讲述的形式活泼,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木偶、手偶等道具为幼儿喜闻乐见,录像等影视资料可以为经验并不丰富的幼儿提供生动的场景,这样幼儿的讲述就可以融情于理,身心的体验甚至有如身临其境。
|
</p>
|
<p>
|
突出表演性的情景讲述可以视为一种综合性活动,往往是融表演与讲述于一体的。不过,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讲述活动中,突出的是讲述,剧情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应该使幼儿容易看懂,容易理解,角色和情节都不追求过大的容量与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5)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48</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难度。情景是作为背景与材料而出现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并独立讲述的能力。具体目标可以界定为培养幼儿在充分感知和理解情景后,对情节内容、人物情绪与性格、人物语言与动作等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的能力。
|
</p>
|
<p>
|
突出表演性的情景讲述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准备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内容选择、组织排练、道具准备、场景布置、表演展示等。一般来说,根据幼儿特点,选择那些情节简单,动作节奏感强,有2~3人参与表演,有适当对话的内容更为合适。组织排练的过程是一个熟悉情节、温习角色的过程,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员的选择上,要给尽量多的孩子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把机会仅仅给班里三五个擅长表演的幼儿。道具准备和场景布置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完成。好的道具和场景会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深刻,这样,幼儿在讲述时,就能够言由心生。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活动案例6-1</span></p>
|
<div class="tp">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images/tb.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b>中班讲述活动:《熊先生生病了》</b></p>
|
<p><b>活动目标:</b></p>
|
<p>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情景性的语言进行讲述。</p>
|
<p>2.知道生病要去医院看病,培养幼儿关心病人的同情心。</p>
|
<p><b>活动准备:</b></p>
|
<p>
|
熊先生头饰、小兔头饰、小猴头饰、护士帽、白大褂、号码牌、医生用具(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针筒、清洗干净的药瓶、黄豆粒扮成的“药”)等。
|
</p>
|
<p><b>活动过程:</b></p>
|
<p>表演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p>
|
<p>
|
熊先生(一位幼儿扮演感冒的熊先生出场):小朋友,今天我生病了,不能去上班,你们看我难受得……(熊先生在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谁能帮帮我呀?
|
</p>
|
<p>
|
小猴(幼儿扮演):熊先生,您生病了,应该去医院看医生,看您难受的样子,太可怜了!我陪您去医院吧!
|
</p>
|
<p>熊先生:太谢谢了,小猴!</p>
|
<p>小猴:这里离兔医生的医院近,咱们就去那儿吧!</p>
|
<p>(小猴搀着熊先生来到兔医生的医院)</p>
|
<p>小猴:熊先生生病了,先挂号。</p>
|
<p>护士(幼儿扮演):拿着号去兔医生办公室。</p>
|
<p>兔医生(幼儿扮演):熊先生,请问您哪里感到不舒服啊?</p>
|
<p>熊先生: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p>
|
<p>
|
(兔医生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的呼吸和心跳,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熊先生的喉咙。)
|
</p>
|
<p>
|
兔医生:你得了重感冒,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
|
</p>
|
<p>(兔医生开药)</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6)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49</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熊先生:谢谢医生!</p>
|
<p>兔医生:不用谢!</p>
|
<p>
|
护士(幼儿扮演,取药给熊先生):熊先生,您的药,一定要按时服药,您的感冒挺重的!
|
</p>
|
<p>熊先生:谢谢护士!</p>
|
<p>护士:不用谢!再见!</p>
|
<p>(小猴扶熊先生离开医院)</p>
|
<p>根据表演中的故事内容,幼儿练习独立讲述。</p>
|
<p>邀请幼儿上台讲述故事,幼儿再次欣赏故事。</p>
|
<p>
|
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熊先生生病了,小猴陪他去兔医生的医院看病,我们生病了,也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病。如果小朋友身边有人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去关心他们呢?
|
</p>
|
<p>……</p>
|
<p><b>附故事:《熊先生生病了》</b></p>
|
<p>今天,熊先生没有去上班,他感冒了,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p>
|
<p>他来到了家附近的医院,并挂了号。接着,他来到了兔医生的办公室。</p>
|
<p>
|
兔医生:“熊先生,请问您哪里感到不舒服啊?”熊先生:“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觉得全身乏力。”兔医生用听诊器听了熊先生的呼吸和心跳,接着又请熊先生张开嘴巴,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熊先生的喉咙。
|
</p>
|
<p>
|
兔医生:“你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会好的。”熊先生:“谢谢医生!”兔医生:“不用谢!”熊先生在药房拿到了药,并对护士说:“谢谢护士!”护士:“不用谢!再见!”
|
</p>
|
<p>熊先生:“再见!”</p>
|
<p>
|
<b>分析:</b
|
>在上面的活动案例中,教师首先请幼儿生动地表演故事,然后针对故事情节提问引导,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再组织幼儿根据情节讲述故事,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幼儿的讲述也变得水到渠成。对照故事原文,大家不难发现,表演中增加了小猴的角色,目的在于:第一,可以更好地传递每个人都应该对病人充满关爱的情感教育主旨;第二,可以使更多的幼儿在表演中得到锻炼。可见,对于情景讲述中的表演与讲述,教师和幼儿都可以基于活动的需要对文本进行合理改编,甚至创造。
|
</p>
|
<h2 id="b016">第二节 幼儿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h2>
|
<p>
|
幼儿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相对于幼儿谈话活动难度更大。语言讲述作为一项活动,必须主旨明确,内容合理,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保障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成长机会与不断的语言进步。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7)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50</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40">一、幼儿讲述活动的目标定位</h3>
|
<h4 id="d101">(一)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h4>
|
<p>
|
人类的大脑皮质可以分为左右两个不同的特殊半球,两个特殊半球都有各自具体的功能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们还往往被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但是,人类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往往是这些区域和两个半球协同工作的结果。其实,从相生相成的角度看,人类的大脑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完善,恰恰是由人类不断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实践历程塑造的。没有良好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客观世界对于人类而言,会无比陌生,世界将不是人类的世界。这样的人类与其他动物何异?我们强调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应该从幼儿开始,这个时候最为敏锐。这里,还应该强调的是,这个历程更需要的是幼儿自己的生命体验,而不是被老师“教”会。皮亚杰说,如果一个教师过早地将自己的发现教给幼儿,这个幼儿就不会自己去探索并最终无法完全理解。所以,教师真正的价值在于为幼儿提出问题或者引发幼儿的问题,并且为他们的思考与回答提供条件,而不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告知而已。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维果茨基才说:今天幼儿在合作中才能做的,明天他就能独自来做。因此,唯一好的教学类型是: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引导发展。
|
</p>
|
<p>
|
对事物的感知与理解并不仅仅是把实体的事物对象化即可完成,还往往包括借助概念和语句等这些表达事物的中介来实现,这也恰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山羊注视着草芽儿,在山羊眼里,草芽儿仅仅是食物,但在人类的眼里,它还是春天或者阳光。人能认识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语言的力量。虽然迄今为止,幼儿大脑内的语言获得装置LAD也还只是一个假想,幼儿语言获得的秘密远未揭开,但没有争议的是,人类大脑里这个神奇装置的运转离不开外界语言的刺激。所以,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能够激发这个神奇装置的运行,并促进幼儿智慧的成长。
|
</p>
|
<p>
|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心幼儿的社会连接(social
|
connectedness)。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了解情感的称谓,如快乐、悲伤、害怕、愤怒等,他们也开始考虑他人的感受。美国当代心理学家Perry认为,幼儿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他们想花时间和同伴在一起,他们的大多数行为都会伴随强烈的情感,这时他们的整个身体都在说话,即身体语言。<a
|
id="w3"
|
></a
|
><a href="chapter006.html#m3"><sup>[3]</sup></a
|
>社会连接的重要手段就是语言,借助语言理解事物在讲述活动中就是理解讲述对象。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有助于幼儿的感知与讲述。
|
</p>
|
<h4 id="d102">(二)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讲述的意识与能力</h4>
|
<p>
|
独立构思是独立讲述的基础。独立构思是幼儿以“我”为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与分析,而讲述是幼儿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分析诉诸语言表达给听众。幼儿讲述活动对于幼儿语言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都有很大价值。但是,相对于我国幼儿园倡导的讲述活动,国外在语言创造性方面的探索更为深远。
|
</p>
|
<p>
|
现代社会非常重视创造力的培养,而语言创造力被认为是创造力最为显著的内
|
</p>
|
<hr />
|
<p class="note">
|
<a id="m3"></a><a href="chapter006.html#w3">[3]</a> Jeanne
|
M.Machado.幼儿语言教育:第7版[M].王懿颖,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8)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51</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容。因此,学前教育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语言创造力的培养。比如,斯摩格祖斯卡(Smogorxewska)就尝试采用了两种故事创作方法——“故事线索法”(Storyline)和“联想金字塔法”(Association
|
Pyamid)来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热情,以培养幼儿的言语创造能力。
|
</p>
|
<p>
|
在故事线索法中,他以故事创作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在突出问题的解决。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是创造的主体,教师作为“脚手架”负责为幼儿提供故事片段,作为激励者鼓励幼儿进行故事创作。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再运用提问等方式辅助幼儿进行思考和创造,以帮助他们完成整个故事。
|
</p>
|
<p>
|
概括而言,故事线索法具体的实施过程为:教师根据故事结构,每次给出一条线索,幼儿围绕线索进行想象或者思维发散,然后对想象或发散思维的成果进行整合,并运用各种方式发展该线索。可以用图6-3表示。
|
</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s/0171-1.jpg" />
|
</p>
|
<p class="img">
|
图6-3 故事线索法训练流程<a id="w4"></a
|
><a href="chapter006.html#m4"><sup>[4]</sup></a>
|
</p>
|
<p>
|
另外一种故事创作方法称为联想金字塔法,其操作方法如下。首先,由教师向幼儿提出一个词,让幼儿根据这个词进行自由联想,并从中选择5个最有趣的词语作为金字塔的塔基。其次,在各个词语之间进行逐层关联,直到最后形成金字塔的塔尖,这时仅有一个词。比如,教师提出“苹果”这个词,幼儿根据苹果自由联想出了“天空、大树、绿色、春天、奔跑”等词语,并把这5个词语作为最有趣的词语当作金字塔的塔基,接下来要在5个词语之间进行逐级关联,如“天空是大树的伞”,并且从中取出“伞”作为上一级的事物,把“春天”和“奔跑”关联成“春天像风一样在奔跑”,并从中取出“风”作为上一级的事物,这样一层一层,最后逐层关联到这个处于塔尖的词就是故事的标题或主题。再次,整个故事根据前面两个步骤建构的联想金字塔进行丰富、完善和发展。最后,每名幼儿都要对故事的发展进行补充,大家还要在故事完成后合作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表演。
|
</p>
|
<p>
|
我国幼儿园的讲述活动需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并且用科学和新颖的形式开展语言创造,仅仅停留于“复述”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想一想</span></p>
|
<div class="tp-4">
|
<p><img class="rwmb-2" alt="" src="../../images/tb-2.png" /></p>
|
</div>
|
</div>
|
<p>
|
当代社会非常强调创造性的培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9)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52</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41">二、幼儿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h3>
|
<p>
|
幼儿讲述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交际活动。幼儿教师应该在活动之前进行充分的设计,才能保障活动效果。幼儿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主要围绕以下目标与环节进行。
|
</p>
|
<h4 id="d103">(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h4>
|
<p>
|
如前所述,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情境讲述,是幼儿讲述的主要形式,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讲述,都要从引导幼儿观察、倾听和感觉入手。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会观察图片和实物、观察场景与动作,倾听语言或者其他声音,感触事物的各种特征,具体感受情境与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讲述活动奠定认知基础。
|
</p>
|
<p>
|
比如,听录音后讲述《夏天的池塘》活动。教师先让幼儿认真倾听一段录音,引导幼儿分辨录音中的各种声响,想象蛙鼓与蝉鸣出现的时间。教师还暗示幼儿将各种声音联系起来,想象夏日池塘的热闹情境。
|
</p>
|
<p>
|
下面我们再以幼儿看图讲述为例,说明教师怎样给予幼儿观察上的指导。
|
</p>
|
<h5 id="e117">1.看什么</h5>
|
<p>
|
讲述前的“看什么”,经常被称为“看图”。看图环节最主要的任务可以分成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整体内容;微观上,引导幼儿观察重点细节。观察图画的整体内容,可以促进幼儿对事物的整体感受与把握;观察图画的重点细节,可以强化幼儿对图画内容的深入理解,还可以培养幼儿专注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当然,只有幼儿不断积累读图经验,才会养成良好的读图能力。
|
</p>
|
<p>
|
此外,需要教师注意的是:目标与题材要求不同,看图的要求和重点也会随之不同,并不是每一幅图都只看“主要内容”或只看“细节”,必须根据素材的主题去判断。
|
</p>
|
<p>
|
比如,我们引导幼儿凭借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见图6-4)进行讲述活动,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小约瑟穿着什么衣服?他的衣服合不合身?爷爷正在做什么?这样,幼儿在观察中就能够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为讲述奠定良好的基础。
|
</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s/0172-1.jpg" />
|
</p>
|
<p class="img">
|
图6-4 《爷爷一定有办法》<a id="w5"></a
|
><a href="chapter006.html#m5"><sup>[5]</sup></a>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0)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53</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id="e118">2.看的顺序</h5>
|
<p>
|
一般来说,如果是一幅图,要先看人物,再看环境,先看活动,再看地点,以便明确人物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如果是多幅图,要先看主要情节,再看次要情节。看图的顺序一般是先中间,后四边,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近后远,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
|
</p>
|
<h5 id="e119">3.提问的策略</h5>
|
<p>
|
在看图讲述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往往会用到提问。一般来说,需要幼儿先看后想,幼儿看不明白想不清楚的,教师再进行提问引导。提问的类型可以是描述性问题(针对画面的人物、景物、动作,问有谁,有什么,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什么表情或动作等);也可以是判断性问题(是对还是错,是不是一样等);推理性问题(在说什么,会想些什么等);还可以是分析性问题(为什么,怎么知道的等)。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
|
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手段。关于教师向幼儿的提问,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div>
|
<h4 id="d104">(二)唤醒、激发已有经验</h4>
|
<p>
|
幼儿的讲述活动必然要建立在自己的已有经验之上,教师也必然要在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信任的态度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自由讲述。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勇于自我表达,形成人格上的自主与独立。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懂得欣赏幼儿和分享幼儿成功体验的教师,是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机会的教师。
|
</p>
|
<p>
|
组织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有很多方式,如集体讲述、小组讲述、个别交流讲述等。教师在指导讲述活动时,要做到三点:一是在幼儿自由讲述前,要交代清楚讲述活动的具体要求,提示幼儿围绕感知理解的对象进行讲述;二是在幼儿自由讲述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及时发现幼儿讲述过程中的“闪光点”,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插问等方式给予支持,引发幼儿继续讲述;三是在幼儿讲述活动后,根据幼儿讲述中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给予幼儿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同时注意不要刻板地直接指出幼儿讲述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幼儿讲述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指出,也必须采用委婉的方式,确保不对幼儿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以致幼儿失去当众表达的勇气。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练一练</span></p>
|
<div class="tp-4">
|
<p><img class="rwmb-2" alt="" src="../../images/tb-2.png" /></p>
|
</div>
|
</div>
|
<p>
|
请面向小班幼儿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适合他们的幼儿故事(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可以由老师指定)。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1)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54</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105">(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h4>
|
<p>
|
教师在幼儿讲述完毕后,除了要给予幼儿必要的鼓励性评价外,还要促进和帮助幼儿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提升。
|
</p>
|
<p>
|
在幼儿讲述后提炼新的讲述经验,是讲述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种提炼一方面要根据讲述活动的目标与要求,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幼儿的讲述实践。新的讲述经验的提炼可以针对讲述思路、讲述方式以及讲述是否完整等进行引领与点拨。
|
</p>
|
<h5 id="e120">1.讲述思路</h5>
|
<p>
|
讲述思路是幼儿讲述时的思维路径与表达线索。教师在帮助幼儿提炼讲述经验时,厘清讲述思路至关重要。讲述内容应该围绕中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有致。围绕中心,讲述内容才不跑题;条理清晰,指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组织语言;重点突出,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详略得当,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最重要的信息,才有最好的讲述效率。
|
</p>
|
<h5 id="e121">2.讲述方式</h5>
|
<p>
|
讲述方式指针对不同的讲述对象与内容选择合理、适宜的讲述方法与手段。有人物、有情节的内容适合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叙述性讲述;介绍具体事物的内容适合按照外形、作用等从不同角度进行说明性讲述;需要对美好景物等进行细致详尽的表现适合运用描述性讲述;需要对具体事物发表见解、阐明观点时,要运用议论式讲述的方式。在手段上,讲述并不是单纯地凭借语言,还要综合运用态势语或道具等形式,采用不同的途径往往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主要用什么方式,用哪种手段辅助,都有适宜性、合理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引导讲述的幼儿进行分析。
|
</p>
|
<h5 id="e122">3.完整讲述</h5>
|
<p>
|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认识讲述的基本要素,比如,在叙述性讲述中就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不可或缺的要素。幼儿在讲述活动中难免会忘记一两个事项,教师就需要通过提问或与幼儿一起讨论分析等帮助幼儿把这些不可缺少的要素逐一补述出来。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议一议</span></p>
|
<div class="tp-4">
|
<p><img class="rwmb-2" alt="" src="../../images/tb-2.png" /></p>
|
</div>
|
</div>
|
<p>
|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试结合顺叙、倒叙与插叙的记叙顺序,说说在幼儿的讲述中,它们的运用会是怎样实现的?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div>
|
<h4 id="d106">(四)巩固、迁移讲述经验</h4>
|
<p>
|
讲述能力是一种应用性技能。幼儿在进行讲述活动之后,学会的讲述技能只是暂时留存于自己的大脑之中,这些经验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巩固,往往会被迅速遗忘,所以,教师应该在讲述活动中设计具体环节以促进幼儿讲述经验的沉淀,借此固化幼儿的讲述能力与经验。
|
</p>
|
<p>
|
巩固讲述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组织适当的练习。可以让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或类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2)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55</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似的思路讲述其他事物与内容,学以致用,这可以让刚刚获得的讲述经验在实际运用中切实为幼儿所掌握。这种学以致用的方法我们又可以称为“迁移”。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善于学习的人总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但幼儿讲述能力迁移中的举一反三是以教师的活动设计作为保障的。
|
</p>
|
<p>
|
比如,讲述完《兔子的耳朵》,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羊的耳朵、小鸡的耳朵,并运用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类似的讲述。尽管小动物们的耳朵不同,但讲述耳朵的思路与方法却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
|
有人说,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其实,幼儿讲述活动也要围绕经验展开。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div>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活动案例6-2</span></p>
|
<div class="tp">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images/tb.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b>中班看图讲述活动:《小兔家的窗》</b></p>
|
<p><b>活动目标:</b></p>
|
<p>1.引导幼儿掌握观察图片的方法与技巧。</p>
|
<p>
|
2.清晰讲述小兔建房子、开窗子、用冰块作窗户、冰块融化和熊猫伯伯向他讲解的过程,认识结冰与融化的自然规律。
|
</p>
|
<p><b>活动准备:</b></p>
|
<p>《小兔家的窗》图片(见图6-5)。</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s/0175-1.jpg" />
|
</p>
|
<p class="img">
|
图6-5 《小兔家的窗》<a id="w6"></a
|
><a href="chapter006.html#m6"><sup>[6]</sup></a>
|
</p>
|
<p>
|
(幼儿讲述的主要目标是有序地说,让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图片、实物的特征或者事件的具体情节。在情景讲述中,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和背景的关系,都是幼儿需要具体感知、理解和思考的。情景讲述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往往是每一个情景和场面各用一张图片来表现,不同的画面之间又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和情节
|
</p>
|
<hr />
|
<p class="note">
|
<a id="m6"></a><a href="chapter006.html#w6">[6]</a>
|
薛梅君.小兔家的窗:幼儿园看图讲述教育挂图:中班第二辑[Q].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3)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56</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上的连续性。)</p>
|
<p><b>活动过程:</b></p>
|
<p>(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p>
|
<p>
|
老师:我们的房子都有窗户,为什么要有窗户呢?平时我们是把什么装在窗户上呢?
|
</p>
|
<p>
|
(从生活经验导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的窗户和玻璃,再与故事中的窗户与玻璃对比,产生新奇的印象。)
|
</p>
|
<p>(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具体讲述图片的内容</p>
|
<p>
|
老师(出示图片第1幅):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兔家盖了一间房子,它是用什么盖的?有没有装窗户?
|
</p>
|
<p>
|
老师(出示图片第2幅):什么季节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时,小兔住在屋里觉得怎样?他冷的时候会怎么做?
|
</p>
|
<p>
|
(观察图片,理解秋天、冬天的特征,感受季节变化,观察理解小兔子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状况。)
|
</p>
|
<p>
|
老师:为什么小兔住在屋里还会瑟瑟发抖?瑟瑟发抖是怎样的,谁来试着表演?小兔子有什么办法御寒?(引导幼儿理解词语“瑟瑟发抖”。)
|
</p>
|
<p>(感受“瑟瑟发抖”。)</p>
|
<p>
|
老师(出示图片第3幅):窗子装好了,现在小兔住在屋里感觉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
</p>
|
<p>
|
老师(出示图片第4幅):图上有什么?春天来了,小兔发现了什么?谁来了?它告诉小兔什么?想一想小兔该用什么装在窗户上?你认为用冰片做窗玻璃的主意怎么样?
|
</p>
|
<p>(观察图片,想象小兔子和熊猫伯伯交谈的情节与谈话内容。)</p>
|
<p>
|
(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幼儿对冰片窗户进行评价,便于培养幼儿思维的开阔性,同时有利于讲述内容的展开。)
|
</p>
|
<p>(三)幼儿根据图片的情景与顺序完整讲述故事;教师引导与帮助</p>
|
<p>
|
(中班幼儿的讲述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内容设计上依托图片,情节也比较简单,活动过程中又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将来的幼儿独立讲述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活动案例6-3</span></p>
|
<div class="tp">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images/tb.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b>大班实物讲述设计:我的文具盒</b></p>
|
<p><b>活动目标:</b></p>
|
<p>
|
1.运用各种器官具体感知文具盒,观察文具盒的外形,把握文具盒的特点。
|
</p>
|
<p>2.能用流畅、连贯的语言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自己的文具盒。</p>
|
<p>
|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按照一定的规则感知要讲述的事物,能够具体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而且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和介绍;同时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目光注视讲述者。)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4)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57</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b>活动准备:</b></p>
|
<p>
|
幼儿准备好自己的文具盒,观察文具盒,了解自己的文具盒是哪里来的。
|
</p>
|
<p><b>活动过程:</b></p>
|
<p>(一)导入活动</p>
|
<p>
|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小朋友们,大家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铅笔、橡皮是不是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呀?那么,什么是它们的家呢?
|
</p>
|
<p>(二)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文具盒</p>
|
<p>
|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的文具盒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上面有什么图案,想想它有什么用途。
|
</p>
|
<p>
|
(幼儿应该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而且能够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应该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
|
</p>
|
<p>2.组织幼儿自由参观“文具商店”。</p>
|
<p>(幼儿应该能够有重点地讲述实物,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p>
|
<p>
|
教师: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文具盒!这么多漂亮的文具盒简直是一个文具商店。现在,我们小朋友们到文具商店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具盒。
|
</p>
|
<p>教师组织幼儿“选购”文具盒。幼儿选购后拿着文具盒回到座位。</p>
|
<p>
|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幼儿“选购”文具盒,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观察和欣赏的过程。)
|
</p>
|
<p>(三)运用已有经验讲述</p>
|
<p>1.要求和引导幼儿先与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选择的文具盒。</p>
|
<p>
|
教师:好,每个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具盒了,现在我们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手中的文具盒好不好,好在哪儿。
|
</p>
|
<p>2.幼儿个别讲述。</p>
|
<p>
|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跟大家说一说自己挑选的文具盒啊?注意,小朋友在说的时候,我们的小听众们要认真听,尊重他们哪!
|
</p>
|
<p>(自由交流与集体讲述相结合,先易后难。)</p>
|
<p>
|
(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态度应该自然大方,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自己讲话的音量和语速;讲话时语言表达流畅,不停顿,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
</p>
|
<p>(四)引入新经验</p>
|
<p>
|
1.从实物投影仪里观察老师选择的文具盒,学习老师讲述文具盒的句式。
|
</p>
|
<p>
|
教师:我的文具盒的形状是××;颜色是××;上面的图案有××,有××,还有××;打开里面,放着……我很喜欢我的文具盒。
|
</p>
|
<p>(老师示范讲述,学习新句式,是在引入新的讲述经验。)</p>
|
<p>
|
教师:我先讲的什么?然后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示帮幼儿获得新的讲述经验。)
|
</p>
|
<p>2.幼儿自由练习按序讲述。</p>
|
<p>
|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按着顺序说一说你的文具盒,记住要先说形状、颜色,再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5)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58</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说图案,最后说功能,别忘了介绍完以后说一说自己对它的喜爱。</p>
|
<p>(要求幼儿练习巩固,并迁移讲述经验,这个环节是必需的。)</p>
|
<p>(五)迁移新经验</p>
|
<p>
|
教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文具,有铅笔、橡皮、转笔刀和尺子。请你们每人来选一样文具给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记住要按刚才的顺序说。
|
</p>
|
<p>(六)活动小结</p>
|
<p>
|
今天,小朋友把文具盒介绍得很清楚,让客人老师知道了应该如何使用。可是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我们去给他们说一说吧。
|
</p>
|
<p>
|
(这既是一个作业环节,更是一个向生活延伸的环节,对于巩固讲述技能很有用。)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活动案例6-4</span></p>
|
<div class="tp">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images/tb.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
|
<b
|
>讲述活动:幽默画《父与子》欣赏(大班)<a id="w7"></a
|
><a href="chapter006.html#m7"><sup>[7]</sup></a></b
|
>
|
</p>
|
<p><b>学情分析:</b></p>
|
<p>
|
进入大班以后,孩子们特别喜欢看漫画。一有空闲时间,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漫画书来看,还常常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漫画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幽默的情节、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阅读和欣赏的要求。因此,我选择了漫画欣赏这一新的教育内容,将美术欣赏与语言讲述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引导幼儿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漫画,从阅读的角度去读懂漫画,从语言的角度讲述漫画,促进幼儿创造性地认识、想象和表达。
|
</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s/0178-1.jpg" />
|
</p>
|
<p class="img">
|
图6-6 《父与子》<a id="w8"></a
|
><a href="chapter006.html#m8"><sup>[8]</sup></a>
|
</p>
|
<p><b>活动目标:</b></p>
|
<p>1.激发幼儿对幽默画的兴趣,尝试学习理解幽默画的含义。</p>
|
<hr />
|
<p class="note">
|
<a id="m7"></a><a href="chapter006.html#w7">[7]</a>
|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全国优秀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评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7-179.授课教师方敏娜,有删改.
|
</p>
|
<p class="note">
|
<a id="m8"></a><a href="chapter006.html#w8">[8]</a>
|
卜劳恩.父与子全集[M].洪佩奇,着色.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2.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6)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59</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2.感受幽默画中所蕴含的趣味,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p>
|
<p>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商讨、相互交流的能力。</p>
|
<p><b>活动准备:</b></p>
|
<p>1.多媒体课件:父、子单个形象的两组大幅图片。</p>
|
<p>2.四组小幅图片(幼儿每人一份),投影仪。</p>
|
<p><b>活动过程:</b></p>
|
<p>(一)引出讲述的内容,引导幼儿认识书中的父与子</p>
|
<p>
|
教师:今天咱们要讲的是父与子的故事。谁知道什么是“父与子”呢?“父与子”说的是哪两个人?
|
</p>
|
<p>播放第一段课件,认识角色形象。</p>
|
<p>教师(点击爸爸形象图):这位爸爸长得怎么样?</p>
|
<p>教师:想看看他的宝贝儿子吗?(点击儿子形象图)</p>
|
<p>教师:爸爸和儿子的故事就要开始了。</p>
|
<p>(二)播放第二段课件“救火”,请幼儿观察讲述</p>
|
<p>第一幅:</p>
|
<p>教师:儿子回家看到了什么?</p>
|
<p>教师:屋子里怎么会有烟?(设想各种可能)</p>
|
<p>第二幅:</p>
|
<p>教师:儿子是怎么做的?</p>
|
<p>教师:他有可能去干什么?</p>
|
<p>第三幅:</p>
|
<p>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看看这个儿子到底是怎么做的?</p>
|
<p>教师:咦,一盆水浇过去会是什么结果?</p>
|
<p>第四幅:</p>
|
<p>教师:爸爸怎么会这副模样呀?</p>
|
<p>教师:刚才的烟是怎么回事?</p>
|
<p>
|
这个故事有趣吗?它还有个名字叫《救火》。你认为真的是救火吗?原来这是发生在父子身上的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
</p>
|
<p>(三)播放第三段课件“有趣的书”</p>
|
<p>(1)播放第一幅、第三幅图片。</p>
|
<p>教师:这发生在什么时候?</p>
|
<p>
|
教师:这两幅画中都有一个“?”,是怎么回事?这两幅画一会儿少了爸爸,一会儿又少了儿子,真好笑。
|
</p>
|
<p>(2)播放第二幅、第四幅图片。</p>
|
<p>教师:这两幅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p>
|
<p>
|
教师:这两幅画一会儿是儿子趴在地上看书,一会儿又是爸爸趴在地上看书,真有趣。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7)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160</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3)谁能将四幅画连在一起,用简单的话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幼儿讲述)
|
</p>
|
<p>
|
(4)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呀?这本书让儿子看得忘了吃饭,爸爸看得也忘了吃饭。
|
</p>
|
<p>(四)教师做简单小结</p>
|
<p>
|
我们刚才看的两组图片,画面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看懂了它的意思之后,我们又感到很滑稽,很好笑。像这样的一组组图片就叫幽默漫画。《父与子》的幽默漫画是德国画家卜劳恩创作的。他还画了许许多多的关于父子之间的幽默事情的图片,在世界上都很有名。
|
</p>
|
<p>(五)分组欣赏幽默漫画《父与子》</p>
|
<p>(1)幼儿分组欣赏各自的幽默画,可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p>
|
<p>(2)利用投影仪,请小组代表说说画中有趣的故事。</p>
|
<p>(六)延伸活动</p>
|
<p>幼儿尝试用漫画的手法创作故事。</p>
|
<p>
|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看了这么多有趣的漫画,大家高兴吗?我们也来做个小画家,编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好吗?
|
</p>
|
<p><b>教师自评:</b></p>
|
<p>
|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将幼儿感兴趣的漫画搬上讲台。教师经过精心选材,从易到难,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漫画的特点及其蕴含的趣味,从而引导幼儿学会欣赏漫画,并会用语言讲述漫画中的故事。
|
</p>
|
<p><b>专家评析:</b></p>
|
<p>
|
本活动选材独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环节清晰,步步深入,教师引导到位,师幼有很好的互动。教师用简单、幽默的漫画作为语言课材料,能够很容易地让幼儿产生兴趣,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教师在“说什么,怎么说”的方面做了很好的引导,在活动过程中还渗透了人文历史知识(介绍漫画作者),最后因势利导,让孩子创作漫画作品,多途径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
</p>
|
<div class="bk2">
|
<p class="center"><b>本章小结</b></p>
|
<p>
|
幼儿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讲述活动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或凭借物,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手段,但主要是以独白表达个人感受或见解。所以,在幼儿的讲述活动中,教师往往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相对正式的语境。讲述活动根据讲述内容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叙事性讲述、描述性讲述、说明性讲述、议论性讲述;依据凭借物的特点分类,可以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情景讲述。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为: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唤醒、激发已有经验;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巩固、迁移讲述经验。
|
</p>
|
</div>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8)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六章 幼儿讲述活动</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161</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span class="zt-1">关键术语</span></p>
|
<div class="tp-8">
|
<p><img class="rwmb-3" alt="" src="../../images/tb-9.png" /></p>
|
</div>
|
<p class="notIndent">讲述活动</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1"></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叙事性讲述</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1"></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描述性讲述</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1"></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说明性讲述</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1"></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议论性讲述</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1"></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看图讲述</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1"></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实物讲述</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1"></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情景讲述</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1"></textarea>
|
</div>
|
|
<p>
|
<span class="zt-2">思</span><span class="zt-3">考</span
|
><span class="zt-2">题</span>
|
</p>
|
<div class="tp-9">
|
<p><img class="rwmb-6" alt="" src="../../images/tb-10.png" /></p>
|
</div>
|
<p>1.幼儿园开展幼儿讲述活动的意义何在?</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p>2.你如何理解幼儿讲述活动的分类标准及其分类?</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p>
|
3.在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点主要是什么?为什么要关注这些要点?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4">实训练习</span></p>
|
<p>
|
幼儿讲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幼儿教师的必要技能。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有了什么心得?试着根据自己对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和有效活动方式的理解,设计一次“爱护环境”的讲述活动。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rows="6"></textarea>
|
</div>
|
<p class="left1">
|
<span class="zt-3">拓</span><span class="zt-2">展</span
|
><span class="zt-3">阅</span><span class="zt-2">读</span>
|
</p>
|
<div class="tp-10">
|
<p><img class="rwmb-6" alt="" src="../../images/tb-11.png" /></p>
|
</div>
|
<p>陈宴.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p>
|
<p class="block">
|
该书作者为一线优秀幼儿教师。这本教材以幼儿教师的独特视角进行写作,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把对深刻的语言教育活动理解融入笔端,观点明晰,现实性强,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zt-ls">【拓展视频案例】</span></p>
|
<div class="videoBox">
|
<div class="videoItem">
|
<video
|
:src="videoUrl.v60"
|
webkit-playsinline="true"
|
x-webkit-airplay="true"
|
playsinline="true"
|
x5-video-orientation="h5"
|
x5-video-player-fullscreen="true"
|
x5-playsinline=""
|
controls
|
class="video-border w100"
|
></video>
|
<div class="vname">{{ videoMd5.v60.name }}</div>
|
</div>
|
<div class="videoItem">
|
<video
|
:src="videoUrl.v61"
|
webkit-playsinline="true"
|
x-webkit-airplay="true"
|
playsinline="true"
|
x5-video-orientation="h5"
|
x5-video-player-fullscreen="true"
|
x5-playsinline=""
|
controls
|
class="video-border w100"
|
></video>
|
<div class="vname">{{ videoMd5.v61.name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
<script>
|
import { getResourcePath } from "@/assets/methods/resources";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004",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resourceList: {
|
type: Object,
|
},
|
},
|
data() {
|
return {
|
chapter004: {},
|
videoUrl: {},
|
videoMd5: {
|
v60: {
|
md5: this.resourceList[31],
|
name: "大班语言活动:救小兔",
|
},
|
v61: {
|
md5: this.resourceList[32],
|
name: "小班语言活动:家",
|
},
|
},
|
showAnswer3: false,
|
showAnswer2: false,
|
showAnswer1: false,
|
};
|
},
|
methods: {
|
async getVideo(md5, val) {
|
const data = await getResourcePath(md5);
|
this.videoUrl[val] = data;
|
},
|
setBookQuestion() {
|
this.$emit("setBookQuestion", this.chapter004);
|
},
|
},
|
mounted() {
|
for (let key in this.videoMd5) {
|
this.getVideo(this.videoMd5[key].md5, key);
|
}
|
console.log(this.videoUrl);
|
},
|
};
|
</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