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5">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0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coverImgBg04">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png" /><span
|
class="zt-ht"
|
>学习目标</span
|
>
|
</p>
|
<div class="bk">
|
<p><b>知识目标</b></p>
|
<p>1.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p>
|
<p>2.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类型。</p>
|
<p>
|
3.了解各类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掌握各类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和指导要求。
|
</p>
|
<p><b>能力目标</b></p>
|
<p>
|
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正确评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科学教育活动现象。
|
</p>
|
<p>2.具有设计和组织实施各年龄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能力。</p>
|
<p>3.初步具备创设和评价幼儿科学教育环境的能力。</p>
|
<p><b>素养目标</b></p>
|
<p>1.能积极主动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p>
|
<p>2.形成追求真理、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p>
|
<p>3.具有科学探究及创新的精神。</p>
|
</div>
|
<p>
|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获得学科学的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学们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学习的教学法的课程内容。本单元简单介绍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目标、内容、途径、类型,重点就各类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及组织指导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并加强了实训,以期帮助同学们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及组织指导的基本知识和形成科学教育的能力,使同学们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0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id="b017">
|
<span class="h2-zt">第一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科学教育概述</span>
|
</h2>
|
<p>
|
幼儿学习科学是不同于成人学习科学的,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独特性,才能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
</p>
|
<h3 id="c062"><span class="h3-zt">一</span>什么是幼儿科学教育</h3>
|
<h4 id="d117">(一)定义</h4>
|
<p>
|
从广义上讲,幼儿科学教育是指一切促进幼儿学习科学的教育活动,包括家庭、社会和幼儿园。
|
</p>
|
<p>
|
从狭义上讲,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
</p>
|
<h4 id="d118">(二)特点</h4>
|
<p>
|
幼儿科学教育与其他年龄阶段(如中小学)的科学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p>
|
<h5 id="e089">1.启蒙性</h5>
|
<p>
|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不可能接受高深抽象的科学知识,科学启蒙表现在:一是内容浅显。以幼儿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为出发点,以认识、了解一些感性现象为主。二是重在启迪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并因此引发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以及相关的科学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
</p>
|
<h5 id="e090">2.直观性</h5>
|
<p>
|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形象化的方式或动手操作。幼儿科学教育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发展。
|
</p>
|
<h5 id="e091">3.综合性和趣味性</h5>
|
<p>
|
综合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是不分学科的综合教育,内容包含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等。
|
</p>
|
<p>趣味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p>
|
<h3 id="c063"><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h3>
|
<h4 id="d119">(一)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基点,实施幼儿科学教育</h4>
|
<p>
|
科学素质是指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0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内在的综合品质。</p>
|
<p>
|
当代幼儿的科学素质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客观事物有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第二,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并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来理解和对待各种事物。第三,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第四,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
|
</p>
|
<p>
|
幼儿科学教育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基点,不仅为幼儿学习科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而且为他们长大后成为具有科学素质的现代公民打好了基础。
|
</p>
|
<h4 id="d120">(二)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幼儿科学教育</h4>
|
<p>
|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制约。
|
</p>
|
<p>
|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应客观地向幼儿介绍丰富多彩、相互联系、变幻无穷的周围世界。避免一成不变地、孤立地向幼儿介绍科学知识,更要反对用唯心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和行为,有意地侵蚀幼儿的心灵,影响幼儿的行为。
|
</p>
|
<h4 id="d121">(三)以自然生态观点渗透幼儿科学教育</h4>
|
<p>
|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阐明了人、生物、空气、阳光、水、岩石、沙土等构成环境不可缺少的因素。任何因素的缺乏,将会使环境失去生态平衡,将会给人类、动物和植物带来危害,有时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
</p>
|
<p>
|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应以自然生态观为指导,无论是在目标、内容、方法和活动设计方面,还是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方面都要渗透环保教育。从小培养幼儿与自然和睦相处,帮助他们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情感。
|
</p>
|
<h4 id="d122">(四)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相结合的观点渗透幼儿科学教育</h4>
|
<p>
|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这个观点渗透到幼儿科学教育是现代科学教育新构思的体现。
|
</p>
|
<p>
|
这个观点要求幼儿科学教育不仅要增添让幼儿观察、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内容,而且要使幼儿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产生的消极影响。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0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64"><span class="h3-zt">三</span>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h3>
|
<h4 id="d123">(一)幼儿学科学开始于好奇心</h4>
|
<p>
|
幼儿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身体都充满着惊奇和兴奋。科学领域几乎有关的现象和事物,都会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表现出对周围世界的注视、跟踪、操作和提问。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内驱力,成人要加以保护。
|
</p>
|
<h4 id="d124">(二)爱探索,边探索边学科学</h4>
|
<p>
|
幼儿对陌生的事物与现象都喜欢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问一问,总有一种要尝试、摆弄、弄清楚的愿望。在探索时,幼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一种寻根究底的探索。教师应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索机会。
|
</p>
|
<h4 id="d125">(三)喜参与,在活动中学科学</h4>
|
<p>
|
参与科学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实质。幼儿学科学,不是靠成人讲解和灌输,而是通过他们的操作,以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来获取经验。教师在指导幼儿学科学时,应更多地让幼儿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
</p>
|
<h4 id="d126">(四)在科学活动中易受成人态度的影响</h4>
|
<p>
|
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仍处于萌芽状态,不稳定、不持久,易受成人态度的影响。如果成人对幼儿的探索活动表示关注、支持、鼓励,会提高其积极性。相反,如果成人不给予支持,或敷衍了事,或厌烦、指责,就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另外,民主式或权威式的态度,对幼儿学习科学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
</p>
|
<h2 id="b018">
|
<span class="h2-zt">第二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span>
|
</h2>
|
<p>
|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指明了幼儿科学教育要达到的要求,它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正确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才能保证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
</p>
|
<h3 id="c065"><span class="h3-zt">一</span>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h3>
|
<p>
|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在科学领域的努力方向和幼儿的发展方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0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向。它是制订计划和评价的依据,制约着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活动的设计,环境的创设以及材料的提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
</p>
|
<p>
|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层次。
|
</p>
|
<h4 id="d127">(一)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h4>
|
<p>
|
《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这就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根据幼儿教育总目标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制定的,其核心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具体表述如下。
|
</p>
|
<p>(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p>
|
<p>(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p>
|
<p>(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p>
|
<p>
|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
</p>
|
<p>
|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
</p>
|
<h4 id="d128">(二)幼儿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h4>
|
<p>
|
幼儿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和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而确立的。年龄阶段目标的制订便于教师的操作,使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各年龄阶段幼儿科学教育的要点,对各年龄班幼儿的科学教育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但对各年龄阶段的科学教育目标无法制订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只是在与总目标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制订适合的目标。以下所列小、中、大班的具体目标仅作参考。
|
</p>
|
<h5 id="e092">1.知识方面</h5>
|
<p><b>小班</b></p>
|
<p>
|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幼儿生活、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
</p>
|
<p>
|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生活的关系。
|
</p>
|
<p>
|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b>中班</b></p>
|
<p>
|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
</p>
|
<p>
|
(2)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简单的理化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
</p>
|
<p>
|
(3)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
</p>
|
<p><b>大班</b></p>
|
<p>(1)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p>
|
<p>(2)介绍幼儿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p>
|
<p>
|
(3)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
|
</p>
|
<p>(4)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p>
|
<p>(5)让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p>
|
<h5 id="e093">2.方法技能方面</h5>
|
<p><b>小班</b></p>
|
<p>
|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
</p>
|
<p>
|
(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
</p>
|
<p>
|
(3)帮助幼儿掌握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
</p>
|
<p>
|
(4)引导幼儿能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教师交流。
|
</p>
|
<p>
|
(5)帮助幼儿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
</p>
|
<p><b>中班</b></p>
|
<p>(1)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发展观察力。</p>
|
<p>(2)帮助幼儿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p>
|
<p>(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p>
|
<p>(4)引导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教师交流。</p>
|
<p>
|
(5)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b>大班</b></p>
|
<p>
|
(1)使幼儿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
|
</p>
|
<p>(2)使幼儿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p>
|
<p>(3)帮助幼儿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p>
|
<p>
|
(4)引导幼儿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能够和他人交流和分享。
|
</p>
|
<p>
|
(5)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
</p>
|
<h5 id="e094">3.情感方面</h5>
|
<p><b>小班</b></p>
|
<p>
|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愿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
</p>
|
<p>(2)使幼儿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p>
|
<p>
|
(3)使幼儿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
</p>
|
<p><b>中班</b></p>
|
<p>
|
(1)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喜欢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
</p>
|
<p>(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p>
|
<p><b>大班</b></p>
|
<p>(1)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p>
|
<p>
|
(2)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产生广泛的兴趣,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
</p>
|
<p>
|
(3)使幼儿喜欢并能主动参与,集中于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制作活动。
|
</p>
|
<p>(4)培养幼儿主动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p>
|
<h4 id="d129">(三)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目标</h4>
|
<p>活动目标的确立详见第一单元第二课。</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9.png" /><span
|
class="zt-ht"
|
>延伸阅读</span
|
>
|
</p>
|
<p class="center"><b>《指南》关于科学教育的目标</b></p>
|
<p class="block">(一)科学探究</p>
|
<p class="block">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s/0117-1.jpg" />
|
</p>
|
<p class="block">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s/0117-2.jpg" />
|
</p>
|
<p class="block">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s/0117-3.jpg" />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66"><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h3>
|
<h4 id="d130">(一)选择内容的要求</h4>
|
<h5 id="e095">1.科学性和启蒙性</h5>
|
<p>
|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所谓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所谓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应是幼儿可见、可直接探索的内容,而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
</p>
|
<h5 id="e096">2.时代性和民族性</h5>
|
<p>
|
所谓时代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是适当反映时代与科技进步的新知识。所谓民族性是指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对保存、传播和发展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所体现。
|
</p>
|
<h5 id="e097">3.广泛性和代表性</h5>
|
<p>
|
所谓广泛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尽量涉及多个方面,确保能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所谓代表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能典型地反映某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
|
</p>
|
<h5 id="e098">4.地方性和季节性</h5>
|
<p>
|
所谓地方性和季节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季节特点。
|
</p>
|
<h4 id="d131">(二)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h4>
|
<h5 id="e099">1.幼儿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h5>
|
<p>
|
幼儿常见的自然现象包括季节现象,气候现象(雨、雪、霜等),理化现象(空气与风、电、光、声等)。
|
</p>
|
<h5 id="e100">2.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环境教育</h5>
|
<p>
|
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即大自然。它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微生物);无生命物质(岩石、沙、土、水等);宇宙和星球(日、月、星辰等);环保教育。
|
</p>
|
<p>环保教育应渗透于上述三项内容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p>
|
<p>
|
(1)使幼儿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可以供人们饮用的淡水资源更加有限,懂得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
</p>
|
<p>
|
(2)认识几种珍稀动植物,知道它们数量减少的原因,懂得爱护野生动植物。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3)了解废弃物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知道废弃物可以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
</p>
|
<p>(4)了解土壤对动植物的作用及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p>
|
<p>(5)初步了解植树造林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p>
|
<p>
|
(6)初步理解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具体体现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方法。
|
</p>
|
<h5 id="e101">3.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h5>
|
<p>
|
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包括家庭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功用;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著名的科学家所发明的东西。
|
</p>
|
<h5 id="e102">4.人体的奥秘及其保护</h5>
|
<p>
|
以感官教育为主,主要包括感官的结构和功能;感官的运用及感知能力的培养;保护感官。
|
</p>
|
<p>此外,还有初步的性别教育、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等。</p>
|
<h2 id="b019">
|
<span class="h2-zt">第三课</span
|
><span class="h2-zt1">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span>
|
</h2>
|
<p>
|
幼儿科学教育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从当前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看,教学活动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途径。
|
</p>
|
<p>
|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于不同内容的活动,其具体的方法、过程和指导策略也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不同的认识对象和学习方式,我们把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分为四种类型:观察认识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和技术操作型活动。本课内容主要介绍这四种类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p>
|
<h3 id="c067">
|
<span class="h3-zt">一</span>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h3>
|
<h4 id="d132">(一)观察认识型活动概述</h4>
|
<p>
|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幼儿认识事物的最主要的方法。
|
</p>
|
<p>
|
观察对幼儿学习科学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丰富感性经验,扩大幼儿眼界;二是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感官的机能。在实践中,除了以观察为主线组织的科学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活动外,在其他的活动中,如实验、制作等,也离不开观察这种方法。
|
</p>
|
<p>
|
观察认识型活动指的是专门性的观察活动,也就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客观事物的特点,获取感性经验的科学活动。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观察认识型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
|
</p>
|
<h5 id="e103">1.个别物体观察和比较性观察</h5>
|
<p>这是根据观察对象的多少划分的。</p>
|
<p>
|
个别物体观察是指幼儿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对某一特定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科技产品进行的观察。
|
</p>
|
<p>
|
比较性观察是指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科技产品进行的观察和比较。比较性观察是幼儿学习分类,形成类概念的基础。
|
</p>
|
<h5 id="e104">2.随机观察和长期系统性观察</h5>
|
<p>这是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划分的。</p>
|
<p>
|
随机观察是指教师或幼儿发现有教育价值的事物或现象,及时抓住机会进行的观察。
|
</p>
|
<p>
|
长期系统性观察是指幼儿为探索自然物及自然现象的发生及变化而进行的连续、持久的观察。
|
</p>
|
<h5 id="e105">3.室内观察和室外观察</h5>
|
<p>这是根据观察地点划分的。</p>
|
<p>室内观察是指在幼儿园活动室内进行的观察。</p>
|
<p>
|
室外观察是指在活动室以外的地方进行的观察。它包括园内观察和园外观察,主要指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
</p>
|
<h4 id="d133">(二)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思路</h4>
|
<p>
|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组织可以遵循不同的设计思路。
|
</p>
|
<h5 id="e106">1.物体观察活动的设计思路</h5>
|
<p>
|
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教师总结。
|
</p>
|
<p>
|
一般用于单个物体观察、同类物体观察和比较性观察。比如,大班:美丽的菊花。
|
</p>
|
<h5 id="e107">2.展示观察活动的设计思路</h5>
|
<p>收集物体—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流—教师总结(或开放性结束)。</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一般用于观察认识物体的多样性。比如,大班:生活中的管子。</p>
|
<h5 id="e108">3.现象观察活动的设计思路</h5>
|
<p>
|
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与个别指导—教师组织讨论和交流—教师总结。
|
</p>
|
<p>一般用于观察变化的发生。比如,小班:糖怎么不见了。</p>
|
<h4 id="d134">(三)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h4>
|
<p>
|
第一,在提供典型观察对象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发挥多种感官,全面了解观察对象。其包括获取以下信息。
|
</p>
|
<p>
|
(1)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气味、味道、软硬、光滑、轻重、弹性、光度、湿度等。
|
</p>
|
<p>(2)物体的外部结构和功能及两者的关系。</p>
|
<p>(3)物体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p>
|
<p>(4)物体的存在与周围世界的关系。</p>
|
<p>第二,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观察、发现、想象和思考。</p>
|
<p>
|
观察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是关键。教师要多以启发式、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多方面观察、发现、想象和思考,如“你发现什么了?”“什么像什么?”“它有什么用途?”等。由此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寻求新颖的不同答案,发展幼儿的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
</p>
|
<p>第三,帮助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顺序观察和细致观察。</p>
|
<p>
|
幼儿观察事物较笼统,不够精确,常常凭兴趣东看看、西瞧瞧,抓不住要领,获得的经验常常是表面的、片面的、零散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应适当给予指导,既要给予幼儿适当的自由度,又要在多次观察中通过提问、提示和小结教幼儿学会顺序观察和细致观察。
|
</p>
|
<p>
|
第四,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幼儿表达、交流自己的观察印象。
|
</p>
|
<p>
|
观察过程中,要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和同伴讨论、交流。这样做,既能巩固幼儿的观察印象,促进幼儿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又能激发幼儿观察和表达的积极性,增进同伴交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p>
|
<h3 id="c068">
|
<span class="h3-zt">二</span>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h3>
|
<h4 id="d135">(一)实验操作型活动概述</h4>
|
<p>
|
科学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通过操纵变量来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方法。</p>
|
<p>
|
幼儿科学实验的特点:第一,内容生活化。第二,器材简单化。第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
|
</p>
|
<p>
|
实验对幼儿学科学的意义表现在:第一,帮助幼儿理解科学概念。第二,训练幼儿动手操作的技能。第三,发展幼儿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思维、创造能力。第四,调动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p>
|
<h4 id="d136">(二)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思路</h4>
|
<p>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p>
|
<h5 id="e109">1.演示—操作式</h5>
|
<p>
|
这一设计思路是:先由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演示,然后幼儿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进一步进行观察,获得发现。
|
</p>
|
<p>
|
适用条件:幼儿年龄较小无法独立进行探究,或实验材料的操作方式不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大班:会吹气球的瓶子。
|
</p>
|
<h5 id="e110">2.自由—引导式</h5>
|
<p>
|
这一设计思路是:教师通过材料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先进行自由的探究,然后教师在组织幼儿交流各自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活动。
|
</p>
|
<p>
|
这个探索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瞎忙”的阶段(表现为无目的地摆弄物体)。第二,“探究”的阶段(表现为尝试性地摆弄物体)。第三,“领悟”的阶段(表现为验证性地摆弄物体)。
|
</p>
|
<p>
|
这样的设计思路不仅能让幼儿尽享“动手做”的乐趣,而且能较好地将幼儿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并将教师的指导建立在幼儿自由发现的基础之上。因此,这一设计思路在幼儿科学实验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大班:旋转的小船。
|
</p>
|
<h5 id="e111">3.猜想—验证式</h5>
|
<p>
|
这一设计思路是:针对某一问题,教师不是让幼儿先去探索,而是先猜想一下可能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际的探究活动,来验证原先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
</p>
|
<p>
|
这样的设计思路可以教会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可以让幼儿学习做科学记录,有助于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p>
|
<p>
|
适用条件:适用于幼儿已有类似的生活经验,而答案并不明确的问题。比如,大班:有趣的油和水。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137">(三)实验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h4>
|
<p>第一,给幼儿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机会。</p>
|
<p>
|
(1)提供给幼儿合适、足够的实验材料(最好人手一套)。幼儿的发现来自他们自己的摆弄和操作,因此实验材料的提供非常重要。只有多样化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反复进行操作,不断地与客体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
</p>
|
<p>
|
(2)给予幼儿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时间(包括给幼儿尝试错误的自由),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
</p>
|
<p>(3)避免教师灌输或包办代替。</p>
|
<p>第二,提问指点,引导幼儿多方面操作、观察、发现、思考和表达。</p>
|
<p>(1)提问的要求:见第一单元第三课。</p>
|
<p>
|
(2)关键性指点:指点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启发幼儿正确的思考和探索。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时机进行个别指点。
|
</p>
|
<h3 id="c069">
|
<span class="h3-zt">三</span>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h3>
|
<h4 id="d138">(一)科学讨论型活动概述</h4>
|
<p>
|
科学讨论型活动是指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的活动。
|
</p>
|
<p>
|
科学讨论型活动对幼儿学习科学的意义表现在:第一,活动的信息量大,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第二,能够培养幼儿获取信息,特别是获取间接经验的能力。第三,科学讨论型活动一般以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都是非常有益的。
|
</p>
|
<p>
|
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适用于那些不易通过直接的探究进行学习,但又是很重要或者幼儿很喜欢的科学内容。比较适合于中、大班幼儿。比如,我们需要干净的河水、海洋生物怎样保护自己等。
|
</p>
|
<h4 id="d139">(二)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思路</h4>
|
<p>
|
按照幼儿知识经验准备的途径不同,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
</p>
|
<h5 id="e112">1.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h5>
|
<p>
|
对这类活动,通常是带领幼儿通过外出考察获取直接经验,外出归来后,再进行汇报交流,分享经验。为了便于幼儿的交流,可以采用绘画、拍照、摄像等方式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将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下来,在集体讨论时可利用其再现幼儿的经验。比如,大班:我们需要干净的河水。
|
</p>
|
<h5 id="e113">2.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h5>
|
<p>
|
对这类活动,教师可事先提供一些图书资料,或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查询有关资料,然后在集体活动中和大家分享。比如,大班:海洋生物怎样保护自己。
|
</p>
|
<h5 id="e114">3.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h5>
|
<p>
|
有些幼儿共同感兴趣但认识可能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先让幼儿进行个别探究。在个别探究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中研讨,通过集中研讨使不同的观点产生“碰撞”。这种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而在于让他们经历不同观点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比如,大班:茶叶是树叶吗。
|
</p>
|
<h4 id="d140">(三)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要点</h4>
|
<p>
|
第一,避免把科学讨论型活动变成灌输科学知识的课堂。不能由教师“一言堂”,而应该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幼儿。
|
</p>
|
<p>
|
第二,建立“民主”课堂,充分体现平等对话的精神。教师不要预设结论,而应倾听幼儿的观点。
|
</p>
|
<p>第三,帮助幼儿利用多种手段特别是艺术的手段表达他们的科学认识。</p>
|
<p>
|
第四,可以利用视听媒体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
|
</p>
|
<h3 id="c070">
|
<span class="h3-zt">四</span>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h3>
|
<h4 id="d141">(一)技术操作型活动概述</h4>
|
<p>
|
技术操作型活动是指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技产品或掌握工具的操作方法的科学活动。
|
</p>
|
<p>
|
技术操作型活动对幼儿学习科学的意义表现在:第一,在技术操作型活动中,幼儿亲历“技术设计”的过程,能够获得对技术的直接经验。第二,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第三,能让幼儿获得一些具体的制作和操作技巧,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技能和习惯。
|
</p>
|
<h4 id="d142">(二)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思路</h4>
|
<p>
|
技术操作型活动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学习使用科技产品或工具的活动。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二是科技小制作活动。其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p>
|
<p>
|
第一,学习使用科技产品或工具活动的设计思路:观察—操作—交流讨论—正确操作。比如,小班:我让电筒亮起来。
|
</p>
|
<p>
|
第二,科技小制作活动的设计思路:演示(展示产品或分步演示)—操作—交流讨论(或指导纠正)—展示分享。比如,中班:自制喷水壶;大班:我们也会造纸。
|
</p>
|
<h4 id="d143">(三)技术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h4>
|
<p>
|
第一,为幼儿提供的制作材料应尽量是半成品的,而且制作的材料应具有选择性。
|
</p>
|
<p>第二,应使幼儿明确科技制作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标准。</p>
|
<p>第三,要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和技巧。</p>
|
<h2 id="b020">
|
<span class="h2-zt">第四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区角与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span>
|
</h2>
|
<p>
|
幼儿科学教育实践除集体教学活动这一途径外,区角活动和游戏活动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教育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p>
|
<h3 id="c071"><span class="h3-zt">一</span>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h3>
|
<h4 id="d144">(一)区角科学活动的两种类型</h4>
|
<p>第一,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的科学区。</p>
|
<p>第二,全园共享性的科学活动室。</p>
|
<h4 id="d145">(二)区角科学活动的特点</h4>
|
<p>第一,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组织。</p>
|
<p>第二,以对材料的操作来达成学习目标和内容。</p>
|
<p>第三,个别化、操作性的学习与间接的指导。</p>
|
<h4 id="d146">(三)区角科学活动的材料提供</h4>
|
<h5 id="e115">1.材料提供的几种情况</h5>
|
<p>(1)为配合集体教学提供材料。</p>
|
<p>(2)围绕主题内容提供材料。</p>
|
<p>(3)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材料。</p>
|
<h5 id="e116">2.材料提供应注意的问题</h5>
|
<p>(1)提供多样性的材料。</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所谓多样性的材料,不仅指活动材料要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而且指对于同一学习内容,教师也要考虑怎样通过多样性的材料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
</p>
|
<p>(2)提供层次性的材料。</p>
|
<p>
|
所谓层次性的材料,不仅是指材料本身要有层次性,即从材料的提供上体现出不同的程度要求,而且指操作方式上要有层次性,以蕴含活动目标的个别差异性。
|
</p>
|
<p>(3)提供结构性的材料。</p>
|
<p>
|
所谓结构性的材料,指的是活动材料应该能蕴含探索和发现的可能性,或者说,要将科学的原理蕴藏在材料和对材料的探索之中。
|
</p>
|
<p>供幼儿探索的材料可以有:</p>
|
<p>
|
①光学材料,如各种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三棱镜,万花筒,颜料和调色盘,可以叠加颜色的彩色塑料片等。
|
</p>
|
<p>
|
②磁性材料,如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磁铁(圆形磁铁、环形磁铁、条形磁铁、马蹄式磁铁等),各种可以被磁化的和不能被磁化的物体,如指南针等。
|
</p>
|
<p>
|
③声学材料,如音叉、锣鼓等乐器,可以试验声音高低的各种响声盒、纸杯电话等。
|
</p>
|
<p>④电学材料,如连接简单电路所必备的材料、小电动机、手电筒等。</p>
|
<p>⑤力学材料,如斜面板、滑轮、弹性物体等。</p>
|
<p>⑥玩水材料,如与沉浮现象有关的物体,玩水容器等。</p>
|
<p>供幼儿进行科技小制作等操作活动的材料有:</p>
|
<p>
|
①进行各种小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如不倒翁、传声筒、风车等各种小制作所需的材料。
|
</p>
|
<p>
|
②可供幼儿摆弄、操作的各种工具,如已采取安全措施的剪子、锤子、钳子、钉子、螺丝等。
|
</p>
|
<p>③各种测量工具,如温度计、尺等。</p>
|
<p>④其他可能用到的工具,如纸、胶水等。</p>
|
<p>⑤各种废旧物品,如纸盒、纸杯、饮料瓶等。</p>
|
<p>供幼儿进行感知的材料有:</p>
|
<p>
|
①触摸材料,如各种质地(粗糙和光滑)的物体,用不同质地纺织面料缝制的娃娃,让幼儿通过触摸分辨物体的“魔箱”。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②训练嗅觉的材料,如各种气味瓶。</p>
|
<p>
|
③训练听觉的材料,可结合声学材料提供一些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供幼儿听辨。
|
</p>
|
<p>供幼儿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的材料有:</p>
|
<p>
|
①各种生物和无生物的标本,如鸟类标本、蝴蝶标本、昆虫标本、岩石标本、化石标本等。
|
</p>
|
<p>②幼儿自己收集的物品,如树叶、种子、贝壳、羽毛、动物骨骼等。</p>
|
<p>
|
③活的生物,如大型的水族箱(里面可以养殖水生生物)、昆虫世界(让幼儿可以看到蚂蚁生活的地下世界)、无土栽培的植物等。
|
</p>
|
<p>
|
还可以放置一些买来的科学玩具,如各种电动玩具等,或幼儿自己的小制作等。
|
</p>
|
<h4 id="d147">(四)区角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h4>
|
<p>第一,更重视幼儿的学习体验,而不强求达到某一知识技能的目标。</p>
|
<p>第二,更重视个别化的启发引导,而不是集体的讲解和讨论。</p>
|
<p>第三,更重视宽松心理环境的创设,而不是直接的指导。</p>
|
<h3 id="c072">
|
<span class="h3-zt">二</span>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游戏)
|
</h3>
|
<h4 id="d148">(一)什么是幼儿科学游戏</h4>
|
<p>
|
幼儿科学游戏是指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进行游戏或将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之中的活动。
|
</p>
|
<h4 id="d149">(二)科学游戏的作用</h4>
|
<p>第一,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p>
|
<p>第二,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科学,“寓教于乐”。</p>
|
<h4 id="d150">(三)科学游戏的种类</h4>
|
<h5 id="e117">1.感知游戏</h5>
|
<p>
|
主要是通过幼儿的感觉器官,感知辨别自然界物质的属性和功能。可以帮助幼儿学习使用感官,发展感知能力。
|
</p>
|
<h5 id="e118">2.排列游戏</h5>
|
<p>
|
让幼儿把各种自然材料,按照物体的外部特征或发展过程进行排列。它可以巩固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
|
</p>
|
<h5 id="e119">3.分类游戏</h5>
|
<p>按照自然物的异同点进行归类。</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id="e120">4.配对游戏</h5>
|
<p>让幼儿从各种自然材料中找出相同的或有联系的物体配成“对子”。</p>
|
<h5 id="e121">5.情境游戏</h5>
|
<p>
|
教师根据一定的意图,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观察、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分析其原因等。比如,用四季的图片,让幼儿找出表示四季特征的自然物的卡片(水果、树、花、昆虫等)粘贴于四季图片上,并进行分析。
|
</p>
|
<h4 id="d151">(四)科学游戏活动的组织领导</h4>
|
<p>第一,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p>
|
<p>第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根据需要,可示范玩一次。</p>
|
<p>
|
第三,正式组织游戏活动。一方面要关注游戏的进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必要时可对个别幼儿提供一些帮助。
|
</p>
|
<p>
|
第四,做好游戏的评价工作。在游戏结束时,可组织幼儿交流游戏中自己的发现和内心的感受等。
|
</p>
|
<h2 id="b021">
|
<span class="h2-zt">第五课</span
|
><span class="h2-zt1">生活中的科学教育</span>
|
</h2>
|
<p>
|
科学就在幼儿的生活中,科学就在幼儿身边。生活中的幼儿科学教育,特指教师在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外,引导幼儿开展的科学活动,包括自然角中的观察与照料活动、种植和饲养活动、参观和游览活动(远足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
|
</p>
|
<h3 id="c073">
|
<span class="h3-zt">一</span>自然角中的观察与照料活动
|
</h3>
|
<h4 id="d152">(一)什么是自然角</h4>
|
<p>
|
自然角就是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向阳的角落,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收集来的非生物有序地布置在上面。
|
</p>
|
<h4 id="d153">(二)自然角的特点</h4>
|
<p>
|
第一,能够集中、真实地再现和反映自然环境中的事物,同时也使活动室增添一份自然美。
|
</p>
|
<p>第二,能够方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和长期的观察活动。</p>
|
<p>第三,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和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责任感。</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154">(三)自然角的日常管理</h4>
|
<p>
|
第一,自然角的陈列物要体现各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并利用自然角开展观察和探索活动。
|
</p>
|
<p>
|
小班幼儿对动植物的明显特征感兴趣,自然角的陈列物宜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或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同一系列的观察物。
|
</p>
|
<p>
|
对中班幼儿来说,全面了解动植物的主要特征与比较性观察是这一年龄段的学习内容。自然角上可陈列一些有可比性的动植物,以发展幼儿辨识物体的能力和帮助幼儿类概念的形成。
|
</p>
|
<p>
|
大班幼儿求知欲旺盛,为他们提供的陈列品应是能引起他们深入研究或细致观察的内容。可展示物种的多样性;展示动植物不同时期的存在方式;增加一些在发育过程中有明显形态改变的动物,以促使幼儿更加细致地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和比较。
|
</p>
|
<p>第二,自然角的内容应随季节变化和幼儿的学习进程更换。</p>
|
<p>第三,随时注意观察和指导幼儿在自然角的活动。</p>
|
<p>第四,让幼儿参与自然角的日常管理。</p>
|
<h3 id="c074"><span class="h3-zt">二</span>种植和饲养活动</h3>
|
<h4 id="d155">(一)什么是种植和饲养</h4>
|
<p>
|
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幼儿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种植活动包括播种、管理和收获,饲养活动包括喂养和照料。
|
</p>
|
<h4 id="d156">(二)种植和饲养的特点</h4>
|
<p>第一,目的是受教育。</p>
|
<p>第二,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p>
|
<p>第三,所需的技能十分简单。</p>
|
<h4 id="d157">(三)种植和饲养的组织领导</h4>
|
<h5 id="e122">1.种植的步骤(过程)</h5>
|
<p>
|
(1)种植前的准备。包括松土、作畦或收集种植器皿、种子和劳动工具等。
|
</p>
|
<p>(2)播种和移植。包括挖洞、放种子或秧苗、盖土、浇水等。</p>
|
<p>
|
(3)日常管理。包括浇水、除草、间苗、防治害虫、施肥、剪枝、搭架等。
|
</p>
|
<p>(4)收获。包括采集种子和处理劳动成果。</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id="e123">2.种植和饲养的指导要求</h5>
|
<p>(1)种植、饲养活动要与认识活动、解决问题、记录相结合。</p>
|
<p>
|
种植和饲养活动总要持续一段时间,教师应引导幼儿对生命成长的过程有完整的认识,学习解决种植和饲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应培养幼儿长期系统观察的能力,并养成及时做观察记录的习惯。记录的方式有图画、图表和文字等。
|
</p>
|
<p>(2)收获工作应与分享活动相结合。</p>
|
<p>
|
包括欣赏成果、计算收获量和品尝等。这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
</p>
|
<p>(3)组织谈话和讨论。</p>
|
<p>
|
收获与分享活动结束后,应组织幼儿用语言表达种植或饲养的经历,总结经验。
|
</p>
|
<h3 id="c075">
|
<span class="h3-zt">三</span>参观和游览活动(远足活动)
|
</h3>
|
<h4 id="d158">(一)什么是参观和游览</h4>
|
<p>
|
参观和游览是指根据教育目标组织幼儿到室外或园外去直接接触社会和自然,它是一种外出的实地观察活动。
|
</p>
|
<h4 id="d159">(二)参观和游览的特点</h4>
|
<p>第一,直接接触社会和自然,观察范围广泛。</p>
|
<p>第二,组织结构较宽松。</p>
|
<h4 id="d160">(三)参观和游览的组织领导</h4>
|
<p>第一,重视幼儿的安全问题。</p>
|
<p>第二,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感知、探索的机会。</p>
|
<p>(1)活动计划宜粗不宜细。</p>
|
<p>(2)只要不违反安全要求,就不必对幼儿限制过多。</p>
|
<p>(3)可与采集、游戏、文艺和文学活动结合起来。</p>
|
<p>第三,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p>
|
<p>第四,允许、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所获取的信息。</p>
|
<p>
|
第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细心倾听幼儿的交谈,了解幼儿的情绪,以自己对大自然的好奇去感染幼儿。
|
</p>
|
<p>
|
第六,外出回来后,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比如,谈话活动、美术活动、展览会等。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76"><span class="h3-zt">四</span>偶发性科学活动</h3>
|
<h4 id="d161">(一)什么是偶发性科学活动</h4>
|
<p>
|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在教师完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发生的。它是指在幼儿的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自然物或有趣、新奇的科技产品和情境,激起幼儿的好奇,导致幼儿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
</p>
|
<h4 id="d162">(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h4>
|
<p>第一,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境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p>
|
<p>第二,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p>
|
<p>第三,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p>
|
<p>第四,活动的过程多样、多变,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p>
|
<p>第五,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p>
|
<h4 id="d163">(三)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h4>
|
<h5 id="e124">1.观察、了解</h5>
|
<p>
|
教师要重视偶发性科学活动,要随时关注幼儿平时的一切活动,观察幼儿在干什么,说什么,尤其是当某个幼儿蹲在那里或几个幼儿聚在一起,对外界其他事物“漠不关心”的时候。当某个幼儿兴冲冲地来向教师报告某某地方发生什么事的时候,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注,深入地了解具体情况。
|
</p>
|
<h5 id="e125">2.支持、鼓励</h5>
|
<p>
|
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幼儿的行为,并判定这是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之后,就应该热情地支持幼儿的行为。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鼓励他们继续探索,自己寻找答案;对幼儿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
|
</p>
|
<h5 id="e126">3.适当引导</h5>
|
<p>
|
在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的同时,当活动难以深入开展时,教师可以适当介入,使其继续开展下去;当幼儿发生争吵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通过协商解决。通过引导,帮助幼儿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科学道理,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教师觉得幼儿探索的内容确实有价值,可以转化为一次专门的教学活动。
|
</p>
|
<h2 id="b022">
|
<span class="h2-zt">第六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span>
|
</h2>
|
<p>
|
本课为同学们提供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多个类型的案例,每个案例都有评析,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以方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教育能力的提升。
|
</p>
|
<h3 id="c077">
|
<span class="h3-zt">一</span
|
>大班观察认识型(物体观察)活动:美丽的菊花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有序地观察菊花,了解菊花的外部特征。
|
</p>
|
<p class="block">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图形、色彩记录观察的结果。</p>
|
<p class="block">
|
3.乐意与他人交流,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
</p>
|
<p class="block">
|
4.了解更多品种的菊花,萌发爱护花卉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1.参观公园菊展,剪制录像。</p>
|
<p class="block">2.菊花数盆,剪插一枝;记录表每人一张,蜡笔数支。</p>
|
<p class="block">3.各个品种的菊花照片,粘贴黑板。</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回顾参观录像,激发观察兴趣。</p>
|
<p class="block">
|
播放参观录像,教师和幼儿共同观赏,再现对菊花的印象。
|
</p>
|
<p class="block">2.观察菊花。</p>
|
<p class="block">(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菊花。</p>
|
<p class="block">引导幼儿通过闻、看、轻轻地摸等方法初步感知菊花。</p>
|
<p class="block">(2)按顺序细致地进行观察并记录。</p>
|
<p class="block">
|
引导幼儿按照记录表的文字提示,从外到里、从上到下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
</p>
|
<p class="block">(3)讨论交流观察结果。</p>
|
<p class="block">
|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表讲述观察结果,提醒发言不要太多重复,注意补充。
|
</p>
|
<p class="block">3.教师小结。</p>
|
<p class="block">(1)小结菊花的外部特征。</p>
|
<p class="block">(2)小结观察方法的运用效果。</p>
|
<p class="block">4.了解欣赏更多品种的菊花。</p>
|
<p class="block">
|
展示更多品种的菊花照片,启发幼儿主要从颜色、花冠造型、花瓣形态去欣赏比较这些菊花。在幼儿自由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参与讨论,激发幼儿感受美的积极性。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让幼儿回家了解菊花的用途,回到幼儿园与教师、同伴交流信息,并告诉大家获得信息的途径。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中山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该活动的目标定位全面、合理,表述规范。菊花是幼儿常见的一种植物。在菊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花盛开,公园里纷纷举办菊花展览的时候,选择“美丽的菊花”作为幼儿观察的对象是很合理的。该活动能从组织幼儿参观菊展入手,选择一种典型的菊花作为该活动的主要观察对象教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种品种的菊花供幼儿欣赏。活动中既要求幼儿用图画记录观察的结果,又重视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的印象,同时又很自然地渗透了爱护花卉的教育,是一个很不错的物体观察活动范例。
|
</p>
|
<h3 id="c078">
|
<span class="h3-zt">二</span
|
>大班观察认识型(展示观察)活动:生活中的管子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了解各种管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中体验科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萌发尊敬成人创造性劳动的情感。
|
</p>
|
<p class="block">
|
2.初步学会对各种管子进行分类,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
</p>
|
<p class="block">
|
3.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结果。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1.幼儿通过实验活动了解管子的特性。</p>
|
<p class="block">
|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并用文字、绘画、图片、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
|
</p>
|
<p class="block">
|
3.教师丰富观察环境:影像播放、图片展示、实物摆放。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
|
1.回顾观察:引导幼儿进入师幼共同创设的环境,再现对生活中各种管子的认识。
|
</p>
|
<p class="block">
|
2.讨论交流:让幼儿带着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结果。
|
</p>
|
<p class="block">
|
3.展示讲述: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作品通过投影展示,并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管子及用途。
|
</p>
|
<p class="block">
|
4.集体总结:总结出管子的特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鼓励创想。
|
</p>
|
<p class="block">
|
5.讨论分类:由幼儿思考讨论出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分类并检查。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找找人身体里的管子(血管、气管、食管等)以及植物的管子(根、茎、叶脉等)。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中山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管子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该活动正是根据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子很感兴趣这一特点而设计的。该活动属于展示观察类活动,它以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管子为中心,在收集、布置、参观、介绍等活动中加深幼儿对生活中的管子的认识。该活动很重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很重视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活动范例。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79">
|
<span class="h3-zt">三</span>大班科学活动:会吹气球的瓶子
|
</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34-1.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科学活动:会吹气球的瓶子(上)</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34-2.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科学活动:会吹气球的瓶子(下)</p>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了解小苏打与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并了解气体产生的多少与材料用量之间的关系。
|
</p>
|
<p class="block">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p>
|
<p class="block">
|
3.能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发现、交流、合作的快乐情感。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1.教具准备:实验记录纸一张、幼儿实验记录表6张、白板笔、颜色磁铁、课件《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操作音乐。
|
</p>
|
<p class="block">
|
2.学具准备:小苏打、盐、白糖、面粉、醋;空瓶子、量杯、匙子、漏斗、气球、托盘17个、毛巾8条。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魔术导入,激发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的兴趣。</p>
|
<p class="block">(1)魔术导入:教师表演“瓶子吹气球”。</p>
|
<p class="block">(2)幼儿观察、发现“瓶子吹气球”的秘密。</p>
|
<p class="block">2.猜测验证,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p>
|
<p class="block">
|
(1)猜一猜: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
</p>
|
<p class="block">①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猜测结果。</p>
|
<p class="block">②幼儿猜测哪种材料能与醋产生气泡?</p>
|
<p class="block">(2)做一做:幼儿实验探索哪种材料能与醋产生气泡。</p>
|
<p class="block">①教师介绍科学操作材料,讲解实验要求。</p>
|
<p class="block">②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哪种材料能与醋产生气泡。</p>
|
<p class="block">(3)说一说:讲述瓶子吹气球的秘密。</p>
|
<p class="block">①通过实验,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p>
|
<p class="block">②结合实验表,帮助幼儿梳理正确的实验结果。</p>
|
<p class="block">
|
3.操作实验,用瓶子吹气球,进一步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能产生气体。
|
</p>
|
<p class="block">(1)试一试:用瓶子吹气球,让幼儿感知气体的产生。</p>
|
<p class="block">①教师介绍科学操作材料,讲解实验要求。</p>
|
<p class="block">
|
②幼儿实验操作,尝试用瓶子吹气球,直观地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能产生气体。
|
</p>
|
<p class="block">
|
③展示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感知气球的大小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2)看一看:引导幼儿对比发现气球大小不同的原因。</p>
|
<p class="block">①为什么有的气球大,有的气球小?</p>
|
<p class="block">②为什么瓶子里的醋一样多,气球大小却不同呢?</p>
|
<p class="block">③比较用同样多小苏打的两个气球。</p>
|
<p class="block">
|
4.再次实验,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
</p>
|
<p class="block">
|
(1)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怎么样才能把气球吹得更大?
|
</p>
|
<p class="block">
|
(2)再次实验,合作探索: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
</p>
|
<p class="block">
|
(3)交流发现,实验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能产生气体,两种材料用得越多,产生的气体就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
|
</p>
|
<p class="block">5.经验拓展,了解二氧化碳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p>
|
<p class="block">
|
(1)结合经验,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见过有这样冒气泡的现象吗?
|
</p>
|
<p class="block">
|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这样冒气泡的现象吗?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下次可以去试一试。)
|
</p>
|
<p class="block">
|
(2)教师总结,播放课件: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
</p>
|
<p class="block">
|
(3)拓展思维,提出要求: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需要用到二氧化碳。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让幼儿进一步尝试、探索、发现。
|
</p>
|
<p class="block">
|
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幼儿了解更多生活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东莞市东华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p>
|
<p><b>[评析]</b></p>
|
<p>
|
该活动选题紧贴幼儿的生活实际。气球,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他们爱玩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都有吹气球的经验。不过用瓶子吹气球,幼儿应该未曾接触,活动内容对幼儿来说是有趣的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活动过程设计思路清晰,活动环节层层递进,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幼儿发现小苏打与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并感知气体产生的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使幼儿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最后通过经验拓展,将幼儿的生活与科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感受科学对生活的作用。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p>
|
<h3 id="c080">
|
<span class="h3-zt">四</span>大班科学活动:旋转的小船
|
</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36-1.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科学活动:旋转的小船(上)</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36-2.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科学活动:旋转的小船(下)</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知道受水的吸附力能使船转动,并发现大小不同的船向下转动时的速度不一样。
|
</p>
|
<p class="block">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p>
|
<p class="block">
|
3.对小船转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发现、交流的快乐。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大、中、小船,光滑的底板人手一份,抹布一组一块,装满水的小碗一组一个,表格一张,记录表人手一份,红、黑色磁铁及水彩笔。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教师出示材料,引题。</p>
|
<p class="block">
|
教师出示小船: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它像什么?(像月亮,也像船的形状,我们叫它小船吧!)
|
</p>
|
<p class="block">2.幼儿自由探索各种使船转动的方法。</p>
|
<p class="block">
|
(1)教师出示小船:小船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即会跳旋转舞。我们请它跳个舞转起来给我们看看。
|
</p>
|
<p class="block">
|
(2)教师拿起底板说:“这是小船的小舞台,说一句口令:小船,小船,快快转起来。咦!小船不转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小船转起来呢?”
|
</p>
|
<p class="block">
|
(3)幼儿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玩小船,使小船转起来。
|
</p>
|
<p class="block">
|
(4)教师引导幼儿集中讨论:你刚刚用了什么办法,让小船转动起来的?
|
</p>
|
<p class="block">
|
(5)教师小结:原来可以通过手动、嘴巴吹、底板转动,都可以使小船转起来。
|
</p>
|
<p class="block">3.操作探索,感受旋转现象。</p>
|
<p class="block">
|
(1)教师提出问题:小船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但是它不想停下来,它想一直旋转下去,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小船一直旋转下去吗?
|
</p>
|
<p class="block">(2)幼儿第二次操作。</p>
|
<p class="block">
|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在每一组中间放了一种新材料,请你利用这种新材料去试一试,在不用手动、嘴巴吹的情况下使小船一直旋转下去。
|
</p>
|
<p class="block">
|
(3)教师引导幼儿集中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小船转起来的?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能使小船转得又快又稳呢?现在请小朋友用这种方法再操作一遍。
|
</p>
|
<p class="block">
|
(4)教师小结:原来把水放在光滑的底板上,水就会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叫作水的粘力。这种粘力把小船的底部紧紧地拉住,小船受到了力就转起来了。
|
</p>
|
<p class="block">
|
4.竞赛游戏:发现三艘不同的船向下转动时速度的快慢。
|
</p>
|
<p class="block">(1)教师出示三艘不同的船:这三艘船有什么不一样?</p>
|
<p class="block">
|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如果这三艘船放在同一高度的起跑线上,一起往下开,猜猜谁开得最快?谁开得最慢?为什么?引导幼儿将猜想结果记录到黑板的大表格上。
|
</p>
|
<p class="block">
|
(3)幼儿操作,验证猜想。幼儿动手操作后把结果记录到表格上。(大船下滑快,小船下滑慢。)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4)师生一起总结分享实验结果:为什么在有水的底板上大船滑得快,小船滑得慢?
|
</p>
|
<p class="block">
|
教师小结:大船因为身体重,水拉不住它的身体,它就往下滑得很快;小船因为身体很轻,底板上的水拉得住它,所以小船下滑时就慢了。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老师将小船和小舞台投放到区域里,小朋友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再去探索更好的方法。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东莞市东华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p>
|
<p><b>[评析]</b></p>
|
<p>
|
“转动”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非常熟悉,也非常好奇。教师就是利用了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让他们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活动过程中,教师先让幼儿自由探索,享受动手做的乐趣,进而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和要求,引导幼儿思考、尝试探究、交流讨论,最终发现、领悟现象和知识经验,最后通过竞赛游戏,增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该活动能将幼儿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因此,这是一次较有成效的活动。
|
</p>
|
<h3 id="c081">
|
<span class="h3-zt">五</span>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油和水
|
</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37-1.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油和水(上)</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37-2.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油和水(下)</p>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感知不同物质放入水和油中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的现象。
|
</p>
|
<p class="block">
|
2.能大胆猜想并积极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
</p>
|
<p class="block">
|
3.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颜料、醋、酱油、油、水、洗洁精、洗衣粉。
|
搅拌管人手一根、记录表人手一份、笔人手一支。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导入谜语,认识实验材料。</p>
|
<p class="block">
|
(1)教师请小朋友猜谜语:“有一种东西,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洗衣和喝水,都得请它来”。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水)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2)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到后面的桌子上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每个桌子上的两位小朋友,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呢?
|
</p>
|
<p class="block">2.猜想验证,探索发现。</p>
|
<p class="block">
|
(1)幼儿猜想:谁能和水融合在一起。(解释“融合”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容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融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
</p>
|
<p class="block">
|
①老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搅拌,想想会发生什么?它们会融合在一起呢?还是会分开呢?如果能融合在一起,就用“√”来表示;如果不能融合在一起,是分开的,则用“×”来表示。
|
</p>
|
<p class="block">②幼儿观察并记录自己的猜想。</p>
|
<p class="block">
|
教师:我刚刚看了几位小朋友的记录,发现小朋友的记录都不太一样,有的画“√”,有的画“×”,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怎么办呢?(做实验)
|
</p>
|
<p class="block">(2)幼儿实验验证:观察两种物品搅拌出现的现象。</p>
|
<p class="block">
|
①教师引导并提出要求: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了,请你们根据记录纸把材料放到杯子里面,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
</p>
|
<p class="block">
|
②幼儿实验、观察(两个人一桌,四杯水,四杯材料),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
</p>
|
<p class="block">
|
③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谁愿意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如有异议,再次实验验证,理解溶解)
|
</p>
|
<p class="block">(3)实验探索:怎么样才能把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p>
|
<p class="block">
|
①教师提出要求:根据记录纸把材料放到杯子里,进行充分地搅拌,然后观察,看看能不能把水和油融合在一起。
|
</p>
|
<p class="block">
|
②幼儿实验、观察(两人一桌,两杯水,两杯油,两杯材料,一种实验材料放进一个杯子,用吸管充分地搅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
</p>
|
<p class="block">
|
③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谁愿意来讲一讲你的实验结果。
|
</p>
|
<p class="block">
|
教师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除了洗洁精、洗衣粉,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还有哪些能帮助水和油融合的物品吧!
|
</p>
|
<p class="right">
|
(该活动案例由广州市天河区骏景稚乐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
|
</p>
|
<p><b>[评析]</b></p>
|
<p>
|
该活动属于“猜想—验证式”的设计。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能引发幼儿不断思考的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的材料,先让幼儿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大胆猜想,再让幼儿根据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活动环节设计合理,活动中不仅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掌握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活动。
|
</p>
|
<h3 id="c082">
|
<span class="h3-zt">六</span>大班科学讨论型活动:保护水资源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1.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污水形成的原因及危害。</p>
|
<p class="block">2.掌握简单的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p>
|
<p class="block">3.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情感及意识。</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1.幼儿已积累了有关水的基本经验。</p>
|
<p class="block">2.光盘《洁净水和污浊水》,课件《水的作用》。</p>
|
<p class="block">3.操作卡片“你会怎样做”。</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演示课件,使幼儿感受到水的重要性。</p>
|
<p class="block">
|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水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呢?
|
</p>
|
<p class="block">
|
(2)幼儿回答,教师针对性地演示课件,并补充幼儿的回答。
|
</p>
|
<p class="block">
|
(3)小结并引申: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水,水的作用真大,我们需要干净的水。
|
</p>
|
<p class="block">
|
2.幼儿观看光盘《洁净水和污浊水》,感受洁净水的美好。
|
</p>
|
<p class="block">
|
(1)幼儿观看光盘《洁净水污浊水》,了解洁净水来自什么地方。
|
</p>
|
<p class="block">(2)引导幼儿围绕以下问题讨论:</p>
|
<p class="block">①有那么多干净的水,它们来自什么地方?</p>
|
<p class="block">②看到这些干净的水,你们心里觉得怎么样?</p>
|
<p class="block">
|
(3)教师小结:干净的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人们坐着游船去欣赏飞流直下的大瀑布,潜水员自由自在地在海里遨游,鱼儿们快乐地嬉戏,小螃蟹也开心地爬来爬去——多美啊!
|
</p>
|
<p class="block">
|
(4)教师:可是,这些干净的水越来越少,而污水却越来越多。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们有没有见过污水、脏水?
|
</p>
|
<p class="block">
|
3.观看光盘《污浊的水》,了解污水产生的原因及对生物的危害。
|
</p>
|
<p class="block">(1)幼儿观看光盘《污浊的水》。</p>
|
<p class="block">
|
(2)提问:这么多干净的水都变成了污水,你们看了,心里觉得怎么样?
|
</p>
|
<p class="block">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p>
|
<p class="block">(3)组织幼儿讨论:它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p>
|
<p class="block">
|
(4)提问:这样的水我们能用吗?为什么?污水多了会怎么样?
|
</p>
|
<p class="block">
|
(5)幼儿继续观看光盘《污水对生物的影响》,教师结合图像与幼儿共同讨论。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画面:大批鱼死掉了,土地干裂了,禾苗枯死了,人类缺水……)
|
</p>
|
<p class="block">
|
4.通过讨论、操作,激发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的欲望。
|
</p>
|
<p class="block">
|
(1)污水危害这么大,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讨论并回答。
|
</p>
|
<p class="block">
|
(2)指导语:你们桌上有一张操作卡片,看一看,上面画了些什么?想一想,你会怎么做呢?请你在小框内打上“√”或“×”。
|
</p>
|
<p class="block">(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p>
|
<p class="block">(4)幼儿操作完毕,教师予以讲评。</p>
|
<p class="right">
|
(该活动案例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百例》,部分有修改)
|
</p>
|
<p><b>[评析]</b></p>
|
<p>
|
水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孩子的生活与科学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非常有价值。该活动为科学讨论型活动,是属于“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的活动模式。活动中教师通过收集干净水和污水的相关资料,让幼儿一起观看,共同讨论,共同分享,通过观看光盘、讨论、谈话及操作等方法,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活动中认识水的重要性并掌握简单的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在此过程中与同伴交流、讨论,也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
</p>
|
<h3 id="c083">
|
<span class="h3-zt">七</span>大班技术操作型活动:纸桌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学会用纸制作桌子,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桌承受能力的大小。
|
</p>
|
<p class="block">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预测判断能力。</p>
|
<p class="block">3.激发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养成乐于动脑筋的习惯。</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1.幼儿对桌子的构造及各种外形有一定的了解。</p>
|
<p class="block">
|
2.明信片大小的复印纸;小积木若干筐;咖啡玻璃罐子一个。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引导幼儿说说纸的用途:纸可以用来干什么?</p>
|
<p class="block">2.提问:怎样才能用两张纸造一张桌子?</p>
|
<p class="block">(1)引导幼儿说说桌子的基本结构。</p>
|
<p class="block">
|
(2)你能用一张纸做桌腿,一张纸做桌面,造一张可以立起来的纸桌吗?
|
</p>
|
<p class="block">3.幼儿动手探索制作纸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p>
|
<p class="block">(1)幼儿各自尝试用两张纸制作一张桌子。</p>
|
<p class="block">(2)互相交流,介绍自己制作的纸桌。</p>
|
<p class="block">4.讨论:哪一种纸桌更牢固?</p>
|
<p class="block">(1)你自制的纸桌能放东西吗?</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2)幼儿尝试往纸桌上放积木,并记录所放积木的数量。
|
</p>
|
<p class="block">(3)组织交流:哪种纸桌承受力大?</p>
|
<p class="block">
|
5.教师演示:造一张矮的圆柱形桌腿的桌子,上面放一个咖啡罐子,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桌腿对桌面承受能力的影响。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在科学区中投放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用纸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桌腿,进行承重实验。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美育嘉泰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东西,幼儿在游戏和美术活动中经常用到纸。纸还有什么用法呢?教师正是抓住了大班幼儿爱探索的特点,在幼儿认识了桌子的构造和外形等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一活动。该活动属于技术操作型活动,其意义在于让幼儿学会预测、学会探索、学会动手操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
</p>
|
<h2 id="b023">
|
<span class="h2-zt">第七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践训练</span>
|
</h2>
|
<p>
|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包括观察认识、实验操作、科学讨论、技术操作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活动都有其相应的目标和组织指导模式。本节课主要围绕这四种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实训,通过有重点的实践训练,掌握各种类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学会独立评析、设计和组织各种科学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实践能力。
|
</p>
|
<h3 id="c084">
|
<span class="h3-zt1">项目一</span>观察认识型活动的实践训练
|
</h3>
|
<h4 id="d164">(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
|
1.掌握各年龄阶段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及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
|
</p>
|
<p class="block">
|
2.具有设计和组织各年龄阶段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
</p>
|
<h4 id="d165">(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1.阅读完整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p>
|
<p class="block">
|
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及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怎样改进?
|
</p>
|
<p class="block">
|
2.观摩、评析幼儿园各个年龄班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观看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实况录像或者到幼儿园现场观摩,记录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然后分小组讨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符合要求?可以怎样改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3.设计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
|
</p>
|
<p class="block">
|
根据下列课题设计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全班同学进行评析,教师再进行评价和总结。
|
</p>
|
<p class="block">(1)小班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认识西红柿。</p>
|
<p class="block">
|
(2)中班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
</p>
|
<p class="block">(3)大班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蚂蚁喜欢的味道。</p>
|
<p class="block">
|
4.设计完整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练习说课或试教。
|
</p>
|
<p class="block">
|
根据下列课题设计出完整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分小组说课或试教。
|
</p>
|
<p class="block">(1)小班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认识西红柿。</p>
|
<p class="block">
|
(2)中班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
</p>
|
<p class="block">(3)大班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蚂蚁喜欢的味道。</p>
|
<h3 id="c085">
|
<span class="h3-zt1">项目二</span>实验操作型活动的实践训练
|
</h3>
|
<h4 id="d166">(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
|
1.掌握各年龄阶段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及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
|
</p>
|
<p class="block">
|
2.具有设计和组织各年龄阶段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
</p>
|
<h4 id="d167">(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1.阅读完整的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p>
|
<p class="block">
|
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及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怎样改进?
|
</p>
|
<p class="block">
|
2.观摩、评析幼儿园各个年龄班的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观看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实况录像或者到幼儿园现场观摩,记录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然后分小组讨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符合要求?可以怎样改进?
|
</p>
|
<p class="block">
|
3.设计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
|
</p>
|
<p class="block">
|
根据下列课题设计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全班同学进行评析,教师再进行评价和总结。
|
</p>
|
<p class="block">(1)小班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沉与浮。</p>
|
<p class="block">(2)中班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有趣的鸡蛋。</p>
|
<p class="block">(3)大班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有趣的静电现象。</p>
|
<p class="block">
|
4.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练习说课或试教。
|
</p>
|
<p class="block">
|
根据下列课题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分小组说课或试教。
|
</p>
|
<p class="block">(1)小班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沉与浮。</p>
|
<p class="block">(2)中班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有趣的鸡蛋。</p>
|
<p class="block">(3)大班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有趣的静电现象。</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86">
|
<span class="h3-zt1">项目三</span>科学讨论型活动的实践训练
|
</h3>
|
<h4 id="d168">(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
|
1.掌握各年龄阶段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及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
|
</p>
|
<p class="block">
|
2.具有设计和组织各年龄阶段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
</p>
|
<h4 id="d169">(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1.阅读完整的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p>
|
<p class="block">
|
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分析比较: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及组织程序和其他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有什么不同?
|
</p>
|
<p class="block">
|
2.观摩、评析幼儿园各个年龄班的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观看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实况录像或者到幼儿园现场观摩,记录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然后分小组讨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符合要求?可以怎样改进?
|
</p>
|
<p class="block">
|
3.设计完整的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练习说课或试教。
|
</p>
|
<p class="block">
|
根据下列课题设计出完整的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分小组说课或试教。
|
</p>
|
<p class="block">(1)中班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动物怎样过冬。</p>
|
<p class="block">(2)大班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各种各样的风。</p>
|
<h3 id="c087">
|
<span class="h3-zt1">项目四</span>技术操作型活动的实践训练
|
</h3>
|
<h4 id="d170">(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
|
1.掌握各年龄阶段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及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
|
</p>
|
<p class="block">
|
2.具有设计和组织各年龄阶段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
</p>
|
<h4 id="d171">(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1.阅读完整的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p>
|
<p class="block">
|
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及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怎样改进?
|
</p>
|
<p class="block">
|
2.观摩、评析幼儿园各个年龄班的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观看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实况录像或者到幼儿园现场观摩,记录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然后分小组讨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符合要求?可以怎样改进?
|
</p>
|
<p class="block">
|
3.设计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
|
</p>
|
<p class="block">
|
根据下列课题设计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活动过程的组织程序,全班同学进行评析,教师再进行评价和总结。
|
</p>
|
<p class="block">(1)小班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灯泡亮起来。</p>
|
<p class="block">(2)中班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自制喷水壶。</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3)大班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不倒的盒子。</p>
|
<p class="block">
|
4.设计完整的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练习说课或试教。
|
</p>
|
<p class="block">
|
根据下列课题设计出完整的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分小组说课或试教。
|
</p>
|
<p class="block">(1)小班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灯泡亮起来。</p>
|
<p class="block">(2)中班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自制喷水壶。</p>
|
<p class="block">(3)大班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不倒的盒子。</p>
|
<hr />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7.png" /><span
|
class="zt-ht"
|
>思考题</span
|
>
|
</p>
|
<p>1.如何理解幼儿科学教育?</p>
|
<p>2.幼儿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p>
|
<p>3.如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p>
|
<p>4.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及内容。</p>
|
<p>5.科学集体教学活动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指导要点是什么?</p>
|
<p>
|
6.阐述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思路,并以“可爱的兔子”为课题设计一个物体观察活动。
|
</p>
|
<p>
|
7.阐述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思路,并以“分辨生熟鸡蛋”为课题设计一个“自由—引导式”活动。
|
</p>
|
<p>8.简述区角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p>
|
<p>
|
9.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包括哪些活动?各有什么特点?其指导要求各是什么?
|
</p>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8.png" /><span
|
class="zt-ht"
|
>学习反思</span
|
>
|
</p>
|
<br />
|
<hr />
|
<br />
|
<hr />
|
<br />
|
<hr />
|
<br />
|
<hr />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004",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default: () => [],
|
},
|
},
|
data() {
|
return {};
|
},
|
};
|
</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