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page-content-box">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id="b011"><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zt3.jpg" /></h2>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j1">
|
<p class="left">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xxmb.jpg" />
|
</p>
|
</div>
|
<p class="block">学习本专题,你将达成以下目标。</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说出洗手的重要性。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知道洗手的时机。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组织、指导婴幼儿洗手。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根据婴幼儿眼、耳、鼻、口腔和皮肤的特点实施清洁。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对不同性别的婴幼儿进行清洁。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
</p>
|
</div>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j1">
|
<p class="left">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gjc.jpg" />
|
</p>
|
</div>
|
<p class="block">
|
盥洗:通常指洗手或洗脸。在本教材中,盥洗针对的是婴幼儿的皮肤清洁、五官清洁和口腔清洁。
|
</p>
|
</div>
|
<p>
|
在托育机构中,能帮助保教人员做到预防疾病感染和防止病菌传播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洗手。洗手有助于阻断病原体传播,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保教人员自身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同时帮助或教会婴幼儿在适当的时间正确地洗手,是防止病菌传播的重要方式。此外,保教人员还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给婴幼儿实施其他部位的清洁,做好清洁护理工作,预防疾病发生。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48">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一</span> 洗手的重要性 </span
|
>
|
</h3>
|
<div class="bk-ztgs">
|
<p class="bj1-ztgs">⊙ 关于洗手的故事 ⊙</p>
|
<p class="block">
|
这个故事发生在大约170年前的奥地利总医院。这个医院的各个科室的医疗水平都是全世界顶尖的,可是医院的产科却很糟糕,产妇因为产后感染死亡的概率竟然高达18%,死亡率比在家生产的还高!没人知道原因是什么,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细菌的概念,医生不穿白大褂,没有口罩,甚至不洗手。
|
</p>
|
<p class="block">
|
产科主任塞麦尔维斯因此承担了巨大的压力。看着一个个家庭的女主人,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死去,他内心极度煎熬。经过了细致、严苛的梳理,他认为可能是刚刚做完解剖手术就去接生,尸体上的某些物质传递到了产妇身上,于是他要求接生之前用漂白粉洗手,这项简单的措施使产妇的死亡率降低至1%。
|
</p>
|
<p class="block">
|
铁的事实告诉了塞麦尔维斯洗手的重要性,于是他广泛宣传并督促他的同行洗手,他成了医学史上传播洗手重要性的第一人。洗手是控制感染的开始,是人类卫生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p>
|
</div>
|
<h4 class="h4-zt" id="d118">(一)婴幼儿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h4>
|
<p>
|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成为被感染的高危人群。洗手是预防疾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婴幼儿在生活中,手不断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病原体可能通过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触进入人体。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降低感染风险。
|
</p>
|
<h4 class="h4-zt" id="d119">(二)保教人员洗手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h4>
|
<p>
|
保教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婴幼儿,如果自身不注意手的卫生,就会将手上携带的病菌传播给婴幼儿,造成交叉感染。
|
</p>
|
<h3 id="c049">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二</span> 洗手的时机 </span
|
>
|
</h3>
|
<p>
|
婴幼儿在如厕后、吃东西前、接触宠物后、外出归来后(去户外活动或外出游玩回来)、咳嗽后、打喷嚏后、擦鼻涕后、接触脏东西后都需要洗手。
|
</p>
|
<p>
|
保育员在上完厕所后,给婴儿换尿不湿前后,给幼儿擦屁股后,给婴幼儿(或自己)擦鼻涕后,打扫及处理脏东西后,给药前后,每次准备餐点前,喂婴幼儿吃东西或喝奶前,给婴幼儿做清洁、抚触、被动操等护理工作前后也都需要洗手。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50">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三</span> 组织和指导婴幼儿洗手 </span
|
>
|
</h3>
|
<p><br /></p>
|
<div class="bk-zt1">
|
<div class="bj1-zt1">
|
<p class="left">
|
<img class="img-gn-zt" alt="" src="../image/zt-sys.png" />
|
</p>
|
</div>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0185-1.jpg" />
|
</p>
|
<p>
|
了解幼儿盥洗用品的摆放要求、洗手池清洁消毒的操作要求和卫生要求、盥洗室清洁卫生的要求,扫码看《托育园盥洗环境创设规范》。
|
</p>
|
</div>
|
<h4 class="h4-zt" id="d120">(一)做好洗手前的准备</h4>
|
<p>
|
盥洗室的地面要保持清洁干爽,防止婴幼儿滑倒。要在水池的地面铺上渗水地垫,如果水池的高度超过婴幼儿的肘关节,应将水池前的地面垫高,防止洗手时水灌入婴幼儿的袖管。准备若干肥皂(与水龙头的数量相同),为每一名婴幼儿准备一条小方毛巾,并挂在固定的地方。
|
</p>
|
<h4 class="h4-zt" id="d121">(二)指导婴幼儿洗手的流程</h4>
|
<p>保教人员可按照图2-3-1所示的流程指导婴幼儿洗手。</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185-2.jpg" />
|
</p>
|
<p class="img">图2-3-1 指导婴幼儿洗手的流程</p>
|
<p>下面介绍一些洗手的小窍门。</p>
|
<p>
|
①搓肥皂的方法:一手拿肥皂,在另一只手上涂抹,先涂抹手心,然后涂抹手背,之后换手拿肥皂,动作相同。为了防止肥皂从婴幼儿的手中滑落,保育员应将肥皂放在一个网袋中,将网袋的一端固定在水管或墙壁上。
|
</p>
|
<p>
|
②七步洗手法口诀:一搓手掌,二洗手背,三擦指缝,四扭指背,五转大弯,六揉指尖,七冲全手。通过继续简化,还可以得到七字口诀,即搓、洗、擦、扭、转、揉、冲。
|
</p>
|
<p>
|
③洗手儿歌:卷起袖口,淋湿手,抹上肥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指缝,手上泡泡冲干净,小手甩三下,关上水龙头,小手擦一擦。
|
</p>
|
<h4 class="h4-zt" id="d122">(三)指导婴幼儿洗手的组织原则</h4>
|
<p>①在盥洗前应向婴幼儿强调盥洗的纪律要求、卫生要求及注意事项。</p>
|
<p>
|
②保育员在组织盥洗时应有计划性。分组的方法、盥洗的顺序、盥洗室外的婴幼儿的活动内容及形式等,都应在计划范围之内,做到有条不紊。
|
</p>
|
<p>
|
③全面照顾、及时督促、仔细检查,使洗手这一环节既能让婴幼儿达到清洁自身的目的,又能对他们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
</p>
|
<p>④尽量减少婴幼儿的等待时间。</p>
|
<p>⑤培养婴幼儿的自理能力,不包办代替,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51">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四</span
|
> 根据婴幼儿眼睛、耳朵、鼻腔、口腔和皮肤的特点实施清洁 </span
|
>
|
</h3>
|
<h4 class="h4-zt" id="d123">(一)婴幼儿眼睛的特点及清洁要点</h4>
|
<p>眼睛的结构如图2-3-2所示。</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186-1.jpg" />
|
</p>
|
<p class="img">图2-3-2 眼睛的结构</p>
|
<h5 class="h5-zt" id="e103">1.婴幼儿眼睛的特点</h5>
|
<p>(1)眼的分泌物较多</p>
|
<p>
|
婴幼儿的鼻泪管发育不全,有时眼泪无法顺利排出,容易形成白色的分泌物;睫毛内倒会刺激眼球导致分泌物增多;外环境引起感染也会使眼部分泌物急剧增多。
|
</p>
|
<p>(2)泪腺发育不成熟</p>
|
<p>婴幼儿的泪腺未发育完全,自我保护能力差。</p>
|
<p>(3)生理性远视</p>
|
<p>
|
婴幼儿的眼球的前后径(眼轴)距离较短,看远处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形成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也就随之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视力就可发展为正常水平。
|
</p>
|
<p>(4)调节范围广</p>
|
<p>
|
婴幼儿眼睛的晶状体的弹性好,调节范围广,即使近在眼前的物体,也能看得很清楚。但长此以往,易形成近距离读写的习惯,尤其是长时间进行近距离阅读、画画、看电视等,容易使眼睫状肌过度疲劳而形成近视。
|
</p>
|
<p>(5)辨色能力较弱</p>
|
<p>
|
婴幼儿的辨色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3个月之内只能识别黑白两色;4~5个月能辨别色彩,对红色特别感兴趣;3岁时能辨别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对相近的颜色还不能清楚地分辨,需通过训练来发展。
|
</p>
|
<h5 class="h5-zt" id="e104">2.婴幼儿眼睛的清洁要点</h5>
|
<p>
|
保育员需要用专用毛巾(消毒棉球或棉签)给婴幼儿擦洗、清洁眼部。如果用的是毛巾,需要每天煮沸消毒;如果用的是消毒棉球或棉签,则需要一用一换。每次洗脸时,最先擦洗眼部,可先用专用毛巾(消毒棉球或棉签)蘸水,拧干到不滴水的程度,由内到外轻轻擦去眼睛的分泌物,再换毛巾另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外的干净的一角(新的消毒棉球或棉签)擦净眼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不清洁的手和毛巾抹擦婴幼儿的眼睛。如果发现结膜炎要及时联系家长送婴幼儿就医。
|
</p>
|
<h4 class="h4-zt" id="d124">(二)婴幼儿耳朵的特点及清洁要点</h4>
|
<p>耳朵的结构如图2-3-3所示。</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0187-1.jpg" />
|
</p>
|
<p class="img">图2-3-3 耳朵的结构</p>
|
<h5 class="h5-zt" id="e105">1.婴幼儿耳朵的特点</h5>
|
<p>(1)容易受损</p>
|
<p>
|
婴幼儿的耳郭皮下组织很少,在气温低时容易生冻疮。当眼泪、脏水流入外耳道后,或掏耵聍损伤外耳道后,外耳道易长疖,影响婴幼儿睡眠,严重时可引起脑部感染。
|
</p>
|
<p>(2)容易患中耳炎</p>
|
<p>
|
婴幼儿的咽鼓管与成人相比短且管腔宽,位置比较平。当咽、喉和鼻腔受感染时,细菌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而中耳炎可导致脑膜炎。
|
</p>
|
<p>(3)对噪声特别敏感</p>
|
<p>
|
婴幼儿耳蜗的感受性比成人强,听觉比成人敏锐。噪声能够引起婴幼儿听力下降。如声音达60分贝,不仅会损伤婴幼儿的听力,还会影响其呼吸、睡眠;如经常处于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婴幼儿可能会睡眠不足、烦躁不安、消化不良、记忆力减退以及听觉迟钝。
|
</p>
|
<h5 class="h5-zt" id="e106">2.婴幼儿耳朵的清洁</h5>
|
<p>
|
婴幼儿的耳朵容易感染中耳炎,保育员给婴幼儿洗头和洗澡时需要用拇指和中指压在其两耳孔上,避免水进入耳孔,洗头和洗澡后要用专用毛巾轻轻擦拭耳郭和耳的背面,用消毒棉签清洁外耳道的浅表处并吸干水,但是不要把棉签伸到耳道深处。婴幼儿吐奶、啼哭时,奶液和眼泪会顺着脸颊流向耳道,应及时擦洗干净,并注意不要让婴幼儿躺着喝奶。洗头、洗澡时,如水进入耳道,可将头偏向进水一侧,让水流出或用棉签将水吸出。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class="h4-zt" id="d125">(三)婴幼儿鼻腔的特点与清洁要点</h4>
|
<p>鼻腔的结构如图2-3-4所示。</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0188-1.jpg" />
|
</p>
|
<p class="img">图2-3-4 鼻腔的结构</p>
|
<h5 class="h5-zt" id="e107">1.婴幼儿鼻腔的特点</h5>
|
<p>(1)容易感染</p>
|
<p>婴幼儿鼻腔内黏膜柔软,鼻毛较少,对空气的过滤作用较弱,容易感染。</p>
|
<p>(2)容易堵塞</p>
|
<p>
|
婴幼儿鼻腔较狭窄,血管丰富,遇到轻微的刺激就会充血水肿,引发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造成鼻腔堵塞。
|
</p>
|
<p>(3)嗅觉较灵敏</p>
|
<p>
|
婴幼儿的嗅觉较灵敏,出生时就能辨别不同的气味,尤其是母亲身上的味道。
|
</p>
|
<h5 class="h5-zt" id="e108">2.婴幼儿鼻腔的清洁</h5>
|
<p>
|
婴幼儿鼻腔应保持清洁和通畅,保育员应每天帮助婴幼儿清洁鼻腔,可用干棉签轻轻卷拭鼻腔中的鼻涕,也可用吸鼻器把分泌物吸出来。当鼻痂堵塞鼻腔时,可在鼻腔中滴一滴温水,待鼻痂软化后用棉签轻轻卷拭鼻腔中的鼻痂,但不要太过深入。可以在晚上婴幼儿睡着时,滴一滴温水在其鼻腔中,以保持鼻腔湿润,减少鼻痂形成。
|
</p>
|
<p>
|
禁止挖鼻孔。挖鼻孔会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严重时会使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挖鼻孔还会导致鼻腔感染,严重时,细菌可经面部血管回流至颅脑内,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
</p>
|
<h4 class="h4-zt" id="d126">(四)婴幼儿口腔的特点及清洁要点</h4>
|
<h5 class="h5-zt" id="e109">1.婴幼儿口腔的特点</h5>
|
<p>(1)容易感染和损伤</p>
|
<p>婴幼儿尤其是1岁内的婴儿,口腔较小,黏膜柔嫩,容易感染和损伤。</p>
|
<p>(2)乳牙依次萌出</p>
|
<p>
|
婴幼儿乳牙的萌出是有一定顺序的,从出生后6~7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最先萌出的是2个下中切牙(下门牙),然后出上面的4个切牙(上中切牙、上侧切牙),再出2个下侧切牙,1岁时可以萌出8个牙;1岁半左右4个第一乳磨牙萌出,在切牙与磨牙之间留有空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隙(尖牙的位置);2岁左右4个尖牙长出;最迟至2岁半,4个第二乳磨牙萌出,20个乳牙全部出齐(见图2-3-5、表2-3-1)。
|
</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0189-1.jpg" />
|
</p>
|
<p class="img">图2-3-5 乳牙萌出的顺序</p>
|
<p class="img">表2-3-1 乳牙萌出时间</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0189-2.jpg" />
|
</p>
|
<p>
|
6岁左右在乳磨牙的后面长出的第一颗恒磨牙称“六龄齿”。7~12岁乳牙次第脱落,被恒牙替代。其余恒牙从乳牙后方生长出来,12岁左右第二恒磨牙萌出,第三恒磨牙(又称智齿)一般在22岁以后才长出,也可能终生不出,因此,人的恒牙28~32颗均为正常。
|
</p>
|
<p>(3)容易患龋齿</p>
|
<p>
|
婴幼儿的乳牙钙化程度低,牙釉质较薄,牙本质较软,咬合面的窝沟又较多,容易被酸性物质腐蚀而发生龋齿。
|
</p>
|
<p>(4)乳牙影响颌骨生长和发音</p>
|
<p>
|
婴幼儿的乳牙除咀嚼帮助消化外,还有助于下颌骨的生长和正常发音。0~3岁是婴幼儿颌面部迅速发育的阶段。在牙齿和颌骨的衬托下,面容才会端正、和谐、自然。乳牙正常萌出、不过早缺失,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幼儿口齿伶俐。
|
</p>
|
<h5 class="h5-zt" id="e110">2.影响婴幼儿口腔健康的因素</h5>
|
<p>婴幼儿口腔健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见表2-3-2。</p>
|
<p class="img">表2-3-2 影响婴幼儿口腔健康的因素及维护口腔健康的做法</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189-3.jpg" />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class="h5-zt" id="e111">3.婴幼儿常见的口腔问题</h5>
|
<p>
|
①龋齿。俗称虫牙、蛀牙,如不及时治疗,易形成龋洞,最终造成牙齿丧失。
|
</p>
|
<p>②前牙外伤。易由外伤导致。</p>
|
<p>
|
③牙齿发育异常。指牙齿数目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牙齿结构异常和牙齿萌出异常。
|
</p>
|
<p>④鹅口疮。由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p>
|
<p>
|
⑤错颌畸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原因,造成的牙齿排列不齐、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面部畸形等。
|
</p>
|
<h5 class="h5-zt" id="e112">4.婴幼儿口腔的清洁</h5>
|
<p>
|
给婴儿喂奶后,应擦干净其口唇、嘴角的奶,保持局部皮肤黏膜清洁。奶瓶、奶嘴、毛巾等用品要每天用沸水消毒。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时也要注意乳头的清洁,每次哺乳前可用温水擦拭乳头。在婴儿未出牙之前,要定时给他们喝白开水,尤其是进食后和临睡前,以保持口腔的清洁。乳牙萌出后可以将纱布缠在手指上或将婴儿牙刷套在手指上,深入婴儿的口腔清洁牙齿。
|
</p>
|
<p>
|
幼儿1周岁以后,可以帮助并指导他们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口腔。幼儿2岁以后,可以教他们使用专用牙刷自己刷牙,2岁的幼儿会模仿成年人做漱口和刷牙的动作,开始时幼儿与成人并排站着,虽会模仿用牙刷刷门牙,但刷口腔内牙齿的侧面和上面的动作还不够协调。因此,成人要帮助婴幼儿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坚持每天早晚刷,逐渐学会自己刷牙。
|
</p>
|
<h4 class="h4-zt" id="d127">(五)婴幼儿皮肤的特点及盥洗要点</h4>
|
<p>皮肤的结构如图2-3-6所示。</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0190-1.jpg" />
|
</p>
|
<p class="img">图2-3-6 皮肤的结构</p>
|
<h5 class="h5-zt" id="e113">1.婴幼儿皮肤的特点</h5>
|
<p>(1)新生儿皮肤覆盖胎脂、绒毛</p>
|
<p>
|
新生儿出生时,皮肤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胎脂,具有保护皮肤、防止感染等作用。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胎脂开始逐渐被皮肤吸收,一般不需要人为用水洗去或用纱布擦去。如果头顶部的胎脂较厚,可擦一点植物油,待胎脂被浸润后清洗干净即可。新生儿皮肤覆盖着胎毛,一般一周后胎毛开始脱落,给新生儿洗澡时,可以看到水中漂着许多细绒毛。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p>(2)容易被划伤、刮伤</p>
|
<p>婴幼儿的皮肤娇嫩,如碰到坚硬物体,容易被划伤、刮伤。</p>
|
<p>(3)容易受到感染</p>
|
<p>
|
婴幼儿的皮脂腺没有成熟,缺乏油脂,抗菌和免疫力都比较弱,皮肤易受到感染。
|
</p>
|
<p>(4)保护功能差</p>
|
<p>
|
婴幼儿的皮下脂肪组织较少,保护功能较差。因局部防御机能差,故很容易受伤,且受伤处也容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轻则引起局部感染发炎,重则可能扩散至全身(如引起败血症)。
|
</p>
|
<p>(5)调节体温的功能差</p>
|
<p>
|
婴幼儿的皮肤的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散热多;加上皮肤中毛细血管密集,血管腔比较大,流经皮肤的血量比成人多,散热快;同时,婴幼儿汗腺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不够稳定,导致婴幼儿不能较好地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环境温度过低,皮肤散热多,容易受凉或生冻疮;环境温度过高,易中暑。
|
</p>
|
<p>(6)渗透作用强</p>
|
<p>
|
婴幼儿的皮肤薄嫩,渗透作用较强。有些有毒物质如有机磷农药、苯、酒精都可经皮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
|
</p>
|
<h5 class="h5-zt" id="e114">2.婴幼儿皮肤的盥洗</h5>
|
<p>
|
保育员需要每天用清水帮助婴幼儿洗脸、手、耳等皮肤裸露的部分,勤为其洗澡、洗头,勤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若婴幼儿的皮脂腺分泌物过多,在头皮上形成一层黄褐色的痂皮,可将植物油加热,晾凉之后用来闷软痂皮,然后再清洗。在盥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温,正确选用婴幼儿洗护用品,必须为婴幼儿选用专用护肤品,切不可用成人的清洁用品、护肤品及有刺激性的化妆品。在皮肤上涂拭药物也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不可过量。
|
</p>
|
<h3 id="c052">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五</span> 不同性别的婴幼儿的清洁 </span
|
>
|
</h3>
|
<h4 class="h4-zt" id="d128">(一)女童</h4>
|
<p>
|
女童的尿道很短,刚出生时为1~2cm,生长速度缓慢,15岁时才长到3~5cm。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女童的尿道外口较宽大,开口接近阴道和肛门。若不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尿道容易被粪便等污染,若细菌经尿道上行,可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女童的这些生理特点要求在给她们清洁臀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从前往后”的原则,即从尿道口向后清洗到阴道口、肛门,这样的顺序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因为0~3岁的女童雌激素分泌水平低,阴道上皮较薄,阴道分泌物呈现碱性,缺乏阴道杆菌,阴道的自然防御力较低,“从前往后”的清洗顺序能避免尿道、内外阴感染,也能降低发生外阴炎的概率。
|
</p>
|
<h4 class="h4-zt" id="d129">(二)男童</h4>
|
<p>
|
男童的尿道与女童相比较长一些,刚出生时,男童的尿道长为5~6cm,生长速度缓慢,直到青春期才显著增长,13~14岁时尿道长为12~13cm。男童因常有包茎问题,积垢后也易引起上行性泌尿系统感染。
|
</p>
|
<p>
|
男童最难清理的是生殖器官。刚出生的男童的包皮还紧附在龟头上,只需要把露在外面的部分轻轻洗干净即可。大部分的男童在2岁之前,包皮和龟头不会完全分开,这时特地翻开包皮清洗,如果成人动作太大或孩子乱动都容易弄伤男童。待男童长大一些,包皮与龟头完全分开之后,再协助男童翻开包皮清洗,清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在皱褶处多花些时间。男童没有所谓“从前往后”的清洗原则,但应好好清洗皮肤皱褶处。平时如厕后用婴幼儿专用湿纸巾擦干净,洗澡的时候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擦拭大腿根部、外阴部的皮肤皱褶处,对于男童的睾丸要轻柔、仔细,包括阴茎下方、睾丸与皮肤贴合之处都要清洗干净。
|
</p>
|
<h3 id="c053">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六</span
|
> 使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span
|
>
|
</h3>
|
<p>
|
良好的盥洗习惯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保育员应对不同年龄的婴幼儿进行盥洗训练和指导,以便婴幼儿熟练掌握盥洗技能,形成自觉盥洗的习惯。
|
</p>
|
<h4 class="h4-zt" id="d130">(一)创设良好的盥洗环境</h4>
|
<p>
|
托育园的盥洗环境的优劣对于婴幼儿能否安全、卫生和有效地进行盥洗至关重要,因此,保育员在婴幼儿盥洗前,需要事先创设良好的盥洗环境,并通过对盥洗室公共区域的环境挖掘,发挥公共区域的教育作用。可以在盥洗区粘贴图文并茂的洗手流程图片,帮助婴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可在盥洗区地面贴上大小不同的圆点,从大到小有秩序地排列,提醒婴幼儿自觉养成排队的好习惯,消除安全隐患(见图2-3-7)。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0193-1.jpg" />
|
</p>
|
<p class="img">图2-3-7 托育园的盥洗环境</p>
|
<h4 class="h4-zt" id="d131">(二)鼓励幼儿练习盥洗</h4>
|
<p>
|
保育员不要因为担心幼儿自己洗不干净而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幼儿练习盥洗。针对13~24个月龄的幼儿,应协助和引导幼儿自己洗手、刷牙;针对25~36月龄的幼儿,应引导幼儿餐后漱口,正确刷牙,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认识自己的毛巾并擦手。
|
</p>
|
<h4 class="h4-zt" id="d132">(三)发挥示范的积极作用</h4>
|
<p>
|
成人是婴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保育员的日常行为随时都会对婴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为婴幼儿做好行为示范,用自己良好的盥洗习惯去影响他们。同伴是婴幼儿观摩学习的榜样。保育员可以在婴幼儿中树立良好的典型,让婴幼儿相互交流、观摩和学习。
|
</p>
|
<h4 class="h4-zt" id="d133">(四)根据年龄特点因材施教</h4>
|
<p>
|
不同年龄婴幼儿的盥洗教育的指导内容和方法应各有不同。对1岁以内的婴儿,保育员以全程帮助为主;1~2岁的幼儿,保育员可以在部分简单的环节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难以完成的环节由保育员帮助完成;2~3岁的幼儿,保育员在每日的盥洗环节指导幼儿练习,学会大多数盥洗内容的操作。因为婴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较低,保育员必须对婴幼儿进行反复的、持之以恒的指导和训练,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p>
|
<h4 class="h4-zt" id="d134">(五)开展适当的行为强化</h4>
|
<p>
|
任何一项盥洗活动都包括许多步骤,只有反复练习,婴幼儿才会熟练掌握,并形成习惯。针对一些婴幼儿在盥洗时表现出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应选择正确的行为作为目标不断强化。例如,对于盥洗时爱嬉闹的婴幼儿,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于推挤、有攻击行为的婴幼儿,不忘提醒其遵守盥洗要求;当婴幼儿缺乏控制能力时,保育员要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给予暗示,及时提醒,如提醒婴幼儿随手关紧水龙头,让婴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
</p>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class="h4-zt" id="d135">(六)家园共同教育</h4>
|
<p>
|
托育机构应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婴幼儿在家中的盥洗情况,引进家庭教育中的经验,使托育园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让家长了解托育园盥洗习惯培养的要求及方法,使家园教育保持同步,形成合力。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婴幼儿创设良好、便利的盥洗环境,给婴幼儿准备专用的洗手液、肥皂、毛巾、润肤油等用品。
|
</p>
|
<p>
|
良好的盥洗习惯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对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从小为孩子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因为有良好盥洗习惯的孩子将终身受益。
|
</p>
|
<div class="bk-tx">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3">学习反思</span></p>
|
<p class="hr"></p>
|
<p class="hr"></p>
|
<p class="hr"></p>
|
<p class="hr"></p>
|
<p class="hr"></p>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