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8">
|
<!-- 156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4) > -1">
|
<div style="display: flex; width: 100%;">
|
<div class="img-h">
|
<img alt="" src="../../assets/images/mk.png" class="img-0" style="height: 100%;" />
|
</div>
|
<div class="w80" style="margin:0 10% 0 3%; padding: 10% 0 10% 0;">
|
<h1 id="a008" class="ta-l">学习模块七</h1>
|
<p class="h1-z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p>
|
<div class="bj1">
|
<p>情绪情感是人对外部或内部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对婴幼儿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理能力、情绪情感、与他人的交往、亲社会行为等方面。自我意识是婴幼儿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自理能力是婴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及适应周围环境的行为能力;情绪情感包括婴幼儿情绪情感的识别、表达、理解与调节能力;与他人的交往是指婴幼儿对家庭成员、同伴及同伴关系的认识;亲社会行为是指婴幼儿表现出来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行为,如同情、关心、谦让、合作等。你是否知道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对婴幼儿有怎样的意义呢?我们又该设计怎样的游戏促进其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本模块的学习吧。
|
</p>
|
</div>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assets/images/xxdt.png" /></p>
|
<p class="center"><img class="w80" alt="" src="../../assets/images/0168-1.jpg" /></p>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assets/images/xxcty.png" /></p>
|
<p class="fm-KH">2岁3个月的依依最近特别爱哭。只要有小朋友碰一下她或者拿一下她的玩具,她就坐地上大声哭起来。旁边的家人想去询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很严厉地说:“不要去理她,</p>
|
<p><br></p>
|
</div>
|
</div>
|
</div>
|
</div>
|
<!-- 157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5)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57</span>
|
</li>
|
</ul>
|
<p class="td-0 fm-KH" style="margin: 0 10% 0 10%;">
|
越理她哭得越凶;不理她反而等下就不哭了。”你认为依依妈妈的做法正确吗?学完本模块后再来一起分析。
|
</p>
|
<div class="rw-bg ml-9 mt-20">
|
<div class="bj4">
|
<div class="bj5">
|
<h2 id="b001" class="td-1">学习任务一</h2>
|
<p class="h2-zt td-1
|
">0~1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assets/images/xxrwd.png" /></p>
|
<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
style="border-color: #5192c6;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lass="fz-15 img-0">
|
<tr class="table-th-bc">
|
<td class="center">项目</td>
|
<td class="center">内容</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 w15">学习目标</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①了解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特点。</p>
|
<p> ②熟悉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的设计依据。</p>
|
<p> ③掌握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目标与内容的设计方法。</p>
|
<p> ④能够设计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p>
|
<p> ⑤能够对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进行有效指导。</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要点</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任务重点:掌握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的设计目标与内容。</p>
|
<p>任务难点:能够对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实例进行分析。</p>
|
<p> 能够对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进行有效指导。</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建议</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b>学习前:</b></p>
|
<p>①认真阅读导入语,理解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内涵。</p>
|
<p>②查阅 0~1 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并记录下来。</p>
|
<p class="td-0"><b>学习中:</b></p>
|
<p>①完成本任务中知识学习与互动活动。</p>
|
<p>②思考并总结设计0~1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p>
|
<p class="td-0"><b>学习后:</b></p>
|
<p>①完成本任务的学习效果检测。</p>
|
<p>②可以选取一家托育机构组织与实施自己设计的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运用</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你觉得在哪些工作场景中可以运用到所学内容?</p>
|
<textarea v-model="tableData.unitOne.one" placeholder="请输入内容" rows="9"
|
class="table-textarea" @change="setBookQuestion"></textarea>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反思</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请记录你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思考。</p>
|
<textarea v-model="tableData.unitOne.two" placeholder="请输入内容" rows="9"
|
class="table-textarea" @change="setBookQuestion"></textarea>
|
</td>
|
</tr>
|
</table>
|
</div>
|
</div>
|
</div>
|
<!-- 158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6)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58</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img class="rwmb-2" alt="" src="../../assets/images/aldr.png" /></p>
|
<p>3个多月的豆豆不喜欢自己躺在床上。如果在他清醒的时候把他放在小床上,他先是踢腿或努力翻身,嘴里还“呜呜呜”地不停发声,接着就开始哭起来。这时,妈妈走过来抱起他,抚摸他的身体。他立马就停止了哭泣,接着还手舞足蹈,开心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
</p>
|
<p><b>想一想:</b></p>
|
<p class="fm-kt">1.为什么豆豆不喜欢自己躺在床上,甚至还哭起来?</p>
|
<p class="fm-kt">2.拥抱和抚摸对婴儿有什么意义?</p>
|
<p class="fm-kt">3.你能想到哪些有趣的游戏可以让1岁以下的婴儿开心起来?</p>
|
<h3 id="c055">一、0~3个月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h3>
|
<h4 id="d152">(一)设计依据</h4>
|
<h5 id="e172">1.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h5>
|
<p>婴儿刚出生或出生不久就能对特定的信号做出反应。比如,新生儿在听到另一个婴儿哭之后,自己也会哭起来。这是他们对另一个婴儿情绪情感的反应。刚出生几天的婴儿会更关注成人交流中使用的高声调言语,对平缓言语的关注则相对较少。1个月以下的婴儿大部分是通过触碰的方式进行交流的,身体的触碰贯穿一天的生活。虽然身体触碰不是面对面的明显“社交”,但这些身体接触中仍然存在一种交流。
|
</p>
|
<p>2个月左右,婴儿开始主动寻求目光接触,凝视家长的面部时间也会增加。他们的笑容也表现出明显的社交性,他们会用动作回应家长的问候,对家长微笑、发声、做手势等。</p>
|
<p>婴儿识别情绪的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0~2个月的婴儿对面部情绪的识别能力还没有形成。他们在没有生理上的不舒服时,几乎喜欢所有的人,喜欢听到所有人的声音,注视所有人的脸,听到人的声音或者抱他们、对他们微笑、和他们说话等都能使他们高兴甚至手舞足蹈。大概2个月时,婴儿已经能够知觉到成人的面部表情,并做出一定的情绪反应。2个月以后,婴儿开始建立依恋关系,出现了对熟悉的人的识别和再认。熟悉的人更容易引起婴儿强烈的依恋反应并让婴儿愿意与之亲近,如表现出对母亲的偏爱。3个月的婴儿不仅能通过母亲的面部表情和语调分辨出母亲高兴、悲伤或愤怒的情绪,而且能对母亲的快乐表情做出积极回应,并会因为母亲的悲伤或愤怒而情绪低落。
|
</p>
|
<h5 id="e173">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h5>
|
<p>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把婴幼儿依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为前依恋期(0~2个月)、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期(24个月以后)。0~3个月的婴儿处在前依恋期和依恋关系建立期的初期,常表现出哭泣、微笑、咿呀呢喃、依偎拥抱等一系列不同的反应。这些行为促进婴儿与家长和其他照料者的亲近和依恋,使其获取慰藉和安全感。因此,此年龄段的婴儿需要家长及其他照料者的悉心呵护,以初步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
|
</p>
|
<h4 id="d153">(二)设计目标与内容</h4>
|
<p>游戏目标为:一是愿意和家长及其他照料者进行互动交往,并能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使用手势、声音或表情表达情绪;二是能够识别和再认熟悉的人,并做出一定的情绪反应;三是初步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p>
|
<p>成人的夸张表情或高声调言语更能引起此年龄段婴儿的注意,且能让幼儿对家长及其他照料者的情绪情感做出积极回应。笑是婴儿和成人交流的第一步。因此,成人应经常对婴儿微笑,也可以用快乐、兴奋等积极情绪的高声调跟婴儿说话,激发婴儿最初的情绪情感体验与表达。
|
</p>
|
</div>
|
</div>
|
</div>
|
<!-- 159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7)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59</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154">(三)实例分析</h4>
|
<div class="bk2">
|
<p><b>游戏主题:</b>贴近与微笑</p>
|
<p><b>游戏玩法:</b>成人凑近婴儿的脸,在与婴儿相距20~30厘米处四目相对,微笑着呼唤婴儿的名字,抚触婴儿的脸蛋,进行眼神交流。</p>
|
<p><b>游戏建议:</b></p>
|
<p>(1)此游戏适宜在婴儿清醒时玩。</p>
|
<p>(2)要以温和、轻柔的声音呼唤婴儿的名字,让婴儿感到安心。</p>
|
</div>
|
<h5 id="e174">1.游戏主题的选择</h5>
|
<p>此年龄段婴儿的视力比较弱,尚不能追视,眼睛对焦的距离为20~30厘米。因此成人可以在与婴儿相距20~30厘米处与婴儿交流,方便婴儿看到成人的面部轮廓。成人应以轻柔的声音呼唤婴儿的名字,从而让婴儿获得慰藉与安全感。
|
</p>
|
<h5 id="e175">2.发展目标的确立</h5>
|
<p>根据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①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②获得慰藉感与安全感,初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p>
|
<h5 id="e176">3.游戏玩法的设计</h5>
|
<p>根据此年龄段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建议通过身体抚触、面部表情和声音交流等方式设计以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社交行为和建立安全亲子依恋关系为主的游戏。贴近并微笑是此年龄段婴儿喜欢的一种方式。因此以温和、微笑的面部表情交流为基础设计此游戏,同时通过温柔地呼唤婴儿的名字,引导婴儿感知家人的声音及面部轮廓的变化,让亲子游戏互动的氛围变得温馨、快乐。
|
</p>
|
<h4 id="d155">(四)指导要点</h4>
|
<p>第一,在游戏开始前,成人可以对着婴儿说“宝宝,好可爱啊”,引起婴儿注意。</p>
|
<p>第二,在游戏过程中,成人紧紧凝视着婴儿,婴儿往往也会凝视成人;除了呼唤婴儿的名字外,可以温柔地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如“宝宝,我是妈妈”,不宜过长或频繁;与婴儿相距20~30厘米为宜,便于婴儿看到成人的面部轮廓。
|
</p>
|
<h3 id="c056">二、4~6个月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h3>
|
<h4 id="d156">(一)设计依据</h4>
|
<h5 id="e177">1.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h5>
|
<p>3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会辨别母亲与其他人,能够区分家人等身边人的脸与不认识的人的脸,并对母亲做出积极的表示。在与母亲的亲密情感交流中,他们逐渐认识了人,逐渐地体验到人的情感,并学会以情待人。
|
</p>
|
<p>此年龄段婴儿的视力显著提高。他们之前能看清20~30厘米远,现在的视力大约和成人的一样。到4个半月左右时,他们能够比较灵活地翻身,手指也变得更加灵活,伸手抓握能力显著提高。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
|
</p>
|
</div>
|
</div>
|
</div>
|
<!-- 160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8)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60</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d-0">
|
兴趣和动机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和家长保持长时间的目光接触或交流,而是更喜欢四处看,或专注于探索可以抓握、触摸到的物品或盯着远处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4~6个月的婴儿已明显出现了与社会性需要相关的情感体验。
|
</p>
|
<p>此年龄段的婴儿在与成人的社会交往中学会了三点:一是对他人的行为给予反应,如对母亲的微笑和拥抱以笑声或全身活跃进行回应;二是预期成人的行为,并预期自身行为对成人的影响,如不间断地发出哭叫声呼唤和等待成人的回应;三是对家长和其他照料者产生信赖和安全感。有研究表明,半岁前获得足够信赖与安全感的婴儿,身心均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
</p>
|
<h5 id="e178">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h5>
|
<p>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关于婴幼儿依恋期划分的观点,4~6个月的婴儿处于依恋关系建立期。他们对身边熟悉的人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依恋反应并愿意与之亲近,他们能忍耐与家长暂时的分离,但会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适宜的声、光和颜色玩具的出现和再现会引起婴儿的兴趣与探索,让他们产生快乐感。此年龄段婴儿的社会性发展需求显著增强,他们逐步开始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他们不仅需要家长、其他照料者的悉心呵护、关注与回应以获得信赖与安全感,也需要与身边的人和物进行积极的交往或互动,实现自身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
|
</p>
|
<h4 id="d157">(二)设计目标与内容</h4>
|
<p>游戏目标为:一是愿意和家长、其他照料者及身边的人进行互动交往,并在交流中通过肢体动作、声音或表情等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与交往需求;二是能够识别和再认熟悉的人或物,并做出情绪反应;三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声音、表情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愿望;四是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
|
</p>
|
<h4 id="d158">(三)实例分析</h4>
|
<div class="bk2">
|
<p><b>游戏主题:</b>不在不在,哇!</p>
|
<p><b>游戏玩法:</b>爸爸、妈妈或其他照料者用双手捂住脸,与婴儿面对面说“不在,不在”,移开手说“哇”,并对着婴儿笑。</p>
|
<p><b>游戏建议:</b></p>
|
<p>(1)此游戏适宜在婴儿清醒、生理状态良好时玩。</p>
|
<p>(2)试着对婴儿做各种各样的表情,声音有热情,让婴儿觉得更有趣、好玩。</p>
|
</div>
|
<h5 id="e179">1.游戏主题的选择</h5>
|
<p>此年龄段婴儿有了短时记忆,对周围世界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已经能再认熟悉的人,分清家长、其他照料者与陌生人的脸。即使家长或照料者把脸藏起来,婴儿也能够期待着“什么时候再出来呢”“爸爸妈妈会有什么表情或发出什么声音呢”。游戏中成人以不同的表情和热情的声音让婴儿再认熟悉的人,能够满足婴儿的好奇心,让他们获得安全感。
|
</p>
|
<h5 id="e180">2.发展目标的确立</h5>
|
<p>根据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①培养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②再认熟悉人的脸,获得信赖与安全感,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p>
|
<h5 id="e181">3.游戏玩法的设计</h5>
|
<p>根据此年龄段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建议通过面部表情、声音交流、提供颜色鲜艳
|
</p>
|
</div>
|
</div>
|
</div>
|
<!-- 161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9)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61</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d-0">
|
的抓握玩具、与成人身体互动等方式设计以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社交行为和建立安全、稳定依恋关系为主的游戏。“脸部躲猫猫”是此年龄段婴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因此以隐藏脸部表情为基础设计此游戏,同时通过变换不同表情和声音,引导婴儿再认家长熟悉的脸,期待家长不同的样子,获得信赖与安全感。
|
</p>
|
<h4 id="d159">(四)指导要点</h4>
|
<p>第一,游戏开始前,成人可以微笑着面对婴儿说“宝宝,看××”,引起婴儿注意。</p>
|
<p>第二,游戏过程中,婴儿熟悉玩法后,成人可以灵活地增添一些变化,让婴儿充满好奇和期待。例如,把蒙着脸部的时间变长或缩短,蒙住脸和拿开手时的语言可根据情境变化,如“妈妈在哪里”“嘿,我在这儿”等。成人还可以试试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如做鬼脸、表示惊讶等。
|
</p>
|
<p>成人可以变换游戏的形式,如用手绢、毛巾或丝巾等挡住脸,还可以将脸藏在桌子下面或者某个物品后面。</p>
|
<h3 id="c057">三、7~9个月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h3>
|
<h4 id="d160">(一)设计依据</h4>
|
<h5 id="e182">1.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h5>
|
<p>7~9个月的婴儿已进入坐立、爬行阶段。他们能够昼夜分明地过一整天,并开始养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坐立、爬行后婴儿的视野范围扩大。他们开始用手指物,当看到想要的玩具或物品时会发出“啊啊”“嗯嗯”的声音,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意图。若成人理解其意思并马上满足他们时,他们便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
</p>
|
<p>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关于婴幼儿依恋期划分的观点,7~9个月婴儿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的第一个阶段。他们明显产生了对熟悉和亲近者的依恋行为,能够在不同场合区别再认身边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并开始出现分离焦虑。如果他们在房间内一会儿看不到家长的身影,可能就会感到不安而哭泣。如果哭泣声未能唤回亲近的人,伤心可能就会转化为愤怒,哭声更大、更强烈。但大哭不会持续太久,大哭会转为悲啼,这时婴儿处于极端痛苦中,即分离焦虑。同时,他们开始明显认生,即对陌生人表现出谨慎或恐惧并拒绝其接近。因此,如果陌生人逗或抱他们时,他们很可能会伤心、痛苦、害怕或大哭起来。他们不仅害怕陌生人,还害怕许多陌生、怪异的物体和没有经历过的情况。
|
</p>
|
<p>7个月以后婴儿开始获得一种新能力,即爬行。他们迷恋于通过努力爬行去接近成人。这种能力将消极等待成人对他们哭声的回应转化为积极主动地靠近依恋的人。依靠爬行,他们表达需求、探究周围事物的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可以主动追随成人,保持与亲近人的社会关系;在安全的环境下,可以自己拿到想要的玩具或物品。因此,随着爬行能力的增长,婴儿对依恋对象和陌生人的焦虑反应开始有所缓解。国外学者刘易斯等人的研究发现,婴儿9个月时已出现最早的视觉形象上的自我再认。比如,在镜像实验中,给婴儿涂上红点后观察婴儿在镜前看到自己的反应,发现他们更多表现出对自己微笑、摸自己等指向自己的行为。此阶段的婴儿开始有了最初的自我认知意识。
|
</p>
|
<h5 id="e183">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h5>
|
<p>此年龄段的婴儿具备了独坐与爬行的本领,开始留意身边陌生的人和事物。他们的社交范围进一步扩大,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需求也随之增大。他们开始明确自身与成人的依恋关系。除了需要家长、其他照
|
</p>
|
</div>
|
</div>
|
</div>
|
<!-- 162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0)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62</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d-0">
|
料者的悉心照顾外,他们也期望与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情感交流、身体互动、社会交往等。成人应当理解和重视此阶段婴儿的分离焦虑现象,给予充分的陪伴和理解,及时关注与回应婴儿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要,让婴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
</p>
|
<h4 id="d161">(二)设计目标与内容</h4>
|
<p>游戏目标为:一是能够积极使用肢体动作、声音或表情等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与社会交往需求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如需要某个物品时,会通过声音、肢体动作、表情等向成人表达意图,或会自己通过爬行获得。二是乐于与身边熟悉的成人交流互动,并能积极回应成人。三是在安全的亲子环境能够缓解对周围陌生人或事物的焦虑反应。四是开始确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
|
</p>
|
<h4 id="d162">(三)实例分析</h4>
|
<div class="bk2">
|
<p><b>游戏主题:</b>宝宝演唱会</p>
|
<p><b>游戏玩法:</b>播放婴儿歌曲后,成人和婴儿一起欣赏歌曲,可以面对婴儿有表情、有动作地哼唱歌曲并互动。</p>
|
<p><b>游戏建议:</b></p>
|
<p>(1)此游戏适宜在婴儿生理状态良好时玩。</p>
|
<p>(2)成人可以选择《小星星》《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旋律简单、节奏鲜明、氛围轻松愉快的歌曲,便于和婴儿一起欣赏、哼唱和互动。应及时鼓励和肯定婴儿的积极互动表现。</p>
|
<p>(3)歌曲播放的声音强度要适宜,时间不宜太长且控制在5分钟内。</p>
|
</div>
|
<h5 id="e184">1.游戏主题的选择</h5>
|
<p>此年龄段婴儿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有了清楚的记忆,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更丰富,社会交往需求增大,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探索欲望及感知外界声音与成人情绪的能力增强。他们开始怕生,出现与依恋对象分离的焦虑。因此,明确安全的依恋关系非常重要。在游戏中,成人通过播放歌词、旋律简单和节奏清晰缓慢的歌曲,以营造轻松愉快的亲子互动氛围;通过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表现歌词内容,有助于引导婴儿感受歌曲中愉快的节奏与情绪,体验亲子间的亲密情感;及时鼓励和肯定婴儿的互动表现,激发了婴儿情绪情感表达和社交互动的欲望,丰富了表达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依恋关系。
|
</p>
|
<h5 id="e185">2.发展目标的确立</h5>
|
<p>根据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①感受歌曲中愉快的节奏与情绪;②体验家长通过声音、动作、表情对自己传递的快乐与喜爱之情;③在与家长的游戏互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促进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
|
</p>
|
<h5 id="e186">3.游戏玩法的设计</h5>
|
<p>根据此年龄段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建议通过引导婴儿通过面部表情、声音交流、身体互动、关注周围事物等方式设计有助于成人与婴儿间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游戏。演唱是此年龄段婴儿喜欢的一种方式。以简单、愉快的婴儿歌曲为基础设计此游戏,同时让家长与婴儿通过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官进行积极互动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亲子氛围,促进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
|
</p>
|
</div>
|
</div>
|
</div>
|
<!-- 163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1)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63</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163">(四)指导要点</h4>
|
<p>第一,在游戏开始前,引导婴儿面对成人坐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并微笑地对婴儿说:“宝宝,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请宝宝竖起耳朵听。”成人可一边说一边指着耳朵,引起婴儿注意。</p>
|
<p>第二,在游戏过程中,除配合哼唱和手部肢体动作,还可以引导婴儿根据节奏晃动头部或身体;互动时也可以扶婴儿坐在成人的膝盖上,带婴儿一同感知歌曲的节奏与情感氛围。</p>
|
<p>第三,可以变换游戏的形式,如播放歌曲时让婴儿坐在或趴在安全、柔软的地方,对婴儿进行有节奏的身体抚触。</p>
|
<h3 id="c058">四、10~12个月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h3>
|
<h4 id="d164">(一)设计依据</h4>
|
<h5 id="e187">1.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h5>
|
<p>10个月以上的婴儿正处在迅速学习与发展的阶段。他们喜欢模仿成人,不管成人做什么都想模仿。他们不再安于被抱着或坐着,而是热衷于爬行,想学走路,想去触摸和探索视线内所有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开始学说“爸爸”“妈妈”“姐姐”等之类的简短话语,期望成人与他们积极互动交流。
|
</p>
|
<p>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关于婴幼儿依恋期划分的观点,此年龄段的婴幼儿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对妈妈的依恋更加强烈。他们很多时候会追着依恋对象不放。比如,妈妈去厕所时,他们可能也想要跟着。妈妈如果和他们说“我就在旁边”,他们才会安心。
|
</p>
|
<p>此阶段的婴儿不再满足于简单地玩玩具,他们热衷于和成人共同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婴儿开始将自己不同的技能和感受以新的方式整合起来,并逐渐意识到他人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如何把他人的理解与自己的体验联结起来。比如,吃饭时,婴儿发现旁边的小鸭子玩具,他们会用手指向小鸭子,然后看向妈妈表情示意,请妈妈帮他们拿过来。当妈妈做出回应,将小鸭子拿到餐桌上时,他们会感到非常开心与满足。这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技能与情感表达,得到了妈妈的理解与回应,与妈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交流互动,还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自己喜欢的玩具。
|
</p>
|
<h5 id="e188">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h5>
|
<p>此年龄段的婴儿开始学习走路和说话,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了兴趣。成人应当为婴儿提供选择活动范围大、地面平、没有障碍物的地方进行学步或游戏活动。此阶段的婴儿常常会主动离开成人的怀抱去四处探索。当遇到挫折时,成人就像他们的避风港。发生任何让他们感到害怕或不安的事,只要回到成人的身边就能让他们感到安心。成人应鼓励婴儿充满好奇和自信地感知和探索周围世界,在为婴儿提供安全探索环境的同时避免过度保护而使婴儿失去探索欲望,应给予婴儿充分的陪伴、理解与活动支持,及时关注与回应婴儿的情绪变化、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陪伴和鼓励婴儿与依恋对象以外的成人、伙伴及事物进行积极的社交活动。此阶段的婴儿已能感知他人的情绪,听懂和理解成人的语言。成人在与婴儿交流时声音要柔和、亲切,切忌大声呵斥和喊叫。
|
</p>
|
|
</div>
|
</div>
|
</div>
|
<!-- 164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2)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64</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165">(二)设计目标与内容</h4>
|
<p>游戏目标为:一是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与兴趣,探索欲望显著增强,能够运用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需求、情绪情感和社交愿望;二是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乐于模仿成人,喜欢和身边熟悉的人游戏互动,在游戏中开始关注他人的情绪情感,并积极回应他人;三是在安全依恋对象的陪伴下,能够逐渐接受与依恋对象以外的成人或伙伴进行社交互动;四是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
|
</p>
|
<h4 id="d166">(三)实例分析</h4>
|
<div class="bk2">
|
<p><b>游戏主题:</b>打招呼</p>
|
<p><b>游戏玩法:</b>成人和婴儿面对面坐着,带着动作说一些简单的语句,如挥手对婴儿说“宝宝,你好”“宝宝,再见”;或带着动作对婴儿说“我是××”“你真可爱”“谢谢”“你真棒”等。这时婴儿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同样的动作。
|
</p>
|
<p><b>游戏建议:</b></p>
|
<p>(1)此游戏适宜在婴儿生理状态良好时玩。</p>
|
<p>(2)在打招呼和做动作时应结合游戏情境,眼神亲切,声音清晰、温柔。</p>
|
<p>(3)若婴儿喜欢,可以多次重复动作和语句,引导婴儿开心地模仿和游戏。</p>
|
</div>
|
<h5 id="e189">1.游戏主题的选择</h5>
|
<p>此年龄段的婴儿特别喜欢模仿成人,通过声音、表情、身体动作等表达个体需求的能力增强,并乐意运用自己的能力与成人进行交流互动。他们已开始能够仔细观察成人的样子,感知成人的情绪情感,在真实的情境中听懂并理解成人的意思及其对自己的态度。因此,游戏中成人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与婴儿进行打招呼之类的简单言语交流,结合表情与动作的传递引导婴儿感知成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理解简单的言语,并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回应成人。这样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亲子互动氛围,促进安全、健康依恋关系的形成。同时,婴儿在与成人互动游戏过程中良好情绪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初步增强他们的社交愿望,为今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
</p>
|
<h5 id="e190">2.发展目标的确立</h5>
|
<p>根据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①在真实的游戏互动情境中,感知成人的情绪情感,理解成人简单言语表达的意思及其对自己的态度;②愿意模仿成人,能够运用声音、表情和动作等多种方式及时回应成人;③感受成人通过声音、动作、表情对自己传递的喜爱之情。
|
</p>
|
<h5 id="e191">3.游戏玩法的设计</h5>
|
<p>根据此年龄段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目标,以简单的打招呼的动作与语言为基础设计此游戏,拓展到除打招呼外的生活中常用社交短语如“谢谢”“我是××”“你真棒”等的使用,引导婴儿观察并模仿成人的常用社交动作,感知成人与自己交流时的情绪情感,理解情境中的言语和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体验轻松愉快的社交氛围。
|
</p>
|
<h4 id="d167">(四)指导要点</h4>
|
<p>在游戏开始前,一边挥手一边微笑地对婴儿说“宝宝,你好”。如果婴儿也挥手,可及时用简单的语言或动作鼓励婴儿并重复游戏。</p>
|
<p>灵活创设游戏情境,如靠近婴儿时,挥手说“宝宝,你好”;和婴儿眼神相对或拥抱时,说“宝宝,你</p>
|
</div>
|
</div>
|
</div>
|
<!-- 165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3)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65</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d-0">
|
真可爱”“我喜欢你”等;要离开婴儿时,挥手说“宝宝,再见”,并告诉婴儿自己去做什么,马上回来。
|
</p>
|
<p>此游戏中的成人可以是爸爸、妈妈或其他照料者,也可以尝试让婴儿相对熟悉的亲人或父母的朋友来和婴儿互动,逐步扩大其社交范围,缓解分离焦虑。</p>
|
<div class="bk2">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assets/images/tzyd.png" /></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ls2">依恋的三种类型</span></p>
|
<p>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思在研究母婴依恋的个别差异过程中提出了依恋的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三种类型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如下。</p>
|
<p><b>一、安全型</b></p>
|
<p>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喜欢与母亲接近,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放心地玩耍。他们时常观望母亲,与之微笑或远距离交流,寻求母亲分享他们的乐趣。母亲离开时,他们一般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立即接近母亲,寻求抚慰,并很快恢复平静、继续玩耍。对陌生人有不同程度的警觉与怕生,但有时也能试图接近和表示友好。事实上,依恋安全感的建立是这种母婴之间和谐关系经常受到强化的结果。母亲的敏感性表现在当婴儿需要时及时帮助和安慰他们,鼓励他们独自玩耍和活动,鼓励并示范对陌生人表示友好,让婴儿对母亲离开有心理准备.并且从不欺骗他们。
|
</p>
|
<p><b>二、回避型</b></p>
|
<p>这类婴儿很少理会母亲,很少关心母亲离开,多数时间自己玩耍。当母亲回来时主动回避与母亲的交往,抱他们时,他们会挣脱或转移目光,平静地回到自己的玩耍中去。对待陌生人甚至比对待母亲的回避还要少些。这类婴儿似乎对母亲没有形成亲密的联系。对这种现象主要有如下两种解释。①他们的母亲对婴儿的感情需要不敏感,或缺乏温情、表情呆板、很少愉快。婴儿发出的感情信息经常受到冷遇。久而久之,婴儿对之的感情也变得淡漠,或为了避免缺少温暖回报的痛苦而采取了冷淡的防御措施。②由于母亲外出工作,婴儿由多人抚养,从而没有形成对母亲或某一特定的人的依恋。
|
</p>
|
<p>我国目前出现了另一种特殊情况:母亲外出工作,子女由家庭其他成员照顾,如祖父母。于是,他们依恋的对象不一定是母亲。刘芳、胡平等人的研究发现,中国回避型婴儿的行为与安斯沃思的典型现象有些不同。这类婴儿在测验中对母亲冷淡而回避,但他们往往对母亲发出远距离微笑而毫无负性反应。同时,这些婴儿的家庭成员不存在对婴儿粗暴、冷漠、厌恶等情况。因而,刘芳和胡平等人把这类婴儿命名为“平淡型”。
|
</p>
|
<p><b>三、矛盾型</b></p>
|
<p>这类婴儿对母亲的离开十分警惕,在母亲离开后极端痛苦,但当母亲返回时表现出矛盾情绪。他们寻求与母亲接触,同时在母亲亲近时又生气地拒绝,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平复下来。此后他们将更加贴近母亲,生怕她再离开。他们在陌生环境中哭得最多、玩耍最少;对陌生人难以接近,社会适应上表现消极。这类婴儿没有建立起依恋的安全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这类婴儿的母亲对婴儿的感情依恋要求的反应往往不一样,有时对婴儿很亲近、依恋;有时又突然“不告而别”或欺骗婴儿,不履行诺言;当婴儿因此十分痛苦和反抗时,又会粗暴对待。母亲反复无常的态度使婴儿惶恐不安。他们对母亲无信赖感,不能预期在他们需要时母亲能够到来,所以他们不敢离开母亲,也较少独自玩耍。这类婴儿如遇到极端情况,他们将具有多疑、紧张而脆弱的性格倾向。
|
</p>
|
<p>依恋关系一旦建立,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尽管依恋具有从母婴双方带来的某些先天影响,但依恋基本上是在社会交往中建立的,是婴儿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生物社会关系。只要父母对孩子的气质特征和依恋类型有足够的认识和敏感,主动克服自身的育儿弱点和改善抚育方法,极端的和严重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
</p>
|
</div>
|
</div>
|
</div>
|
</div>
|
<!-- 166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4)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66</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assets/images/xxxgjc.png" /></p>
|
<p>1.(单选)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比认为,婴幼儿依恋关系明确期是在( )。</p>
|
<p>A.0~3个月</p>
|
<p>B.3~7个月</p>
|
<p>C.7~24个月</p>
|
<p>D.24~36个月</p>
|
<p>2.7~9个月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目标主要有哪些?</p>
|
<p>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身边亲友、邻居中你熟悉的某个1岁以下婴儿的行为表现案例,谈谈该婴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p>
|
<p>4.实践任务: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有助于0~1岁婴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游戏,试着将游戏名称、游戏玩法和游戏建议写下来,并演示游戏的玩法。</p>
|
</div>
|
</div>
|
</div>
|
<!-- 167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5)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67</span>
|
</li>
|
</ul>
|
<div class="rw-bg ml-9">
|
<div class="bj4">
|
<div class="bj5">
|
<h2 id="b001" class="td-1">学习任务二</h2>
|
<p class="h2-zt td-1
|
">1~2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assets/images/xxrwd.png" /></p>
|
<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
style="border-color: #5192c6;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lass="fz-15 img-0">
|
<tr class="table-th-bc">
|
<td class="center">项目</td>
|
<td class="center">内容</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 w15">学习目标</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①了解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特点。</p>
|
<p> ②熟悉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的设计依据。</p>
|
<p> ③掌握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目标与内容的设计方法。</p>
|
<p> ④能够设计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p>
|
<p> ⑤能够对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进行有效指导。</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要点</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任务重点:掌握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的设计目标与内容。</p>
|
<p>任务难点:能够对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实例进行分析。</p>
|
<p> 能够对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进行有效指导。</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建议</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b>学习前:</b></p>
|
<p>查阅 1~2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并记录下来。</p>
|
<p class="td-0"><b>学习中:</b></p>
|
<p>①完成本任务中的知识学习与互动活动。</p>
|
<p>②思考并总结设计1~2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p>
|
<p class="td-0"><b>学习后:</b></p>
|
<p>①完成本任务的学习效果检测。</p>
|
<p>②可以选取一家托育机构组织与实施自己设计的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运用</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你觉得在哪些工作场景中可以运用到所学内容?</p>
|
<textarea v-model="tableData.unitOne.three" placeholder="请输入内容" rows="9"
|
class="table-textarea" @change="setBookQuestion"></textarea>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反思</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请记录你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思考。</p>
|
<textarea v-model="tableData.unitOne.four" placeholder="请输入内容" rows="9"
|
class="table-textarea" @change="setBookQuestion"></textarea>
|
</td>
|
</tr>
|
</table>
|
</div>
|
</div>
|
</div>
|
<!-- 168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6)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68</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img class="rwmb-2" alt="" src="../../assets/images/aldr.png" /></p>
|
<p>1岁4个多月的多多已学会走路,并会说一些简短的生活用语。有一天,妈妈带多多玩做饭菜游戏时指着旁边的勺子对多多说:“多多,请拿勺子给妈妈。”多多很乐意地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走过去,蹲下拿起勺子走向妈妈。妈妈鼓掌并鼓励多多:“哇,你真棒!帮妈妈找到了勺子。”然后,多多又按妈妈的指令去拿了锅和萝卜。妈妈边说“炒萝卜”边用这些玩具做炒菜动作。多多边看边挥舞着小手,然后示意妈妈给她拿勺子。接着她模仿妈妈边说“炒萝卜”边炒了起来,乐此不疲。
|
</p>
|
<p><b>想一想:</b></p>
|
<p class="fm-kt">1.为什么多多听到妈妈的指令后会很乐意去拿玩具?后面又乐此不疲地模仿妈妈炒菜?</p>
|
<p class="fm-kt">2.要求1岁4个月的幼儿听指令取物对其有何意义?</p>
|
<p class="fm-kt">3.你能想到哪些让1~2岁幼儿感到有趣、愉快的游戏?</p>
|
<h3 id="c059">一、1~1.5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h3>
|
<h4 id="d168">(一)设计依据</h4>
|
<h5 id="e192">1.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h5>
|
<p>国外学者迪克逊通过观察研究发现,1岁幼儿开始对自己的镜像感兴趣,他们能够把自己镜像的重复动作与同其他幼儿的玩耍区分开来,并对自己镜像与自己活动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觉知。这说明此年龄段的幼儿已会把自己与他人分开,自我意识和“主体我”得到明确的发展,喜欢照镜子并认识镜子里的自己,喜欢显示自己的本领和成功。
|
</p>
|
<p>伴随自我意识、社会交往和认知的发展,此年龄段的幼儿能够察觉到环境的变化,会对陌生人表示新奇,会表现出丰富的情绪变化。比如,当在熟悉的环境中碰到陌生人时,他们会感到害羞;当新异物体突然出现时,他们会感到惊奇;当利用自己的本领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感到骄傲、自豪;当抢了别人玩具、做了不对的事情被成人指出来时,他们会感到内疚、不安。他们喜欢单独玩或者观看他人的游戏活动,开始对其他幼儿感兴趣,并能共同玩一会儿,喜欢多人游戏;初步开始理解并遵从成人简单的行为规则,如垃圾要扔到垃圾桶,吃饭要坐在餐桌旁等;喜欢注视并模仿成人的行为,如扫地、扔垃圾、擦桌子等;进入角色游戏萌芽初期,开始对家人、小动物、洋娃娃等表现出喜爱和兴趣;具备最初的自理能力,在成人做家务时或自己穿脱衣服时能帮点小忙;有自我保护意识,会依附安全的物体来确保自己的相对安全;遇到困难会请求帮助,若及时得到帮助或鼓励会开心、满足;当遭到拒绝或不被理睬时会表现出着急和不安,有时还会扔东西、发脾气。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对依恋对象的依恋仍比较强烈。他们已经能听懂成人的话语,并会运用简单的语句和成人交流。依恋对象如果要离开较长一段时间,若事先与其沟通,能够有效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
|
</p>
|
<h5 id="e193">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h5>
|
<p>此年龄段的幼儿的独立意识出现萌芽,开始为自己能动手做些事而感到高兴,有了自我服务并为家人服务的愿望和兴趣,如他们乐意帮成人拿东西。这是培养他们独立能力的契机。成人应当充分给予他们能够证明自己独立能力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保持愉快的情绪,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与能力。此阶段的幼儿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情绪丰富且变化多样,喜欢自己玩、看着别人玩或与成人、小伙伴一起游戏,社会交往需求与活动兴趣的范围扩大。因此,家庭或托育机构应当为幼儿提供相对固定的安全、舒适的游戏活动场地,增加户外活动及与同龄或较大月龄同伴交往的机会,提供相比1岁之前更为丰富的玩具或游戏材料,以满足其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比如,运动类玩具中的
|
</p>
|
</div>
|
</div>
|
</div>
|
<!-- 169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7)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69</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d-0">
|
拖拉和推动玩具(如拖拉小鸭、拖拉熊、小推车等)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行走能力,还能增强他们行走的乐趣。抓握玩具(如沙包、叮当球)能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数量等特点,或与同伴一起玩投掷游戏等;球类玩具(如按摩球、皮球)可以通过滚球、扔球、踢球等锻炼粗大动作技能,还可以引发同伴一起玩耍追逐。又如,益智类玩具中的积木、套盒,阅读类的拉片、布书、洞洞书等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与专注力的发展,也能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与自豪感。娃娃、餐具、电话等社会类玩具则能让幼儿主动模仿成人,体验成人生活的乐趣,提高自理能力,发展语言、情绪情感表达与社交能力。
|
</p>
|
<h4 id="d169">(二)设计目标与内容</h4>
|
<p>游戏目标为:一是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索的愿望,能够综合运用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社交需求;二是自我意识增强,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具备初步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乐意模仿成人或根据成人的指令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三是乐意和身边的成人及同龄伙伴交往互动,并能察觉到他人的心理和情绪情感,积极回应他人;四是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初步与托育机构教师和同伴建立比较安全的社交关系。
|
</p>
|
<h4 id="d170">(三)实例分析</h4>
|
<div class="bk2">
|
<p><b>游戏主题:</b>好玩的镜子</p>
|
<p><b>游戏玩法:</b>家长抱着幼儿在镜子前做出各种表情,如开心、难过、惊讶、滑稽、生气等,并伴随表情相应地说“我很开心”“我好难过”等,鼓励幼儿模仿自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家长还可以对着镜子指出自己五官和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并引导幼儿指出自己身体的对应部位。
|
</p>
|
<p><b>游戏建议:</b></p>
|
<p>(1)此游戏适宜在幼儿生理状态良好时玩。</p>
|
<p>(2)结合游戏情境,声音亲切温柔,耐心引导和等待幼儿的回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的表现。</p>
|
<p>(3)1岁多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模仿成人的表情与认识身体部位两种玩法可分开时段游戏。</p>
|
</div>
|
<h5 id="e194">1.游戏主题的选择</h5>
|
<p>幼儿成长的关键是他们作为一个人形成的自我意识。幼儿满1岁之后,对认识自己和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充满了兴趣,开始明白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并开始理解“我”“我的”“你”“你的”等概念。他们特别喜欢模仿成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也很乐意倾听并积极做一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这些反映了他们日益增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及其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同时,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表现或成人的鼓励与表扬而感到满足、开心和自豪。游戏中幼儿通过照镜子可以强化其区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激发其对自己身体的兴趣。镜子前模仿成人的表情可以提高他们对他人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的观察与感知能力,培养其幽默感;指认身体部位有助于他们理解这些名称的含义,建立动作、身体
|
</p>
|
</div>
|
</div>
|
</div>
|
<!-- 170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8)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70</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d-0">
|
部位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清楚地明白自己是一个真实的人,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在镜子前的模仿与互动中,成人肯定和鼓励的眼神、动作和语言会让他们感到快乐与满足,获得初步的自我成就感。
|
</p>
|
<h5 id="e195">2.发展目标的确立</h5>
|
<p>根据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①能够根据成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理解成人表达的意思及其对自己的态度,并及时回应成人;②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具备一定的模仿与理解能力,在成人的引导下乐意在镜子前积极地模仿成人的表情或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③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与成人成为亲密的游戏伙伴。
|
</p>
|
<h5 id="e196">3.游戏玩法的设计</h5>
|
<p>根据此年龄段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目标,以照镜子为基础设计此游戏,旨在强化幼儿区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游戏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成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感知成人对自己的鼓励,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亲子互动氛围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
</p>
|
<h4 id="d171">(四)指导要点</h4>
|
<p>在游戏开始前,成人带幼儿来到镜子前,可以说“我们来照镜子啦,这就是镜子”;然后问幼儿“镜子里有谁啊”“妈妈在哪里”“宝宝在哪里”,引导幼儿指认和区分自己与他人;当其指认正确后,要及时表扬他们。
|
</p>
|
<p>在游戏过程中,成人不仅可以是父母或其他照料者,也可以是幼儿相对熟悉的其他成人,还可以是家里大几岁的哥哥姐姐。成人带着幼儿一起在镜子前模仿互动;或者可以不对着镜子,成人或哥哥姐姐带其面对面进行表情、动作模仿或指认身体部位的游戏。
|
</p>
|
<h3 id="c060">二、1.5~2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h3>
|
<h4 id="d172">(一)设计依据</h4>
|
<h5 id="e197">1.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h5>
|
<p>1.5岁以上的幼儿独立行走已比较自如,开始有了书的概念,喜欢看书,已经有了用语言表示自我的能力,如使用代词“我”“你”来表示自我和他人。这说明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客体我,能从客体(如照片)中认识自己,用语言标定自己或他人。
|
</p>
|
<p>伴随着身体动作、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发展,1.5岁以上的幼儿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喜欢自己独立完成某一动作,有了独立行为倾向;情绪情感更加丰富,进一步产生了羞愧、自豪、操作焦虑和内疚、同情等情绪,且能较长地延续某种情绪状态;随着想象力、预测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始对黑暗或某种动物等感到害怕,如怕关灯或一人在黑屋独处,怕大灰狼等。他们能够适应新环境,但需要一段时间和照料者的陪伴。当照料者离开时他们会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会保护自己的东西,开始与伙伴共同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喜欢模仿他人,并初步表现出帮助、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喜欢帮成人做事,能按照指示完成简单的任务,如做简单的家务和收玩具等,从成人的面部表情中就能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开始能够明白别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心并安慰别人。国外学者卡洛莱对24个1~2岁的幼儿进行研究发现,当看到别人有痛苦的表现时,平均有1/3的1.5~2岁的幼儿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方式有轻拍对方、拥抱对方、给对方玩具或通过说同情话、提出解决办法、鼓励对方等。
|
</p>
|
</div>
|
</div>
|
</div>
|
<!-- 171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9)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71</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根据鲍尔比对依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划分观点,此年龄段幼儿仍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对依恋对象的依恋仍比较强烈,家长和其他照料者应当及时关注和回应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p>
|
<h5 id="e198">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h5>
|
<p>此年龄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会在成人或哥哥姐姐的陪伴下走出家门,与周围的成人和伙伴交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成人应当尊重他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愿望,引导其主动与身边的人交往,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例如,出门或离开托育机构活动室前,可以引导幼儿自己主动找鞋子、尝试穿鞋子、帮成人找鞋子等;在户外玩耍时遇到熟悉的人主动打招呼,熟悉同伴的称呼,与同伴一起游戏等;陪家人去购物或取包裹时,引导其帮助拿一些力所能及的物品。当幼儿有这些表现时,成人应大方地给予赞赏,促进其良好生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及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
</p>
|
<p>1.5~2岁幼儿的游戏多半是在摆弄各种玩具和物品的过程中进行的。家庭或托育机构应当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各类玩具和游戏材料,包括阅读类、运动类、益智类、艺术类等,给予他们充分自主探索的时间,并陪伴他们一起玩耍,选择合适的时机教给他们玩的方法。可以给幼儿提供布娃娃及其照顾布娃娃的碗勺、杯子、被子、小车等,引导其照料小宝宝,体验模仿成人行为与关心、照顾他人的乐趣。又如,提供一些有趣的洞洞书,好玩的沙锤、八音盒,带其玩简单的手指游戏等。应注意的是,当幼儿在玩得津津有味时,成人不要打断他们,以免影响其专注力。
|
</p>
|
<h4 id="d173">(二)设计目标与内容</h4>
|
<p>游戏目标为:一是能够主动专注地探索周围世界,主动表达情绪情感和社交需求,如遇到或看到自己害怕的情境或事物,能主动表达害怕的情绪并在成人的引导下进行初步的调节。二是乐意与成人或伙伴共同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察觉到他人的情绪情感,理解“对”与“不对”,开始懂得安慰他人,有初步分享意识。三是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能根据成人的指令或生活情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会因为成人的表扬而感到快乐和满足。四是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能够与托育机构教师和同伴建立比较稳定的社交关系。
|
</p>
|
<h4 id="d174">(三)实例分析</h4>
|
<div class="bk2">
|
<p><b>游戏主题:</b>我的小鼓咚咚响</p>
|
<p><b>游戏玩法:</b>成人拿出小鼓用手敲打给幼儿看,然后拿出鼓槌敲打小鼓,问幼儿听到什么声音,边敲边说“咚咚咚,我的小鼓咚咚咚”;把鼓槌给幼儿,引导幼儿试着敲打,并引导幼儿跟着鼓点节奏说“咚咚咚,我的小鼓咚咚咚”“咚咚咚,我的小鼓会唱歌”等简短儿歌;学会敲鼓后可引导幼儿变换敲鼓的快慢节奏进行游戏。
|
</p>
|
<p><b>游戏建议:</b></p>
|
<p>(1)游戏时成人要热情地引导和陪伴幼儿。</p>
|
<p>(2)及时鼓励幼儿,引导幼儿感受敲小鼓的韵律与节奏。</p>
|
<p>(3)若家里没有小鼓,可以换成沙锤、铃铛等乐器;也可以用家里的瓶子、罐子、盘子等代替。鼓槌可以用木棒、笔或功能类似的物品代替。</p>
|
</div>
|
</div>
|
</div>
|
</div>
|
<!-- 172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0)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72</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id="e199">1.游戏主题的选择</h5>
|
<p>音乐是较能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声音的旋律和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此年龄段的幼儿喜欢模仿成人,乐意动手操作与表达。小鼓是常见且操作简便的一种儿童乐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成人敲小鼓的动作,感知小鼓的韵律与节奏,发现动作的快慢与声音的关系,在一边敲打一边念儿歌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力量和本领,体验“我会敲小鼓”的自我满足感与成就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
</p>
|
<h5 id="e200">2.发展目标的确立</h5>
|
<p>根据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①乐意模仿敲小鼓的动作,体验敲鼓的乐趣;②互动游戏时能够基本理解成人表达的意思,在引导下感知小鼓声音的旋律和节奏,积极跟着成人念儿歌;③与成人成为亲密的游戏伙伴,参与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
</p>
|
<h5 id="e201">3.游戏玩法的设计</h5>
|
<p>根据此年龄段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目标,以敲小鼓为基础设计此游戏,发展幼儿的声音感知能力和语言、动作的模仿能力。游戏中一方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成人有节奏地敲小鼓和念儿歌;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尝试变换敲鼓的快慢节奏,并及时给予鼓励,促使他们在模仿与自主变换敲打节奏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游戏体验。
|
</p>
|
<h4 id="d175">(四)指导要点</h4>
|
<p>在游戏开始前,成人可以拿着鼓告诉幼儿“这是鼓”,然后问幼儿“这是什么”。若幼儿回答正确,及时给予鼓励,然后可以接着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敲小鼓的游戏”。让幼儿有心理准备,知道接下来要玩游戏了。
|
</p>
|
<p>在游戏过程中,成人除了家长和其他照料者,也可以是托育机构教师、幼儿熟悉的其他成人或哥哥姐姐。</p>
|
<p>若选择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代替进行游戏,要注意游戏材料的卫生与安全,避免过重的、尖锐的或破损物品伤到幼儿。游戏场地除室内外,也可以选择环境安全适宜的户外。</p>
|
<div class="bk2 show-after">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assets/images/tzyd.png" /></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ls2">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分化理论</span></p>
|
<p>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关于儿童情绪分化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有以下两种。</p>
|
<p>第一,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有8~10种,被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在个体发展中不是同时显现的。它们随着婴儿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这一顺序符合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
|
</p>
|
<p>第二,孟昭兰提出了个体情绪发生的次序、时间,并具体指出了引发各种情绪的诱因。</p>
|
<p>初生时,婴儿可由痛刺激引起痛苦情绪,由异味刺激引起厌恶情绪,由新异性光、声或运动刺激引起注视的兴趣,由内部过程节律反应引起微笑。</p>
|
<p>3~6周,婴儿在听到高频人语声或看到人的面孔时会出现社会性微笑。</p>
|
<p>2个月时,婴儿在接受药物注射时会出现愤怒情绪。</p>
|
<p>3~4个月时,婴儿在接受治疗、受到痛刺激时会产生悲伤的情绪。</p>
|
</div>
|
</div>
|
</div>
|
</div>
|
<!-- 173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1)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73</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k2">
|
<p>7个月时,婴儿进一步会因为熟人分离产生分离悲伤,并惧怕从高处降落。</p>
|
<p>1岁,新异物体的突然出现,会使幼儿感到惊奇。</p>
|
<p>1~1.5岁,当在熟悉环境中碰到陌生人时,幼儿出现害羞表情;同时,他们在此时开始出现骄傲、自豪的情绪,喜欢显示自己的成功,并开始出现负罪感。当抢了别人的玩具、做了不对的事时,幼儿会感到内疚、不安。
|
</p>
|
</div>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assets/images/xxxgjc.png" /></p>
|
<p>1.(单选)下列哪项不属于1~1.5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是( )。</p>
|
<p>A.具有同理心,能明白别人的痛苦并安慰别人</p>
|
<p>B.在熟悉环境中碰到陌生人时会感到害羞</p>
|
<p>C.喜欢单独玩或者观看他人的游戏活动</p>
|
<p>D.当新异物体突然出现时,会感到惊奇</p>
|
<p>2.(多选)下列属于1.5~2岁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是( )。</p>
|
<p>A.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逐步增强,喜欢独立完成某一动作</p>
|
<p>B.初步表现出帮助、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p>
|
<p>C.能按照指示完成简单的任务,如做简单的家务和收玩具</p>
|
<p>D.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开始能够明白别人的痛苦</p>
|
<p>3.1.5~2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目标有哪些?</p>
|
<p>4.实践任务: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有助于1~2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游戏方案。请老师修改完善后尝试到亲友家或托育机构找到相应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组织实施,实践后写一份活动总结。</p>
|
</div>
|
</div>
|
</div>
|
<!-- 174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2)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74</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rw-bg">
|
<div class="bj4">
|
<div class="bj5">
|
<h2 id="b001" class="">学习任务三</h2>
|
<p class="h2-zt
|
">2~3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bodystyle">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assets/images/xxrwd.png" /></p>
|
<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
style="border-color: #5192c6;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lass="fz-15 img-0">
|
<tr class="table-th-bc">
|
<td class="center">项目</td>
|
<td class="center">内容</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 w15">学习目标</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①了解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特点。</p>
|
<p> ②熟悉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的设计依据。</p>
|
<p> ③掌握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目标与内容的设计方法。</p>
|
<p> ④能够设计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p>
|
<p> ⑤能够对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进行有效指导。</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要点</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任务重点:掌握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的设计目标与内容。</p>
|
<p>任务难点:能够对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实例进行分析。</p>
|
<p> 能够对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进行有效指导。</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建议</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b>学习前:</b></p>
|
<p>查阅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并记录下来。</p>
|
<p class="td-0"><b>学习中:</b></p>
|
<p>①完成本任务中的知识学习与互动活动。</p>
|
<p>②思考并总结设计 2~3 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p>
|
<p class="td-0"><b>学习后:</b></p>
|
<p>①完成本任务的学习效果检测。</p>
|
<p>②可以选取一家托育机构组织与实施自己设计的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p>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运用</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你觉得在哪些工作场景中可以运用到所学内容?</p>
|
<textarea v-model="tableData.unitOne.five" placeholder="请输入内容" rows="9"
|
class="table-textarea" @change="setBookQuestion"></textarea>
|
</td>
|
</tr>
|
<tr>
|
<td class="center table-th-bc">学习反思</td>
|
<td class="ta-l table-tr-bc">
|
<p class="td-0">请记录你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思考。</p>
|
<textarea v-model="tableData.unitOne.six" placeholder="请输入内容" rows="9"
|
class="table-textarea" @change="setBookQuestion"></textarea>
|
</td>
|
</tr>
|
</table>
|
</div>
|
</div>
|
</div>
|
<!-- 175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3)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75</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img class="rwmb-2" alt="" src="../../assets/images/aldr.png" /></p>
|
<p>2岁半的芝芝和家人在看冬奥会。看到中国短道速滑接力比赛获得金牌的领奖环节时,她兴奋地跑到房间拿来两块奖牌(姐姐在幼儿园获得的)挂在脖子上,得意洋洋地跳起来大声说:“冠军,我有金牌!”姐姐看到后,跑过去直接从芝芝的脖子上取走了一块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说:“这是我的,我也有金牌!”芝芝忍不住伤心地哭起来,妈妈说:“宝贝,你有两块,你和姐姐一人一块可以吗?”芝芝回答:“可以,我要自己拿给她!”姐姐没理会。芝芝更伤心了,一边哭闹一边喊“我要自己拿给姐姐!”经过家人的引导,6岁的姐姐把拿走的金牌重新挂在了芝芝的脖子上。芝芝低头看了一眼两块金牌,努力地取下一块递给了姐姐,接着露着笑脸耸耸肩膀说道:“我和姐姐都是冠军,我们都有金牌!”
|
</p>
|
<p><b>想一想:</b></p>
|
<p class="fm-kt">1.芝芝为什么哭?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把奖牌拿给姐姐?</p>
|
<p class="fm-kt">2.如果你在一旁,你会如何引导他们?尊重2~3岁幼儿的自主意愿有何意义?</p>
|
<p class="fm-kt">3.你能想到哪些促进2~3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游戏?</p>
|
<h3 id="c061">一、2~2.5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h3>
|
<h4 id="d176">(一)设计依据</h4>
|
<h5 id="e202">1.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h5>
|
<p>2岁是幼儿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十分快速的时期。他们一睁开眼就开始到处乱跑,吵吵闹闹。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和模仿能力强,想要尝试各种事物,学习各种本领和技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及与他人相处,独立自主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已经建立了自我意识,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坚持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常把“不”“不要”挂在嘴边,一旦开始做某事就难以改变主意。他们开始进入秩序敏感期,对顺序性、生活习惯及物品的摆放规则等都有自己的秩序要求。如果这种秩序和规则被打破,他们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发脾气。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已经能用简单的完整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感受和情绪。他们开始谈论情绪,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来使他人帮助自己调节情绪。他们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他人和外界事物,会说“谢谢”“早上好”“再见”等简单的社交用语,会使用代词、连词和少量的形容词。他们可以自己看书,能够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喜欢念儿歌,乐意玩简单的手指游戏。
|
</p>
|
<p>根据婴幼儿社会化基本过程的阶段划分,24~36个月及以上的幼儿处于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2.5岁幼儿已经能够离开依恋对象一段时间,在科学引导下能够较好适应托育机构的生活,喜欢与同龄伙伴及熟悉的成人交往,乐意参加集体游戏,热衷于家庭角色游戏,可以与同伴一起玩简单的平行游戏。但在交往中他们主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发脾气、抢玩具的行为时有发生。不过随着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他们对他人的情绪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并且有了简单的是非观念和初步的规则意识,如知道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好的,打人是不对的,玩具要收起来等。
|
</p>
|
<h5 id="e203">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h5>
|
<p>此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动作发展迅速,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并且很希望能有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运用各种感知觉去主动探索周围世界。成人在照料或陪伴他们游戏时,应当随时关注他们的动态,尊重他们秩序敏感期的特点和游戏意愿,为他们提供柔软、安全、无过多限制的场地以及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进行活动,营造温馨、舒适的心理环境。该年龄段的幼儿虽自主意识较强,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伤害。在游戏过程中,成人应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常识,如不把玩具放进嘴
|
</p>
|
</div>
|
</div>
|
</div>
|
<!-- 176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4)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76</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d-0">
|
里、绳子不能套在脖子上、在成人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奔跑时不与他人发生冲撞等,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
</p>
|
<p>幼儿的游戏伙伴从成人过渡到同伴,从个体活动过渡到集体活动,体现了其游戏活动中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人应当多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促进其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当幼儿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时,成人应当尊重他们的游戏意愿,鼓励和倾听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心理感受,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社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幼儿缺少玩伴时,成人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的游戏,对于不擅长与婴幼儿互动的家长或教育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尊重他们在秩序敏感期的特点,以他们的反应为导引,追随和模仿他们的行为,当儿童看到成人模仿自己时会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往往会产生一个新的游戏,以延长游戏时间,这样“可怕的两岁”也就不再可怕了。
|
</p>
|
<h4 id="d177">(二)设计目标与内容</h4>
|
<p>游戏目标为:一是能够自主地探索周围世界,主动表达情绪情感和社交需求;二是乐意与成人或同龄伙伴共同游戏,在成人的引导下能理解他人的情绪,并初步控制自我情绪,具备简单的是非观念和初步规则意识,懂得简单地关心他人和安慰他人,有初步分享与合作意识;三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成人的吩咐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期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表扬;四是能够离开家长或其他照料者一段时间,与托育机构教师和同伴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
|
</p>
|
<h4 id="d178">(三)实例分析</h4>
|
<div class="bk2">
|
<p><b>游戏主题:</b>手指谣</p>
|
<p><b>游戏玩法:</b>与幼儿面对面坐下,成人一边念儿歌一边和幼儿互动。</p>
|
<p>一根手指点点(伸出一根手指在幼儿手掌心轻轻点两下);两根手指敲敲(伸出两根手指在幼儿手掌心轻轻敲两下);三根手指捏捏(伸出三根手指在幼儿手臂上轻轻捏两下);四根手指挠挠(伸出四根手指在幼儿手心或脸蛋上轻轻挠两下);五根手指咯吱咯吱(伸出一只手或两只手咯吱咯吱给幼儿全身挠痒痒)。
|
</p>
|
<p><b>游戏建议:</b></p>
|
<p>(1)成人要熟悉歌谣,专注热情地与幼儿互动。</p>
|
<p>(2)及时鼓励幼儿;速度不要过快,让幼儿充分感受游戏过程中的乐趣。</p>
|
<p>(3)游戏可重复数次,引导幼儿模仿儿歌和动作,熟悉玩法后调换角色。</p>
|
</div>
|
<h5 id="e204">1.游戏主题的选择</h5>
|
<p>此年龄段的幼儿语言得到快速发展,学习与模仿能力较强,对念儿歌和手指游戏很感兴趣,喜欢和他人互动游戏。因此,手指游戏作为一类常见的深受幼儿喜爱且简便、易操作互动的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动作、认知及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综合发展。其中,情绪情感与社会性主要体现为幼儿在与成人或伙伴进行语言和身体互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快乐、成就感及同伴情谊。
|
</p>
|
</div>
|
</div>
|
</div>
|
<!-- 177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5)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77</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id="e205">2.发展目标的确立</h5>
|
<p>根据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①能够理解游戏的内容和简单规则,体验与成人身体互动的乐趣;②乐意模仿手指歌谣和动作,在引导下能够与成人互换角色进行游戏互动;③喜欢互挠痒痒,与他人成为亲密的游戏伙伴。
|
</p>
|
<h5 id="e206">3.游戏玩法的设计</h5>
|
<p>根据此年龄段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目标,以语言和身体互动为基础设计此手指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与成人亲密接触,学会倾听与模仿儿歌和动作。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预测会发生什么,在身体接触尤其是最后咯吱咯吱挠痒痒到来之前他们会忍不住笑出来,或是投来紧张与期待的眼神。这增进了成人与幼儿的情感联系。当幼儿和成人互换角色后,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了。
|
</p>
|
<h4 id="d179">(四)指导要点</h4>
|
<p>在游戏开始前,成人与幼儿面对面坐好后,可以将手藏到背后,问他们“妈妈的手去哪儿了”。在幼儿找到后成人对他们说:“你的眼睛真亮。今天,我们一起用小手来玩游戏!”成人引导幼儿开始专注倾听和观察游戏玩法。
|
</p>
|
<p>除了家长或其他照料者,也可以是托育机构教师、幼儿熟悉的其他成人或哥哥姐姐带他们来玩此游戏。</p>
|
<p>幼儿熟悉玩法后,成人可以变换游戏时身体接触的部位,也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手指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手指还可以变成什么”“手可以用来做什么”等改变游戏玩法,发散幼儿的思维,丰富其情感体验。</p>
|
<h3 id="c062">二、2.5~3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h3>
|
<h4 id="d180">(一)设计依据</h4>
|
<h5 id="e207">1.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h5>
|
<p>2.5~3岁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日趋成熟。他们能把自己与客体清楚分开,把对自己的称呼从名字改成了“我”,处于“我自己”的阶段,能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和家人的基本情况,对自己的物品常说“这是我的”。他们的词汇量在阅读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激增,他们喜欢阅读图书、听故事、念儿歌、与他人交谈,并从中体会到自信和快乐。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仍处于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愿望不断增强,认识范围不断扩大,求知欲与探索能力不断增强,特别喜欢问“是什么”“为什么”等。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自我服务及从事一些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基本可以自己吃饭、穿脱衣服、穿鞋、上厕所、洗手、扫地、擦桌子、取送东西、浇花、收拾玩具、整理房间等。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很希望与他人交往,热衷于玩假装游戏,喜欢和固定的同龄伙伴玩耍。在游戏时,他们乐意和小朋友挨在一起,但仍以平行游戏为主。他们有时会进行分享与合作,知道轮流、排队等游戏规则。他们有时会发脾气、争抢等,但理解他人情绪和需要的能力有所增强,对极端情绪的控制能力明显提高,甚至会试图隐瞒自己的情绪。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的自我评价和道德品质有了初步发展,他们的自我评价依靠家人或教师的评价。他们能够判断“好”与“坏”“对”与“错”,在适当场合懂得用语言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来得到表扬或避免批评。比如,向成人“告状”,主动告诉成人某件不对的事情不是自己做的,主动说出自己认为表现好的事情等。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如嫉妒,性别意识开始萌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知道不同性别的显著特征,知道男孩和女孩喜欢玩的玩具有所不同,更喜欢和同性别的同龄伙伴玩耍等。
|
</p>
|
</div>
|
</div>
|
</div>
|
<!-- 178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6)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78</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id="e208">2.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h5>
|
<p>此年龄段的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社交愿望都十分强烈。成人应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且安全、卫生、舒适的游戏环境,尽可能地为其多创造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尊重其自主游戏意愿,用心观察其情绪情感和社会发展需求,鼓励其与固定玩伴玩游戏,支持他们的假装社交游戏。当游戏过程中发生冲突时,成人应积极倾听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事情发生经过,认同他们的情绪情感,引导他们思考发生冲突的原因并尝试自主解决冲突,帮助他们合理宣泄情绪,促进其在社交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语言发展迅速,阅读与表达兴趣和欲望强烈。成人应为他们提供丰富且适宜的图书资料,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学习情绪情感表达的多种方式,提高社会交往兴趣和技能技巧,促进其良好学习品质与分享、合作、移情、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p>
|
<p>此年龄段的幼儿的自我评价、道德品质、是非观念和性别意识等都有初步发展。成人在与他们交往交流时应当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科学评价他们,认同与鼓励他们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良好表现,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认同自己的性别,不以性别的刻板印象来限制他们探索学习的欲望和范围。
|
</p>
|
<h4 id="d181">(二)设计目标与内容</h4>
|
<p>游戏目标为:一是能够自主探索玩具或游戏材料,游戏中积极与成人或伙伴互动,主动表达情绪情感和社交需求;二是在角色装扮游戏中能初步体验和理解不同角色的情绪情感,在成人的引导下能够控制自己的极端情绪,有是非观念,懂得关心和安慰他人,具备初步的分享、合作、规则意识及解决伙伴冲突的能力;三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成人的吩咐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四是知道并认同自己的性别,能够与托育机构教师及同伴建立友好的社交关系。
|
</p>
|
<h4 id="d182">(三)实例分析</h4>
|
<div class="bk2">
|
<p><b>游戏主题:</b>角色扮演游戏</p>
|
<p><b>游戏玩法:</b>为幼儿和伙伴创设一个可以自由装扮的空间,提供落地镜和常见角色的服装和道具,如家庭中的娃娃、奶瓶、餐具、厨具、包包等,超市售货员、收银员的服装道具,医院医生的服装道具等。
|
</p>
|
<p><b>游戏建议:</b></p>
|
<p>(1)提供的游戏空间应相对宽敞明亮,服装道具确保安全卫生。</p>
|
<p>(2)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建议半小时以上。</p>
|
<p>(3)让幼儿或伙伴自己选择角色进行装扮和游戏,非必要时不干扰和打断他们。</p>
|
</div>
|
<h5 id="e209">1.游戏主题的选择</h5>
|
<p>2.5~3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相比以往突飞猛进,象征思维也得到显著发展,模仿与学习能力强。且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热衷于和成人或伙伴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在扮演收银员时,他们能够理解假装扫码付款的动作,在没有真钱时能理解伙伴从口袋里拿钱出来假装给钱的动作,随后放进收银柜,玩得乐此不疲。因此,当幼儿在玩生活中常见的角色装扮游戏时,成人在角色装扮、道具使用、角色间沟通交流的过
|
</p>
|
</div>
|
</div>
|
</div>
|
<!-- 179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7)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
<li class="headerText-bc">学习模块七</li>
|
<li class="headerText">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与指导</li>
|
<li class="header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Right.png" alt="">
|
<span>179</span>
|
</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td-0">
|
程中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练习自主穿脱衣服的机会,促进其自理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促进他们语言、动作、认知及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
</p>
|
<h5 id="e210">2.发展目标的确立</h5>
|
<p>根据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①能够在成人的适当帮助下自主动手装扮喜欢的角色,体验和伙伴一起装扮的乐趣;②在角色扮演中能够使用简单的日常用语进行交流,表现出初步的分享、合作与规则意识,若游戏中发生同伴冲突能够在成人的引导下顺利解决问题;③游戏结束后,能够在成人的引导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
</p>
|
<h5 id="e211">3.游戏玩法的设计</h5>
|
<p>根据此年龄段的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目标,以角色扮演为基础设计此游戏。游戏中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装扮,在落地镜前观察和欣赏自己的装扮成果,不仅密切结合了其自理能力发展的需要,也让其充分体验了模仿与装扮的乐趣。扮演角色、操作道具、交往互动的实践过程有助于促进其情绪情感的表达与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
|
</p>
|
<h4 id="d183">(四)指导要点</h4>
|
<p>第一,平常的生活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常见角色的装扮和主要行为,积累游戏经验。</p>
|
<p>第二,鼓励幼儿和比他们大两三岁的哥哥姐姐玩此角色游戏。他们往往在与哥哥姐姐玩游戏时,分享与合作的意愿和兴趣更高,学习能力更强。</p>
|
<p>第三,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对新角色的兴趣和认识,可适当更新服装和道具、增添游戏材料。</p>
|
<div class="bk2 show-after">
|
<p><img class="rwmb-5" alt="" src="../../assets/images/tzyd.png" /></p>
|
<p class="center"><span class="ls2">0~3岁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类型</span></p>
|
<p>同情心、安慰、分享、助人、合作行为等是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p>
|
<p><b>一、同情心</b></p>
|
<p>同情心是一种道德情感。在情感层面,它表现为对他人处境和遭遇的情感认同,是一种能与他人在感情上引起共鸣的能力;在行为动机层面,它表现为想分担他人的苦难忧愁,并发自内心地想给予他人慰藉、关心和帮助。对于0~3岁婴幼儿而言,共情行为是其同情心的主要表现形式。婴幼儿能够觉察到他人的难过与悲伤,具备初步理解他人想法和情感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情感共鸣。比如,看到妈妈伤心流泪,婴幼儿也会跟着一起哭泣。
|
</p>
|
<p><b>二、安慰行为</b></p>
|
<p>安慰行为是指个体在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如烦恼、忧伤、痛苦)后,试图通过语言或行动使他人摆脱消极情绪,重获积极情绪的行为。可见,安慰行为具备两个要素:首先,要能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其次,要通过一定的技巧使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婴幼儿时期开始出现各种安慰行为,如满怀同情地跑到需要安慰者的身边观望,轻轻拉一拉正在哭泣的伙伴的衣服,把玩具递给闷闷不乐的伙伴。婴幼儿的安慰行为虽然非常简单直接,但饱含真情实感。
|
</p>
|
<p><b>三、分享行为</b></p>
|
<p>分享行为是指个人把属于自己的物品、情感、智慧、机会等与他人共享,从而使他人能从中得到益处的行为。分享行为的产生往往受分享观念的支配。分享观念是指个体对与他人共同分享资源的正确看法,其对立面是“独占”“多占”。婴幼儿大约从1岁半起就能初步形成分享意识,互惠性是婴幼儿分享行为的主要动机。
|
</p>
|
</div>
|
</div>
|
</div>
|
</div>
|
<!-- 180页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8)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60 mb-25">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
|
<img class="img-0" src="../../assets/images/headerBj.png" alt="">
|
<span>180</span>
|
</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k2">
|
<p><b>四、助人行为</b></p>
|
<p>助人行为是指个体关心他人并提供帮助的行为,包括助人者、受助者和情境三个要素。婴幼儿很早就出现了助人行为。基本上1岁多幼儿就愿意也能够帮助成人做家务,如会应妈妈的要求去帮忙丢垃圾或拿一张餐巾纸。
|
</p>
|
<p><b>五、合作行为</b></p>
|
<p>合作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活动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婴幼儿的合作行为通常发生在游戏过程中。有研究显示,18~24个月的幼儿就能够与家长开展合作游戏了。婴幼儿合作行为的出现对其社会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p>
|
</div>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assets/images/xxxgjc.png" /></p>
|
<p>1.(单选)下列不属于2.5~3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游戏设计目标与内容的是( )。</p>
|
<p>A.在角色装扮游戏中能初步体验和理解不同角色的情绪情感</p>
|
<p>B.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具备初步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p>
|
<p>C.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p>
|
<p>D.知道并认同自己的性别,能够与托育机构教师及同伴建立友好的社交关系</p>
|
<p>2.(多选)下列属于2~2.5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是( )。</p>
|
<p>A.已经能用简单的完整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感受和情绪</p>
|
<p>B.已经建立了自我意识,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p>
|
<p>C.开始进入秩序敏感期,对生活习惯及物品的摆放有自己的秩序要求</p>
|
<p>D.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他人和外界事物,会说简单的社交用语</p>
|
<p>3.2.5~3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p>
|
<p>4.实践任务: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有助于2~3岁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游戏方案。请老师修改完善后尝试到早教或托育机构找到相应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组织实施,实践后写一份活动总结。</p>
|
</div>
|
</div>
|
</div>
|
<!-- 181页 封底 -->
|
<div class="page-box mt-20" page="189" style="padding-bottom: 0px">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9) > -1">
|
<img class="img-0" alt="" src="../../assets/images/FD.jpg" />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script>
|
import { getResourcePath } from "@/assets/methods/resources";
|
import { getCollectResource, setCollectResource } from "@/assets/methods/resources";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Seven",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data() {
|
return {
|
collectImg: require("../../assets/images/icon/heart.png"),
|
collectCheck: require("../../assets/images/icon/heart-check.png"),
|
videoPathOne: "",
|
videoPathTwo: "",
|
videoPathThree: "",
|
videoPathFour: "",
|
videoPathFive: "",
|
collectResourceList: [],
|
chapterData: {
|
isCollectVideo: false,
|
isCollectVideo01: false,
|
isCollectVideo02: false,
|
isCollectVideo03: false,
|
isCollectVideo04: false,
|
isCollectVideo05: false,
|
isCollectVideo06: false,
|
},
|
tableData: {
|
unitOne: {
|
one: "",
|
two: "",
|
three: "",
|
four: "",
|
five: "",
|
six: "",
|
}
|
}
|
}
|
},
|
async mounted() {
|
const bookQuestion = localStorage.getItem("toddleGame-book-chapter07-tableData");
|
if (bookQuestion) {
|
this.tableData = JSON.parse(bookQuestion);
|
}
|
},
|
methods: {
|
setBookQuestion() {
|
localStorage.setItem(
|
"toddleGame-book-chapter07-tableData",
|
JSON.stringify(this.tableData)
|
);
|
}
|
}
|
}
|
</script>
|
|
<style lang="less" scoped></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