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lint-disable no-irregular-whitespace -->
|
<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1">
|
<div class="page-box" page="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enter coverImg">
|
<img alt="" class="imz" src="../../image/Cover.jpg" />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enter coverImg">
|
<img alt="" class="imz" src="../../image/Cover.jpg" />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pdf-content">
|
<hr />
|
<p><b>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b></p>
|
<p>
|
体育与健康/毛振明,于素梅主编.—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2023.6重印)
|
</p>
|
<p>ISBN 978-7-303-27568-7</p>
|
<p>
|
Ⅰ.①体… Ⅱ.①毛…②于…
|
Ⅲ.①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教材②健康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教材 Ⅳ.①G634.961
|
</p>
|
<p>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260336号</p>
|
<hr />
|
<p><br /></p>
|
<p><br /></p>
|
<hr />
|
<p class="left">
|
<b>教材意见反馈:</b>gaozhifk@bnupg.com 010-58805079
|
</p>
|
<p class="left">营销中心电话:010-58802755 58800035</p>
|
<hr />
|
<p class="left">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www.bnupg.com</p>
|
<p class="left">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2-3号</p>
|
<p class="left"> 邮政编码:100088</p>
|
<p class="left">印 刷:北京盛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p>
|
<p class="left">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p>
|
<p class="left">开 本:889mm×1194mm 1/16</p>
|
<p class="left">印 张:18.5</p>
|
<p class="left">字 数:460千字</p>
|
<p class="left">版 次:2022年8月第3版</p>
|
<p class="left">印 次:2023年6月第29次印刷</p>
|
<p class="left">定 价:38.80元</p>
|
<hr />
|
<p class="left">策划编辑:林 子 姚贵平</p>
|
<p class="left">责任编辑:孟 浩 梁宏宇</p>
|
<p class="left"> 冯 倩 林 子</p>
|
<p class="left">插图绘制:先帷帷</p>
|
<p class="left">装帧设计:焦 丽</p>
|
<p class="left">美术编辑:焦 丽</p>
|
<p class="left">责任校对:陈 民</p>
|
<p class="left">责任印制:陈 涛</p>
|
<p class="center"><b>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b></p>
|
<p class="center"><b>反盗版、侵权举报电话:</b>010-58800697</p>
|
<p class="block2">北京读者服务部电话:010-58808104</p>
|
<p class="block2">外埠邮购电话:010-58808083</p>
|
<p class="block2">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制管理部联系调换。</p>
|
<p class="block2">印制管理部电话:010-58808284</p>
|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id="a002" class="front">出版说明</h1>
|
<p class="block">
|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安排,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组织有关出版单位完成对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7门公共基础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修订工作,修订教材经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统一标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
|
</p>
|
<p class="block">
|
修订教材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国家新要求编写,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聚焦核心素养、注重德技并修,在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呈现形式、配套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旨在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向就业和升学并重转变,打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
</p>
|
<p class="block">
|
各地要指导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认真贯彻实施《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确保选用本次审核通过的国家规划修订教材。如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给出版单位,以推动编写、出版单位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材质量。
|
</p>
|
<p class="block1">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p>
|
<p class="block1">2023年6月</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id="a003" class="front">序</h1>
|
<p class="block">
|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新时代要求培养具有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新一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做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指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学校体育在2030年必须实现五个具体的、可量化评价的目标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学校体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体育与健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课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满足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未来从业的需求和担当时代重任的需求。
|
</p>
|
<p class="block">
|
“体育与健康”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旨在引导中职学生提升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传承体育精神。如何保证这些基本功能在《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得到落实,是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
</p>
|
<p class="block">
|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最大的特色在于职业性,或者称为职业体能性。我们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体能要求各不相同:教师需要久站,需要集中精力、大声讲话,所以能久站、专注力强是教师的职业体能需求;有些维修工种,需要在狭小的空间里长时间地进行精细操作,这就需要小肌肉群的长时间参与,故小肌肉群的力量与耐力是他们的职业体能需求;等等。不同类型的中职学校应该怎样进行特殊的体能训练?如何根据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体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很好地回应了这些问题。《体育与健康》教材则依据课程标准,有效地回应了这些问题。
|
</p>
|
<p class="block">
|
时代发展会不断对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新的要求。此次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了“健康教育(18学时)+体能(36学时)+运动技能(90学时+72学时)”的新体系,是对时代需求的有效回应。我们必须夯实健康知识,抓好运动技能,强化“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理念,有机融入体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成为终身体育的实践者。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本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探索:一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大力强化体能训练和健康教育内容;三是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四是为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可能;五是努力为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三自主”(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教师)和“走班制”教学创造条件;六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注重学习的可视化建设,提供大量的融媒体资源。
|
</p>
|
<p class="block">
|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很多的努力和创新还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愿意继续努力,也希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和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探索和建设更科学、更有效的体育课和《体育与健康》教材。
|
</p>
|
<p class="block">
|
党和国家号召我们: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向我们这一代人提出的要求,是中职学生、中职体育教师必须担负起的历史责任。我们没有退缩的空间,没有躲避的理由,只能勇敢地担起重担。
|
</p>
|
<p class="block">
|
让我们共同努力,踏实前行,创造新时代新的中职体育经验与模式!
|
</p>
|
<p class="block">是为序。</p>
|
<p class="block1">《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p>
|
<p class="block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p>
|
<p class="block1">毛振明</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id="a004" class="front">前言</h1>
|
<p class="block">
|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课标》)编写。
|
</p>
|
<p class="block">
|
编写人员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围绕新时代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与中职学生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标《课标》,按照“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思路,为中职学生和从事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精心策划并撰写了本教材及配套的教师用书,以期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其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等的学习需求,形成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更好地帮助中职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本教材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中,通过教会、勤练、常赛,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的兴趣,促进中职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助力中职学生人格更加健全、意志更为坚定。
|
</p>
|
<p class="block">
|
本教材严格按照《课标》要求,以发展中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主线,将全书划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大部分,共包含九个单元。基础模块的健康教育单元和体能发展单元均按内容特点采用专题的形式呈现,便于中职学生按明确的专题内容学习,教师按专题施教。拓展模块依据《课标》中的运动技能系列划分为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七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按不同的运动项目独立呈现。各项目依据自身特点和中职学生运动技能基础与运动需求,按照递进式项目模块设计。具体而言,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
</p>
|
<p class="block">
|
第一部分“基础模块”包括健康教育和体能发展。为了让中职学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行为、掌握健康技能,从而有效促进身心健康,第一单元“健康教育”系统设计了九个专题,包括“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顺利度过青春期”“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与能力”“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掌握常用的应急救护技能”“提升安全避险的本领”和“注重体育精神的塑造”。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为了增强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必备的体能,第二单元“体能发展”设计了“一般体能”和“职业体能”两大专题。“一般体能”专题主要包括力量、心肺耐力、柔韧性、速度、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敏性等的训练,科学设计了锻炼方法与频次建议,以直观性强的图示方式介绍如何精准锻炼,还提供了部分课外体能锻炼方法作为参考。“职业体能”专题按职业类型对体能的需求,分类设计体能锻炼方法,分为久坐型职业体能训练、久站型职业体能训练、经久高度注意力型职业体能训练、特定职业体能训练、乘务类职业体能训练五大类。对于《课标》要求的专项体能,为便于学生学练,本教材将其放在了拓展模块的各专项运动之中。
|
</p>
|
<p class="block">
|
第二部分“拓展模块”包括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水上类、冰雪类和新兴体育类七大运动系列,共包含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28个专项运动(其中新兴体育类运动的跆拳道、软式棒垒球、腰旗橄榄球需登录课程平台www.bnuic.com进行学练)。这既充分考虑到中职学校开展常见运动项目的需要,结合地域、气候和少数民族地区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又引入大量新兴体育类运动以满足中职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每项运动均包含体育中国、了解运动、学练技能、参与比赛、自主评价、专项体能等部分。其中,“体育中国”栏目介绍我国相关优势项目取得的成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突出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了解运动”介绍各项运动的背景、特点、作用。“学练技能”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将各项运动的技战术学练按照难度、复杂度划分成进阶性的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设计了由简到繁的单项技战术学练、组合技能练习。“参与比赛”“自主评价”“专项体能”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师生的需求,结合时下信息化教与学的特点,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择性内容,需要师生登录课程平台进行了解、学练、比赛与测评。
|
</p>
|
<p class="block">
|
本教材已有十余年的出版、发行及使用经验的积淀,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本次修订更加凸显贯彻落实国家新政策、新精神,突出新时代、新特征,把握《课标》的新要求、新方向,结合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与运动喜好,注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服务于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努力打造富有科学性、适切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教材:科学性主要体现为教材内容系统设计、富有逻辑、合理衔接;适切性主要体现为内容选择以学生为本、对标《课标》、切合实际;创新性主要体现为结构形式整体建构、科技赋能、主线鲜明;引领性主要体现为思想观念打破传统、开放多元、凸显前沿,为中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保质、增效。
|
</p>
|
<p class="block">
|
本教材还配有教师用书、教案集等。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体现“以人为本”,合理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组织模式;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各年级之间内容的衔接性。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学生在使用本教材时,最好能够先预习,尤其是基础模块“健康教育”单元各专题内容,通过预习形成初步认知,再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加深理解,便于真正地在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体育精神等方面得到巩固与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健康。关于体能发展、拓展模块的学习,除了课堂上认真学练外,还要在课外以及校外勤练,养成运动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比赛,为将来从事各类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p>
|
<p class="block">
|
本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担任主编。基础模块由潘建芬、宁英红、张凯、李春雷、徐国强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单元:专题一,毛振明、张凯、徐国强;专题二,于素梅、宁英红;专题三,张凯、于素梅;专题四,宁英红、潘建芬;专题五,宁英红、潘建芬、查萍;专题六,杨笛、吕国栋、黎林飞;专题七,宁英红、王辉、单杜新;专题八,宁英红、叶玲、温君慧;专题九,张凯、毛振明。第二单元:专题一,蒋晓丹、李春雷;专题二,蒋晓丹、林修财。拓展模块由潘建芬、张军、苏祝捷、陈钦梳、张繁、白敬锋、梁凤波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三单元:项目一,李江泰;项目二,盖清华;项目三,俞文东;项目四,梁凤波;项目五,白敬锋;项目六,张浩、耿珺杰。第四单元:项目一,闫泽钧、潘建芬;项目二、项目三,陈钦梳、郑翔。第五单元:项目一,张繁、张世斌;项目二,张繁、魏旭波、关朝阳、张卓;项目三,顾雪兰、韩沫;项目四,廖力坚。第六单元:项目一,韩金明;项目二,郭文革、于素梅;项目三、项目四,苏祝捷、陆卓莉。第七单元:项目一,张军、毛振明;项目二,张军。第八单元:项目一,王耀东、王金英;项目二,王耀东。第九单元:项目一,李波;项目二,苏祝捷、陆卓莉;项目三,邓军文;项目四,邓军文、韦明志。供学生在课程平台上学练的项目:跆拳道,王玉中;软式棒垒球,崔兰芹;腰旗橄榄球,王骁。本教材拓展模块的绘图由先帷帷完成。毛振明、于素梅负责全书体例、框架设计,毛振明负责初稿统稿,于素梅负责后续修订统稿、定稿。
|
</p>
|
<p class="block">
|
本教材的编写还得到了张鹏、龚真观、欧阳东南、陈建勤、鹿腾燕、左明慧、庞见维、李发、刘璋、马建、冯泽凯、余立、马杰、田静、张跃宗、王春梅、余晓辉、陆杨、邹杰、张雨溪、贾雪莹、宗绍娟等一线体育教师及教研员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
</p>
|
<p class="block1">《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p>
|
<p class="block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p>
|
<p class="block1">于素梅</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1 id="a005" class="front">教材使用说明</h1>
|
<p class="block">
|
本教材严格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编写,共分为9个单元。为了让每个单元的专题或项目的学习形式更加丰富,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以体育人,本教材在遵从“学—练—赛—评”学习框架的前提下,增设了一些启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练习、促进师生互动的小栏目。各栏目具体说明如下。
|
</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0010-1.jpg" />
|
</p>
|
<p>
|
此外,本教材还在课程平台www.bnuic.com中设置了丰富的拓展学习内容,供同学们自主学练、组织比赛、评价成效。
|
</p>
|
<hr />
|
<p class="note">
|
本教材学习资源具体查找方法为:进入如上网址,依次选择“京师职教→中职→文化基础课→体育与健康(第3版)→教与学资源”,即可查阅教材全部资源。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本教材内容翔实、丰富、系统、有趣,希望能为想学练相关运动技能的同学提供专业指导,帮助还未形成定期锻炼习惯的同学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愿同学们能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享受运动的乐趣,培养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能,真正成为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进而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p>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name: "front-001",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
|
</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