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lint-disable no-irregular-whitespace -->
|
<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2">
|
<div class="page-box" page="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top: 560px">
|
<h1 id="a010">
|
<img class="img-0 coverImg" alt="" src="../../images/z1.jpg" />
|
</h1>
|
<h6>学习目标▶</h6>
|
<p>1.了解语言的本质与功能,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p>
|
<p>2.正确认识语言教育的意义与价值。</p>
|
<p>3.领会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能用基本观念指导幼儿语言教育实践。</p>
|
<h6>学习导图▶</h6>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
class="img-b"
|
style="width: 100%"
|
alt=""
|
src="../../images/0021-1.jpg"
|
/>
|
</p>
|
<h6>导入案例▶</h6>
|
<p>幼儿园某班级中,正在进行语言活动……</p>
|
<p>
|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仔细听哦!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
</p>
|
<p>幼儿:月亮。</p>
|
<p>老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出来了,掌声送给你们!</p>
|
<p>老师:你们见过月亮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p>
|
<p>幼儿:像饼干、像圆盘……</p>
|
<p>老师:你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圆圆的月亮像什么?</p>
|
<p>幼儿1:圆圆的月亮像西瓜。</p>
|
<p>幼儿2:圆圆的月亮像镜子。</p>
|
<p>幼儿3:圆圆的月亮像皮球。</p>
|
<p>……</p>
|
<p><br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0)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214</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你了解语言与幼儿的关系吗?理解语言教育的价值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该秉持什么样的语言教育观念?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
</p>
|
<p style="margin-bottom: 40px"> </p>
|
<p style="margin-bottom: 40px"> </p>
|
<p style="margin-bottom: 40px"> </p>
|
<h2 id="b001">第一节 语言的本质与功能</h2>
|
<h3 id="c001">一、语言的本质</h3>
|
<p>
|
“语言的本质”即“语言是什么”的问题。当代语言学研究认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用于信息交流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正确理解语言的本质,需要重点探讨语言的符号性、系统性和社会性。
|
</p>
|
<h4 id="d001">(一)语言的符号性</h4>
|
<p>
|
简单地说,当我们用一个和原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的事物代替原事物时,这个代替物就是原事物的符号。例如,信号灯的红色代表停车,绿色代表行驶;竖起的大拇指表示对一个人的赞许,小拇指则表示对一个人的轻蔑。这其中,颜色和行车没有必然联系,手指和对一个人的态度也没有必然联系。可见,符号就是一种替代,而且替代物和被替代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事理上的必然联系,就不能认定它们之间具有符号关系,例如,乌云密布预示即将大雨倾盆,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就不属于符号关系。我们可以说乌云密布是大雨倾盆的前兆,而不是其符号。以此为符号的标准,那么语言一定是真正的符号。因为语言符号和所替代的事物之间不存在事理上的联系,只是人类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定。
|
</p>
|
<p>
|
语言是一种特殊符号,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其具有线条性、任意性和相对稳定性。
|
</p>
|
<h5 id="e001">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h5>
|
<p>
|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能用单个符号完成整个交流过程,必须依照某种顺序依次说出多个词汇,这些词汇组成相对完整的意思,这些字或词前后相连,组成一个链条。我们把语言符号的这种特征称为线条性,即人们在说话过程中必须按时间先后顺次说出每个单词,不能跳跃也不能同时说出多个字或词。语言符号的这种特点如果与图表比较,会非常明显。图表一般都是双向的,纵向和横向分别表示不同的数据,人们可以同时从两个方向延伸图表以增加其内容。相比之下,语言符号只能在单一方向上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延伸。<a
|
id="w1"
|
></a
|
><a href="chapter001.html#m1"><sup>[1]</sup></a>
|
</p>
|
<h5 id="e002">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h5>
|
<p>
|
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人们选择哪个“音”和什么“义”结合成一个语言符号完全是任意的,是无须论证的。比如,普通话把“笔”读作“bǐ”,而
|
</p>
|
<hr />
|
<p class="note">
|
<a id="m1"></a><a href="chapter001.html#w1">[1]</a>
|
汪大昌.普通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6.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1)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003</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英文读作“[pen]”,不同的语音却有相同的意思。如果当初把“笔”规定为“书”的意思,也未尝不可。为什么把“笔”读作“bǐ”,这是无须论证的。
|
</p>
|
|
<h5 id="e003">3.语言符号的相对稳定性</h5>
|
<p>
|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旦某种语音形式与某种语义内容结合成语言符号,之后就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中,这种稳定性是人们相互理解的基础,也是文化形成的基础。如果词的意义变化太快,一定会影响人们之间相互理解。词的意义虽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但还是在缓慢地变化,比如,我们阅读古文偶尔会有困难,就说明古代的词义和当代的词义已经在时光流逝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走”在古代汉语中是“疾行(跑)”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则是以一般速度行进的意思。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相关链接</span></p>
|
<div class="tp-5-1">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5.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
|
<span class="zt-ls1"
|
>汉语与汉字<a id="w2"></a
|
><a href="chapter001.html#m2"><sup>[2]</sup></a></span
|
>
|
</p>
|
<p>
|
我们说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字。汉语,又被称作中国话、中文等,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全球至少有15亿使用者。汉字,也被称作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等,是书写汉语的文字,我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借助作为其官方语言和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汉字的起源时间应该比商代更早。古汉字象形度很高,与古赫梯象形文、古苏美尔文、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及玛雅象形文字等一样,都是早期的象形文字。但除汉字外,世界上其他古文明使用的象形文字都已经废弃不用,变成死文字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汉字则被世代传承,至今仍焕发出无限生机,成为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
</p>
|
<p>1.为什么有文字</p>
|
<p>
|
说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这里的“话”指的就是语言。一般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语言,据语言学家统计,当今世界存在至少5000种不同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交流最直接的工具。语言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学者认为,没有语言,人类社会就组织不起来。语言是通过声音的传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而声音是稍纵即逝的,传播距离也有限,因此语言交流要求说话双方或几方必须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人类的语言交流自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没有录音设备的时代,人类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然而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信息,很容易发生错误,玩过口耳相传游戏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从一个人口中说出,等传到最后一个人耳中,再说出来的话可能已经与原话内容大相径庭了。为了克服语言交流难以传于异地、流于
|
</p>
|
<hr />
|
<p class="note">
|
<a id="m2"></a><a href="chapter001.html#w2">[2]</a>
|
邹芙都.汉字印象:汉字源流与汉字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3-5.有改动。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2)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004</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异时的局限,人类便思考借助其他方式来辅助信息的传递,文字便应运而生了。
|
</p>
|
<p>
|
文字的产生就是为了克服语言传递信息的局限性,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但一种语言不一定有其对应的文字。文字的出现要比语言的出现晚得多。语言学家指出,如果把36亿年生物的进化过程缩短为一年,那么文字是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产生的。文字是具体有形的符号,通过文字记录语言来传递信息,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方便了人类的交流。有了语言,人类脱离动物性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文字的出现则大大加快了人类发展的脚步,可以说,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p>
|
<p>2.为什么叫“汉字”</p>
|
<p>
|
今天,说起汉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明确规定用“汉字”一词来称呼我们的文字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事情。在秦朝以前,人们把汉字称作“文”“名”“书”或“书契”,秦代始见使用“文字”一词,这一称呼为后世沿用。“汉”本来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即“汉水”,“汉中”即因“汉水”而得名。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到汉中为汉王,后来刘邦建立汉朝,便沿用了此称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王朝,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说的“汉族”“汉服”“汉语”等,其中的“汉”都是源于汉朝,“汉字”之“汉”,也源于汉朝。由于汉朝的强大,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习惯将中原王朝之人称为“汉人”,中原王朝使用的文字也就是“汉字”。南宋人江少虞编纂的《事实类苑》一书中有“盖用汉字”的记载,是迄今所见较早记录“汉字”一词的文献,可知至少在南宋时期,中原王朝的汉人已经开始接受“汉字”这一对文字的叫法。两宋时期,北方的辽、金、蒙古长期与宋王朝对峙,特别是南宋,中原沦陷,民族冲突和融合促进了“汉字”这一说法的传播,“汉字”一词应该就是在此时为宋人熟知并运用的。南宋覆灭后,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并将统治区域的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汉人”“南人”大部分都是宋朝遗民,“汉字”一词也因此被广泛使用,这在蒙古人所著文献中多有体现,如《金史》《辽史》等书中,“汉字”一词频繁出现。到满族建立清朝,前期以满文为官方文字,汉字为辅,“汉字”一词更广为流传。中华民国建立后,多称汉字为“国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范统一叫“汉字”。
|
</p>
|
<h4 id="d002">(二)语言的系统性</h4>
|
<p>
|
语言的系统性是指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任何一种语言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和其他成分的相互联系之中。相互联系的这些成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
</p>
|
<h5 id="e004">1.语音</h5>
|
<p>
|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并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比如,我们发出声音“zhū”,必须和其意义“猪”或“珠”等对应才能称其为语音。所以并不是人发出的所有声音都是语音,如感冒时的咳嗽声也是人发出的声音,但不能称其为语音。几个淘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3)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005</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气的小孩用咳嗽声警告伙伴“老师来了”,这里“咳嗽声”也不属于语音,因为其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声音系统中的一部分,而是儿童自己内部约定的,这种小团体内部的约定,不符合语言的系统性。所以,语音不仅是人发出的、负载意义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还必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部分。
|
</p>
|
<h5 id="e005">2.词汇</h5>
|
<p>
|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
</p>
|
<p>
|
词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核心词汇,它用来表达生活中的基本事物,如山、河、湖、海、日、月、星等,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例如,“山”和“水”是基本词汇,可以以这些基本词汇为基础构成很多新词,如“山岳”“山峰”“水果”“水库”等。一般词汇是指那些变化迅速、缺少稳固性、构词能力较差的词汇,诸如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如“粉丝”“颜值”等。
|
</p>
|
<p>
|
要理解词汇,还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词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词汇和事物是对应的,因此只要某种事物存在就一定会有相应的词汇去表达,词汇具有普遍性,如太阳、月亮等,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会有相应的词语去表达。但词汇又具有民族性,最明显的就是词语往往反应某个民族对某种事物的独特认识,如在清代,皇帝后妃很多,但等级分明,汉语中有关后妃名称的词汇因而就很丰富,如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等,这些词汇也是中国清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写照。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贵族内由君主封给的爵位等级严明,与这种爵位分级相对应的是英语中的爵位名称,如公爵、侯爵、伯爵、子爵以及男爵等。此外,相同的词在不同民族语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比如,汉语中“吃”可以组成“吃饭”这样的词,但也可以组成“吃官司”“吃惊”等词,而英语中“eat”却只限定于食物。第二,词汇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含义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化性。一个词语在一定的时空内含义是固定的,但时代往往赋予一个词新的含义,如“博士”在中国古代代表一种官职,在当代则是学位的一种。
|
</p>
|
<h5 id="e006">3.语法</h5>
|
<p>
|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下棋的时候人们按规则行棋,双方才能游戏;语言也一样,人们只有按语言规则说出语词,双方才能顺利交流。就像学习外语起初感觉不适应,往往是因为其构词造句的规则和本民族语言有所差异,比如,英语表达“你在哪里”是“Where
|
are
|
you”,而该英文句子直接翻译成汉语是“哪里是你”,这样的表达方式让说汉语的人觉得很奇怪。
|
</p>
|
<p>
|
语音、词汇、语法相互依赖组成语言系统,这三个要素自身又是一个完整的小系统。比如,在语音系统中,我们可以分出元音、辅音等。语义系统中我们可以分出众多诸如“人-动物-生物”这样的语义成分,语义的各种成分又按一定规则组成词义、句义,比如,“雨衣”的意思可以分解为“下雨时”“穿的”“衣服”等意义。语法也是由一定数量的规则组成的系统,如汉语语法中名词可以使用数量词、形容词去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4)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006</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修饰,而动词则需要使用副词修饰等。</p>
|
<h4 id="d003">(三)语言的社会性</h4>
|
<p>
|
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在一定地域内长期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
</p>
|
<h5 id="e007">1.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h5>
|
<p>
|
中国不同地区会把相同的事物给予不同的名称,如“菜花”和“花菜”是同一种事物,中国南方地区多数人把它叫作“花菜”,而北方地区多数人则叫“菜花”。所以,语言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赋予某个事物某种声音的过程。
|
</p>
|
<h5 id="e008">2.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h5>
|
<p>
|
人类社会为了交流得更为高效创造了语言。语言依赖于社会现实,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语言能够促进人们更高效地合作。当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不断精细,这种分工合作的状态对语言水平的要求更高,要求语言能够更加精细地反映社会现实。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相关链接</span></p>
|
<div class="tp-5-1">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tb-5.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
|
<span class="zt-ls1"
|
>语言的起源<a id="w3"></a
|
><a href="chapter001.html#m3"><sup>[3]</sup></a></span
|
>
|
</p>
|
<p>
|
从古至今,为了探索语言的起源,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和学说,诸如神授说、手势说、模声说、感叹说、社会契约说、劳动说等,这些假设和学说大体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
|
</p>
|
<p>1.神授说</p>
|
<p>
|
初民社会,由于科学文化不发达、知识贫乏等原因,大大限制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某种神力的安排和创造,人的语言也不例外。这就是语言起源的神授说。语言起源的神授说出现最早,延续的时间也最长,从远古一直持续到十七八世纪。
|
</p>
|
<p>2.手势说</p>
|
<p>
|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类最初没有有声语言,使用的是手势语。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语言起源理论,近几十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都赞成这种观点。
|
</p>
|
<p>3.模声说</p>
|
<p>
|
提出这一理论的人根据现代语言中有拟声词的事实,认为原始人听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来称呼发出声音的事物,这样就产生了语言。这就是所谓语言起源的“模声说”。
|
</p>
|
<p>4.感叹说</p>
|
<p>
|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感情的各种声音演变而来的。这种理
|
</p>
|
<hr />
|
<p class="note">
|
<a id="m3"></a><a href="chapter001.html#w3">[3]</a>
|
何俊芳.语言人类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26-42.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5)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007</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论的提出者根据现代语言中有感叹词这一现象,推想原始人跟外界事物接触时,常因恐惧、欢乐、悲伤等情绪而发出感叹的声音,后来这些声音逐渐发展成词语,从而形成了最初的语言。
|
</p>
|
<p>5.社会契约说</p>
|
<p>
|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原始人起初没有语言,后来大家彼此相约,规定了一些事物的名称,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语言。
|
</p>
|
<p>6.劳动说</p>
|
<p>
|
在语言起源问题被哲学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等广泛关注的过程中,恩格斯的名著《自然辩证法》于1876年面世,其中涉及语言的起源问题。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节中指出:语言乃是人类形成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为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跟抽象思维同时产生。
|
</p>
|
<h3 id="c002">二、语言的功能</h3>
|
<p>
|
要正确认识语言这种复杂的现象,不仅要从语言的本质入手,还要关注语言的功能。不同的学者对语言的功能有不同的描述,但共同点是认为语言具有交流、思维和文化功能。
|
</p>
|
<h4 id="d004">(一)语言的交流功能</h4>
|
<p>
|
每天我们都会用语言问候别人,也会用语言和别人交流观点,更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主张。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语言交流的有效性是十分明显的。除语言之外,人类还有许多交际手段,如手语、表情、体态等,这些方式也能够传递信息。但是所有这些交际手段都不能和人类语言相提并论。首先,语言之外的这些交流方式所表达的内容相对狭窄,稍微复杂一些的信息就很难表达。其次,语言以外的交际方式,需要由语言约定,否则,就不能起到信号作用,即语言是这些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基础。比如,人们必须先约定交通信号灯的“绿色”代表“通行”,才能让人们利用“绿色灯”这种信号,如果不用语言约定,这种代表就不是普遍的,也就不能起到提示作用。
|
</p>
|
<h4 id="d005">(二)语言的思维功能</h4>
|
<p>
|
语言是思维的承担者,也是思维的表达者,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使思维成果外化和物质化。概念、判断、推理是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式,这些形式的实现是靠词语、句子完成的。在人类思维中,有些抽象的概念,如“时空”“光阴”等,这些概念能得以理解和传播,必须依赖于语言。不但抽象思维离不开语言,在形象思维中,语言同样重要。在儿童期,语言的思维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
</p>
|
<h5 id="e009">1.语言影响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h5>
|
<p>
|
儿童产生语言之前,就对各种信息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产生之后,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理解会更加清晰、完善。因为语言为儿童提供了许多间接经验,这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6)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008</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些经验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感知和认识世界。如儿童虽然知道“狗”是什么,但往往不了解狗的生活习性。在“小狗黄黄”的活动中,他们能够获得许多关于狗生活习性的信息,这有助于其更加清晰地感知客观事物。
|
</p>
|
<h5 id="e010">2.语言影响儿童对具体概念的理解</h5>
|
<p>
|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能够反映人们对某种概念的认识方式。比如,中国儿童对分数的理解也许会比西方国家儿童更容易,主要是因为中国汉语表达分数和西方国家表达分数有所不同,例如,中国儿童读“1/2”为“二分之一”,从读音上很容易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义,而英语表达则没有这种便利。
|
</p>
|
<h5 id="e011">3.语言有助于儿童发展高级心理机能</h5>
|
<p>
|
人是高级动物,具有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主要是指人们使用符号、语言等进行精神生产,使其心理机能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具有随意、主动的特点。儿童获得语言就预示着其思维水平将有很大的提升。他们可以使用语言制定计划,概括事物的特点,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想象等,在语言这种符号的帮助下,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快速发展。
|
</p>
|
<h4 id="d006">(三)语言的文化功能</h4>
|
<p>
|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能够反映文化的内容与特点,更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工具。
|
</p>
|
<p>
|
语言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内容与特点。如在中文中,有很多词汇是用和“牛”相关的词语来表述的。可能与中国长期是一个农业国家,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动物有关。如“牛车”“牛饮”“牛脾气”等。而英国是个岛国,所以英语中有很多词和“鱼”有关,如“drink
|
like a fish”(牛饮)“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等。
|
</p>
|
<p>
|
语言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对文化的记录和传播上。文化记录有多种方式,如图片、实物、语言文字等,所有这些方式中,以语言文字记录的材料最容易保存、理解和传播。人们可以利用文字记录社会文化并代代相传,使文化发展得以继续。语言也是文化传播最有效的工具,教育活动中,人们利用各种语言形式为学生讲解历史、文化、科学等知识,使学生对文化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品种的繁多和总量的猛增,更需要通过教育对文化进行过滤和重组,使其中对儿童个体发展有价值的方面得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传递。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相关链接</span></p>
|
<div class="tp-5-1">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tb-5.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
|
<span class="zt-ls1"
|
>语言与自然生态<a id="w4"></a
|
><a href="chapter001.html#m4"><sup>[4]</sup></a></span
|
>
|
</p>
|
<p>
|
虽然生态环境各有不同,各个语言群体对自然界的认识深度不同,结构有异,但共同构成了人类广博精深的知识体系。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7)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009</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1.冰雪文化与自然环境</p>
|
<p>
|
3000多年以前,满族的先民生活在今松花江以东地区。该地一年之中有9个月都处在冰雪严寒之中。由于长期在冰雪环境中从事狩猎、生产,跟自然界中的冰雪进行频繁的接触,满族先民逐渐形成了一套分辨冰雪的概念和词汇。
|
</p>
|
<p>
|
关于冰的词有:缕状冰、花岗石冰、漫流积冰、中流未冻冰、冻裂冰、淹凌冰。
|
</p>
|
<p>
|
关于雪的词有:风搅沙雪、蔓草冻雪、凝冻春雪、坚冻雪面、带日下雪、下米心雪。
|
</p>
|
<p>
|
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因为常年在冰天雪地中生活,所以对雪的观察和分辨非常细微,对雪的感知也非常强烈,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关于“雪”的名词,譬如,“飘落的雪”(falling
|
snow)、“地上雪”(snow on the ground)、“板结的雪”(snow packed hard
|
like ice)、“雨雪”(slushy snow)、“飞雪”(wind-driven snow)等。
|
</p>
|
<p>
|
地处温带和热带的族群对于冰雪是不可能有这样全面细致的认识的,但是他们对自身周围的生态环境则有独特的认识。
|
</p>
|
<p>2.方位词的定位标准与天文地理环境</p>
|
<p>
|
在我国南方和北方旅行过的人,很容易察觉,汉语方位词的使用存在着南北差异。当人们在北方问路的时候,当地人总爱使用“往东”“往南”“往北”等词语来指明方向;在南方则不同,当地人多爱使用“往左”“往右”等词语。“左”“右”词的使用,反映了我国南方人以人体部位作参照系的定向原则。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种定向原则的产生,是否跟使用者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然而,该原则的确简便、实用。
|
</p>
|
<p>(1)以太阳的升落位置确定方向</p>
|
<p>
|
云南省纳西语方位概念和方位词的形成,是以太阳升落的位置作参照系的。在纳西语中,“东方”读作“尼美突”,其中,“尼美”指太阳,“突”即“出”,该词的字面意思是“太阳出”。该字的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表示太阳从一定位置升起的状态,合起来表示“东方”。纳西族的先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感知,发现太阳总是从某一方向升起,总是在相反的方向落下,因而逐渐形成了“太阳落”的概念。在纳西语中,“西方”读作“尼美古”,字面意思就是“太阳落”。展示出一幅太阳西下,余晖斜照的黄昏图。
|
</p>
|
<p>
|
饶有趣味的是,以太阳的升落位置来确定东西方向的原则,并不仅仅出现在纳西语中,还出现在我国的彝(部分)、佤和傈僳等民族语言之中。另外,居住在北美洲的易洛魁人,也把“朝东的一边叫作‘日出之方’”,把“朝西的一边叫作‘日没之方’”。
|
</p>
|
<p>(2)以山水的走向和位置确定方向</p>
|
<p>
|
跟上述纳西语方位词的定向原则迥然不同,我国西南地区羌语支诸语言,如羌语、普米语和嘉戎语的方位词,遵循的却是另外一种定向原则,即以山水的走向和位置来确定方向的原则。因为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带,
|
</p>
|
</div>
|
</div>
|
</div>
|
|
<div class="page-box" page="1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8)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010</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用山、峡、江河来辨别方向,会让他们感到更直观、更熟悉、更方便。在四川西部的羌语中,表示“东、西、南、北”方位的名词,都是汉语借词,羌语中固有的方位词只有“直上方”“直下方”“上游方”“下游方”“靠水方”和“靠山方”这6种,每种方位词还可以再增加“近指、中指和远指”3个小类,所以,羌语固有方位词的总数就是6×4=24个。从中可以看出羌族空间方位概念和方位名词的形成,明显受到羌族先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直上方”和“直下方”的划分,依据的是山脉的垂直度;“上游方”和“下游方”的切分,依据的是江水的源头和流向;“靠山方”和“靠水方”的分辨,依据的是山水跟分辨物之间的距离。所以,羌语方位词的分类法跟羌族高山峡谷的生存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密切的联系。
|
</p>
|
<p style="margin-bottom: 40px"> </p>
|
<h2 id="b002">第二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与基本观念</h2>
|
<h3 id="c003">一、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h3>
|
<p>
|
语言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为日后文字学习打下基础,还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性产生重要影响。
|
</p>
|
<h4 id="d007">(一)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h4>
|
<p>
|
幼儿期是幼儿掌握本民族语言最迅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及发音器官不断发育成熟,大脑功能不断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是进行语言教育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其语言能力的进步就会比较缓慢。3岁之前婴幼儿的大脑,在神经系统上有显著的优势,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比成人大脑具有更强的可塑性,这些可塑性极强的神经联系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基础。一旦“关键期”结束,学习第一语言的能力就随之变弱。
|
</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2">相关链接</span></p>
|
<div class="tp-5-1">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5.png" /></p>
|
</div>
|
<p class="center">
|
<span class="zt-ls1">狼孩的故事</span>
|
</p>
|
<p>
|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西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人们发现两个被狼“抚养”长大的幼儿。姐姐叫卡玛拉(约7岁),妹妹叫阿玛拉(约2岁)。姐妹两人被发现时完全不懂得人类语言,会发出和狼差别不大的高嗓尖啸,生活习惯和人类也大不
|
</p>
|
<hr />
|
<p class="note">
|
<a id="m5"></a><a href="chapter001.html#w5">[5]</a>
|
王树茂.感觉统合与科学养育孩子[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50-151.有改动。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1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19)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011</li>
|
</ul>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一样,她们被安置在当地的孤儿院内。经过人类训练,妹妹在去世(约3岁)前,语言能力已经相当于一个学步小孩的水平,而姐姐的进度就要慢得多。经过教育家多年的努力,姐姐去世(约17岁)前只懂得40个单词及较差的语法。
|
</p>
|
<p>
|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两人生活环境基本相似,但妹妹学习语言的速度明显比姐姐快很多,说明人类语言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因为阿玛拉的年龄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内,所以其学习语言的能力要强于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卡玛拉。
|
</p>
|
<p><br /></p>
|
<p>
|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广泛,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也对语言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口语水平,能在众人面前,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使婴幼儿尽早地从以表情、动作为主的交际手段提升到口语和多种交流方式并用的阶段。成人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适时的语言教育,以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
|
</p>
|
<p>
|
幼儿语言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还为其系统的书面语言学习打下基础。幼儿教师应该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幼儿逐渐熟悉本民族的文字,并尝试感知一些构词规则,但一般不做统一的书写要求。
|
</p>
|
<h4 id="d008">(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h4>
|
<p>
|
幼儿获得人类基本语言能力后,其智力也随之发生质的变化。语言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够提升其概括能力和间接认识能力。
|
</p>
|
<p>
|
首先,幼儿通过词去命名事物,可以加深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逐渐认识到很多新鲜事物,如果他们能够用词去命名并且描述这些事物,可以加深其对各类事物的认识。
|
</p>
|
<p>
|
其次,幼儿可以用不同的词区分类似的事物,语言可以促进他们概括能力的发展,而概括是思维的重要能力之一。由于缺乏知识经验,他们经常会混淆类似的事物。如大多数幼儿分不清“狼”和“狗”,如果没有语言的介入,两者是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的,语言使区分变得容易,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狼的尾巴是向下拖着的,比较长;狗的尾巴比较短,而且经常是翘起来的。”
|
</p>
|
<p>
|
最后,幼儿可以根据语言间接地认识事物。有些孩子没有见过大海,如果我们结合图片或视频向其描述:“大海就像一个大大的湖一样,海水是蓝色的,海边有细软的沙子,海水冲向沙滩的时候还会打出朵朵浪花,非常壮观哦!”如果他们感受过湖泊、沙子、蓝色、水花等,就可以根据我们的描述间接地认识大海。
|
</p>
|
<p>
|
语言能力与幼儿认知相互制约,一般来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其智力发展状况也较好,智力水平低的幼儿,其语言能力往往也较弱。
|
</p>
|
<h4 id="d009">(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h4>
|
<p>
|
语言可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0)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012</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幼儿掌握语言后,人际交往明显活跃起来,语言促进了亲子、同伴间的相互理解,如“咱们玩开火车的游戏吧”。幼儿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绪状态等,如“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我们帮帮她吧”。幼儿也可以根据语言理解他人的情绪,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如当听到伙伴说不开心的时候,幼儿可能主动去安慰伙伴。在和同伴交流过程中,语言促进了幼儿友谊的发展,也提高了其社会性。
|
</p>
|
<p>
|
随着幼儿口语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能用语言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进而提升幼儿的自我成就感,而自我成就感的提升又可以促进其积极地使用语言。
|
</p>
|
<p>
|
语言还有助于幼儿道德的发展。幼儿阶段独立的道德判断标准还比较模糊,多数幼儿是以社会或成人的要求为道德行为准则的。幼儿只有正确理解成人或社会的道德要求,其道德行为才会不断形成,而这种理解是建立在语言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幼儿道德行为是在他们掌握语言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
</p>
|
<p>
|
可见,语言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辅助他们获得自我成就感,还有助于幼儿道德行为的发生与发展。幼儿在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由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
|
幼儿语言教育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实践说明。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8"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01"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div>
|
<h3 id="c004">二、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h3>
|
<p>
|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是贯穿幼儿语言教育全部过程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教育的效果,对语言教育起决定性作用。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关幼儿语言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大量的研究引发人们对幼儿语言及语言教育的重新思考,在观念上也有了很多变化。这些观念层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更重视语言教育活动的完整性,更重视语言教育活动和其他领域活动的整合性,更重视语言教育的活动性。
|
</p>
|
<h4 id="d010">(一)完整语言教育观</h4>
|
<p>
|
完整的语言教育观是指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完整”的语言学习机会。“完整”体现在目标,内容和活动过程中,即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完整的,内容应该是全面而完整的,活动过程应该是真实而形式多样的。
|
</p>
|
<h5 id="e012">1.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应该是完整的</h5>
|
<p>
|
完整的语言教育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幼儿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对于幼儿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同时帮助他们获得早期阅读和书写的基本技能,以及对听、说、读、写材料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在所有目标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和技能应成为幼儿语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1) > -1">
|
<ul class="fl al-c jc-fe pad-t-55 mb-25 pad-r-14">
|
<img
|
class="headerTextImg"
|
src="../../images/yemei-right.png"
|
alt=""
|
/>
|
<li class="headerText">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li>
|
<li class="headerRightNumber">013</li>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言教育的重点。</p>
|
<h5 id="e013">2.幼儿语言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而完整的</h5>
|
<p>
|
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既涉及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涉及简单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既让幼儿理解日常生活用语,也不断引导幼儿学习文学语言。近期的研究表明,幼儿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具有较高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的时候,应把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而不是割裂为两部分。
|
</p>
|
<h5 id="e014">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该是真实而形式多样的</h5>
|
<p>
|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幼儿在交流中学习语言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完整语言教育观提倡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幼儿通过和他人交流,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脱离了情境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让幼儿在不理解语言意义的基础上机械背诵古诗词是违背完整语言教育原则的。不论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都应该为幼儿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材料,展现给幼儿一个真实的、多样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
</p>
|
<h4 id="d011">(二)整合语言教育观</h4>
|
<p>
|
整合的语言教育观是指把幼儿语言学习看成一个多领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充分意识到幼儿语言与认知、情感等领域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幼儿对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法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和发展的结果,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心理能力的支持。整合语言教育观认为,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都应该和其他领域整合发展。
|
</p>
|
<h5 id="e015">1.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h5>
|
<p>
|
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是指在制定语言教育目标时,要整合语言认知、语言情感与态度、语言能力与技能的要求,争取做到把应该知道些什么、愿意做些什么和能够干些什么整合起来。这三方面的要求是统一的,它们贯穿于语言教育活动的始终。如果在语言教育中只重视培养语言能力而忽视语言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幼儿的语言是难以得到真正发展的。幼儿更倾向于去表达那些他们喜爱的人或物,所以语言情感与态度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很多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就是“不想说”,而不是“不知道”。所以,在语言认知和语言情感与态度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与技巧是语言教育整合观的具体要求。
|
</p>
|
<h5 id="e016">2.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h5>
|
<p>
|
幼儿语言发展是其身心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能运用语言去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所以,语言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幼儿认知、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在选择语言教育内容时,应立足于幼儿的整体发展,不仅要考虑幼儿语言技能与技巧的获得,更要考虑语言教育目标对其整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语言材料的选择应该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也能体现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整合。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2)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014</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id="e017">3.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h5>
|
<p>
|
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是指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以多种组织形式来呈现语言教育内容。活动中应该结合幼儿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发展因素,允许与幼儿发展有关的多种符号系统参与进来,在外界语言环境的刺激下,促进幼儿产生积极的交往愿望,并主动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在整合的发展环境中,幼儿语言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幼儿就是语言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而非简单的模仿者。
|
</p>
|
<h4 id="d012">(三)活动教育观</h4>
|
<p>
|
活动教育观是指以活动的形式组织幼儿语言教育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语言。活动教育观认为,幼儿是在和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强调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作为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强调引导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
</p>
|
<h5 id="e018">1.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h5>
|
<p>
|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步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在没有压力、非强迫的状态下进入幼儿学习视野的。幼儿语言教育就是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这些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多运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人与事。
|
</p>
|
<h5 id="e019">2.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操作中发展语言能力</h5>
|
<p>
|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的,他们直接用眼睛、手、脚等身体器官和环境发生作用,通过具体操作感知世界。语言是表达这些感知的工具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实验、观察等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但所有类型的操作形式都应注意结合幼儿的生活兴趣。
|
</p>
|
<h5 id="e020">
|
3.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
</h5>
|
<p>
|
教师作为一种中介力量出现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其语言环境创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不仅是语言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或暗示、提问、讲述、示范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和探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组织语言活动,并考虑活动是否有童趣。
|
</p>
|
<p>
|
观念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基本观念为指导去设计教育目标,组织教育内容,实施课程方案。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
|
你认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秉持哪些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请阐述你对这些语言观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
|
</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8"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02"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3) > -1">
|
<ul class="fl al-c pad-t-55 pad-l-14 mb-25 header-left">
|
<li class="header-left-Number">015</li>
|
<li class="header-left-text">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li>
|
<img
|
class="header-left-img"
|
src="../../images/yemei-left.png"
|
alt=""
|
/>
|
</ul>
|
|
<div class="bodystyle">
|
<div class="bk2">
|
<p class="center"><b>本章小结</b></p>
|
<p>
|
本章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础部分,主要阐释了语言的本质与功能,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以及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具有交流、思维认知、文化传播等功能。语言教育可以直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也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有重要影响。教师应以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语言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为指导,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发展环境。
|
</p>
|
</div>
|
<p><span class="zt-1">关键术语</span></p>
|
<div class="tp-8">
|
<p><img class="rwmb-3" alt="" src="../../images/tb-9.png" /></p>
|
</div>
|
<p class="notIndent">1、语言的本质</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1"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38"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2、语音</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1"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39"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3、词汇</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1"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40"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4、语法</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1"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41"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5、完整语言教育观</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1"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42"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6、整合语言教育观</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1"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43"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class="notIndent">7、活动教育观</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1"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44"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
<span class="zt-2">思</span><span class="zt-3">考</span
|
><span class="zt-2">题</span>
|
</p>
|
<div class="tp-9">
|
<p><img class="rwmb-6" alt="" src="../../images/tb-10.png" /></p>
|
</div>
|
<p>1.简述语言的本质。</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6"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03"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2.你认为语言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何意义及作用?</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6"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04"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3.幼儿语言教育有哪些基本观念?谈谈你对每种观念的理解。</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6"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05"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4">实训练习</span></p>
|
<p>请结合幼儿园实践阐述如何运用“活动教育观”指导幼儿语言教育实践。</p>
|
<div class="bk-xyx">
|
<textarea
|
rows="6"
|
v-model="chapter001.textBybItem06"
|
@change="setBookQuestion"
|
></textarea>
|
</div>
|
<p class="left1">
|
<span class="zt-3">拓</span><span class="zt-2">展</span
|
><span class="zt-3">阅</span><span class="zt-2">读</span>
|
</p>
|
<div class="tp-10">
|
<p><img class="rwmb-6" alt="" src="../../images/tb-11.png" /></p>
|
</div>
|
<p>
|
史蒂芬·平克.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M].欧阳明亮,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
</p>
|
<p class="block">
|
本书系统地为读者介绍了人类和语言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机制、语法、语音、单词、语言与大脑的关系、语言的差异性、幼儿学习语言的先天倾向性及语言器官、语言起源等相关知识,此书内容丰富,案例鲜明,并配有高清图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读完本书,你会对人类语言全貌有新的认识与思考。
|
</p>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script>
|
import pageHeader from "./pageHeader.vue";
|
export default {
|
name: "front-001",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
|
},
|
components: {
|
pageHeader,
|
},
|
data() {
|
return {
|
chapter001: {},
|
};
|
},
|
methods: {
|
setBookQuestion() {
|
this.$emit("setBookQuestion", this.chapter001);
|
},
|
},
|
};
|
</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