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4">
|
<div class="page-box" page="8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8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top: 408px">
|
<h1 id="a012">
|
<img class="img-0 coverImg" alt="" src="../../images/z4.jpg" />
|
</h1>
|
<h6>学习目标▶</h6>
|
<p>1.初步理解表演游戏的概念及特点。</p>
|
<p>2.掌握幼儿表演游戏的类型。</p>
|
<p>3.掌握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p>
|
<h6>学习导图▶</h6>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b" alt="" src="../../images/0095-1.jpg" />
|
</p>
|
<h6>导入案例▶</h6>
|
<p class="center">
|
<span class="zt-ls1">案例一:祺祺与《熊出没》</span>
|
</p>
|
<p>
|
祺祺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要看国产动画片《熊出没》,这似乎已经成了他每天回家必做的事情。连续看了一段时间后,祺祺让爸爸妈妈收集了许多和光头强、熊大、熊二有关的玩具,以及可以用来模仿片中几个角色的材料。晚饭后,祺祺最津津乐道、最开心的活动就是自己戴上爸爸从工地上拿回家的安全帽,这样可以做光头强,然后让爸爸演熊大、妈妈演熊二,把许多易拉罐放在茶几上当森林。有时爸爸妈妈忙,没人和他一起表演,祺祺照样戴上安全帽,拿上塑料电锯、斧头等,自己模仿动画片中的角色,有时甚至自己同时演几个角色。他自己虽然忙碌但是非常开心。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8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8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center">
|
<span class="zt-ls1">案例二:《小兔子乖乖》</span>
|
</p>
|
<p>
|
在组织幼儿玩表演游戏《小兔子乖乖》时,有一次“兔宝宝”不想再吃萝卜,提出要吃饼干,“兔妈妈”很为难地向教师求助:“没有商店,我到哪儿去买饼干?”
|
</p>
|
<p>
|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游戏区中设立一个“小商店”。这样一来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兔妈妈为了给兔宝宝增加营养,到小商店里买了许多食品;为了骗过小兔子,大灰狼专程到商店买了一些能改变嗓音的药;另一只大灰狼到商店买来了假发、花衣服等打扮成兔妈妈的样子,到小兔家去行骗;机警的小兔子趁大灰狼不注意,溜了出来,到商店用公用电话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赶快回家。
|
</p>
|
<h2 id="b008">第一节 表演游戏概述</h2>
|
<h3 id="c022">一、表演游戏的概念</h3>
|
<p>
|
对于表演游戏内涵的理解和界定,我国受苏联影响较大。在苏联学前教育学中,表演游戏被看作“通过教养员的词(故事、朗读、谈话及插图)所获得的观念为源泉的游戏”。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表演游戏在苏联学前教育学理论中包含两个要素:①故事、朗读、谈话及插图等内容是表演游戏的主要来源;②幼儿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获得表演游戏的相关内容。据此,我国学前教育学学者对表演游戏做出了进一步的概括:“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如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为:表演游戏是幼儿按照文艺作品(童话、故事、儿歌、歌曲等)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表情和动作)对文艺作品进行创造性表现的一种游戏形式。
|
</p>
|
<p>
|
幼儿在参与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对角色进行诠释,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活动,尽管它的框架是按作品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的,但它依然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以根据想象增减故事的情节、角色、对话、动作等。例如,幼儿演出的童话剧、歌舞剧、木偶剧、皮影戏等都属于表演游戏。总之,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它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8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8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
|
幼儿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被称为( )。
|
</p>
|
<p>A.规则游戏</p>
|
<p>B.建构游戏</p>
|
<p>C.角色游戏</p>
|
<p>D.表演游戏</p>
|
<p>(答案:D)</p>
|
</div>
|
<h3 id="c023">二、表演游戏的特点</h3>
|
<h4 id="d049">(一)自娱自乐性</h4>
|
<p>
|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最大的动机是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因此,不管在什么场合,有无观众,也不管演出效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幼儿的表演,即使很粗糙的表演也能让幼儿体验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可以说,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是因为“有意思、好玩”而乐此不疲地进行游戏,他们并不是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也并不在乎“观众”是否在观看他们。“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
|
</p>
|
<h4 id="d050">(二)表演性</h4>
|
<p>
|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以文艺作品为蓝本,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幼儿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文艺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作品中的角色、情节联系起来,文艺作品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与伙伴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这种源于故事或“再现”故事的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
|
“表演性”,构成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没有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
|
</p>
|
<h4 id="d051">(三)戏剧性</h4>
|
<p>
|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按照文艺作品中的角色为蓝本,按照作品中的情节、人物、语言、动作等去扮演角色、再现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加上舞台的搭建、服装道具的使用、场景的布置等,使得表演游戏呈现出类似于戏剧表演的一些特点。
|
</p>
|
<p>
|
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本质区别在于:戏剧表演是在教师的组织导演下,严格按照作品的内容、情节、语言进行的表演。而表演游戏则是幼儿自娱自乐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表现为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情节、角色的领悟、理解和体验,对作品进行增添或删减,即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8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8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052">(四)创造性</h4>
|
<p>
|
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的表演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其创造性表现在对角色的表现、对作品情节的增减以及对环境材料的利用等方面。幼儿表演时可根据自己对作品角色、情节的体验,在表现角色的语言、动作上有所增添或改动。于是,在表演游戏中,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作品、同一角色的扮演就会产生不同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表现。
|
</p>
|
<h3 id="c024">三、表演游戏的类型</h3>
|
<h4 id="d053">(一)根据游戏中角色扮演形式的不同</h4>
|
<h5 id="e056">1.自身表演</h5>
|
<p>
|
自身表演即幼儿以文艺作品为范本,亲自对角色进行表演的游戏活动。幼儿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在游戏中自娱自乐,他们的表演不仅极其专注,还非常的自然和朴素,每一遍演出都可能不一样。
|
</p>
|
<h5 id="e057">2.木偶表演</h5>
|
<p>
|
木偶形象夸张、造型生动有趣,既是工艺品又是幼儿喜爱的玩具。常用的木偶有手指木偶和布袋,比较简单。木偶既可以是由教师和幼儿动手制作的,也可以是市售的布袋木偶玩具,演出时,只要拉一块幕布挡住操纵者即可,简便易行,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可用木偶唱歌、跳舞、讲故事,创造性地再现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从而形成了各种木偶表演游戏。
|
</p>
|
<h5 id="e058">3.桌面表演</h5>
|
<p>
|
桌面游戏是指在桌面上,幼儿以玩具或物体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运用口头言语(如对话、对白)和操纵玩具角色的动作等形式再现作品的内容。一般来说,桌面表演需要幼儿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他们在理解作品情节和体会角色情感的基础上,能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节的起伏变化。这种表现能力一般要到中班下学期才出现。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演游戏的是( )。</p>
|
<p>A.娃娃家</p>
|
<p>B.桌面表演</p>
|
<p>C.影子戏</p>
|
<p>D.木偶戏</p>
|
<p>(答案:A)</p>
|
</div>
|
<h5 id="e059">4.影子戏</h5>
|
<p>
|
影子戏(皮影戏、灯影戏)是依据光学原理,在灯光作用下,利用物体阴影的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8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8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活动来表现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皮影戏离奇有趣、变化多端、形象夸张,深得幼儿的喜爱。皮影戏对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眼手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协同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一般到大班才出现。
|
</p>
|
<h4 id="d054">(二)根据游戏内容的不同</h4>
|
<h5 id="e060">1.故事表演游戏</h5>
|
<p>
|
故事表演游戏即幼儿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艺作品。它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p>
|
<p>(1)整体表演型</p>
|
<p>
|
整体表演型即要求幼儿在初步掌握文艺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变化完整而连贯地表演。在组织活动中,应注意:①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②可不用提前排练,组织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角色特征,讨论需要用什么道具,道具也可以用其他物体来代替;③在表演过程中,不需要准确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故事,引导故事;④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具有可替代性,不要装饰性过强的道具。
|
</p>
|
<p>(2)分段表演型</p>
|
<p>
|
分段表演型即将整个故事分割成若干段落进行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较为简单,适合小班和中班的幼儿。这种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允许全班幼儿集体参加,幼儿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角色。组织指导时,应注意:①尽管故事被分解成几个段落,教师仍需要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体验角色的发展变化;②如果若干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组织幼儿协商角色的动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与同伴不一致的动作,尤其是在每一段结尾的造型动作;③在教师指导幼儿表演的过程中,要拿捏好分寸,既不能干预太多,又不能让局面失控;④道具应简便,易于操作,能使幼儿较快进入角色。
|
</p>
|
<p>(3)区域活动型</p>
|
<p>
|
区域活动型即在活动区(或者语言区、表演区)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特点是自主性强,游戏成分多。
|
</p>
|
<p>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发展开的故事表演游戏存在以下几个特征。</p>
|
<p>①目的性角色行为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多。</p>
|
<p>②在游戏过程中,多为一般性表现,生动性表现没有显著增加。</p>
|
<p>③同伴交往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p>
|
<p>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此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p>
|
<p>①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丰富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p>
|
<p>②根据作品中的情境变化来布置场景。</p>
|
<p>
|
③在表演区,多投放一些相关的材料和道具,以进一步拓展幼儿表演的内容。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8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8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④幼儿可大体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角色的扮演。</p>
|
<h5 id="e061">2.歌舞表演游戏</h5>
|
<p>歌舞表演游戏一般又分为以下两种。</p>
|
<p>(1)模仿性律动游戏</p>
|
<p>
|
通俗地讲,律动是一种动作模仿,其核心是节奏。律动的内容主要取材于人的劳动生活方式、人在日常生活及运动中的动作、动物的动作、自然现象等,其中最受幼儿喜爱的是动物形态的律动。
|
</p>
|
<p>(2)歌唱式表演游戏</p>
|
<p>
|
歌唱式表演游戏即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中词意和曲调的理解,利用肢体动作和舞蹈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其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通过歌唱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在歌舞活动中获得乐趣的同时陶冶情操。
|
</p>
|
<h3 id="c025">四、表演游戏的意义</h3>
|
<h4 id="d055">(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h4>
|
<p>
|
认知是认识过程及其心理品质的总称,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方面。
|
</p>
|
<p>
|
表演游戏不仅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还可以帮助幼儿从不同方面来认识文艺作品。在表演活动中,幼儿借助现有的认知能力,如通过听故事、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来理解和记忆文艺作品,借助各种材料和道具,对动作、对话和情节进行再现。反过来这些活动的掌握又促进幼儿观察、感知、比较、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
</p>
|
<h4 id="d056">(二)促进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h4>
|
<p>
|
表演游戏要求幼儿从角色的角度上进行创造性表演,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移入和换位思考,幼儿通过努力完成游戏任务,由此产生成功感和快乐感。就这个意义而言,表演游戏可以给幼儿提供体验积极情绪的机会。
|
</p>
|
<p>
|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因为各种因素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消极情绪长期累积而得不到宣泄,会影响到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健康发展。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借助想象,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缓解心理紧张,减少忧虑,最终产生愉快、肯定的情绪体验,从而获得心理平衡,这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
</p>
|
<h4 id="d057">(三)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h4>
|
<p>
|
表演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脚本”的要求,协调一致的行动,并产生共同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此外,表演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克服羞怯、胆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
</p>
|
<h4 id="d058">(四)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h4>
|
<p>
|
同伴关系是幼儿期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形成与发展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8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8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的重要因素。</p>
|
<p>
|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在讨论、制作道具(主要是材料的使用与分配)的过程中以及表演时(围绕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动作和对话方面的沟通)会发生的大量、形式多样的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互动,幼儿学习如何参加小组活动,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合作与配合;逐渐地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和特点,当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学会如何坚持正确意见或调整甚至放弃自己的想法,从而使自己的社会技能不断地提高。
|
</p>
|
<h2 id="b009">第二节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h2>
|
<h3 id="c026">一、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h3>
|
<h4 id="d059">(一)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h4>
|
<p>
|
内容的选择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因此,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是表演游戏顺利开展的保障和基础。所谓适宜的文学作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
</p>
|
<h5 id="e062">1.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起伏性</h5>
|
<p>
|
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游戏,取决于故事的情节是不是生动、简单、富有童趣的。因此,选择表演游戏的故事,首先要考虑趣味性。例如,《小兔子乖乖》,对于《小兔子乖乖》歌曲的敲门情节和夹断大灰狼尾巴、小白兔智斗大灰狼等好玩、有趣的情节,幼儿极其感兴趣,这凸显了《小兔子乖乖》这一表演游戏极强的趣味性。幼儿争先恐后地要扮演大灰狼、小兔子或兔妈妈,乐此不疲地参与表演游戏活动。于是,在有趣的表演活动中,扮演小兔子的幼儿体验到其积极、勇敢的品质;扮演大灰狼的幼儿则体验到其狡猾、贪婪的品性。
|
</p>
|
<p>
|
故事情节要完整有起伏,情节发展的节奏要快,变化明显,并按一条主线发展,重点突出,枝蔓不多,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并易于表演。例如,在《小兔子乖乖》中,兔妈妈去拔萝卜,大灰狼来骗小兔子,兔妈妈回来了,把大灰狼赶跑了,这就具有起伏的情节,变化明显。
|
</p>
|
<h5 id="e063">2.故事主题的教育性</h5>
|
<p>
|
表演游戏在满足幼儿愉悦性的同时,其教育性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平时留心幼儿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从中挑选易于幼儿表演的、思想健康的、传递正能量的内容,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小鲤鱼历险记》等。对幼儿同样感兴趣的暴力行为、打斗动作过多的内容进行合理改编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9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9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或摒弃,使内容适合幼儿的表演游戏,如《奥特曼》《西游记》等。
|
</p>
|
<h5 id="e064">3.角色形象的生动性</h5>
|
<p>
|
在幼儿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好模仿,只有生动、活泼的故事形象,才能激起幼儿的表演兴趣,也有利于幼儿进行模仿。同时,在表演中融入丰富的动作,又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并激发其表演的创造性。例如,《拔萝卜》,大家相继出场,一个接一个地来帮忙,对于摔倒在地的各种动作,加上大家一起把大萝卜送回家的动作表演,表演者易于产生即兴创作的夸张动作,让幼儿得到极大的愉悦感,并表现出参与游戏的极大热情。
|
</p>
|
<h5 id="e065">4.角色的对话性</h5>
|
<p>
|
角色的对话性是指对话语句简短、重复、朗朗上口。它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角色形象,也是激发幼儿表演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小兔子乖乖》《小羊和小狼》《三只蝴蝶》等故事,对话贯穿故事的始终,众多角色都有对话的机会,避免了某个角色只在开始时出场一下,然后就坐在一边等待,到最后无所事事的现象。而有的故事虽然情节生动有趣,但描述性语言较多,角色之间的对话不多,不适合幼儿展开表演活动。例如,《三只小猪》,其前部分三只小猪各自盖房子的情节在原始作品中都是描述性语言,对于幼儿的表演而言,缺乏互动性。在幼儿表演前,教师和幼儿可以共同讨论、协商将描述性语言改编为小猪之间的对话,把他们各自打算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盖房子的想法都用语言表述出来,幼儿在表演时就能通过对话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神态,表演也变得愈加生动有趣。
|
</p>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k1">
|
<p><span class="bj2">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预测</span></p>
|
<div class="tp-2">
|
<p><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1.png" /></p>
|
</div>
|
</div>
|
<p>
|
学前儿童常常喜欢扮演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的游戏,如《拔萝卜》《小兔子乖乖》《三只小猪》等,这种行为称为( )。
|
</p>
|
<p>A.语言游戏</p>
|
<p>B.动作技能游戏</p>
|
<p>C.表演游戏</p>
|
<p>D.交往游戏</p>
|
<p>(答案:C)</p>
|
</div>
|
<h4 id="d060">(二)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文艺作品</h4>
|
<p>
|
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是幼儿恰如其分地扮演并表现出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相关图片,组织全班幼儿集体学习该文学作品;也可以通过幼儿园晨间、餐前、午休前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并在开展表演游戏前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关键要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幼儿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及其特征,熟悉角色之间的对话,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出角色的表情和动作。
|
</p>
|
<h4 id="d061">(三)引导幼儿参与游戏道具、服饰的设计与准备工作</h4>
|
<p>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最好的玩具是那些我们能够随意地用各种方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9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9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式加以变更的玩具。”道具和服装是进行表演游戏十分必要的物质条件。教师可选择幼儿非常熟悉、喜爱、适合表演的故事,并组织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如吸引幼儿一起准备头饰、服饰、布景及道具,鼓励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展开丰富的想象,中大班幼儿还可以参加道具的制作等。幼儿参加游戏的准备工作,便更容易激起他们游戏的兴趣。幼儿的表演游戏具有一定自由发挥的余地,不受场所、时间和道具的限制。准备的道具不必追求精美、齐全、逼真,因为这并不比幼儿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何况,道具的不足往往可以用动作去弥补。
|
</p>
|
<h4 id="d062">(四)给予幼儿适时有效的支持与指导</h4>
|
<h5 id="e066">1.创设适宜的环境</h5>
|
<p>
|
环境的创设是表演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有关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辅助材料,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
|
</p>
|
<h5 id="e067">2.安排合适的游戏场地</h5>
|
<p>
|
安排表演游戏的场地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游戏角色的内容和数量安排较为宽敞的空间。游戏的空间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效果。表演游戏需要幼儿唱唱、跳跳,所以需要较大的空间。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专门设置表演游戏室,室内有大舞台,提供一些表演游戏所必需的道具、布景等。这样的空间可以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中去。第二,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尽量和其他游戏场地分隔起来,以避免与其他区域相互干扰。因为在幼儿期,幼儿的注意特点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所以,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更难持久、稳定地保持有意注意。因此,教师在划分游戏场地时要尽可能减少不同游戏群体之间的相互干扰。
|
</p>
|
<h5 id="e068">3.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h5>
|
<p>
|
在表演游戏中,游戏材料一般是指各种表演的道具。因此,教师在投放时要关注材料在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推动幼儿游戏发展方面的作用。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复杂、艳丽、烦琐的道具反而会使他们专注于操作、摆弄,从而妨碍表演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最适宜提供角色挂牌帮助他们区分角色;对中班幼儿来说,指向性明确的头饰和与角色形象相对应的服装和道具有助于其形象地演绎文学作品;对大班幼儿来说,各类自制服饰和道具有助于他们发挥创造想象的能力,深刻表现文学作品。
|
</p>
|
<h5 id="e069">4.营造融洽的游戏氛围</h5>
|
<p>
|
融洽、自由、关爱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表演游戏中建立自信。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信任幼儿,鼓励幼儿游戏时进行创造性表演。第二,接纳幼儿表演形式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个幼儿对文学作品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9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9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理解的不同以及表现能力的不同,在表演游戏中会体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第三,尊重幼儿的表演。大多数幼儿的表演在成人眼中不是很精彩,但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表演,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乐于表现,勇于表现。
|
</p>
|
<h4 id="d063">(五)提高幼儿表演游戏的水平</h4>
|
<h5 id="e070">
|
1.通过不同形式,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增强幼儿的表演动机
|
</h5>
|
<p>
|
首先,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图片及相关的头饰来帮助幼儿尽快记忆故事内容。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重点提问故事中角色的动作、表情、对话等。最后,教师应鼓励幼儿努力把故事表演出来。
|
</p>
|
<h5 id="e071">2.指导分配角色并进行表演</h5>
|
<p>
|
教师在指导分配角色时,应和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游戏的主角一般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可先让能力强的幼儿担任,以后可轮流担任主角。也可以特意让某个幼儿担任某一角色,以使他得到锻炼。值得注意的是,应以商量、建议的口吻提出,不要违背幼儿的意愿。小班幼儿缺乏主见,教师可采用指定角色的办法,但也应该尊重他们的自愿选择。对个别幼儿经常占主角的行为,教师要动员他们更换角色。
|
</p>
|
<p>
|
在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角色的个性、动作和情感的基础之上,教师提供角色头饰等材料,让幼儿装扮成自己选择的角色,帮助幼儿从角色形象上进一步理解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学作品。教师还可以担任旁白,通过语音、语调的变换等方式提醒相关角色入场,用简短的词语提示幼儿相关的动作或对话。
|
</p>
|
<h5 id="e072">3.讨论分析,鼓励幼儿创造性表演</h5>
|
<p>
|
初次表演,幼儿经常出现动作过于简单、表情不够丰富、忘词并冷场的现象,甚至有的幼儿连自己扮演的角色到底该做些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表扬初次游戏中的“佼佼者”,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更准确、多样化地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和表情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对角色的进一步掌握。
|
</p>
|
<p>
|
在幼儿能够比较准确到位地进行表演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独特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因此,想方设法促进幼儿的创造想象,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对维持幼儿表演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文学想象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创造想象的范例或组织进一步的讨论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9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9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027">二、各年龄段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h3>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05-1.jpg" />
|
</p>
|
<p class="img">学生设计表演游戏“三只小猪”</p>
|
<p>
|
3~6岁幼儿因其身心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的不同,参与表演游戏时也会有一些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与指导他们的表演游戏。
|
</p>
|
<h4 id="d064">(一)小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h4>
|
<p>
|
小班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几乎没有角色意识,表演能力不强,同伴间交往互动极少。确切地说,小班幼儿基本不会玩表演游戏,他们往往只是表演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动作或重复某一句有趣的语句。
|
</p>
|
<p>因此,小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p>
|
<p>第一,教师应选择主题明确、情节简单、有起伏、活泼有趣的作品。</p>
|
<p>第二,教师带领幼儿准备游戏的道具和材料。</p>
|
<p>
|
第三,教师可以指定或参与角色分配。教师应常常参加小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并亲自担任某一角色,开始可担任主角,帮助幼儿解决角色分配中的困难,以后可担任一般角色,直至不担任角色。
|
</p>
|
<p>
|
第四,教师在游戏前应亲自做示范。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还不会玩表演游戏,但他们对模仿成人动作很感兴趣,所以教师生动形象的示范会直接影响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喜欢程度和表演意愿。
|
</p>
|
<h4 id="d065">(二)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h4>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05-2.jpg" />
|
</p>
|
<p class="img">中班幼儿表演游戏</p>
|
<p>
|
中班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可以自主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游戏的嬉戏性强,角色的任务意识较差,需要教师进行提示才能不偏离游戏的主题;游戏的计划性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表演阶段;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
</p>
|
<p>因此,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p>
|
<p>
|
第一,教师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空间,并注意材料的简便易制作。教师应提供至少半小时的游戏时间;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为幼儿提供一些不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简易材料,且种类不宜过多,以防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干扰幼儿表演游戏的开展。
|
</p>
|
<p>第二,教师仍需要指导幼儿的角色分配工作,并讲解角色更换的规则。</p>
|
<p>
|
第三,在开展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表演游戏,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并适时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
|
</p>
|
<p>
|
第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在展开游戏的过程中,适时提醒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9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9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066">(三)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h4>
|
<p>
|
大班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不仅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还可以自觉进行角色更换;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再现文艺作品的故事内容;具备了一定的表演意识和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
|
</p>
|
<p>因此,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p>
|
<p>
|
第一,教师可以投放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以促进幼儿进行多样化探索。
|
</p>
|
<p>
|
第二,在游戏开展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尽量不干涉大班幼儿的表演。大班幼儿已经具备独立开展表演游戏的能力,如果教师过多干预反而会限制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
</p>
|
<p>
|
第三,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及时给幼儿提供指导,提高幼儿创造性表现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师应重点帮助幼儿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形象。
|
</p>
|
<p>
|
第四,教师应适时提醒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教师要帮助幼儿充实游戏的内容,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进行对话和动作,避免对幼儿的表演简单粗暴地横加干涉,随意打断和指挥幼儿进行表演游戏。
|
</p>
|
<div class="bk2">
|
<p class="center"><b>本章小结</b></p>
|
<p>
|
1.表演游戏是幼儿按照文艺作品(童话、故事、儿歌、歌曲等)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表情和动作)对文艺作品进行创造性表现的一种游戏形式。
|
</p>
|
<p>2.表演游戏的特点:①自娱自乐性;②表演性;③戏剧性;④创造性。</p>
|
<p>
|
3.表演游戏的类型。(1)根据游戏中角色扮演形式的不同,表演游戏可分为:①自身表演;②木偶表演;③桌面表演;④影子戏。(2)根据游戏内容的不同,表演游戏可分为:①故事表演游戏;②歌舞表演游戏。
|
</p>
|
<p>
|
4.表演游戏的意义:①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②促进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③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④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
</p>
|
<p>
|
5.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①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②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文艺作品;③引导幼儿参与游戏道具、服饰的设计与准备工作;④给予幼儿适时有效的支持与指导;⑤提高幼儿表演游戏的水平。
|
</p>
|
</div>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9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9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span class="zt-1">关键术语</span></p>
|
<div class="tp-8">
|
<p><img class="rwmb-3" alt="" src="../../images/tb-9.png" /></p>
|
</div>
|
<p>表演游戏 表演性 戏剧性 创造性</p>
|
<p>
|
<span class="zt-2">思</span><span class="zt-3">考</span
|
><span class="zt-2">题</span>
|
</p>
|
<div class="tp-9">
|
<p><img class="rwmb-6" alt="" src="../../images/tb-10.png" /></p>
|
</div>
|
<p><b>一、简答题</b></p>
|
<p>1.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有哪些?</p>
|
<p>2.表演游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p>
|
<p>3.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p>
|
<p><b>二、论述题</b></p>
|
<p>1.试述如何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幼儿表演游戏。</p>
|
<p>2.试述如何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幼儿表演游戏。</p>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4">实训练习</span></p>
|
<p>1.在生活中观察某班幼儿表演游戏活动,并分析其游戏类型。</p>
|
<p>
|
2.结合下园见习或观摩活动,观察并详细记录某班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活动。
|
</p>
|
<p>3.向幼儿园教师请教如何参与并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活动。</p>
|
<p class="left1">
|
<span class="zt-3">案</span><span class="zt-2">例</span
|
><span class="zt-3">分</span><span class="zt-2">析</span>
|
</p>
|
<div class="tp-9">
|
<p><img class="rwmb-6" alt="" src="../../images/tb-10.png" /></p>
|
</div>
|
<p>
|
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老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第一轮,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孩子们的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
</p>
|
<p>
|
请结合学前儿童表演游戏的有关理论,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演游戏活动。
|
</p>
|
<p class="left1"><b>拓展练习</b></p>
|
<div class="tp-10">
|
<p><img class="rwmb-6" alt="" src="../../images/tb-12.png" /></p>
|
</div>
|
<p>以下为部分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真题,可扫描二维码观看。</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107-1.jpg" />
|
</p>
|
<p class="img">面试真题</p>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003",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default: () => [],
|
},
|
},
|
data() {
|
return {};
|
},
|
};
|
</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