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8">
|
<div class="page-box" page="24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4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coverImgBg07">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png" /><span
|
class="zt-ht"
|
>学习目标</span
|
>
|
</p>
|
<div class="bk">
|
<p><b>知识目标</b></p>
|
<p>1.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p>
|
<p>2.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常用方法。</p>
|
<p>
|
3.掌握幼儿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及乐器演奏活动的设计及指导要求。
|
</p>
|
<p><b>能力目标</b></p>
|
<p>
|
1.学会评析数学活动方案和所观摩的数学活动,发现优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
</p>
|
<p>2.具有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各种类型音乐教育活动的能力。</p>
|
<p><b>素养目标</b></p>
|
<p>
|
1.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音乐教育观、儿童观,提高对幼儿音乐作品的审美情趣及研究兴趣。
|
</p>
|
<p>
|
2.形成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幼儿等职业品质和活泼开朗、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等个性品质。
|
</p>
|
</div>
|
<p>
|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的教学法课程内容。本单元主要根据《规程》《指南》的精神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阐述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和指导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原理和步骤,以期帮助学生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从而提高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4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4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id="b046">
|
<span class="h2-zt">第一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span>
|
</h2>
|
<p>
|
幼儿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幼儿园教师指导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本课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正确处理幼儿音乐教育与音乐能力、音乐素质等的关系,初步树立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念。
|
</p>
|
<h3 id="c166">
|
<span class="h3-zt">一</span
|
>音乐教育是使幼儿得以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
</h3>
|
<p>
|
这里的和谐发展指的是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音乐教育对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音乐教育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进大脑的功能。音乐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音乐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音乐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
</p>
|
<h3 id="c167">
|
<span class="h3-zt">二</span
|
>应使幼儿能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并且使这种乐趣成为一种终身需要
|
</h3>
|
<p>
|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尽管音乐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但由于某些原因,幼儿对音乐活动也会产生厌烦和害怕心理。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
</p>
|
<h3 id="c168">
|
<span class="h3-zt">三</span
|
>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全部的音乐活动之中
|
</h3>
|
<p>
|
音乐能力是指保证音乐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音乐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p>
|
<p>
|
音乐感受力是指听音乐时,不仅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等,还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
|
</p>
|
<p>音乐记忆力是指能在脑中再现熟悉的音乐的能力。</p>
|
<p>
|
音乐想象力(音乐创造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和加工,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的能力。
|
</p>
|
<p>
|
音乐表现力是指表演音乐作品时,能把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
|
</p>
|
<p>
|
与“音乐能力”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音乐素质”。幼儿的音乐素质主要表现在听觉的敏锐、准确程度;节奏感的准确、灵活,反应的敏捷程度;发音器官的音质、音色特点等。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4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4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169">
|
<span class="h3-zt">四</span
|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重视的应该是教的过程,而不是教的结果
|
</h3>
|
<p>
|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绝不是要求幼儿对教师所教授的每一首歌曲或每一个舞蹈都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在创造性的表演音乐的过程中感知音乐。如果幼儿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不愿意或不会表演音乐,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
</p>
|
<h2 id="b047">
|
<span class="h2-zt">第二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span>
|
</h2>
|
<p>
|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载体。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及乐器演奏(打击乐)活动等几个方面,选择、确定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音乐教育内容,才能有利于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
</p>
|
<h3 id="c170"><span class="h3-zt">一</span>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h3>
|
<p>(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p>
|
<p>(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p>
|
<p>(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p>
|
<h3 id="c171"><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h3>
|
<h4 id="d400">(一)幼儿音乐教育的总目标</h4>
|
<p>
|
(1)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发展对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审美敏感性以及对周围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审美敏感性。
|
</p>
|
<p>
|
(2)能使用嗓音、肢体、乐器以及美术、文学、戏剧等其他艺术表现手段(如服饰、道具、布景、化妆等)进行整合性艺术活动,学会表演和欣赏音乐、舞蹈作品,积累音乐语汇和艺术动作语汇。
|
</p>
|
<p>
|
(3)幼儿在欣赏和表演活动中,发展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积累有关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p>
|
<p>
|
(4)能积极参加集体音乐活动,发展在音乐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4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4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5)养成对音乐和舞蹈作品、乐器、道具以及表演、游戏场地的初步责任意识以及初步的“演员”“观众”责任意识。
|
</p>
|
<h4 id="d401">(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h4>
|
<p>
|
幼儿音乐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和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而确立的,对各年龄班幼儿的音乐教育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小、中、大班的具体目标参见《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
|
</p>
|
<p>
|
《指南》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艺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幼儿发展的年龄阶段出发,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幼儿人格的审美教育要求。从整体上看,《指南》的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幼儿感受与欣赏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二是幼儿表现与创造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这两大类目标又分为四大块和三个年龄段来描述,具体如下。
|
</p>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9.png" /><span
|
class="zt-ht"
|
>延伸阅读</span
|
>
|
</p>
|
<p class="center"><b>《指南》关于艺术教育的目标</b></p>
|
<p class="block">(一)感受与欣赏</p>
|
<p class="block">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s/0252-1.jpg" />
|
</p>
|
<p class="block">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s/0252-2.jpg" />
|
</p>
|
<p class="block">(二)表现与创造</p>
|
<p class="block">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s/0252-3.jpg" />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4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4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s/0253-1.jpg" />
|
</p>
|
<p>
|
《指南》不但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角度,提出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的幼儿艺术学习和发展目标,而且还对每个目标提出了教育建议,反映了国际儿童艺术教育的最新理论观念,体现了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让学前儿童在既美好又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学习、创作、表达和欣赏,以此获得身体、精神、个性、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
</p>
|
<h4 id="d402">(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动目标</h4>
|
<p>
|
幼儿音乐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一次音乐活动所要取得的成效。确定具体活动目标不仅要和幼儿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相吻合,而且要结合音乐教育不同活动类型,并充分考虑具体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及音乐能力的发展水平。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感受—体验—表现”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与态度获得的过程,包含了幼儿认知和技能的学习与发展。这三个目标是一个相互交织、促进的整体,它们是共同实现的,只是每次具体活动目标的重点不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努力通过一个个低层次目标的实现来达到高层次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
</p>
|
<p>活动目标的确立详见第一单元第二课。</p>
|
<h3 id="c172"><span class="h3-zt">三</span>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h3>
|
<p>
|
幼儿音乐活动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和乐器演奏(打击乐)活动四个方面。
|
</p>
|
<h4 id="d403">(一)歌唱活动</h4>
|
<p>
|
歌唱是指用嗓音来演唱有旋律、有歌词的歌曲以及节奏朗诵、唱名游戏等。每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4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4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2%">
|
<p class="notIndent">
|
个幼儿都随身带有天然的“嗓音乐器”,所以开展歌唱活动可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应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歌曲,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掌握唱歌技能的同时,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并充分发挥歌曲的教育作用。
|
</p>
|
<p>幼儿歌唱活动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p>
|
<h5 id="e221">1.歌词方面</h5>
|
<p>
|
可选择一些内容与文字有趣并能为幼儿所理解的,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的,且有重复发展余地的歌曲。
|
</p>
|
<h5 id="e222">2.曲调方面</h5>
|
<p>
|
歌曲的曲调是由不同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的音组成的,为幼儿选择歌曲时,在曲调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见表7-1)。
|
</p>
|
<p class="img">表7-1</p>
|
<p class="center openImgBox">
|
<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s/0254-1.jpg" />
|
</p>
|
<h5 id="e223">3.类型方面</h5>
|
<p>
|
应选择不同题材、不同性质风格(适应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齐唱、领唱、对唱和轮唱等)的歌曲。例如,进行曲性质、摇篮曲性质、轻快活泼性质、民族风格和国外有名的幼儿歌曲等。
|
</p>
|
<h4 id="d404">(二)韵律活动</h4>
|
<p>
|
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多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包括律动、舞蹈和其他节奏活动。韵律活动是一项非常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伴随欢快活泼或优美抒情的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或做出符合音乐的性质及内容的动作,其节奏感及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不断提高。
|
</p>
|
<p>
|
律动是指随音乐而做的一些模仿动作。幼儿律动常用的模仿动作有以下几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4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4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个方面:动物的动作、人们的劳动、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动作等。
|
</p>
|
<p>
|
舞蹈是指通过音乐和动作塑造具体形象,表现一定主题的艺术。其组成因素有:基本舞步、简单的上肢舞蹈动作、简单的队形变化。幼儿园常用的舞蹈形式有以下几种:集体舞、邀请舞、小歌舞或童话歌舞、幼儿自己创编的舞蹈和表演舞等。
|
</p>
|
<p>幼儿韵律活动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p>
|
<p>第一,动作简单、形象,易模仿。例如,鸟飞、大象走、摘果子等。</p>
|
<p>第二,动作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幼儿。</p>
|
<p>小班:上肢大动作或下肢基本动作、简单的上下肢协调动作。</p>
|
<p>中班:上下肢联合的动作。</p>
|
<p>
|
大班:稍复杂的动作及组合,包括小肌肉的动作。例如,采茶、织布、缝衣服等。
|
</p>
|
<p>各年龄班幼儿学习的基本舞步如下。</p>
|
<p>小班:碎步、蹦跳步、小跑步。</p>
|
<p>中班:踵趾小跑步、踏点步、垫步、踏跳步。</p>
|
<p>大班:跑跳步、进退步、交替步、三步、跑马步、秧歌十字步。</p>
|
<h4 id="d405">(三)音乐欣赏活动</h4>
|
<p>
|
幼儿音乐欣赏,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是怀着欣喜之情反复倾听音乐的活动。幼儿音乐欣赏教育能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倾听习惯,能扩大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
</p>
|
<p>具体内容是:</p>
|
<p>
|
第一,幼儿将要学习的歌曲或器乐曲(包括即将学习的韵律活动、乐器演奏中的有关歌曲或器乐曲)。
|
</p>
|
<p>第二,形象生动鲜明、幼儿能理解的优秀作品。</p>
|
<p>
|
性质上较典型的歌曲或器乐曲,如《摇篮曲》《这是小兵》《熊跳舞》。
|
</p>
|
<p>优秀少儿歌曲,如 《春天在哪里》《铃儿响叮当》等。</p>
|
<p>
|
中外名曲,如《赶花会》《啤酒桶波尔卡》《四小天鹅》《挪威舞曲》等。
|
</p>
|
<p>
|
第三,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落叶的沙沙声等。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406">(四)乐器演奏活动(打击乐)</h4>
|
<p>
|
幼儿园的乐器演奏是指在音乐声中有节奏地敲打某些打击乐器的一种活动。打击乐器是指靠击打或碰撞而发声的乐器。打击乐教学既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又能提高幼儿对音色的听辨能力及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敏感性。
|
</p>
|
<p>
|
幼儿园常用的打击乐器有铃鼓、三角铁、串铃、响板、蛙鸣筒、木鱼等。
|
</p>
|
<p>各年龄班的配器要求如下。</p>
|
<p>小班:齐奏——几种乐器敲打同一种节奏。</p>
|
<p>中、大班:轮奏——按一定时距轮流齐奏。</p>
|
<p> 合奏——用两种以上乐器打出不同的节奏。</p>
|
<h2 id="b048">
|
<span class="h2-zt">第三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歌唱活动</span>
|
</h2>
|
<p>
|
幼儿歌唱活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本课从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教师对歌唱的设计和处理、活动过程的组织步骤及要求、复习歌曲的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幼儿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目的是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设计、实施、评价幼儿歌唱活动的知识技能。
|
</p>
|
<h3 id="c173"><span class="h3-zt">一</span>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h3>
|
<p>
|
歌唱能力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是与说话能力的发展平行的,从儿童语言的咿呀学语期开始,而后逐渐从近似唱歌,发展到能唱音域合适的歌曲。研究表明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
</p>
|
<h4 id="d407">(一)音域方面</h4>
|
<p>
|
音域是从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区域。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喉头比成人小一半,声带柔嫩而且较短。3~4岁的幼儿可唱5~6个音,即C调的1~6;4~5岁幼儿的音域有所扩展,即C调的1~7;5~6岁幼儿的音域是<img
|
class="inline"
|
alt=""
|
src="../../images/0256-1.jpg"
|
/>。
|
</p>
|
<h4 id="d408">(二)音量方面</h4>
|
<p>
|
幼儿的音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3岁幼儿音量比较小,4岁时音量明显增加。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4 id="d409">(三)音色方面</h4>
|
<p>
|
幼儿的音色比较清澈、柔嫩、明亮,这与其体型、共鸣腔有关。3岁幼儿唱歌的声音非常甜美,但目前发现有些刚入园的幼儿声音已经沙哑,因此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嗓音。保护幼儿的嗓音要做到:防止大声喊叫,唱歌要用轻声;不让幼儿唱力所不能及的歌曲;防止幼儿连续练唱;上呼吸道感染时不要练唱;注意唱歌时的卫生条件,如不在过分潮湿、寒冷的空气中或尘土飞扬的场所唱歌;不顶着大风唱歌;唱歌后,不要马上吃生冷的食物等。
|
</p>
|
<h4 id="d410">(四)唱歌技能的发展方面</h4>
|
<p>
|
在唱歌活动中,教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最初步的唱歌技能,其目的是使幼儿学会运用这些技能达到有感情地唱歌的目的。幼儿唱歌技能的发展特点如下。
|
</p>
|
<h5 id="e224">1.姿势</h5>
|
<p>
|
正确的唱歌姿势是指唱歌时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自然。而幼儿学习唱歌的初期经常姿势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
|
</p>
|
<h5 id="e225">2.呼吸</h5>
|
<p>
|
唱歌时,应在坐、立正确的姿势下,保持平静、自然,从容不迫地进行呼吸。呼吸时不耸肩、不出声。而幼儿不懂吸足气和慢慢用气。3岁幼儿常常唱上两三个字就换气,甚至一字一顿地唱歌。四五岁幼儿虽有好转,但很容易在时间较长的音上及附点音符上换气。
|
</p>
|
<p>
|
培养方法:①示范。②提示(用手势或语言)。③游戏。例如,让幼儿假装闻花;比赛谁一口气吹灭的蜡烛最多;比比谁的声音最长(汽笛叫、公鸡叫)。
|
</p>
|
<h5 id="e226">3.咬字吐字</h5>
|
<p>
|
唱歌时咬字吐字正确、清晰,能提高唱歌的表现力。但3~4岁的幼儿因为发音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出现吐字不清和唱错字(因为不理解歌词)的现象。在正确的教育下,4岁以上的幼儿基本没问题。
|
</p>
|
<h5 id="e227">4.发声</h5>
|
<p>
|
儿童自然的嗓音是柔嫩而甜美的,但在歌唱中幼儿也会存在唱歌过于小声或喊叫现象。因此必须要求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不大声喊叫,并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1%">
|
<h5 id="e228">5.音准</h5>
|
<p>
|
3岁幼儿走音、走调现象较严重。四五岁幼儿虽有很大进步,但在独自无伴奏唱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走音、走调现象。要培养幼儿能唱准音的高低和长短。
|
</p>
|
<h5 id="e229">6.协调一致</h5>
|
<p>
|
协调一致是指在集体唱歌活动中,要求全体儿童在音量、音色及咬字吐字的声韵、速度、力度等方面保持一致。而3岁幼儿初入园时,不善于听别人的声音,各顾各唱,经培养后,能较快发现并纠正。
|
</p>
|
<h5 id="e230">7.表情</h5>
|
<p>
|
幼儿唱歌有表情是指唱歌能做到强弱、快慢、音色的适当变化,面部表情自然及有轻微的身体动作。但3岁幼儿控制表情变化的能力差。5岁以上幼儿控制表情的能力有较明显的发展。
|
</p>
|
<h3 id="c174">
|
<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歌曲的分析与处理设计
|
</h3>
|
<h4 id="d411">(一)分析、处理及练唱歌曲</h4>
|
<p>
|
教师的范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是否能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引起学唱的兴趣及愿望,所以教师在演唱的同时要分析和处理歌曲,尽量唱得熟练而有感情。
|
</p>
|
<h5 id="e231">1.分析歌曲</h5>
|
<p>
|
第一,要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第二,要分析歌曲的基本情绪;第三,分析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等表现手段在表达歌曲内容上的作用。
|
</p>
|
<h5 id="e232">2.处理歌唱</h5>
|
<p>
|
处理歌唱就是进行演唱设计。即根据教学要求及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水平,设计歌曲演唱的速度、音色等,使歌曲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
|
</p>
|
<h4 id="d412">(二)向幼儿提供有关的感性经验</h4>
|
<h5 id="e233">1.日常生活中先让幼儿欣赏旋律</h5>
|
<p>
|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对于似曾听过、似曾看过的东西,学习的积极性最高。先让幼儿欣赏旋律能使幼儿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而产生学唱的兴趣和愿望,便于学唱。
|
</p>
|
<h5 id="e234">2.在其他活动中先让幼儿了解歌词</h5>
|
<p>
|
可结合游戏、儿歌先学歌词;结合故事先了解歌词。通过观察(参观)、实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2%">
|
<p class="notIndent">践活动等获得有关感性认识。</p>
|
<h3 id="c175">
|
<span class="h3-zt">三</span>幼儿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h3>
|
<h4 id="d413">(一)新授歌曲</h4>
|
<h5 id="e235">1.新歌导入和范唱</h5>
|
<p>
|
导入新歌的任务是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新歌的题材和意境中去,为感受歌曲,表现音乐打下基础。常用的导入新歌的方法有教具导入法、音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
</p>
|
<p>
|
教师的范唱决定着幼儿学唱的水平,因此教师应面对幼儿进行范唱。范唱要有正确的歌唱技巧,富有感情,用多种方式重复范唱,如清唱、操作教具唱、配上教具唱结合进行。教师范唱时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要让幼儿心理上有听唱的准备,使每个幼儿都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
</p>
|
<h5 id="e236">2.帮助幼儿理解、记住歌曲内容</h5>
|
<p>
|
在听完范唱后,请幼儿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加深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可通过运用故事、直观教具、绘画;与幼儿进行谈话;也可以通过教师、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或操作教具表演;带幼儿随音乐节奏朗诵歌词等方法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
</p>
|
<h5 id="e237">3.帮助幼儿体会歌曲性质</h5>
|
<p>
|
教师应通过范唱、谈话或给幼儿讲解等方法帮助幼儿体会歌曲的性质,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例如,可以提问:“这首歌听起来觉得怎么样?”“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唱的?”“为什么要这样唱?”“我们应该怎样唱(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小中班可由教师讲解。大班应要求幼儿自己表达。(幼儿需掌握一些词汇,如连贯、轻柔;欢快、跳跃;优美、抒情;活泼、轻快等。)
|
</p>
|
<h5 id="e238">4.幼儿学唱新歌</h5>
|
<p>
|
幼儿学唱新歌的方法是听唱教学法。包括整体教唱和分句教唱两种方法。
|
</p>
|
<p>
|
整体教唱法是指教师在范唱后,学唱者跟着教师一起唱整首歌。其优点是:能使整首歌曲的意义、情绪保持完整、不割裂;可促进幼儿音乐记忆力的发展;使幼儿能以主动的态度学唱新歌。
|
</p>
|
<p>
|
分句教唱法是指教歌时教师范唱一句,学唱者模仿一句。其优点是一句一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句教,模仿起来比较容易。但分句教唱法使整首歌曲被分割成若干句,思想感情的表达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激发幼儿积极记忆和思维;有些弱起小节的歌,分句教唱对幼儿会有困难,而且幼儿也不喜欢。因此,分句教唱只用于教难句。
|
</p>
|
<p>
|
教幼儿学唱新歌的最佳做法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整体教唱为主。同时幼儿学唱新歌还应注意两个问题,即开始学唱时,速度可以稍放慢,调可降低半度或一度;每学唱一遍,都应提高要求(可穿插示范、讲解、提醒等)。
|
</p>
|
<h4 id="d414">(二)复习歌曲</h4>
|
<p>
|
复习学过的歌曲,目的是让幼儿牢固地掌握歌曲,提高幼儿在原有歌唱水平上的表现力。为了使幼儿在复习中保持新鲜感和积极性,教师应运用各种方式方法。
|
</p>
|
<h5 id="e239">1.复习歌曲的组织形式</h5>
|
<p>
|
组织形式有全体唱、部分幼儿唱(分组、分男女、指定某些幼儿)和单独唱。目前,单独唱往往成为少数幼儿的专利。教师应使每个幼儿都具有这种能力,其最佳方法是用“接龙唱”加以练习。
|
</p>
|
<h5 id="e240">2.复习歌曲的方法</h5>
|
<p>
|
复习方法有放声唱与轻声唱(默唱)交替;边唱边表演;边操作教具边唱歌;用游戏的方法演唱;分句接唱(对唱);边唱歌边用手拍歌曲的节奏;边唱边画出歌曲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
|
</p>
|
<h4 id="d415">(三)创造性的幼儿歌唱活动</h4>
|
<p>
|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应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实践证明,以下三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
</p>
|
<h5 id="e241">1.引导幼儿为歌曲配动作</h5>
|
<p>
|
边唱边做动作是幼儿的特点,他们喜欢在唱歌的同时,用动作来补充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这些动作带有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有意识地让幼儿积累动作表象,给幼儿自编的机会等做法,能有效地引导幼儿为歌曲配动作。
|
</p>
|
<h5 id="e242">2.引导幼儿为歌曲增编(或改编)歌词</h5>
|
<p>
|
让幼儿为部分歌曲增编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唱歌能力,也有助于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能启发幼儿更好地增编或改编歌词。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5 id="e243">3.引导幼儿自编歌曲(曲调)</h5>
|
<p>
|
教师选好性质鲜明、幼儿熟悉的歌曲,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复习或欣赏同类性质的歌曲,引导幼儿谈感受或回忆儿歌,提出编歌的要求。鼓励幼儿编歌后将创作的部分乐曲录下或记下,唱给大家欣赏,也可以让幼儿学唱。
|
</p>
|
<h2 id="b049">
|
<span class="h2-zt">第四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韵律活动</span>
|
</h2>
|
<p>
|
幼儿韵律活动包括幼儿律动、舞蹈及其他节奏活动三个方面。本课分别论述了幼儿节奏能力发展的特点,幼儿律动、舞蹈及其他节奏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律动、舞蹈的设计与指导要求,为同学们初步具备设计、实施、评价幼儿律动、舞蹈的活动能力提供了知识基础。
|
</p>
|
<h3 id="c176"><span class="h3-zt">一</span>幼儿节奏能力的发展特点</h3>
|
<p>
|
所谓节奏能力是指幼儿能够积极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节奏的情绪表现力及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
|
</p>
|
<p>
|
3~4岁的幼儿已经基本上能合拍地做动作,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要求下,能注意到音乐的性质及速度的变化,并且逐渐地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相应的动作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
</p>
|
<p>
|
4~5岁幼儿的动作能力又有所发展,他们能更有效地控制肌肉活动,动作更加轻松、灵活,而且对用动作表现音乐更感兴趣。
|
</p>
|
<p>
|
5~6岁幼儿的动作已经完全能和音乐一致,能随着拍子的快慢或渐快渐慢而改变动作的速度,并能在动作中体现出二拍子和三拍子的节拍重音。
|
</p>
|
<h3 id="c177">
|
<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h3>
|
<h4 id="d416">(一)律动方面</h4>
|
<p>
|
幼儿律动常用的模仿动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动物的动作;人们的劳动;自然界的现象;日常生活及游戏中的动作。
|
</p>
|
<p>指导幼儿律动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p>
|
<h5 id="e244">1.事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h5>
|
<p>
|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和动作,活动前教师应通过以下方法丰富幼儿与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律动有关的生活经验: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亲身感受;观察实物的动作;用实物演示动作;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以获得亲身体会等。
|
</p>
|
<h5 id="e245">2.设计导入,引起兴趣</h5>
|
<p>
|
教师应根据每次律动音乐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巧妙有趣的导入方式,在活动一开始就吸引幼儿进入律动的情境中。同时,用简单明了、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律动的名称。
|
</p>
|
<h5 id="e246">3.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或复习歌曲</h5>
|
<p>
|
通过反复、仔细地倾听律动音乐,引导幼儿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以及情绪特点等。
|
</p>
|
<h5 id="e247">
|
4.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或歌曲的内容,并适当进行示范表演
|
</h5>
|
<h5 id="e248">5.讲解动作要领</h5>
|
<p>应做到语言形象、紧扣模仿对象、富有启发性。</p>
|
<h5 id="e249">6.带动幼儿练习</h5>
|
<p>
|
带动幼儿练习律动应注重个别辅导,每次练习的要求从低到高;对中、大班幼儿可改变音乐的速度、力度和音高启发幼儿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应注重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拍。
|
</p>
|
<h5 id="e250">7.提供给幼儿感受和创造的机会</h5>
|
<p>
|
教师经常用的方法是:可以选用情绪、风格相类似的几首曲子交替使用,供幼儿练习某一个动作;也可用“一曲多用”的方法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允许并启发幼儿听音乐做出性质相同的各种动作;让幼儿为音乐自编动作等。
|
</p>
|
<h4 id="d417">(二)舞蹈方面</h4>
|
<p>
|
幼儿园常用的舞蹈形式有以下几种:集体舞、邀请舞、小歌舞或童话歌舞、幼儿自己创编的舞蹈、表演舞。
|
</p>
|
<p>指导幼儿舞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p>
|
<h5 id="e251">1.日常生活及游戏中注重让幼儿积累一些动作表象</h5>
|
<h5 id="e252">2.设计导入,引起兴趣</h5>
|
<p>
|
教师应根据每次舞蹈音乐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巧妙有趣的导入方式,在活动一开始就吸引幼儿进入舞蹈的情境中。同时,用简单明了、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舞蹈的名称。
|
</p>
|
<h5 id="e253">3.引导幼儿感受、理解乐曲或复习歌曲</h5>
|
<p>
|
通过反复、仔细地倾听舞蹈音乐,引导幼儿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速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度以及情绪特点等。</p>
|
<h5 id="e254">4.讲解舞蹈内容</h5>
|
<p>引导幼儿欣赏教师的完整示范或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p>
|
<h5 id="e255">5.教舞蹈的动作要领</h5>
|
<p>
|
常用方法有分解示范法、语言指导及形象的比喻、启发幼儿迁移旧知识以及对部分幼儿进行具体帮助等。教动作时应注意:让幼儿尽快习惯于听音乐做动作,开始练习时可放慢速度。
|
</p>
|
<h5 id="e256">6.讲舞蹈故事</h5>
|
<p>
|
启发幼儿将学过的动作按情节发展的顺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
|
</p>
|
<h5 id="e257">7.教舞蹈队形</h5>
|
<p>
|
常用方法是:邀请舞或两人对跳的集体舞可先教一组队形变换,使之成为对全班幼儿的示范过程。也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重点讲清换位置的路线和方向;有时还可以运用画线路图的方法等。
|
</p>
|
<h4 id="d418">(三)其他节奏活动方面</h4>
|
<p>
|
幼儿其他节奏活动的类型很多。例如,语言节奏、身体节奏游戏、拍简单歌曲的节奏等。
|
</p>
|
<h2 id="b050">
|
<span class="h2-zt">第五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音乐欣赏活动</span>
|
</h2>
|
<p>
|
本课主要阐述了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意义及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特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为同学们初步具备设计、实施、评价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能力提供了知识基础。
|
</p>
|
<h3 id="c178">
|
<span class="h3-zt">一</span>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特点
|
</h3>
|
<h4 id="d419">(一)幼儿对音乐情绪性质的感受</h4>
|
<p>
|
3岁的幼儿还不能用词汇来表达音乐在情绪性质上的区别,但能在随音乐做动作中反映出音乐在情绪性质上的差别,特别是进行曲与摇篮曲、舞曲与摇篮曲的区别。区分进行曲与舞曲仍感到困难。
|
</p>
|
<p>
|
4~5岁的幼儿对一些内容熟悉的、形象性强的,如表现熊走、兔跳、鸟飞等动物活动的乐曲能很快识别,对进行曲、摇篮曲、舞曲也能有正确的感受,可以借助图片选择或动作选择做出正确的回答。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5~6岁的幼儿不再借助图片或动作,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性质的感受,而且还能够感知作品中的各个细节部分,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作品的归类已不再感到困难。
|
</p>
|
<h4 id="d420">(二)对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感受</h4>
|
<p>音乐基本表现手段有:力度、节奏、速度、旋律、音色、结构形式等。</p>
|
<p>
|
3~4岁的幼儿能辨认音乐作品中速度的变化,但对感知音乐中力度的变化还有一定的困难,对音区的变化只能大致地听出高音区和低音区音高的不同。感知音乐变化的能力还不稳定。
|
</p>
|
<p>
|
4~5岁的幼儿能够区分出音乐中渐慢、渐快的速度变化和表情作用。在欣赏有鲜明对比的音乐时,能不感到困难地指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在对音高的感知方面能听出相隔一个八度的音高上的不同,但是常常容易把强音和高音、弱音和低音机械地联系起来,因而很难理解和区分弱的高音和强的低音。通过系统的正确的欣赏指导和一些有趣的欣赏活动,幼儿还能感知一些简单的曲式。
|
</p>
|
<p>
|
5~6岁的幼儿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音区的变化都能够清楚地加以辨别。幼儿辨认乐曲结构的能力也增强了,能够毫不困难地感知结构整齐的简单的二段体和三段体的音乐结构。
|
</p>
|
<p>
|
在音色的辨认方面,幼儿基本上能够区分出教师及每个幼儿的不同音色,对音乐中的男声、女声、童声都能有所区别,还能区分一些熟悉的乐器音色。
|
</p>
|
<h3 id="c179">
|
<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h3>
|
<h4 id="d421">
|
(一)在日常生活及各类音乐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能力
|
</h4>
|
<p>
|
倾听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性是幼儿欣赏音乐的前提和基础。倾听是一种有意识的、带有注意的“留神听”,它不仅需要有注意的参加,有时还需要有感情的参与。“音乐源于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充满着各种音响:鸟叫、蛙鸣、风声、雨水的滴答声等。教师要利用各种场合,运用游戏形式,去培养幼儿乐于倾听的技能,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为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奠定基础。
|
</p>
|
<h4 id="d422">(二)指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一般过程</h4>
|
<p>作品种类主要有器乐曲(有标题或无标题)和歌曲。</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5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5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指导幼儿欣赏有标题的器乐曲音乐作品的一般步骤如下。</p>
|
<h5 id="e258">1.教师向幼儿介绍音乐的主要内容</h5>
|
<p>
|
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引导性谈话,告诉幼儿关于作品的名称,并简短、形象、切题地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可借助直观教具,尽量避免与音乐作品内容无关的,或者会引起对音乐作品内容误解的介绍。②通过故事向幼儿介绍作品。③利用动画片让幼儿了解作品。
|
</p>
|
<h5 id="e259">2.组织幼儿完整倾听整首音乐,并谈论对音乐的整体印象</h5>
|
<p>
|
教师可以提一些较笼统的问题。例如,音乐是否从头到尾都一样?哪里不一样?
|
</p>
|
<h5 id="e260">3.组织幼儿分段倾听音乐,并较细致地谈论倾听的感受</h5>
|
<p>
|
组织幼儿重复深入地欣赏音乐,不仅要求幼儿掌握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情绪性质,还应感受及理解音乐作品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较为完整、全面地感知音乐作品。因此在分段引导幼儿谈论倾听的感受时,教师应该从音乐性质及音乐内容两方面去提问。例如,这段音乐听起来觉得怎么样?是什么动物来了?如果作品有几个乐段,可引导幼儿对不同乐段进行对比,有时也可引导幼儿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对比和归类方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帮助幼儿积累欣赏经验。
|
</p>
|
<h5 id="e261">
|
4.再次组织幼儿完整倾听整首音乐,鼓励幼儿自由地随音乐做动作
|
</h5>
|
<p>
|
借助身体动作,有利于幼儿富有想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
</p>
|
<h5 id="e262">
|
5.视情况引导幼儿用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内容与情感(可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
</h5>
|
<p>
|
如果欣赏的作品是无标题的器乐曲,可以先不介绍乐曲的内容,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边听边想。例如,这首乐曲好像在讲什么事?听了这首乐曲你好像看见了什么?自己又想做什么?
|
</p>
|
<p>
|
如果欣赏的作品是歌曲,也可以先不介绍歌曲的名称和内容,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幼儿的注意。例如,这首歌曲讲了些什么?听起来怎么样?是几拍子的?
|
</p>
|
<p>
|
必须明确的是:不管用什么方法,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方法一定是让幼儿听音乐,一次活动应让幼儿听4次左右的音乐。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id="b051">
|
<span class="h2-zt">第六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乐器演奏活动</span>
|
</h2>
|
<p>
|
幼儿乐器演奏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幼儿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特点是教师设计和组织该类活动的主要依据。本课主要阐述了各年龄班幼儿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特点、幼儿乐器演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为同学们初步具备设计、实施、评价幼儿打击乐活动的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
</p>
|
<h3 id="c180">
|
<span class="h3-zt">一</span>幼儿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特点
|
</h3>
|
<p>
|
3~4岁的幼儿刚开始接触节奏乐器的技能极为简单,只是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还不能和音乐合拍,需要教师在演奏乐曲和歌唱时,有意识地照顾幼儿拍手的节拍。5岁以后的幼儿基本上能按音乐的节拍敲打,在节奏乐活动中除了合拍地敲打乐器以外,还能够学会辨别音乐的强弱拍,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敲打演奏,并根据乐器的不同要求掌握切分、附点、弱起等各种节奏的演奏方法。
|
</p>
|
<h3 id="c181">
|
<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乐器演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h3>
|
<h4 id="d423">(一)认识乐器</h4>
|
<p>
|
认识乐器即教幼儿观察辨认乐器的外形特征,听辨乐器的声音特点,记住乐器的名称及演奏方法等。
|
</p>
|
<h4 id="d424">(二)熟悉歌曲或乐曲</h4>
|
<p>
|
欣赏熟悉歌曲或乐曲就是让幼儿熟悉音乐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曲式结构等特点,感受理解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节奏快慢的变化、情绪性质等。教师可以先组织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即将演奏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先让幼儿学唱将要演奏的歌曲。
|
</p>
|
<h4 id="d425">(三)了解音乐的配器</h4>
|
<p>
|
了解音乐的配器即了解该歌曲或乐曲一共用几种乐器伴奏,主要的节奏型是什么。教师常常用节奏谱、语音谱、动作谱、图形谱等方法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配器情况。有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道商量如何配器。
|
</p>
|
<h4 id="d426">(四)空手练习(空手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h4>
|
<p>
|
教师应带领幼儿以各种动作练习各种乐器、各个声部的节奏型,帮助幼儿尽快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4%">
|
<p class="notIndent">
|
掌握各种节奏,待整齐之后再过渡到使用乐器演奏。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分组按各组的任务练习—合起来(小范围合—全面合);另一种是全班依次学习各种打法—分组巩固本组的节奏型—配合。
|
</p>
|
<p>
|
运用时应注意:空手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等到幼儿完全会打了再分发乐器。因为长时间空手练习会降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和音响效果。
|
</p>
|
<h4 id="d427">(五)随音乐打击乐器</h4>
|
<p>
|
组织幼儿随音乐打击乐器应让幼儿轮换演奏不同的乐器,还应安排好幼儿的位置:拿相同乐器的幼儿坐在一起,持音量小的乐器的幼儿排在前面。应注重培养幼儿内在的节奏感。如果能够带幼儿自制乐器进行演奏,就会增添无穷乐趣。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幼儿打击乐的良好常规。例如,分收乐器时应避免幼儿等待、乱跑的现象;注重培养幼儿爱护乐器、不乱动乐器的好习惯等。
|
</p>
|
<h2 id="b052">
|
<span class="h2-zt">第七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span>
|
</h2>
|
<p>
|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模式。本课论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五种组织形式的含义及特点,旨在让同学们既全面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又能重点掌握常规性音乐活动的设计方法及实施步骤,进一步提高互相评价常规性音乐活动的能力。
|
</p>
|
<h3 id="c182"><span class="h3-zt">一</span>常规性音乐活动</h3>
|
<p>
|
常规性音乐活动是最传统、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
|
</p>
|
<h4 id="d428">(一)开始部分</h4>
|
<p>
|
根据需要可安排2~3项活动内容,如律动练习、发声练习、节奏练习等。其目的是把幼儿带入音乐艺术美的氛围,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其内容应考虑与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相呼应,并经常加以改变。
|
</p>
|
<h4 id="d429">(二)基本部分</h4>
|
<p>一般可安排2~3项音乐活动内容。应考虑内容的新旧搭配、动静搭</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配,并使内容尽量相关,即尽量以一个角色或一个主题贯穿,使其过渡自然。
|
</p>
|
<h4 id="d430">(三)结束部分</h4>
|
<p>
|
一般可以利用基本部分的最后一项内容自然地过渡到结束,离开活动室,也可以专门选择一项律动或舞蹈来结束。
|
</p>
|
<h3 id="c183"><span class="h3-zt">二</span>主题性音乐活动</h3>
|
<p>
|
所谓主题性音乐活动,是根据某一阶段幼儿教育的内容,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去选择有关的音乐教材,组织音乐活动。
|
</p>
|
<h3 id="c184"><span class="h3-zt">三</span>单元性音乐活动</h3>
|
<p>
|
单元性音乐活动是指音乐本身的综合,即在某一单元时间内(2~3周或更长),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围绕某一音乐要素,综合听、唱、说、动、奏等音乐实践,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
|
</p>
|
<p>
|
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和熟悉三拍子音乐的特点,可以利用单元活动,集中选择三拍子的歌曲或乐曲,让幼儿反复地听、唱、说、动、奏,从而对三拍子的音乐获得强烈、清晰和丰富的体验。
|
</p>
|
<h3 id="c185"><span class="h3-zt">四</span>系列层次音乐活动</h3>
|
<p>
|
所谓系列层次音乐活动是指以一个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音乐活动系列。
|
</p>
|
<p>例如,《狮王进行曲》至少可安排三个层次的活动:</p>
|
<p>第一层次: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p>
|
<p>第二层次:韵律活动《狮王进行曲》。</p>
|
<p>第三层次:乐器演奏《狮王进行曲》。</p>
|
<p>
|
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探索同一材料,并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上享受同一材料所带来的各种快乐,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
</p>
|
<h3 id="c186"><span class="h3-zt">五</span>活动区音乐活动</h3>
|
<p>
|
活动区音乐活动是以活动区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有范围的自由选择音乐活动的机会。在音乐活动区投放的材料可以是有关音乐的书籍、教具、玩具、道具和布景等。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id="b053">
|
<span class="h2-zt">第八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span>
|
</h2>
|
<p>
|
幼儿音乐活动包括四种类型,即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本课通过呈现并分析各年龄班幼儿的音乐活动具体案例,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规范设计格式要求及组织实施特点,并学会评价幼儿园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
|
</p>
|
<h3 id="c187"><span class="h3-zt">一</span>小班歌唱活动:小手爬</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初步学会边唱歌边和着节拍做小手爬的动作,感受旋律的上行和下行。
|
</p>
|
<p class="block">2.能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记忆歌词。</p>
|
<p class="block">
|
3.体验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1.幼儿初步认识了蜗牛、乌龟、蚂蚁等会爬的动物。</p>
|
<p class="block">
|
2.音乐磁带:《动物走路》《咿呀咿呀哟》《小手跳舞》《小手爬》《蜗牛与黄鹂鸟》。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幼儿跟随音乐的快慢模仿动物走路进入活动室。</p>
|
<p class="block">2.发声练习《咿呀咿呀哟》。</p>
|
<p class="block">3.节奏游戏《小手跳舞》。</p>
|
<p class="block">
|
带领幼儿用手指、小手在身上随音乐变化玩“小手爬”的游戏。
|
</p>
|
<p class="block">4.学习歌曲《小手爬》。</p>
|
<p class="block">
|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小手爬”游戏,并做出相应动作,引出歌曲名称。
|
</p>
|
<p class="block">
|
(2)教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歌曲,提问: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
</p>
|
<p class="block">(3)教师有表情地和着节拍边唱边做小手爬的动作。</p>
|
<p class="block">(4)带领幼儿随琴声念歌词。</p>
|
<p class="block">(5)组织幼儿随琴声学唱歌曲若干次。</p>
|
<p class="block">
|
(6)启发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爬行,激发幼儿改编歌词的兴趣。
|
</p>
|
<p class="block">5.复习歌表演《走路》。</p>
|
<p class="block">(1)引出名称,齐唱歌曲两次。</p>
|
<p class="block">(2)个别幼儿表演唱。</p>
|
<p class="block">(3)集体随音乐有表情地表演唱。</p>
|
<p class="block">6.复习音乐游戏《跟着妈妈走走》。</p>
|
<p class="block">引出名称,交代要求,组织幼儿玩游戏若干次。</p>
|
<p class="block">7.结束活动:《蜗牛与黄鹂鸟》。</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提供)</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b>[评析]</b></p>
|
<p>
|
歌曲《小手爬》的节奏感和动作性都很强,又富有情趣,是一个很好的小班歌唱活动教材。该活动能突出幼儿的动作体验及情绪体验,让幼儿在创编歌词及动作中达到熟悉歌曲的目的。整个活动的安排能注意到新旧搭配、动静搭配,并能选择相关的内容使各个环节自然过渡,是一个内容安排和方法设计都很合理的音乐活动。
|
</p>
|
<h3 id="c188">
|
<span class="h3-zt">二</span>小班歌唱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
</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270-1.jpg" />
|
</p>
|
<p class="img">小班歌唱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p>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基调。</p>
|
<p class="block">2.能用身体动作大胆表演,理解记忆歌词。</p>
|
<p class="block">
|
3.初步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小鸡绒偶、鸡蛋和小鸡的立体操作学具、鸡蛋的图片(PPT)。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幼儿随音乐“小鸡走”做律动进活动室。</p>
|
<p class="block">
|
教师引导:今天妈妈要带小鸡宝宝到草地上去玩耍,要跟紧妈妈,不要走丢了哦!
|
</p>
|
<p class="block">2.发声练习:小鸡叫。</p>
|
<p class="block">
|
教师指导重点:提醒幼儿唱歌时要轻声、自然地模仿小鸡叫。
|
</p>
|
<p class="block">3.复习歌曲:小鸭小鸡。</p>
|
<p class="block">教师提醒幼儿用自然声音演唱,要唱得轻巧,不拖拉。</p>
|
<p class="block">4.学习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p>
|
<p class="block">(1)出示鸡蛋的图片(PPT),谈话引出歌曲名称。</p>
|
<p class="block">
|
提问:这是什么?(出示鸡蛋的图片)你们猜猜看,谁在蛋里面?
|
</p>
|
<p class="block">
|
(2)教师边操作鸡蛋的图片(课件)边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
</p>
|
<p class="block">提问:</p>
|
<p class="block">
|
①谁在里面?老师用好听的声音请小鸡出来!(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②这只小鸡长得怎么样?(幼儿回答)这只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真可爱。(毛茸茸呀胖乎乎)学习词汇毛茸茸、胖乎乎。
|
</p>
|
<p class="block">
|
③小鸡怎样唱歌?我们一起和小鸡高兴地唱起来吧!(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
</p>
|
<p class="block">(3)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p>
|
<p class="block">
|
提问:谁在蛋里面,它是怎么出来的?小鸡长得怎么样?它高兴的时候是怎么唱歌的?
|
</p>
|
<p class="block">(4)教师再次范唱歌曲,让幼儿再次熟悉歌曲旋律。</p>
|
<p class="block">(5)幼儿学唱歌曲。</p>
|
<p class="block">
|
①教师带幼儿完整地学唱一遍歌曲:“我们用好听的声音一起请小鸡走出来。”
|
</p>
|
<p class="block">
|
②随音乐,边看鸡蛋的图片(PPT)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
</p>
|
<p class="block">
|
③分组演唱歌曲。教师鼓励幼儿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小鸡出壳的喜悦。
|
</p>
|
<p class="block">
|
④再次集体演唱歌曲,引导幼儿边唱歌边为歌曲配上动作。引导幼儿做出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神态。(此环节要在幼儿能掌握歌曲的情况下才进行。)
|
</p>
|
<p class="block">⑤完整配动作再次演唱:我们来学小鸡从蛋壳里跳出来。</p>
|
<p class="block">5.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p>
|
<p class="block">
|
玩法:幼儿躲在“蛋壳”后面,当唱到“把门开”,小鸡们就跳出来做动作。
|
</p>
|
<p class="right">
|
(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儿童福利会第三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
|
</p>
|
<p><b>[评析]</b></p>
|
<p>
|
“小小蛋儿把门开”是一次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游戏化音乐歌唱活动,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富有儿童情趣,整个乐曲贯穿了小鸡的孵化过程,诱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了持久投入音乐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教师按照常规音乐活动的设计理念,围绕“小鸡”将有关的律动、发声练习、音乐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小鸡模仿动作、复习歌曲,重点环节是“学习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新歌教学环节重点突出,教学步骤清晰明确、具体、可行性强。教师结合教具有感情地范唱后,以具体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从而理解歌唱内容,体验小鸡出壳儿的喜悦,引导幼儿在体会歌曲欢快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练习唱歌曲的形式多样,小组唱、全班唱、边做动作边唱、在游戏情境中练唱,多种方式感受音乐旋律及节奏的美,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很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189">
|
<span class="h3-zt">三</span>小班韵律活动:小鱼游来了
|
</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272-1.jpg" />
|
</p>
|
<p class="img">小班韵律活动:小鱼游来了</p>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1.初步学会边做动作边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p>
|
<p class="block">2.能够和着节拍做小碎步,用手臂摆动表现小鱼游。</p>
|
<p class="block">3.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1.小鱼游的视频、不同姿态、向不同方向游动的鱼的图片。
|
</p>
|
<p class="block">2.小鱼头饰、彩虹伞、水草。</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听音乐模仿小鱼游的动作进场。</p>
|
<p class="block">(1)向小鱼问好:“鱼宝宝们,早上好!”</p>
|
<p class="block">(2)模仿小鱼游向池塘。</p>
|
<p class="block">2.看视频(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小鱼游的兴趣。</p>
|
<p class="block">3.引导幼儿创编小鱼游的动作。</p>
|
<p class="block">(1)提问:小鱼是怎么游的?</p>
|
<p class="block">(2)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小鱼游。</p>
|
<p class="block">①引导幼儿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p>
|
<p class="block">②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动作。</p>
|
<p class="block">③引导幼儿学习小碎步。</p>
|
<p class="block">④幼儿尝试行进间做小鱼游的动作,教师观察引导。</p>
|
<p class="block">4.幼儿听教师唱歌练习做行进间小鱼游的动作。</p>
|
<p class="block">5.玩游戏:小鱼游。</p>
|
<p class="block">
|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最后一句歌词“快快捉住”。
|
</p>
|
<p class="block">(2)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p>
|
<p class="block">提问:小鱼最后怎么样了?(被捉住了)</p>
|
<p class="block">(3)教师讲解示范玩音乐游戏。</p>
|
<p class="block">
|
(4)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游戏,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鱼游。
|
</p>
|
<p class="block">6.结束活动:小鱼游向池塘展示游泳姿势。</p>
|
<p class="right">
|
(该活动案例由广州市天河区骏景稚乐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b>[评析]</b></p>
|
<p>
|
“小鱼游来了”是一次幼儿喜爱的韵律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小鱼游”歌曲,在听听、看看、玩玩中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内容,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听音乐学会做小碎步、用手臂摆动表现小鱼游的动作,创造性地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运用看视频、示范法、形象性语言、玩游戏等方法,启发幼儿模仿小鱼游,发挥想象力,大胆做动作表现音乐特点,注重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让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
</p>
|
<h3 id="c190"><span class="h3-zt">四</span>中班韵律活动:绸带舞</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274-1.jpg" />
|
</p>
|
<p class="img">中班韵律活动:绸带舞</p>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掌握绸带舞的动作要领,基本做到舞蹈动作协调、合拍。
|
</p>
|
<p class="block">2.学会看图谱表现舞蹈,能随音乐完整的表现舞蹈。</p>
|
<p class="block">
|
3.喜欢跳绸带舞,能大胆用不同动作将绸带舞欢乐、热烈的气氛表现出来。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各种颜色的绸带、“舞谱”PPT、不同颜色的圈若干个。</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听音乐做律动进场。</p>
|
<p class="block">
|
教师导入:小朋友们,跟上我的节奏,大家一起动起来,拍拍你的手,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大圆圈。
|
</p>
|
<p class="block">2.节奏练习:欢迎你。</p>
|
<p class="block">
|
教师示范: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好朋友,你好,你好,我叫×××,你叫什么?我叫×××。
|
</p>
|
<p class="block">3.学习舞蹈:绸带舞。</p>
|
<p class="block">(1)以“送礼物”游戏口吻引出活动名称。</p>
|
<p class="block">
|
教师出示装有绸带的信封说:老师要送你们一份舞蹈的礼物,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
</p>
|
<p class="block">(2)引导幼儿感受舞蹈音乐,自由探索绸带舞动方法。</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提问:这首曲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欢乐、热烈)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样舞动绸带来表现音乐?教师重点鼓励幼儿探索多种舞动绸带的方法。
|
</p>
|
<p class="block">(3)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舞动绸带的方法。</p>
|
<p class="block">(4)教师随音乐完整地示范一遍绸带舞蹈。</p>
|
<p class="block">
|
教师将小朋友刚才舞动绸带的动作编到舞蹈里,请幼儿看教师表演一遍绸带舞。提问:刚才老师跳的绸带舞有哪些不同方向的动作?
|
</p>
|
<p class="block">
|
(5)教师出示“舞谱”,引导幼儿边看“舞谱”,边回忆舞蹈动作。
|
</p>
|
<p class="block">
|
(6)学习看“舞谱”,全班幼儿一起随音乐完整地表现舞蹈。
|
</p>
|
<p class="block">
|
(7)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相结合,幼儿练习绸带舞若干遍。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注意随音乐的节奏挥动绸带,动作做到协调、合拍,完整地表现舞蹈。
|
</p>
|
<p class="block">4.结束部分,玩绸带游戏。</p>
|
<p class="block">
|
游戏规则:地上有不同颜色的圈,幼儿自由选择站到圈内,当电脑显示某种颜色,那些站在与电脑相符合颜色圈的小朋友就要舞动手中的绸带,站在其他颜色的圈的小朋友就蹲着原地不动,欣赏其他小朋友的表演。
|
</p>
|
<p class="right">
|
(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儿童福利会第三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
|
</p>
|
<p><b>[评析]</b></p>
|
<p>
|
“绸带舞”是一次深受幼儿喜爱的舞蹈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气氛,创造性挥动绸带大胆地表现对音乐美的感受。整个活动内容多样化,不仅重点突出,注意活动的动静结合,而且搭配合理,律动、节奏练习、舞蹈动作的学习及音乐游戏的组织都吸引幼儿的兴趣,自始至终充满音乐性,很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引导幼儿学习绸带舞。教师以游戏口吻“送礼物”引出舞蹈名称,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探索舞动绸带表现音乐欢快、热烈的气氛,教师在鼓励幼儿创造性创编绸带舞蹈动作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观察“舞谱”学习舞动绸带的多种动作,指导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绸带,完整表现舞蹈时动作协调、合拍,指导幼儿练习的形式多样,要求逐步提高。活动结束环节,以音乐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再次感受音乐,巩固随音乐舞动绸带的动作,很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
</p>
|
<h3 id="c191"><span class="h3-zt">五</span>中班韵律活动:摘果子</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1.掌握采摘果子的动作要领,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p>
|
<p class="block">2.能合拍地随音乐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p>
|
<p class="block">
|
3.能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劳动后的喜悦,体验创编的快乐。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6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6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1%">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果农采摘果子的PPT、果宝宝头饰三顶、仙女棒一根、音乐CD。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韵律活动《富利古利富利古拉》。</p>
|
<p class="block">
|
教师:“今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让我们跳起快乐的舞步一起去郊游吧。”(一遍后,提示四个舞步:小跑步、走步、蹦跳步、小碎步的动作要领,再来一遍)
|
</p>
|
<p class="block">2.观赏果园风光,感受果园丰收景象。</p>
|
<p class="block">
|
(1)出示PPT1,欣赏果园风光,引导幼儿轻轻地走进果园。
|
</p>
|
<p class="block">
|
(2)观看PPT2,教师:“果园里有什么?”“姐姐是怎么摘果子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姐姐去摘果子吧。”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学习摘果子。
|
</p>
|
<p class="block">3.学习律动《摘果子》。</p>
|
<p class="block">(1)幼儿欣赏音乐,初步理解音乐的性质和内容。</p>
|
<p class="block">
|
(2)教师以语言表述情境带动幼儿学习摘果子的舞蹈动作,先完整示范,再让幼儿集体练习。
|
</p>
|
<p class="block">
|
重点指导:手部动作把握转手腕拧果子的动作要领;脚步动作练习踵趾步,脚尖向后点地,同时两膝直起;脚跟向前点地,身体略向后倾。
|
</p>
|
<p class="block">难点指导:引导手脚动作的配合及协调性。</p>
|
<p class="block">
|
(3)以游戏的形式指导幼儿动作的掌握,教师:“小朋友们学会摘果子了吗?现在老师要来看看谁摘得最好,老师的仙女棒指到谁,谁就把果子摘下来哦。”
|
</p>
|
<p class="block">
|
(4)随音乐进行律动,重点指导:幼儿合拍地随音乐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
</p>
|
<p class="block">
|
(5)角色扮演。请三位幼儿扮演果树,集体摘果子,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各种造型动作。
|
</p>
|
<p class="block">4.师幼共同表演水果舞。</p>
|
<p class="block">
|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摘了哪些水果啊?苹果、葡萄柚、木瓜、奇异果……(幼儿边回答边做相应的动作)摘了这么多的水果开心吗?让我们一起来跳个庆祝丰收的《水果舞》吧。”
|
</p>
|
<p><b>(四)延伸活动</b></p>
|
<p class="block">幼儿创编不同方位的摘果子动作,并在表演区表演。</p>
|
<p class="right">
|
(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龙湖区丹霞幼儿园卢芝娜老师提供)
|
</p>
|
<p><b>[评析]</b></p>
|
<p>
|
《摘果子》是一个幼儿很感兴趣的律动。该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出示PPT“欣赏果园风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轻轻地走进果园。然后在幼儿欣赏音乐,初步理解音乐的性质和内容的基础上,以语言表述情境带动幼儿学习摘果子的动作。讲解形象生动、重点突出,情境性强。接着教师以游戏形式鼓励幼儿复习新动作,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继而以角色扮演“请三位幼儿扮演果树,集体摘果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各种造型动作,有效地调动了幼儿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2%">
|
<p class="notIndent">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p>
|
<h3 id="c192">
|
<span class="h3-zt">六</span>大班韵律活动:小白马和小牧民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能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的特点。
|
</p>
|
<p class="block">2.初步学会连贯地表演舞蹈。</p>
|
<p class="block">
|
3.能大胆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内容,体验创编舞蹈动作的乐趣。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大草原图片一张,木偶小白马一匹,小牧民一个,皱纸、纱巾、双响筒、响板等。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幼儿跟随音乐做“小牧民挤奶”的动作进入音乐室。</p>
|
<p class="block">2.律动《草原小牧民》。</p>
|
<p class="block">3.节奏练习。</p>
|
<p class="block">
|
(1)以马蹄声让幼儿猜猜谁来了,启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发出声音表示马跑的节奏。
|
</p>
|
<p class="block">(2)出示节奏谱,让幼儿打出马跑的三种节奏。</p>
|
<p class="block">4.学习舞蹈《小白马和小牧民》。</p>
|
<p class="block">
|
(1)出示挂图,启发幼儿想象图片的内容,引出乐曲的名称。
|
</p>
|
<p class="block">
|
(2)欣赏乐曲,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乐曲的内容。
|
</p>
|
<p class="block">①启发幼儿说出乐曲的性质和节拍。</p>
|
<p class="block">
|
②教师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所讲述的故事。
|
</p>
|
<p class="block">
|
③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表现乐曲的内容。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做出马喝水、马奔跑、牧民看花、牧民辛勤劳动等动作。
|
</p>
|
<p class="block">
|
④教师简单讲述舞蹈故事,启发幼儿较连贯、完整地表演舞蹈。
|
</p>
|
<p class="block">(3)教师示范表演舞蹈一次。</p>
|
<p class="block">
|
(4)引导幼儿说出舞蹈中自己觉得最难的动作,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示范、讲解,并带动幼儿练习。
|
</p>
|
<p class="block">(5)组织幼儿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舞蹈两次。</p>
|
<p class="block">(6)请幼儿或选择乐器进行伴奏,或进行舞蹈若干次。</p>
|
<p class="block">5.在乐曲声中做马跑的动作离开音乐室。</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小白马和小牧民》是一个有一定情节和角色的舞蹈。该活动能很好地渲染草原的气氛,从进入音乐室到离开音乐室,始终以马和牧民为线索来选择内容、组织活动,重点突出,情境性强。在教授舞蹈动作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幼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创编主要的舞蹈动作,克服了舞蹈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师示范、幼儿机械模仿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p>
|
<h3 id="c193">
|
<span class="h3-zt">七</span>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
|
</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278-1.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上)</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278-2.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下)</p>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能借助故事及音乐线索感受音乐的旋律和其ABCD的结构。
|
</p>
|
<p class="block">2.能用图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p>
|
<p class="block">3.体验在游戏中用动作、表情表达乐曲内容的乐趣。</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图谱、狮子叫声MP3、课前了解狮子等动物形象。</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随音乐做律动“森林探险”进场。</p>
|
<p class="block">2.初步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p>
|
<p class="block">
|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起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
</p>
|
<p class="block">提问:故事里有谁?讲了什么事?</p>
|
<p class="block">
|
(2)结合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并谈论初步倾听的印象。
|
</p>
|
<p class="block">
|
提问:这首乐曲听来感觉怎样(雄壮、有力,轻快、活泼)?音乐从头到尾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
</p>
|
<p class="block">
|
(3)教师指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制作图谱,进一步完整感受理解音乐作品。
|
</p>
|
<p class="block">
|
提问: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图形符号表现吹号、狮王走、吼叫等?
|
</p>
|
<p class="block">
|
(4)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边听音乐边现场制作图谱,引导幼儿结合图谱具体生动地理解音乐的旋律和结构。
|
</p>
|
<p class="block">(5)教师边指图谱边组织幼儿再次欣赏一遍音乐。</p>
|
<p class="block">提问:这首乐曲听起来感觉有几段?</p>
|
<p class="block">
|
3.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并较细致地谈论倾听的感受。
|
</p>
|
<p class="block">(1)欣赏乐曲A部分。</p>
|
<p class="block">
|
提问:这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样?你的心情怎样?可以做什么动作表现乐曲?
|
</p>
|
<p class="block">(2)欣赏乐曲B部分。</p>
|
<p class="block">
|
提问:这段音乐在表现什么?前半部分好像是发生了什么事?后半部分呢?听起来感觉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block">怎样?可以做什么动作表现乐曲?</p>
|
<p class="block">(3)欣赏乐曲C部分。</p>
|
<p class="block">
|
提问:这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样?狮王在干什么?像吼叫的声音,乐曲里面同样的音乐有几次?
|
</p>
|
<p class="block">(4)欣赏乐曲D部分。</p>
|
<p class="block">
|
提问:这段乐曲跟哪一段音乐有点儿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轻快些)像是谁来了?可以做什么动作表现乐曲?
|
</p>
|
<p class="block">
|
4.组织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游戏,进一步完整地感受一遍乐曲。
|
</p>
|
<p class="block">5.随音乐《狮王进行曲》离开活动室。</p>
|
<p class="right">
|
(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福利会第三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
|
</p>
|
<p><b>[评析]</b></p>
|
<p>
|
该活动采用的是“整—分—整”的倾听欣赏模式。该模式突出了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让幼儿倾听音乐。在让幼儿倾听音乐时做到从整体轮廓性的感知到局部细节的感知,再到整体、全面、完整的感知,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能使幼儿在充分的音乐欣赏实践中,对音乐作品获得一个较为完整、全面、深入、细致的感受,有利于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水平和能力。由于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CD式,内容上呈递进关系,欣赏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其中有多个角色,且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各具特征。为了帮助幼儿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效果,该活动运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内容,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能引导幼儿根据对乐曲的感受制作“图谱”
|
表现乐曲中吹号、狮王走、吼叫等内容,并结合这些“图谱”直观生动地感受理解乐曲,提高欣赏音乐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
</p>
|
<h3 id="c194">
|
<span class="h3-zt">八</span>中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旋律,初步学会看指挥与同伴合作演奏。
|
</p>
|
<p class="block">
|
2.能够用身体节奏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型,学会用打击乐器交替演奏乐曲。
|
</p>
|
<p class="block">3.体验为歌曲配器并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1.幼儿已经熟悉并会唱歌曲。</p>
|
<p class="block">2.大鼓、铃鼓、碰铃若干个。</p>
|
<p class="block">3.音乐磁带、录音机、头饰。</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进场《马跑》。</p>
|
<p class="block">
|
在教师的双响筒的打击伴奏下,根据节奏的速度快慢的变化,做跑马步进场。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2.声势练习。</p>
|
<p class="block">(1)模仿开火车的声音,感受声音大小的变化。</p>
|
<p class="block">
|
(2)发声练习《火车开走了》,表现出火车开走后声音的变化。
|
</p>
|
<p class="block">3.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p>
|
<p class="block">(1)复习歌曲,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p>
|
<p class="block">(2)幼儿自由创编身体节奏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性。</p>
|
<p class="block">①教师鼓励幼儿创编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特点。</p>
|
<p class="block">
|
②反馈幼儿的创编情况,丰富其他幼儿的身体动作节奏经验。
|
</p>
|
<p class="block">
|
③整理幼儿的创编动作,组织幼儿再随音乐进行律动练习。
|
</p>
|
<p class="block">④幼儿看指挥,分三个部分进行律动练习。</p>
|
<p class="block">
|
(3)引导幼儿探索歌曲的配器方案,制定乐器伴奏总谱。
|
</p>
|
<p class="block">①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按乐器标志分组坐好。</p>
|
<p class="block">
|
②讨论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根据乐曲的风格和节奏分句配上相应的乐器。
|
</p>
|
<p class="block">(4)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学习打击乐的演奏。</p>
|
<p class="block">
|
要求幼儿看指挥,并能根据教师指挥的动作和手势做出积极正确的反应,熟悉后鼓励幼儿自由交换乐器演奏。
|
</p>
|
<p class="block">4.音乐游戏《大花猫和小老鼠》。</p>
|
<p class="block">引出名称,交代要求,组织幼儿玩游戏若干次。</p>
|
<p class="block">5.随音乐离开活动室。</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儿童福利会第一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该活动能考虑中班初期幼儿的特点,选择一首幼儿已熟悉并能演唱的歌曲作为打击乐器演奏的教材。整个活动的设计能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鼓励幼儿自由创编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引导幼儿探索歌曲的配器方案;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乐曲等,使幼儿在自主、欢快的气氛中学会看指挥与同伴合作演奏。
|
</p>
|
<h2 id="b054">
|
<span class="h2-zt">第九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训练</span>
|
</h2>
|
<p>
|
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本课提供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主题,安排由浅入深几个层次的实训活动:观摩与评析幼儿园音乐活动案例、通过设计与组织音乐活动片段、独立设计和组织各种完整的音乐教育活动,试教、说课、相互评课以及结合幼儿园见(实)习等活动,使同学们既能懂得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音乐知识,积累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又能逐步训练、提高设计、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能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195">
|
<span class="h3-zt1">项目一</span
|
>阅读、评析完整的幼儿音乐活动方案训练
|
</h3>
|
<h4 id="d431">(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进一步熟悉幼儿歌唱活动计划的结构及要求。</p>
|
<p class="block">2.初步掌握设计幼儿歌唱活动的技能。</p>
|
<p class="block">3.学会评析与修改幼儿歌唱活动计划。</p>
|
<h4 id="d432">(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1.阅读完整活动计划、观察活动录像或教师现场执教,然后评析与修改活动计划。
|
</p>
|
<p class="block">2.3~4岁歌唱活动《泡泡不见了》。</p>
|
<h4 id="d433">(三)活动目标</h4>
|
<p class="block">
|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初步学习在间奏处控制不唱出声音。
|
</p>
|
<p class="block">
|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的游戏情境,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
</p>
|
<p class="block">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表演的乐趣。</p>
|
<h4 id="d434">(四)活动准备</h4>
|
<p class="block">1.幼儿有吹肥皂泡的经验。</p>
|
<p class="block">2.幼儿吹泡泡的视频、音乐磁带。</p>
|
<h4 id="d435">(五)活动过程</h4>
|
<p class="block">1.律动《郊游》进入。</p>
|
<p class="block">2.发声练习《走》。</p>
|
<p class="block">3.节奏游戏《吹泡泡》《泡泡糖》。</p>
|
<p class="block">4.学习歌曲《泡泡不见了》。</p>
|
<p class="block">
|
(1)幼儿观看吹泡泡的视频,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吹泡泡”情境,自由谈论吹泡泡,引出歌曲的名称。
|
</p>
|
<p class="block">(2)倾听音乐磁带,提问歌曲的性质、内容。</p>
|
<p class="block">
|
(3)教师有表情地演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知道歌曲中的间奏。
|
</p>
|
<p class="block">
|
(4)带领幼儿轻声慢速学唱歌曲,重点掌握间奏处不发出声音,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间奏。
|
</p>
|
<p class="block">(5)随琴伴奏完整歌唱若干遍。</p>
|
<p class="block">(6)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p>
|
<p class="block">(7)复习舞蹈《我最喜欢吹泡泡》。</p>
|
<p class="block">引出名称,集体表演舞蹈,在表演中结束活动。</p>
|
<p class="block">
|
(本案例是由汕头市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余朴纯、林卓君和陈悦心老师提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h3 id="c196">
|
<span class="h3-zt1">项目二</span>设计幼儿歌唱活动的目标训练
|
</h3>
|
<h4 id="d436">(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学会独立有感情地演唱部分幼儿歌曲。</p>
|
<p class="block">
|
2.能根据不同班的歌曲教材的特点制订合适的活动目标。
|
</p>
|
<p class="block">
|
3.进一步理解幼儿园大、中、小班歌唱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
|
</p>
|
<h4 id="d437">(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独立熟练地演唱小班歌曲《春天》、中班歌曲《好妈妈》和大班歌曲《柳树姑娘》等,并以这三首歌曲的内容,分别撰写幼儿园小、中、大班歌唱活动的目标。
|
</p>
|
<h3 id="c197">
|
<span class="h3-zt1">项目三</span>设计幼儿韵律活动的目标训练
|
</h3>
|
<h4 id="d438">(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幼儿部分韵律活动的音乐。</p>
|
<p class="block">
|
2.能根据不同班的幼儿律动及舞蹈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
</p>
|
<p class="block">
|
3.进一步理解幼儿园小、中、大班韵律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
|
</p>
|
<h4 id="d439">(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小班律动《小鸟飞》、中班音乐游戏《蓝鸟》及大班舞蹈《拥军秧歌》等幼儿音乐作品,并以这三首歌曲的内容,分别撰写幼儿园小、中、大班韵律活动的目标。
|
</p>
|
<h3 id="c198">
|
<span class="h3-zt1">项目四</span
|
>设计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过程训练
|
</h3>
|
<h4 id="d440">(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幼儿部分欣赏活动的音乐。</p>
|
<p class="block">
|
2.能根据不同班的幼儿音乐欣赏的不同要求,设计合适的欣赏活动目标和过程。
|
</p>
|
<p class="block">
|
3.进一步理解幼儿园小、中、大班欣赏活动的设计要求。
|
</p>
|
<h4 id="d441">(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小班欣赏作品《小燕子》、中班欣赏作品《赶花会》以及大班欣赏作品《啄木鸟》等幼儿音乐作品,并以这三首歌的内容,撰写幼儿园小、中、大班欣赏活动的目标和过程。
|
</p>
|
<h3 id="c199">
|
<span class="h3-zt1">项目五</span
|
>设计完整的各类型音乐活动方案,并练习说课或试教
|
</h3>
|
<h4 id="d442">(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能根据不同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完整的音乐活动计划。</p>
|
<p class="block">
|
2.进一步理解幼儿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和乐器演奏(打击乐)活动的设计要求。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3.初步掌握说课与活动设计、指导的方法与技能。</p>
|
<p class="block">4.提高合作能力与评价、交流的能力。</p>
|
<h4 id="d443">(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1.分组进行,模拟组织幼儿园(小、中、大班任选其一)一节歌唱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2.分组进行,模拟组织幼儿园(小、中、大班任选其一)一节韵律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3.分组进行,模拟组织幼儿园(小、中、大班任选其一)一节音乐欣赏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4.分组进行,模拟组织幼儿园(小、中、大班任选其一)一节乐器演奏(打击乐)活动。
|
</p>
|
<h3 id="c200">
|
<span class="h3-zt1">项目六</span>组织音乐领域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训练
|
</h3>
|
<h4 id="d444">(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
|
1.能利用网络资源获得幼儿音乐活动与其他领域统整的教学案例。
|
</p>
|
<p class="block">2.提高分析评价幼儿音乐活动的能力。</p>
|
<p class="block">3.进一步掌握幼儿音乐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技能。</p>
|
<h4 id="d445">(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个幼儿音乐活动与其他领域统整的教学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试教并相互进行评课。
|
</p>
|
<h3 id="c201"><span class="h3-zt1">项目七</span>校外执教练习</h3>
|
<h4 id="d446">(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能熟悉不同年龄班音乐活动教学过程的特点。</p>
|
<p class="block">2.能熟悉不同类型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特点。</p>
|
<p class="block">3.提高组织指导、评价音乐教育活动的能力。</p>
|
<p class="block">4.能熟悉幼儿音乐教育的实际活动形式。</p>
|
<h4 id="d447">(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利用见(实)习机会,分组进行幼儿园(小、中、大班)见(实)习教学,对班级儿童音乐学习过程和创作进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性评价。
|
</p>
|
<hr />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7.png" /><span
|
class="zt-ht"
|
>思考题</span
|
>
|
</p>
|
<p>1.幼儿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p>
|
<p>2.简述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p>
|
<p>3.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如何选择?</p>
|
<p>
|
4.幼儿歌唱活动如何组织?以小班歌曲《好妈妈》为例写一份新授歌曲的活动计划。
|
</p>
|
<p>5.以“摘果子”为例,说明教幼儿律动的过程。</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6.教幼儿舞蹈动作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p>
|
<p>7.如何指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p>
|
<p>8.请写出幼儿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学步骤。</p>
|
<p>9.阐述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p>
|
<p>10.解释概念。</p>
|
<p>音乐能力 音乐感受力 音乐表现力 韵律活动 律动 舞蹈</p>
|
<p>音乐欣赏 打击乐 音乐基本表现手段 节奏能力</p>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8.png" /><span
|
class="zt-ht"
|
>学习反思</span
|
>
|
</p>
|
<br />
|
<hr />
|
<br />
|
<hr />
|
<br />
|
<hr />
|
<br />
|
<hr />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007",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default: () => [],
|
},
|
},
|
data() {
|
return {};
|
},
|
};
|
</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