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chapter" num="9">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coverImgBg08">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png" /><span
|
class="zt-ht"
|
>学习目标</span
|
>
|
</p>
|
<div class="bk">
|
<p><b>知识目标</b></p>
|
<p>1.理解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特点。</p>
|
<p>2.掌握幼儿园美术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主要方法。</p>
|
<p>
|
3.掌握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的设计原则、方法及指导要求。
|
</p>
|
<p><b>能力目标</b></p>
|
<p>
|
1.学会设计幼儿园各种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计划,并能初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及美术教育活动。
|
</p>
|
<p>2.具有组织和指导幼儿园各种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p>
|
<p><b>素养目标</b></p>
|
<p>
|
1.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美育观、儿童观,提高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
|
</p>
|
<p>
|
2.形成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团结合作等职业品质和活泼开朗、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等个性品质。
|
</p>
|
</div>
|
<p>
|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在幼儿园怎样运用教育的原理、方法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并组织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喜欢美术活动、发展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本单元主要根据《规程》《指南》的精神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就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质、设计及组织指导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以期帮助同学们掌握组织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教学法基础理论及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能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7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7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1%">
|
<h2 id="b055">
|
<span class="h2-zt">第一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美术教育概述</span>
|
</h2>
|
<p>
|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幼儿美术是幼儿生命需求的直接显现,是幼儿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幼儿记录生活和表达观念、情感与需要的一种手段。幼儿美术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促进幼儿心理及其整体素质发展的良好途径。本课旨在揭示幼儿美术教育的内涵、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并能以此指导将来的工作。
|
</p>
|
<p>
|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美术来源于社会,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它既能反映现实美,又能创造艺术美。美术具有视觉形象性、瞬间性和永固性三个基本特征。
|
</p>
|
<p>
|
幼儿美术是幼儿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幼儿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幼儿美术从种类上看,可分为美术欣赏、绘画和手工。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幼儿美术为手段,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促进幼儿心理及其整体素质发展的良好途径。它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它对幼儿的创新能力具有启迪作用,对幼儿人格全面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需要的情感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操作活动。
|
</p>
|
<h2 id="b056">
|
<span class="h2-zt">第二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span>
|
</h2>
|
<p>
|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应以幼儿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为基本依据,它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本课描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年龄阶段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据此及有关理论撰写出合适的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是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欣赏、绘画和手工等几个方面。本课引导同学们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接触和熟悉幼儿园常用的美术操作工具、材料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和技法,了解适合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p>
|
<h3 id="c202"><span class="h3-zt">一</span>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h3>
|
<p>
|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
</p>
|
<p>《纲要》明确地把艺术领域的目标定为:</p>
|
<p>(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p>
|
<p>(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p>
|
<p>(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p>
|
<p>
|
理解《纲要》的美术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
</p>
|
<p>
|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
</p>
|
<p>
|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
</p>
|
<p>
|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
</p>
|
<p>
|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
</p>
|
<p>
|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造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
</p>
|
<p>
|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
</p>
|
<p>
|
可见《纲要》充分发掘了艺术特有的通过提高审美愉悦来健全完善儿童人格的审美教育价值,体现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终身艺术教育观。其实质就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这种艺术教育观落实到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可表述如下。
|
</p>
|
<h4 id="d448">(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总目标</h4>
|
<p>
|
(1)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对美具有敏感性。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
(2)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通过各种造型要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
|
</p>
|
<p>
|
(3)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
</p>
|
<p>
|
这一总目标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最终追求。它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性质,强调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等基本能力,并指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
</p>
|
<h4 id="d449">(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h4>
|
<h5 id="e263">1.小班幼儿美术教育目标</h5>
|
<p>(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p>
|
<p>
|
①喜欢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
|
</p>
|
<p>
|
②学会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能对这类形象感兴趣。
|
</p>
|
<p>③学会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p>
|
<p>(2)绘画教育目标。</p>
|
<p>
|
①喜欢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
</p>
|
<p>
|
②认识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水粉画笔和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
|
</p>
|
<p>
|
③学会画线条和简单形状,并用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
|
</p>
|
<p>
|
④学会认识红、黄、蓝、绿、橙、棕、黑、白等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
|
</p>
|
<p>⑤学会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对使用颜色的兴趣。</p>
|
<p>⑥学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p>
|
<p>(3)手工教育目标。</p>
|
<p>
|
①喜欢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并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培养安全、卫生、整洁的手工活动习惯。
|
</p>
|
<p>②初步学会用糨糊、胶水等粘贴沙子、种子等点状材料。</p>
|
<p>③初步学会撕、拼贴、折(对边折、对角折)、印纸等面状材料。</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1%">
|
<p>
|
④体验泥的可塑性,初步学会用搓、团圆、压扁、黏合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
</p>
|
<h5 id="e264">2.中班幼儿美术教育目标</h5>
|
<p>(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p>
|
<p>
|
①学会欣赏与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美术作品、同伴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等,产生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
|
</p>
|
<p>
|
②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
</p>
|
<p>
|
③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
</p>
|
<p>(2)绘画教育目标。</p>
|
<p>①进一步掌握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p>
|
<p>②初步学会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p>
|
<p>③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会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p>
|
<p>④初步学会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p>
|
<p>(3)手工教育目标。</p>
|
<p>①学会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喜爱各种手工活动。</p>
|
<p>②学会用比小班丰富、复杂的点状材料粘贴出简单的物象。</p>
|
<p>
|
③学会用纸折出(按中心线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并剪贴出简单的物象。
|
</p>
|
<p>④学会用捏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并能用泥塑造平面的物象。</p>
|
<p>⑤初步学会用点状、线状、面状和块状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p>
|
<h5 id="e265">3.大班美术教育目标</h5>
|
<p>(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p>
|
<p>
|
①学会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事物的能力。
|
</p>
|
<p>
|
②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
</p>
|
<p>
|
③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3%">
|
<p class="notIndent">称、均衡、韵律与和谐美。</p>
|
<p>
|
④能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
</p>
|
<p>(2)绘画教育目标。</p>
|
<p>
|
①学会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
</p>
|
<p>②初步学会完整地表达感受过的或想象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p>
|
<p>
|
③学会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会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
</p>
|
<p>④学会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p>
|
<p>(3)手工教育目标。</p>
|
<p>①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p>
|
<p>②学会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p>
|
<p>③初步学会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p>
|
<p>
|
④学会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
</p>
|
<p>
|
⑤学会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
|
</p>
|
<p>
|
⑥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布置环境,并注意装饰美。
|
</p>
|
<p>
|
《指南》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艺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幼儿发展的年龄阶段出发,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幼儿人格的审美教育要求。从整体上看,《指南》的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为两大类:一是幼儿感受与欣赏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二是幼儿表现与创造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这两大类目标又分为四大块和三个年龄段来描述,因此,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角度来看,幼儿艺术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如下(参见第七单元第二课)。
|
</p>
|
<p>
|
《指南》不但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角度,提出了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的幼儿艺术学习和发展目标,并且还对每个目标提出了教育建议,反映了国际儿童艺术教育的最新理论观念,体现了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第一,注重幼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第二,不仅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三,注重在美术教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育中渗透各领域的教学内容,有机综合是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
</p>
|
<h4 id="d450">(三)幼儿美术教育的活动目标</h4>
|
<p>
|
幼儿美术教育具体活动目标是指通过一次美术活动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受到某些方面的教育,或者说是一次美术活动所要取得的成效。确定具体活动目标不仅要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相吻合,而且要结合美术教育不同活动类型并充分考虑具体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及美术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努力通过一个个低层次目标的实现来达到高层次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
</p>
|
<h3 id="c203"><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h3>
|
<p>
|
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是指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所要学习的形式、类型及其运用的总和。
|
</p>
|
<h4 id="d451">(一)幼儿美术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h4>
|
<p>
|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美术学科所具有的独创性和审美性这一本质特点。
|
</p>
|
<h4 id="d452">(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h4>
|
<p>
|
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的所见所闻,包括周围环境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建筑、玩具和游戏等,都是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源泉,这些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分为三大部分,即欣赏、绘画和手工。
|
</p>
|
<h5 id="e266">1.幼儿美术欣赏的教育内容</h5>
|
<p>幼儿美术欣赏的教育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p>
|
<p>(1)欣赏的对象及内容。</p>
|
<p>
|
①绘画作品。从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看,可以有水墨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等;从作品的题材内容看,可以有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静物画等;从作品的存在形式看,可以有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插图等。选择时要注意其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接近,所用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要简单、清晰、明了。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1%">
|
<p>
|
②雕塑作品。从制作工艺看,可以有雕和塑两类。可选择具有生动形象、表现生命活力的作品。
|
</p>
|
<p>
|
③工艺美术作品。从实用性与陈设性看,可以有日用工艺品和陈设工艺品;从民间艺术性看,可以有剪纸、风筝、刺绣等;从时态上看,可以有工业产品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两类。选择工艺美术作品要注意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
|
</p>
|
<p>
|
④建筑艺术作品。可以有儿童美术作品:应选择那些同龄孩子的有童趣的作品。自然景物:应注意选取幼儿可以观察到的景物,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并注意自然景物的不同美的形态。周围环境:大致有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类。前者如家庭环境、幼儿园教室环境等,后者如广场、园林等。
|
</p>
|
<p>(2)欣赏的知识和技能。</p>
|
<p>①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例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p>
|
<p>②作品主题的分析。例如,艺术家的意图。</p>
|
<p>③对作品的分析。</p>
|
<p>
|
④对作品的表达。例如,用语言对欣赏作品做适当的描述;用形体语言(动作、舞蹈、哑剧等)、美术语言等表达自己对欣赏对象的感受和认识。
|
</p>
|
<p>⑤作品的背景知识。例如,艺术家的生平。</p>
|
<h5 id="e267">2.幼儿绘画的教育内容</h5>
|
<p>
|
(1)正确的绘画姿势、握笔方法和集中注意力完成绘画作品的绘画习惯。
|
</p>
|
<p>(2)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p>
|
<p>
|
绘画工具和材料多种多样,其使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幼儿可认识和使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
</p>
|
<p>
|
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质。例如,油画棒的油性,水粉颜料、水彩颜料的水性,宣纸的渗透性等。
|
</p>
|
<p>
|
②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从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看,幼儿可学习彩笔画、水粉画、印画、纸版画、吹画、喷洒画
|
、指纹画等。
|
</p>
|
<p>(3)绘画的形式语言。</p>
|
<p>
|
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明暗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美术教育中幼儿所要学习的绘画的形式语言主要有线条、形状、色彩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和构图。</p>
|
<p>①线条。有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的变化。</p>
|
<p>
|
②形状。形状是由线条构成的轮廓和结构,也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幼儿对形状的学习主要包括基本几何形状的组合以及自然形体等。
|
</p>
|
<p>
|
③色彩。幼儿对色彩的学习主要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的辨认和色彩的运用。幼儿学习运用色彩的内容包括主体色和背景色关系的处理、色彩的装饰和色彩的情感表现等。这类学习主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进行。
|
</p>
|
<p>
|
④构图。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简单地说,就是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例如,单独构图、并列构图、均衡构图等。这需要把握整体的能力和预先构思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他们需要逐步学习如何处理绘画中形象的分布和主次关系。
|
</p>
|
<p>(4)绘画的题材。</p>
|
<p>
|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的生活现象。幼儿绘画的题材往往来自幼儿的生活。
|
</p>
|
<h5 id="e268">3.幼儿手工的教育内容</h5>
|
<p>(1)干净、整洁、有序等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p>
|
<p>(2)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p>
|
<p>
|
①手工工具。幼儿所用的手工工具较为简单,主要有刀、笔、泥工板、牙签、糨糊等。
|
</p>
|
<p>
|
②手工材料。幼儿的手工材料可以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块状材料四种形态。
|
</p>
|
<p>③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p>
|
<p>
|
幼儿可学习的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有串联、粘贴、剪、撕、折、染、盘绕、编织、塑等。
|
</p>
|
<p>
|
泥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包括团圆、搓长、压扁、捏、挖、嵌接、分泥和伸拉。折纸的基本技法包括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菱形折、组合折。剪的基本技法包括目测剪、沿轮廓剪、折叠剪。粘贴的基本技法包括图形粘贴、几何图形粘贴、自然物粘贴。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1%">
|
<p>(3)手工的题材。</p>
|
<p>手工的题材有玩具、节日装饰物、头饰、日常布置用品和贺卡等。</p>
|
<p>
|
以上内容是选择幼儿美术教育的大致范围,教师在选择美术教育内容时,还应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
|
</p>
|
<h2 id="b057">
|
<span class="h2-zt">第三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span>
|
</h2>
|
<p>
|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是根据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制订的,是整个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指导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包括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本课论述了各原则的制订依据,提出了各原则的具体要求。
|
</p>
|
<h3 id="c204"><span class="h3-zt">一</span>审美性原则</h3>
|
<p>
|
审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订、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注意审美性。活动目标应以幼儿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活动的内容应是有潜在的审美价值的,活动实施中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与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
|
</p>
|
<p>审美性原则是由美术的性质、幼儿美术教育的审美性质所决定的。</p>
|
<p>贯彻审美性原则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p>
|
<h4 id="d453">(一)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h4>
|
<p>
|
审美环境的创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第二,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艺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第三,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内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既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同时,也能起到安定幼儿情绪的作用。
|
</p>
|
<h4 id="d454">(二)引导幼儿感知对象的审美特征</h4>
|
<p>
|
艺术中的审美感知是对事物的各个不同的特征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是一种能够揭示事物的表现性(或审美属性)的特殊的感知。它具有非功利性、完整性、超越性、情感性等特点,强调的是“美”。因此,教师在引导幼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儿感知欣赏对象时应做到:第一,着重感知对象的形、色、声和事物运动变化的特点等审美特征。第二,要注意有距离地感知,即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使用、形状、色彩、空间等形式要素及其所表现的对称、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模式,事物的主题、情节、形象等内容因素以及这些形式和内容所表现出的情感因素上。第三,应注意教师语言的运用。即采用两类语言:一类是启发性语言,以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另一类是艺术性语言,这类语言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一些形容词,也可以是谜语、儿歌、诗歌、童话等,其作用在于通过对对象的形、色和运动变化等特点的描述,帮助幼儿把眼前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地加工成完整的、鲜明的、深刻的视觉表象,同时也调动幼儿的审美情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心理操作。
|
</p>
|
<h4 id="d455">(三)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h4>
|
<p>
|
审美愉悦作为一种情感,它在审美活动中起着求和作用,是整个审美心理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主体依赖于它,才使得审美活动相对区别于其他活动获得自己的规定性。幼儿艺术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教师应做到:第一,以艺术活动的内容吸引幼儿。第二,用游戏形式来进行艺术活动。第三,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从事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
</p>
|
<h3 id="c205"><span class="h3-zt">二</span>创造性原则</h3>
|
<p>
|
创造性原则是指美术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
</p>
|
<p>
|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幼儿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能从其制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例如,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那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等。另一类是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它是前一类创造的前提,但它具有不可视性,常常被忽视。《纲要》中特别强调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所以我们不但要关注幼儿艺术活动的结果,而且要更加关注艺术创造的过程。
|
</p>
|
<p>贯彻创造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p>
|
<h4 id="d456">(一)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h4>
|
<p>
|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研究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8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8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作时,人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应包括信任、减少规定、给幼儿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象不受阻碍。即让幼儿既能自由自在地表达并实践自己的观念,又能得到适当信息反馈的、提供容许与赞赏的环境。
|
</p>
|
<h4 id="d457">
|
(二)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
</h4>
|
<p>
|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为幼儿美术创作所提供的经验应有助于幼儿的美术创造表现,应注意其过程性和体验性。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种,即立体经验和平面经验。立体经验可通过两条途径来获得:一方面,外出参观,扩大幼儿的视野。在经验获得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进行“移情”和“拟人”,并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想象。另一方面,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朋友,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经验。
|
</p>
|
<p>
|
平面经验也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一方面,平时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趣的、不同风格的图书,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感受。另一方面,可利用能为幼儿理解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平面经验有助于幼儿的艺术迁移,应引导幼儿重点学习形式要素和形式原理。
|
</p>
|
<p>
|
幼儿的艺术经验还来自对材料的操作。丰富的物质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因此,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供幼儿在具体的操作中获得艺术的经验。
|
</p>
|
<p>
|
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变形、分解与组合、联想等方式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
</p>
|
<h4 id="d458">(三)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h4>
|
<p>
|
《纲要》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
</p>
|
<p>
|
技能是根据所确定的目的,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熟练来选择和实现动作的方法。也就是说,技能标志着掌握用主体已有的经验和熟练来有目的地调节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的复杂系统。美术活动的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p>
|
<p>第一,手的动作如手眼协调、手的控制能力。</p>
|
<p>第二,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第三,对外界信息的掌握。</p>
|
<p>第四,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等形式要素的认识与使用。</p>
|
<p>
|
技能与创造力的关系密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基础和手段。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手的动作越灵活,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得越多,加上对形状、色彩、空间又有一定的认识,且幼儿对外界的信息有了更多的掌握,那么,他经过头脑加工创造出的作品就越有新意。
|
</p>
|
<h4 id="d459">(四)正确认识和使用示范和范例</h4>
|
<p>
|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引导他们掌握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造型规律,以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与思考。辅导要讲究对重难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这种引导应该是启发式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暗示、创设情境、联想、隐喻等给幼儿一些启发的线索,引导他们创作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从而促进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至于范例,虽然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但也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思路。
|
</p>
|
<h4 id="d460">(五)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h4>
|
<p>
|
对幼儿美术进行评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保证及时判断、了解幼儿美术的发展情况,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二是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并让幼儿透过美术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评价,既有对幼儿美术创作结果的评价,也有对创作过程的评价。应采取将幼儿纵向地与其过去相比的评价,即从其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评价的方法。并且在评价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以欣赏的态度正面评价每一个幼儿,尽可能找出其进步的地方加以鼓励,这种鼓励应该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
|
</p>
|
<p>
|
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但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的评价起着导向作用。幼儿的相互评价更有价值。教师要鼓励幼儿找出别人有创造性的表现并给予赞美,为别人感到高兴,进而激励自己向他们学习,燃起希望的火花,争取更具创造性的表现。
|
</p>
|
<h3 id="c206"><span class="h3-zt">三</span>实践性原则</h3>
|
<p>
|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幼儿对世界的认识特点之一就是对自己的感知觉的依赖,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还是探索外在世界,他们都更倾向于用动作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和形象作为媒介来达到目的。幼儿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一种实践性活动。
|
</p>
|
<p>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注意以下两点。</p>
|
<h4 id="d461">(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h4>
|
<p>
|
幼儿的感官还没有得到成熟的发育,他们常常用多种感官协调来帮助自己进行审美知觉。幼儿的审美知觉集中了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表现出多通道性。并且这种多通道性是多方面的,既有表情、身体动作与语言的结合,又有不同感觉、知觉的联合。所以,幼儿的美术教育应注意让幼儿多通道地进行参与,“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玩玩”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做法。这样不同的活动类型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持久和兴趣的保持。
|
</p>
|
<h4 id="d462">
|
(二)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倾向
|
</h4>
|
<p>
|
美术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是幼儿美术素养的一部分,在每一次具体活动中应得到渗透和体现。幼儿的美术技能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获得途径主要是幼儿的自主尝试、探索和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适当点拨指导,而不是以简单示范和单向讲解的方式灌输孩子。幼儿美术技能的获得必须与良好个性品德的培养相结合。
|
</p>
|
<h2 id="b058">
|
<span class="h2-zt">第四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美术教育的特殊方法</span>
|
</h2>
|
<p>
|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除了与其他领域活动共同采用的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一般方法外,本课论述了美术教育独特的实施方法,这些特殊方法包括感知欣赏法、示范和范例法、游戏练习法和线索启迪法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每种方法的使用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
</p>
|
<p>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p>
|
<h3 id="c207"><span class="h3-zt">一</span>感知欣赏法</h3>
|
<p>
|
感知欣赏法是教师通过艺术性语言的描述,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感知艺术作品和周围环境中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特征,提高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深刻的审美体验能力的方法。
|
</p>
|
<p>
|
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欣赏时,要注意依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用语言引导幼儿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欣赏,从开始时的个别物体的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欣赏逐步过渡到一组物体的欣赏,并且反复、连续地进行。
|
</p>
|
<p>
|
感知欣赏法的使用应注意与科学认知相区别。在科学认知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而感知欣赏法主要是通过感知事物的审美属性,其目的不是形成科学概念,而是让幼儿获得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强调的是“美”。
|
</p>
|
<h3 id="c208"><span class="h3-zt">二</span>示范和范例法</h3>
|
<p>
|
示范是教师把美术过程中的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看,利于幼儿在直接模仿的条件下,学习一些参加美术活动必需的、关键的、技术性的措施。
|
</p>
|
<p>
|
教师在示范时,应注意与语言、讲解密切结合,动作清晰、准确,必要时动作可以夸张一些,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看见。示范时能让幼儿较快掌握技能,但教师示范越多,幼儿创造越少。所以教师必须谨慎使用示范法。教师应注意只对难点进行示范,不要全过程都示范,并且示范应富有启发性,避免幼儿消极模仿。
|
</p>
|
<p>
|
范例是提供给幼儿观察欣赏的直观教具,它可以是教师的范画,也可以是实物、照片、图片、图书等。好的范例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感受事物的审美属性,充实其视觉形象,丰富幼儿的创作内容;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和体验多种艺术手法,提高审美能力。因此,选择范例应有一定的标准。
|
</p>
|
<p>第一,范例应有美感。</p>
|
<p>
|
第二,范例应是形象鲜明而清晰的,能反映事物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的,能帮助幼儿掌握其基本形象的。
|
</p>
|
<p>
|
第三,范例的描绘方法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能理解与接受的。
|
</p>
|
<p>
|
第四,范例应是多样化的,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事物的形态,可以启发幼儿的思路。
|
</p>
|
<h3 id="c209"><span class="h3-zt">三</span>游戏练习法</h3>
|
<p>
|
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的方法。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4%">
|
<p>
|
游戏练习法的使用是灵活多样的,游戏化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具有可游戏性的游戏成果、游戏时间的美术活动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
|
</p>
|
<h3 id="c210"><span class="h3-zt">四</span>线索启迪法</h3>
|
<p>
|
线索启迪法是教师提供某种刺激,激活幼儿的思路,唤醒他们沉睡的经验,使幼儿进入美术创造的思考过程的方法。教师提供的线索要与幼儿的已有经验有适度的相似性或关联。
|
</p>
|
<h2 id="b059">
|
<span class="h2-zt">第五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特点及指导</span>
|
</h2>
|
<p>
|
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是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基础。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阶段与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本课论述了幼儿美术欣赏、绘画、手工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幼儿美术欣赏、绘画、手工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要求,目的是使同学们在理解和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多种活动类型的特点及指导要求的基础上,学会设计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计划并实施。
|
</p>
|
<h3 id="c211">
|
<span class="h3-zt">一</span>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特点及指导
|
</h3>
|
<h4 id="d463">(一)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h4>
|
<p>
|
幼儿美术欣赏是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
</p>
|
<h5 id="e269">1.生理性直接感知阶段(0~2岁)</h5>
|
<p>
|
这一时期幼儿的欣赏主要表现为对形式审美要素的知觉敏感性和注意的选择性,是纯表面的和本能直觉的。但这些本能的直觉行为能为日后更高层次的美术欣赏活动做心理上的准备。
|
</p>
|
<h5 id="e270">2.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2~7岁)</h5>
|
<p>
|
2~7岁的幼儿,随着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欣赏感知和理解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二是在教育的干预下,儿童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三是幼儿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2%">
|
<p class="notIndent">
|
对于作品的造型、设色、构图以及作品的情感表现、风格等的感知与理解已有所表现。
|
</p>
|
<h4 id="d464">(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h4>
|
<p>
|
幼儿美术欣赏的实施与指导,应根据幼儿的美术欣赏心理来进行。
|
幼儿美术欣赏的实施与指导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
</p>
|
<h5 id="e271">1.审美注意形成阶段的指导</h5>
|
<p>
|
美术欣赏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注意形成的阶段。所谓审美注意是审美态度碰到具体对象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对象的形式或结构上面。幼儿还不能完全自发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象的形式和结构上面,他们常常有一种“求实”的心理,即注意欣赏对象的内容,而忽视其形式。所以,当幼儿面对一幅画或一件工艺品时,可以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让他们尽可能地进行直接描述,即陈述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这一阶段的指导要点是:
|
</p>
|
<p>第一,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要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p>
|
<p>
|
第二,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可用启发和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并进一步地陈述清楚。
|
</p>
|
<h5 id="e272">2.感受阶段的指导</h5>
|
<p>
|
这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关键环节。美术欣赏感受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主要活动就是对作品的形式和内涵意义进行欣赏。所谓形式分析是指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例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宜引导幼儿运用边体验、边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让他们通过充分的感性体验后,再进行理性的分析。为此,这一阶段的指导要点是:
|
</p>
|
<p>
|
第一,教师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
|
</p>
|
<p>
|
第二,必须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
|
</p>
|
<p>
|
第三,要适当地教给幼儿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
</p>
|
<p>
|
第四,教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分析,待幼儿说出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帮助幼儿厘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对于作品独特的描绘手法,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加深理解。
|
</p>
|
<h5 id="e273">3.解释阶段的指导</h5>
|
<p>
|
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对有些作品的理解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这类作品的欣赏不必苛求幼儿完全按照画家的原意来理解。这一阶段的指导要点是:
|
</p>
|
<p>
|
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要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
|
</p>
|
<p>
|
第二,教师必须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应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
</p>
|
<p>
|
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介绍创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个人的创作动机。
|
</p>
|
<h5 id="e274">4.评价阶段的指导</h5>
|
<p>
|
所谓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对幼儿评价阶段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对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揭示作品对于人类美术活动的意义上,以帮助幼儿从多样化的作品表达方式中吸取审美经验,提高其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趣味。这一阶段的指导要点是:
|
</p>
|
<p>
|
第一,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这幅画的理由,或说出对作品含义的某些理解。
|
</p>
|
<p>
|
第二,教师可对作品的内容做较为综合性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总结,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
</p>
|
<h5 id="e275">5.启发创作阶段的指导</h5>
|
<p>
|
所谓启发创作是指情感深层体验,联系外物,尝试创新。即幼儿欣赏活动中引发的表现冲动的实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这一阶段的指导要点是:
|
</p>
|
<p>
|
第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如给予幼儿各种必需的材料、宽松而愉快的心理环境等。
|
</p>
|
<p>
|
第二,鼓励幼儿参与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有临摹体验、游戏、制作、表演等。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2%">
|
<h3 id="c212">
|
<span class="h3-zt">二</span>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指导
|
</h3>
|
<h4 id="d465">(一)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h4>
|
<p>
|
幼儿绘画是指幼儿运用绘画工具在纸、布等材料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可视的平面形象的活动。幼儿的绘画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
</p>
|
<h5 id="e276">1.涂鸦期(1.5~3.5岁)</h5>
|
<p>
|
一岁半左右的幼儿,由于能够独立行走,用手进行的探索更为自由。他们喜欢到处涂抹,于是用笔在纸上、书上、墙上等地方画点、画线的涂鸦行为就开始出现了。这些最初在纸上留下的点、线的痕迹就是涂鸦画。涂鸦画不讲究色彩和构图,它是幼儿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涂鸦阶段,先是漫无目的地涂鸦,逐渐过渡到有控制地涂鸦,再发展到命名涂鸦,每一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涂鸦是绘画活动的准备阶段,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所以,成人要鼓励、支持和指导幼儿进行涂鸦活动。
|
</p>
|
<h5 id="e277">2.象征期(3.5~5岁)</h5>
|
<p>
|
3岁后的幼儿,已经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随着心理能力的发展,他们已经能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
|
</p>
|
<p>
|
从造型上来看,他们常常用所画的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这些图像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只具备了物体的基本部分,多半是粗略的、不完整的,整体性不强,结构有时不太合理,并会遗漏部分特征。当部分脱离整体时,人们就无法辨认。
|
</p>
|
<p>
|
从色彩上来看,这时幼儿的辨色能力大大提高,对颜色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幼儿喜欢的颜色通常是纯度较高的颜色,画面上的颜色种类逐渐增加,但不太考虑色彩的和谐美。开始时的涂色显得杂乱无章,既无顺序,也不均匀。逐渐地,他们能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
|
</p>
|
<p>
|
从空间构图上来看,这时的幼儿在画面上所画的形象较多,不太注意物体之间的大小比例,但已经开始试图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并通过基底线表现出来,把所有的物体、人物放置在基底线上。
|
</p>
|
<p>
|
这一阶段的绘画发展为下一个阶段的绘画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成人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画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幼儿独立绘画的能力。同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加深其印象,表现物体的基本部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2%">
|
<p class="notIndent">分和主要特征。</p>
|
<h5 id="e278">3.图式期(5~7岁)</h5>
|
<p>
|
图式期是幼儿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方法,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比象征期有明显的发展。
|
</p>
|
<p>
|
从造型上看,这时的幼儿喜欢用线条描绘物体形象的轮廓,但不再用简单的图形以组合的方式来表现事物,而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
|
</p>
|
<p>
|
从色彩上来看,这一阶段的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已日趋完善。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同时,他们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能力也有显著的发展。画面色彩的种类多,有时能有主调地表现画面,富有美感;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地涂,而且能不涂出轮廓线。
|
</p>
|
<p>
|
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幼儿的画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把握不住分寸。他们在表现高度的同时,也力图表现深度。画面上形象与形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题。从整个画面上来看,出现了基底线的画法,也就是儿童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逐渐地,这种并列式构图发展为散点式构图,即儿童把画面上原来并列的物象分解离散开来,分布在画面下2/3部分,使得画面看上去立体化了。到这一阶段的后期,少数幼儿画出了多层并列式和遮挡式的构图,使画面看上去有深度感。
|
</p>
|
<p>
|
在象征期和图式期两个阶段中(以图式期为主),幼儿在绘画中还存在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p>
|
<p>(1)拟人化。</p>
|
<p>
|
它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和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
|
</p>
|
<p>(2)透明化。</p>
|
<p>
|
它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
|
</p>
|
<p>(3)展开式。</p>
|
<p>
|
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它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
|
</p>
|
<p>(4)夸张法。</p>
|
<p>
|
它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
|
</p>
|
<h4 id="d466">(二)幼儿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h4>
|
<p>
|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造型要素及变化、平衡、强调等造型原理创造可视的形象,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
</p>
|
<h5 id="e279">1.绘画教育活动阶段的指导</h5>
|
<p>
|
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活动一般可分为活动准备、创作引导、作业辅导、作品评价和活动延伸等几个基本阶段。不同的阶段,教师应如何指导呢?
|
</p>
|
<p>(1)活动准备。</p>
|
<p>
|
主要包括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对活动目标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准备绘画材料与工具,帮助幼儿进行相关经验的准备,制订活动计划。
|
</p>
|
<p>(2)创作引导。</p>
|
<p>集中讲解可以有以下三个步骤。</p>
|
<p>
|
①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提取与本次绘画活动相关的经验。导入活动应注意精练、游戏化。
|
</p>
|
<p>
|
②引导幼儿学习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常用讲解和谈话的方法,必要时应有示范。
|
</p>
|
<p>
|
③交代本次活动的具体要求。包括:交代绘画程序。提出技能要求:色彩搭配、合理布置、均匀涂色等,依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实际水平提出,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提出习惯要求:正确握笔、使用工具、专心作业、爱惜作品等,依据班级幼儿近期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
</p>
|
<p>(3)作业辅导。</p>
|
<p>
|
①辅导幼儿如何构思。教师应重点帮助幼儿明确自己所要画的内容,可用启发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29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29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性语言帮助幼儿构思,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构思。</p>
|
<p>
|
②辅导幼儿如何造型。绘画造型主要是通过线条、形状来进行的。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让幼儿逐步做到线条有力、准确、连贯,图形清晰、完整。因造型的能力受年龄特点的影响较大,所以,教师应帮助幼儿选择最适合自身水平的造型方法。对小班后期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表现某物体的基本特征。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应辅导他们在掌握用图形表达物体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较复杂的物体,掌握物体的每一部分的形状,再组合成一个整体。对大班幼儿,应注意引导他们观察物体的细节、大小比例关系,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变化,学会较清楚地画出结构较为复杂的物体。
|
</p>
|
<p>
|
③辅导幼儿如何使用色彩。教师除了要教会幼儿认识色彩、调配色彩外,还要启发、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为此,在平时应引导幼儿感受色彩的情感表现,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一味地用物体的固有色限制幼儿。
|
</p>
|
<p>
|
④辅导幼儿如何构图。辅导幼儿构图不是只依靠绘画练习就能完成的,而应让幼儿多看、多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照片、图片等。对小班的幼儿,应该采取添画的形式,让幼儿在规定的地方添画,保持画面的完整,明确绘画的位置。对中班的幼儿,应提醒其把画面的主体物画得大一些,突出一些,画在纸的主要部分,然后再添加一些辅助物。对大班的幼儿,应辅导他们摆脱在一条直线上构图的方法,在纸的上、下不同水平上布置画面。可辅导他们先画出完整的构图,再描绘物体的细节。初步尝试处理近大远小、重叠等关系,掌握合理布局。
|
</p>
|
<p>(4)作品评价。</p>
|
<p>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作品。</p>
|
<p>①适宜性。看幼儿的绘画表现是否符合同龄幼儿的一般水平。</p>
|
<p>
|
②有童趣。幼儿画的是自己眼中的世界,以自己的知识、情感来表现物体。他们常常会通过联想把一些不相关的东西画在同一画面上,或通过幻想,画出几乎不可能的事。例如,局部扩张、立体展开、重叠透明等。
|
</p>
|
<p>
|
③艺术性。表现为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饱满,内容丰富、充实。教师应注意正确、恰当地评价幼儿的作品,把评价作品的标准交给幼儿,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评价同伴的绘画作品,要将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2%">
|
<p>(5)活动延伸。</p>
|
<p>
|
美术教育活动的延伸是指围绕一次专题活动的主题、目标,在课后游戏或美工角中,适当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巩固幼儿初学的新经验、新技能,丰富日常美术活动的内容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便于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
</p>
|
<h5 id="e280">2.各种类型绘画活动的指导要点</h5>
|
<p>(1)命题画的指导要点。</p>
|
<p>
|
命题画是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命题画教育以帮助幼儿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要目的。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命题画可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两种。物体画的主要描绘对象是单一的物体,侧重于幼儿的造型能力的培养;情节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则是一组物体及其相互关系所反映的一定的情节,除了造型能力的培养外,更侧重于构图能力的培养。
|
</p>
|
<p>
|
命题画的关键在于命题的选择。命题的选择应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知识、经验、技能等。
|
</p>
|
<p>
|
①物体画的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教师可以采用体征对比、形象比喻、几何图形概括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获得物体的视觉表象。帮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掌握事物的基本形态,抓住事物的形的特征、色的特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抓住写生对象的神韵。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观察的要求是不同的。
|
</p>
|
<p>
|
引导幼儿用涂染法和线描法两种方式来描绘物体。涂染法是指不画物体的轮廓线而是用笔蘸颜料涂画出物体的形,以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的方法。线描法是指先用线条勾画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然后再涂上颜料的方法。
|
</p>
|
<p>通过系列课题来帮助幼儿掌握物体的造型。</p>
|
<p>
|
②情节画的指导要点。情节画要求幼儿根据主题的需要把与之有关的物体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表现出各个形象间的相互关系。它以幼儿的构图能力为基础。
|
</p>
|
<p>
|
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物体的空间关系包括现实的空间关系和画面上的空间关系。要通过各种形式突出主题,这是情节画教育的关键。要突出主题,就必须在画面上设置一个构图中心,即能给欣赏者以深刻视觉印象的焦点。为此,可以通过把主体物画大或放在中心位置上,其他物体紧紧围绕主体物布局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的方法来突出主题。也可以通过画面色彩的设置来突出主题。另外,还可以欣赏感受大师作品中的构图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构图练习;添画、故事画、日记画、情境探索画等形式也有助于幼儿画情节画。
|
</p>
|
<p>(2)意愿画的指导要点。</p>
|
<p>
|
幼儿的意愿画是指由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由于意愿画需要幼儿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头脑中学习的对象进行独立的加工和改造,因而,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由于意愿画是幼儿自己独立创作的,因而意愿画教育对教师指导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
</p>
|
<p>①可通过提问题、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创作构思和表现。</p>
|
<p>
|
②评价绘画作品应注重创造性,但对待不同的幼儿都要尽可能地进行正面评价。
|
</p>
|
<p>③可采用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引起兴趣→启发思考→指导操作→评价作品 。</p>
|
<p>(3)装饰画的指导要点。</p>
|
<p>
|
幼儿的装饰画是指幼儿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不同的纸形上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进行装饰。装饰画的描述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可促进幼儿对形式美的敏感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p>
|
<p>①通过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装饰原理。</p>
|
<p>
|
装饰画是一种规律性较强的绘画形式,理解这些装饰原理,有助于幼儿对装饰画的实际操作。例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连续与反复等图案装饰的法则,图案花纹的变化和图案色彩的配置等。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帮助幼儿理解:可以欣赏自然界中自然物所生成的装饰美,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人造物品的装饰美,还可以欣赏专门的图案装饰画。
|
</p>
|
<p>
|
②所选取的内容应该具有典型的装饰美,每次学习的内容应集中在一个方面,以利于给幼儿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
</p>
|
<p>③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知识与原理。</p>
|
<p>④装饰纹样变化由简到繁,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p>
|
<p>
|
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这种循序渐进性不仅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表现在学习方法上,而且表现在学习内容上。</p>
|
<p>
|
在学习方法上,可先进行欣赏,在头脑中形成大量的表象。还可以通过进行盖印章、贴树叶、折叠染纸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图案装饰的法则,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进行图案装饰画的创作。
|
</p>
|
<p>
|
在学习内容上,图案花纹的学习可以从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线和几何图形,进而学习花鸟虫鱼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
|
</p>
|
<p>
|
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连续的。连续纹样中,可先让幼儿学习二方连续,再学习四方连续。在纹样组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整个画面的构思。要求纹样排列的位置、距离、色彩等都是对称的。可让幼儿先装饰规则的纸形,然后装饰不规则的生活用品纸。
|
</p>
|
<p>⑤装饰色彩的协调搭配。</p>
|
<p>
|
教师可以先通过欣赏引导幼儿认识对比色、同种色、类似色,然后学习图案色彩的配置方法。当幼儿掌握了图案色彩的配置的几种基本方法后,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颜色,让幼儿自由选择配色。
|
</p>
|
<p>⑥避免重技法、轻创造的做法。</p>
|
<p>⑦装饰画教学模式可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p>
|
<p>欣赏、理解装饰原理→激发情感→ 提出要求→创作与指导→评价总结。</p>
|
<h3 id="c213">
|
<span class="h3-zt">三</span>幼儿手工能力的发展特点及指导
|
</h3>
|
<h4 id="d467">(一)幼儿手工能力的发展</h4>
|
<p>
|
幼儿手工活动是指幼儿利用手工工具对点状、线状、面状、块状材料进行撕、剪、贴、折、叠、塑等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幼儿手工制作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p>
|
<h5 id="e281">1.无目的的活动期(2~4岁)</h5>
|
<p>
|
这个时期的幼儿由于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也很有限,所以手工活动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而只是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他们不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质,还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手工工具和材料。例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不能有目的地制作出形象而只是手握油泥、拍打黏土、享受油泥的触觉感和油泥形态的变化感。此阶段的幼儿还没有表现的意图,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感,体验着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2%">
|
<h5 id="e282">2.基本形状期(4~5岁)</h5>
|
<p>
|
这时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例如,在泥工活动中,他们从拍打油泥进入用手团圆、搓长的阶段。这时幼儿制作出的东西只是具有所要制作物体的基本部分,整体感不强,幼儿还不能表达物体的细节部分。成人应该多鼓励幼儿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尝试,表达自己的意图,培养其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同时,要教给幼儿基本的制作方法,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意图。
|
</p>
|
<h5 id="e283">3.样式化期(5~7岁)</h5>
|
<p>
|
这一时期,幼儿的表现欲望很旺盛,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已从团圆、搓长发展到捏、挖等动作来塑造人物与动物,并且能进行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制作也较前一时期流畅、光滑。幼儿还会借助辅助工具来为制作的物体添加一些细小的特征。因此,我们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给他们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
</p>
|
<h4 id="d468">(二)各年龄班幼儿的手工活动要求</h4>
|
<h5 id="e284">1.小班</h5>
|
<p>(1)让幼儿与材料充分接触。</p>
|
<p>(2)帮助幼儿明确制作意图。</p>
|
<h5 id="e285">2.中班</h5>
|
<p>(1)学会确立制作形象。</p>
|
<p>(2)了解制作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p>
|
<p>(3)多练习各种制作技能。</p>
|
<h5 id="e286">3.大班</h5>
|
<p>(1)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丰富的想象。</p>
|
<p>(2)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制作目的。</p>
|
<p>(3)引导幼儿欣赏佳作,学习制作手法。</p>
|
<h4 id="d469">(三)各类型手工活动的指导</h4>
|
<p>
|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操作简单工具,并对可变性较强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各种艺术形象的教育活动。它对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其观察力、注意力、耐心细致的习惯以及想象力、创造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手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工制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手工制作的特点,对幼儿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指导。
|
</p>
|
|
<p>幼儿手工教育活动可分为平面手工活动和立体手工活动。</p>
|
<h5 id="e287">1.平面手工活动的指导</h5>
|
<p>幼儿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剪纸、撕纸、剪(撕)贴等形式。</p>
|
<p>(1)粘贴。</p>
|
<p>
|
粘贴是把点状、线状、面状材料粘贴在平面材料的适当位置上,从而形成新的物体形象或情节的表现形式。粘贴活动,能使幼儿逐渐学会用各种材料制作成浮雕状或平面的画面。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p>
|
<p>①引导幼儿掌握粘贴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质。</p>
|
<p>②引导幼儿了解粘贴的步骤和方法。</p>
|
<p>③应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适当地提供不同的材料。</p>
|
<p>(2)剪(撕)贴。</p>
|
<p>
|
剪(撕)贴是指运用剪刀或手将面状材料剪或撕成一定形状后再拼贴起来的造型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学习使用剪刀,锻炼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p>
|
<p>①提供给幼儿合适的工具和材料。</p>
|
<p>②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进行练习。</p>
|
<p>③引导幼儿对剪(撕)坏的形象进行修改。</p>
|
<p>
|
幼儿常常不能很准确地剪(撕)出完整的形象,教师可鼓励幼儿想象自己手中的纸像什么,通过添画或装饰可以把它变成另一个什么形象或一幅有意义的画面。
|
</p>
|
<h5 id="e288">2.立体手工活动的指导</h5>
|
<p>
|
立体手工活动是幼儿通过对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立体手工作品的活动。幼儿的立体手工活动主要有折纸、泥塑和废旧材料制作。
|
</p>
|
<p>(1)折纸。</p>
|
<p>
|
折纸是指按一定的折叠方法折出各种立体形象的造型活动。折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目测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折纸所用的工具材料比较简单,一般用纸就可开展活动,但要注意选择那些厚薄适度、具有一定的韧性、便于折叠的纸张。教师指导幼儿折纸活动的要点如下。
|
</p>
|
<p>
|
①引导幼儿学习折纸的技法。折纸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折纸的基本技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法,如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四角向中心折等。在学习基本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折纸的基本术语,如角、边、中心线、对角折等,以使幼儿能理解教师的指导。在折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掌握折纸的基本规则,如一定要对齐、抹平,这样折出的形象就平整,不会松松垮垮。
|
</p>
|
<p>
|
②利用图示,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在折纸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已折好的成品以及折纸的示意图,让幼儿通过感知获得对图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
</p>
|
<p>
|
③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折纸。折纸经常使幼儿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师的示范或图示折出物体形象。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折纸技法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把折纸与添画、折纸与剪结合起来,根据造型表现的需要,在折叠的物体上添加部分描绘,使形象更加生动。在技法学习时,可鼓励幼儿对折叠的造型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一件有创意的作品。
|
</p>
|
<p>(2)泥塑。</p>
|
<p>
|
泥塑是指幼儿以彩泥、橡皮泥、面团、泥等为材料,用双手及简单的泥工工具塑造出半立体或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活动。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挥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其空间感知能力。教师在指导泥塑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p>
|
<p>
|
①引导幼儿了解泥塑材料的特性。指导幼儿学习泥塑,首先要让幼儿接触和了解泥的性质,知道泥既柔软,又可任意变形。同时,让幼儿了解,除泥以外,还有其他用来装饰自己作品,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的辅助材料。
|
</p>
|
<p>
|
②形成系列化教学。泥塑系列化教学是指将事物通过归类,找出个别要素的共同特点后,先让幼儿学习每一系列的基本制作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塑造出同一系列却各不相同的作品来。例如,圆球形系列,将基本的圆球通过简单变形、添加,使之变成苹果、梨、柿子、橘子、茶壶等不同形态的物品,为使塑造出的物品更加形象、逼真,可借助一些辅助材料。
|
</p>
|
<p>③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和形式。</p>
|
<p>(3)废旧材料制作。</p>
|
<p>
|
废旧材料制作是指运用废旧的、卫生的、安全的物质材料和一定的造型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制作,培养幼儿综合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能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的活动。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手指肌肉动作得到了协调,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在指导幼儿废旧材料的制作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p>
|
<p>①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和多变。</p>
|
<p>②材料要能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p>
|
<p>③鼓励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废旧材料。</p>
|
<h2 id="b060">
|
<span class="h2-zt">第六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美术日常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指导</span>
|
</h2>
|
<p>
|
幼儿美术日常教育活动是美术基本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相对美术基本教育活动而言,日常美术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游戏性,它给幼儿的操作以充裕的时间、充分的材料和充分的自主性。本课论述了幼儿美术日常教育活动的含义、特点及意义。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幼儿美术日常教育活动的八种形式的特点及指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灵活利用日常活动发展幼儿的美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
</p>
|
<p>
|
日常美术教育活动对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提高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兴趣,陶冶幼儿初步的感受美的情趣,发挥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应将日常美术教育活动看作完整的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
|
</p>
|
<p>幼儿美术日常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八种形式。</p>
|
<h3 id="c214"><span class="h3-zt">一</span>美术角活动</h3>
|
<p>
|
美术角是幼儿美术日常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它可以满足那些对美术有兴趣的幼儿随时操作的需要。其空间至少应容纳一组(6人)幼儿同时操作。美术角的材料和工具的布置,可以配合每个年龄班在某一阶段的美术基本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定期更换,其摆放应便于幼儿取放和收拾管理。教师应把指导重点放在基本教育活动对幼儿所提的目标的达成与巩固以及进一步的创新与提高上。通过个别辅导,使每个幼儿都能有所提高。
|
</p>
|
<h3 id="c215"><span class="h3-zt">二</span>美术室活动</h3>
|
<p>
|
美术室可划分为欣赏区、绘画区和手工区三个区域,也可以进一步地划分。其工具和材料的布置可参见美术角的布置。美术室里还可以为幼儿配备画架和作品陈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3%">
|
<p class="notIndent">
|
列柜。它可以由专门的教师负责,统筹安排,也可以由进入美术室活动的班级教师进行各自的指导。
|
</p>
|
<h3 id="c216"><span class="h3-zt">三</span>日常外出中的欣赏活动</h3>
|
<p>
|
幼儿园的外出参观、旅游、散步是指导幼儿进行美的欣赏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接触博物馆、展览馆、商店、公园等地方,结合具体环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所感知的对象,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想象,引导他们有顺序地感知事物、景象的色彩、线条以及节奏韵律等审美属性,同时感受美的事物带来的愉悦。
|
</p>
|
<h3 id="c217"><span class="h3-zt">四</span>日常环境布置活动</h3>
|
<p>
|
日常环境布置是幼儿美术活动与美化环境相结合的一种日常美术活动。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乐趣,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人翁精神。环境布置可以结合每一阶段的教育主题,组织幼儿制作相应的美术作品来进行,也可将幼儿的作品进行随时的环境布置。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化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
|
</p>
|
<h3 id="c218"><span class="h3-zt">五</span>节日活动中的美术活动</h3>
|
<p>
|
节日活动是一次幼儿美术能力和情趣得以展示的机会。幼儿园的节日活动常以演出和游戏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制作并装饰简单的演出服饰、道具、游戏材料,装饰、布置节日环境等。
|
</p>
|
<h3 id="c219">
|
<span class="h3-zt">六</span>渗透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美术活动
|
</h3>
|
<p>
|
教师在进行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时,要有整合观念。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其他领域活动中美的成分,作为美术教育的一种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美术活动当作一种手段来促进其他领域的教育,做到相辅相成。
|
</p>
|
<h3 id="c220"><span class="h3-zt">七</span>随机性的美术活动</h3>
|
<p>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帮助幼儿积累美术创作的内容和</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题材。还可就随时出现的美的事物,引导幼儿进行美的欣赏。
|
</p>
|
<h3 id="c221"><span class="h3-zt">八</span>家庭中的美术活动</h3>
|
<p>
|
家庭中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辅助部分,也是家园一体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并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它可以结合幼儿园当前的美术教育活动进行一些延伸和扩展,也可以结合家庭生活内容及时启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
</p>
|
<h2 id="b061">
|
<span class="h2-zt">第七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span>
|
</h2>
|
<p>
|
本课通过各年龄班幼儿装饰画、命题画、意愿画、欣赏活动、手工活动等具体活动案例的呈现与分析,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并学会评价幼儿园各种类型的美术教育活动。
|
</p>
|
<h3 id="c222">
|
<span class="h3-zt">一</span>小班绘画活动:我的连衣裙
|
</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315-1.jpg" />
|
</p>
|
<p class="img">小班绘画活动:我的连衣裙</p>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1.感受连衣裙上的花样美。</p>
|
<p class="block">2.能够尝试用各种材料拓印,装饰小兔的连衣裙。</p>
|
<p class="block">
|
3.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对运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印画活动产生兴趣。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1.电子书《我的连衣裙》。</p>
|
<p class="block">2.各色颜料、各种拓印工具、画架和毛巾若干。</p>
|
<p class="block">3.背景音乐。</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欣赏电子书,引导幼儿感受连衣裙上的花样美。</p>
|
<p class="block">
|
(1)今天天气可真好呀!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玩吧!提问:小兔子在干什么呀?
|
</p>
|
<p class="block">
|
小兔子的连衣裙变出这么多的花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p>
|
<p class="block">
|
(2)依次展示七条连衣裙的花样:小花、雨点、草籽、小鸟……各种花样的连衣裙好美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0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0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block">呀,那小兔子是在哪儿变出来的呢?</p>
|
<p class="block">2.情境游戏,激发幼儿为小兔装饰连衣裙的兴趣。</p>
|
<p class="block">
|
(1)游戏导入,逐一展示背景图,并介绍拓印工具(白菜、萝卜、番薯、阳桃、积木、玩具、彩泥等。)
|
</p>
|
<p class="block">提问:小兔子来到了哪里?连衣裙变成什么花样了?</p>
|
<p class="block">这是什么呀?白菜,哇,它可以用来印小花哦。</p>
|
<p class="block">怎么印?(蘸颜色,印上去,不动,拿下来)</p>
|
<p class="block">印在哪儿?(小兔的连衣裙上)</p>
|
<p class="block">(2)个别幼儿示范拓印。</p>
|
<p class="block">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p>
|
<p class="block">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拓印。</p>
|
<p class="block">4.展示作品,互相欣赏。</p>
|
<p class="block">(1)小兔子的连衣裙太美了,我们一起来欣赏。</p>
|
<p class="block">
|
提问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作品:你们刚刚是用什么印的呀?印了什么花样?
|
</p>
|
<p class="block">5.以游戏口吻小结,结束活动。</p>
|
<p class="block">
|
今天我们用了水果、蔬菜、玩具把小兔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兔子太开心了,它说下次还要找我们一起玩,那我们跟小兔子说再见吧!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1.在美工区中,运用其他材料来装饰小兔子的连衣裙。</p>
|
<p class="block">
|
2.在阅读区投放图画书《我的连衣裙》,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中山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p>
|
<p><b>[评析]</b></p>
|
<p>
|
“我的连衣裙”是一个设计巧妙,游戏化的绘画活动,它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图画书《我的连衣裙》中的美术元素,设计绘画活动,通过创设游戏的情境,提供不同的拓印工具,让幼儿运用拓印的方法来装饰小兔的连衣裙,感受拓印带来的乐趣。
|
</p>
|
<p>
|
活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欣赏电子书,引导幼儿感受连衣裙上的花样美,认识连衣裙上漂亮的花样可以是小花、雨点、草籽、小鸟等,激发幼儿为小兔装饰连衣裙的兴趣。活动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以情境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拓印工具(白菜、萝卜、番薯、阳桃、积木、玩具、彩泥等),在思考、回答问题中装饰“小兔的连衣裙”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工具进行拓印,培养幼儿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美。最后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学会从拓印工具的选择、花纹颜色、花纹的排列等角度去欣赏美、评价美,有助于培养幼儿欣赏美的能力及语音表达能力,加深对花纹美、色彩美的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感受。教师以游戏口吻“我们用了水果、蔬菜、玩具把小兔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兔子太开心了”做小结,帮助幼儿及时巩固对多样化拓印工具材料的认识,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兴趣。
|
</p>
|
<h3 id="c223"><span class="h3-zt">二</span>大班绘画活动:猴趣</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317-1.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绘画活动:猴趣</p>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能够尝试用纸板蘸墨印画的形式表现“一片树林”,感受近似水墨画的意境美。
|
</p>
|
<p class="block">2.能够变化数字“3”的不同方向来表现各种动态的小猴。</p>
|
<p class="block">3.体验小组合作完成长卷画的乐趣。</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1.材料准备:宣纸、墨汁、硬纸片、猴子、PPT、蜡笔、水笔、撕纸“3”、展示架、伴奏音乐。
|
</p>
|
<p class="block">
|
2.经验准备:到动物园观看猴子、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元素、用纸撕出数字“3”。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
|
1.情境引入,激发创作的兴趣,谈论表现树木的各种方式。
|
</p>
|
<p class="block">
|
(1)出示“一片树林”,提问:这是什么?小朋友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一片树林”?
|
</p>
|
<p class="block">(2)出示硬纸片、宣纸及墨汁,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p>
|
<p class="block">
|
提问:树由哪几个部分构成?怎样印一棵树?怎样印“一片树林”?
|
</p>
|
<p class="block">
|
(3)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每4个小朋友为一组,用硬纸片、宣纸蘸墨汁合作印一棵树,全班幼儿合作印长卷画“一片美丽的树林”。
|
</p>
|
<p class="block">2.贴贴,画画,摆画出不同动态的猴子。</p>
|
<p class="block">
|
(1)谈话引出猴子,观看秋游时看猴子的视频,模仿小猴的动态。
|
</p>
|
<p class="block">(2)出示撕纸“3”,讨论将“3”变成猴子的方法。</p>
|
<p class="block">
|
(3)请个别幼儿试着将“猴子”摆到树枝上表现猴子的不同动态。
|
</p>
|
<p class="block">
|
(4)幼儿再次合作,在刚才的长卷画“一片树林”上粘贴添画各种动态的猴子。
|
</p>
|
<p class="block">3.看看,讲讲,讲述猴子们发生的趣事。</p>
|
<p class="block">(1)作品展示,幼儿自由欣赏谈论“猴子们有趣的事”。</p>
|
<p class="block">(2)个别幼儿分享,教师小结。</p>
|
<p class="block">(3)师生共同讨论作品的名字。</p>
|
<p class="block">(4)儿歌游戏:模仿可爱调皮的小猴。</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1.美工区:投放水墨画、印画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有创造性地进行绘画。
|
</p>
|
<p class="block">
|
2.语言区: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讲述有关“猴子”的故事。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中山幼儿园提供,略做修改)</p>
|
<p><b>[评析]</b></p>
|
<p>
|
“猴趣”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大班绘画综合活动,教师选择“猴子及其在一片树林里活动”,能唤起幼儿丰富的想象,运用毛笔、墨汁、印画、撕纸添画等多种工具材料大胆创新,体验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感受水墨画之美。
|
</p>
|
<p>
|
本活动的目标是从幼儿发展的多个层面提出要求的,培养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用纸板蘸墨印画的形式表现“一片树林”,呈现近似水墨画的意境美。以幼儿的绘画训练为主,兼顾了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活动前注重丰富幼儿有关猴子的知识经验,如拍摄秋游时看猴子的视频。整个活动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活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设计巧妙,以出示“一片树林”情境引入,激发幼儿用硬纸片、宣纸及墨汁创作的兴趣,每4人合作印树,蘸蘸,印印,合作印长卷画“一片美丽的树林”。活动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重点,教师引导幼儿先用撕纸“3”变成猴子,再将“猴子”摆到树枝上表现猴子的不同动态,然后鼓励幼儿再次合作,在刚才的长卷画“一片树林”上粘贴添画各种动态的猴子。教师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猴子的多种动态,这对于幼儿是一个挑战性的要求,有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活动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看看,讲讲,讲述猴子们发生的趣事,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创造作品进行表达,能激发幼儿分享的兴致,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启发幼儿给作品起名字、朗诵猴子的儿歌,以达到在愉快合作中、在玩游戏中增强美术活动兴趣的目的。
|
</p>
|
<h3 id="c224">
|
<span class="h3-zt">三</span>大班绘画活动:吹出来的绣球花
|
</h3>
|
<p class="center"><b>扫一扫,看视频</b></p>
|
<p class="center">
|
<img class="img-g" alt="" src="../../images/0319-1.jpg" />
|
</p>
|
<p class="img">大班绘画活动:吹出来的绣球花</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能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采用不同技能表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绣球花”。
|
</p>
|
<p class="block">2.初步学会欣赏并评价“绣球花”形状及颜色的美。</p>
|
<p class="block">
|
3.体验运用多种材料、方法创造性表现美术作品的乐趣。
|
</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肥皂粉、盘子、小吸管、各色颜料、水彩纸、湿毛巾每桌一块、绣球花图片等。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p>
|
<p class="block">
|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绣球花图片:图片上有什么?绣球花有什么特点?
|
</p>
|
<p class="block">2.介绍绘画工具,提出活动要求。</p>
|
<p class="block">
|
(1)教师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看桌面上放的是什么材料?(鼓励幼儿说出各种材料的名称。)我们用这些材料一起做游戏吧!
|
</p>
|
<p class="block">(2)教师给幼儿提出绘画步骤及注意事项。</p>
|
<p class="block">
|
①先把肥皂水、水粉颜料调和,用小吸管吹许多泡泡。在吹泡泡时不要把颜料水吸入口中。
|
</p>
|
<p class="block">
|
②当吹出很多泡泡的时候,就拿一张白色水彩纸把它压在泡沫上,可以重复压,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形状和颜色。注意不要让白纸碰到盘子的边缘导致画面变脏哦!
|
</p>
|
<p class="block">
|
③绣球花形成了,接下来进行装饰。看哪个小朋友画的绣球花最漂亮。
|
</p>
|
<p class="block">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p>
|
<p class="block">
|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给吹出来的绣球花画上漂亮的叶子。
|
</p>
|
<p class="block">4.幼儿展示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评价作品。</p>
|
<p class="block">
|
(1)作品展示,幼儿自由欣赏谈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绣球花”。
|
</p>
|
<p class="block">(2)个别幼儿分享,教师小结。</p>
|
<p class="block">(3)师生共同讨论作品名字。</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1.美工区:投放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有创造性地进行吹画。
|
</p>
|
<p class="block">
|
2.语言区:提供材料,引导幼儿把创造性地吹画和拓印画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东莞市创思教育机构提供,略做修改)</p>
|
<p><b>[评析]</b></p>
|
<p>
|
“吹出来的绣球花”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绘画活动,是吹泡泡和拓印画相结合的一种美术游戏,教师取材于幼儿熟悉的活动课题——“绣球花”,激发幼儿运用新工具作画的兴趣与好奇心,调动幼儿创造性表现的积极性。
|
</p>
|
<p>
|
本活动的目标是从大班幼儿发展的需要提出要求的,它以培养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采用不同技能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的兴趣为主,又兼顾了训练正确评价美的能力,能体验创造性表现的乐趣。活动过程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3">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3) > -1">
|
<div class="bodystyle" style="padding: 10% 13%">
|
<p class="notIndent">
|
的第一个环节是出示“吹出来的绣球花”图片,鲜艳的色彩、有趣的图案,特别的表现材料,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教师引导幼儿充分地感知、理解美的画面,并进行表达交流,为后面的大胆作画奠定基础。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认识吹泡泡和拓印画的工具和材料,了解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作画的步骤及要求。第三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材料工具作画,创造性表现五颜六色的“绣球花”,并且在互相欣赏中感受美、欣赏美,教师引导幼儿评价美,提高美的表现力。整个活动过程的安排层次清楚,衔接自然。这种作画方式操作方便轻松,画面变化无穷,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作画的过程中,画面不断变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不断想象的过程。在不断联想构思的过程中,幼儿的手、眼、脑协调运动,思维发散越来越流畅,想象越来越丰富,还能激发幼儿对美的熏陶。
|
</p>
|
<h3 id="c225">
|
<span class="h3-zt">四</span>中班装饰画活动:美人鱼穿新衣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初步学会用点、线、简单的纹样及重复排列的方式装饰鱼鳞(半圆形纸)。
|
</p>
|
<p class="block">2.能运用鲜艳的色彩装饰,学会感受美。</p>
|
<p class="block">3.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1.知识准备。</p>
|
<p class="block">
|
幼儿已先观察鱼的特征及花纹的排列;学过条形、二方连续装饰;欣赏过不同色彩的降落伞、雨伞等半圆形的物品。
|
</p>
|
<p class="block">2.物质准备。</p>
|
<p class="block">
|
(1)环境创设:“美人鱼”背景和阅览区(有关鱼的图书和自制的鱼小书)。
|
</p>
|
<p class="block">
|
(2)人手一张半圆形纸、美人鱼(没有鱼鳞)一条。鱼鳞范画三张、纸制小鱼三条、水族馆音乐磁带等。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情境导入。</p>
|
<p class="block">
|
小鱼的生日到了,美人鱼问小鱼需要什么礼物。小鱼看到美人鱼身上闪闪发亮的鱼鳞,说:“要是我身上有像你一样美丽的鱼鳞,那该多好呀!”美人鱼就取下一片鱼鳞送给了它。引导幼儿重点观察鱼鳞的纹样。
|
</p>
|
<p class="block">2.欣赏讨论。</p>
|
<p class="block">
|
(1)讨论:这片鱼鳞是怎样装饰的?引导幼儿讨论鱼鳞的特征,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花纹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这些花纹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等。
|
</p>
|
<p class="block">
|
(2)橘黄色小鱼也想要,美人鱼也送给它一片。这片鱼鳞和刚才的那片有什么不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4">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4)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block">同?它又是怎样装饰的?</p>
|
<p class="block">
|
(3)粉红色小鱼也想要,美人鱼又送给它一片。这片鱼鳞又是怎样装饰的?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
</p>
|
<p class="block">
|
3.教师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教师边引导幼儿观察鱼鳞花纹,边进行示范装饰鱼鳞。重点示范画点和圆形的重复排列,同时启发幼儿用其他的纹样、图形装饰鱼鳞。
|
</p>
|
<p class="block">
|
4.幼儿伴随水族馆的音乐自由作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
</p>
|
<p class="block">指导重点:</p>
|
<p class="block">
|
(1)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点、线及简单的纹样装饰半圆形的鱼鳞。
|
</p>
|
<p class="block">
|
(2)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创造出不同的装饰效果,注意颜色搭配要鲜艳好看。
|
</p>
|
<p class="block">5.作品展示。</p>
|
<p class="block">
|
(1)引导幼儿欣赏有创意的鱼鳞装饰图案。让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美人鱼新衣裳,分享活动的乐趣。
|
</p>
|
<p class="block">
|
(2)请幼儿将装饰好的鱼鳞粘贴到“美人鱼”身上,同时欣赏、感受别人的作品,教师参与欣赏和点评。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1.在美术角提供半圆形纸,巩固所学知识。</p>
|
<p class="block">
|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评价大家的作品。找一找谁的鱼鳞最美丽,引导幼儿从花纹、色彩搭配、是否对称等方面进行评价。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中山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该活动以优美动人的“美人鱼送礼物”故事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想象、观察和思考,满怀兴趣地为“美人鱼设计新衣裳”;富有审美情趣的环境布置及三张图案各异的范画大大启发了幼儿的思路,加上教师简练的语言讲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合已学过的装饰画知识,大胆地尝试在新的纸型上进行图案装饰。这样,幼儿既能学到新的装饰画技能,又能大胆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很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
</p>
|
<h3 id="c226">
|
<span class="h3-zt">五</span>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大碗岛的星期天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能感受点彩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排列变化和画面构图的不对称的均衡美。
|
</p>
|
<p class="block">2.初步学会点彩派画法。</p>
|
<p class="block">3.体验作品中悠闲、恬静的情感与氛围。</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5">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5)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水粉颜料、牙刷、梳子、铅画纸、乐曲磁带。
|
</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
|
1.出示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
</p>
|
<p class="block">提问:</p>
|
<p class="block">(1)小朋友,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p>
|
<p class="block">(2)这些人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姿态?</p>
|
<p class="block">(3)除了这些人还有什么?</p>
|
<p class="block">(4)你能看出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吗?</p>
|
<p class="block">
|
2.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重点感受点彩派作品的特点。
|
</p>
|
<p class="block">提问:</p>
|
<p class="block">(1)画面上有什么样的线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p>
|
<p class="block">
|
(2)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哪几种颜色?在画面上是怎么安排的?
|
</p>
|
<p class="block">(3)画面上的黄颜色给人的感觉怎么样?</p>
|
<p class="block">
|
(4)你觉得这幅画的上色方法跟平时我们见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吗?
|
</p>
|
<p class="block">
|
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绘画中的上色方法及色彩效果:把无数的原色油彩细点排列交错在画面上,再通过欣赏者的眼睛调混起来,这样画面上的各种色点就组成五彩缤纷的镶嵌画,这种方法称为点彩派。这幅画的作者修拉就是“点彩派”的代表人物。
|
</p>
|
<p class="block">继续提问:</p>
|
<p class="block">(1)画面上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p>
|
<p class="block">
|
(2)画面前面和后面的人物看上去哪个更清楚,为什么?
|
</p>
|
<p class="block">(3)看完整幅图,你感觉怎样。</p>
|
<p class="block">
|
3.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假想是画中人物,随着教师的描述语去想象:“我躺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上,看见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照管着孩子,有的在看风景……透过密密的树荫,远处的湖面上有白色的帆船,还有人在划赛艇,每个人都充分享受着阳光和水的滋润,我感受轻松极了,真想在这儿多留一会儿。”(配抒情的钢琴曲。)
|
</p>
|
<p class="block">4.教师提问幼儿:“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为什么?”</p>
|
<p class="block">
|
简单小结:这幅画上人物多样、色彩丰富,看上去五彩缤纷又有规律,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平衡,画家用点彩派的画法给画面増添了生动的效果。今天,我们也来用点彩派的画法画一画。
|
</p>
|
<p class="block">5.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绘画。</p>
|
<p class="block">
|
(1)教师用基本色黄色、蓝色来画树叶,通过黄色和蓝色的色点混杂,产生黄、绿、浅绿、深绿的色彩效果。
|
</p>
|
<p class="block">
|
(2)使用水彩色时,注意保持画面的清洁,洗笔后蘸颜料。
|
</p>
|
<p class="block">6.展示、评价幼儿的作品,主要感受画面的色彩效果。</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6">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6)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教师提供两组操作材料,让幼儿按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绘画。
|
</p>
|
<p class="block">1.可供幼儿进行“点彩画”的画笔及水粉颜料等。</p>
|
<p class="block">2.可供幼儿进行“喷刷画”的工具和彩料等。</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中山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该欣赏活动一开始就以问题提示幼儿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和描述,为了让幼儿在欣赏中理解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及其意义,教师有顺序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中线条、形状、色彩、人物的动态、图画的背景等,让幼儿在细致观察过程中进行审美想象,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该作品是“点彩派”的代表作,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师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掌握“点彩”特色。继而,在轻快的音乐伴随下,让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教师还给幼儿简单地介绍了画家修拉及“点彩派”作品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用“点彩”方法画画,通过幼儿亲身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独特表现手法的感受。
|
</p>
|
<h3 id="c227">
|
<span class="h3-zt">六</span>大班手工活动:有趣的扎染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1.学会扎、夹、卷等技能,初步了解扎染工艺的特点。</p>
|
<p class="block">
|
2.能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大胆操作、配色,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
</p>
|
<p class="block">3.增强对扎染艺术的兴趣,感受扎染工艺的艺术魅力。</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1.扎染范例若干,布块、油画笔人手一套,水粉颜料若干。
|
</p>
|
<p class="block">2.木夹、编织绳、竹筷、积塑、瓶盖若干。</p>
|
<p class="block">3.幼儿已学过竹夹法、捆扎法。</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欣赏民族舞蹈,引入活动内容。</p>
|
<p class="block">
|
出示用扎染艺术做的服饰和布料,启发幼儿说说服饰和布料上用的是哪种扎染技法,并说出不同的扎染效果。
|
</p>
|
<p class="block">2.引入新的扎染技法——竹筷扎法。</p>
|
<p class="block">(1)示范讲解竹筷扎法,并交代操作要求。</p>
|
<p class="block">①把布铺平。</p>
|
<p class="block">②把筷子放在布的一角卷起来,边卷边往中间挤。</p>
|
<p class="block">③用绳子捆绑好。</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7">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7)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④出示颜料,用油画笔蘸色涂在布上。</p>
|
<p class="block">⑤涂后把绳子打开即可。</p>
|
<p class="block">
|
(2)提出操作要求,着重强调卷筷子时要卷紧,绳子要扎紧,涂颜色时不要把已上色的部位弄脏。
|
</p>
|
<p class="block">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p>
|
<p class="block">
|
(1)鼓励幼儿选择一种或多种技法同时运用进行操作,提醒幼儿互相配合,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颜色,使颜色搭配协调美观。
|
</p>
|
<p class="block">(2)帮助有困难的幼儿。</p>
|
<p class="block">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p>
|
<p class="block">
|
选出有创造性、颜色搭配好看的作品组织幼儿欣赏,对认真操作的幼儿给予表扬,并展览全部作品。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
|
将扎染好的布做成头巾、挎包、衣服等布置环境,进行装饰、出售等游戏。
|
</p>
|
<p class="right">(该活动范例由汕头市葵花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扎染是幼儿手工活动的一种,它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能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美感的形成。扎染作品的用途很多,如进行环境布置、开展游戏等。“有趣的扎染”活动通过激发兴趣、引导观察、讲解示范、幼儿操作等步骤,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用竹筷子进行扎染的技能。教师重点让幼儿学习新的扎染方法,也很注意启发幼儿结合已学过的其他扎染方法染出纹样新、颜色搭配协调美观的作品,鼓励幼儿选择一种或多种技法同时运用进行操作,提醒幼儿互相配合,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颜色,使颜色搭配协调美观,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还指导幼儿把染好的作品做成头巾、衣服、挎包并进行游戏,更有效地增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时,更能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
</p>
|
<h3 id="c228">
|
<span class="h3-zt">七</span>大班意愿画活动:蚂蚁想飞上天
|
</h3>
|
<p><b>(一)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学会根据故事开头续编故事结尾,并会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故事结尾。
|
</p>
|
<p class="block">2.能够尝试合理布置画面,用协调漂亮的色彩作画。</p>
|
<p class="block">3.能大胆运用语言及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p>
|
<p><b>(二)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1.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一些会飞的动物或物体。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8">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8)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2.会画已认识的动物形象。</p>
|
<p class="block">3.蚂蚁操作教具一套,幼儿绘画工具每人一份。</p>
|
<p><b>(三)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
|
1.出示蚂蚁哭笑图片,启发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哭笑的表情。
|
</p>
|
<p class="block">2.教师讲述《蚂蚁想飞上天》的故事开头。</p>
|
<p class="block">3.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结尾,并用绘画表现出来。</p>
|
<p class="block">(1)启发幼儿围绕故事开头续编故事结尾。</p>
|
<p class="block">(2)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续编的故事结尾。</p>
|
<p class="block">4.讨论创作意图。</p>
|
<p class="block">
|
提问:今天我们要来画蚂蚁想飞上天的画面,你最想画什么呢?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
</p>
|
<p class="block">5.讲解蚂蚁的不同动态,局部示范画法。</p>
|
<p class="block">6.交代注意事项。</p>
|
<p class="block">7.幼儿自主作画,老师巡视指导。</p>
|
<p class="block">
|
(1)鼓励幼儿按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相关情节大胆作画,做到构图合理。
|
</p>
|
<p class="block">
|
(2)启发幼儿选择协调漂亮的色彩作画,使画面有美感。
|
</p>
|
<p class="block">8.展示作品,相互交流和欣赏。</p>
|
<p class="block">
|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
|
</p>
|
<p><b>(四)活动延伸</b></p>
|
<p class="block">幼儿互相欣赏绘画作品并讲述自己的故事结尾。</p>
|
<p class="right">(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金园区中心幼儿园提供)</p>
|
<p><b>[评析]</b></p>
|
<p>
|
这是一次颇有新意的绘画、文学综合活动。其一,目标有时代感,明确指出培养幼儿的想象、表现、观察、探索等能力。其二,内容选择画“蚂蚁想飞上天”的故事续编部分。活动一开始,出示两只不同动态的蚂蚁作为引导幼儿思维的发散点,让幼儿根据以往相关的生活经验去想象不同动态的蚂蚁在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创作情节画的情感,教师生动流畅地给幼儿讲述《蚂蚁想飞上天》的故事前半部分,提出相关问题并启发幼儿展开讨论。幼儿的情感完全投入故事中,他们体验到蚂蚁想飞上天的急切心情,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此刻,他们的表达是积极的,态度是认真的,参与是主动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其三,教师的指导紧紧围绕目标,启发幼儿想象蚂蚁用什么办法飞上“天”,请幼儿在桌面上用操作卡片摆出不同动态的蚂蚁,幼儿在探索中归纳出蚂蚁的不同动态,关键是头部及四肢位置的变化。在幼儿掌握了重难点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大胆造型,表现丰富的情节,注意合理安排画面。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19">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19)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notIndent">
|
探索学习、启发引导的指导思想,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促进了语言等相关能力的发展。
|
</p>
|
<h2 id="b062">
|
<span class="h2-zt">第八课</span
|
><span class="h2-zt1">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训练</span>
|
</h2>
|
<p>
|
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本课提供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主题,引导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巩固对幼儿美术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目标、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延伸等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通过试教、说课、相互评课等活动,提高设计、实施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
|
</p>
|
<h3 id="c229">
|
<span class="h3-zt1">项目一</span
|
>阅读、评析完整的幼儿美术活动方案训练
|
</h3>
|
<h4 id="d470">(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进一步熟悉绘画活动的结构及要求。</p>
|
<p class="block">2.初步掌握设计绘画活动的技能。</p>
|
<p class="block">3.学会评析与修改绘画活动计划。</p>
|
<h4 id="d471">(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阅读完整的活动计划,观察活动录像或教师现场执教,然后评析与修改活动计划。
|
</p>
|
<p class="center"><b>小班手指画:小蝌蚪找妈妈</b></p>
|
<p><b>1.活动目标</b></p>
|
<p class="block">
|
(1)学会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
</p>
|
<p class="block">(2)能与同伴一起大胆作画。</p>
|
<p class="block">(3)体验手指印画的乐趣。</p>
|
<p><b>2.活动准备</b></p>
|
<p class="block">
|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幼儿已有手指印画的经验。
|
</p>
|
<p class="block">
|
(2)物质准备: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黑色水粉颜料,黑色水笔,小毛巾,背景图以及范画、头饰等。
|
</p>
|
<p><b>3.活动过程</b></p>
|
<p class="block">(1)猜谜引入,并出示PPT“青蛙妈妈”图片。</p>
|
<p class="block">
|
①谜语:身穿绿衣裳,肚皮白光光,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
|
</p>
|
<p class="block">
|
②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妈妈表情:“咦,青蛙妈妈怎么啦?她为什么不高兴呢?”幼儿先猜测,教师再播放PPT。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20">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20)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教师:“哦,原来青蛙妈妈说呀,她的宝宝不见了。让我们一起来帮青蛙妈妈找她的宝宝好吗?”
|
</p>
|
<p class="block">
|
与幼儿一起说:“小蝌蚪,快快游到妈妈身边来!”教师出示PPT“小蝌蚪游到了青蛙妈妈的身边”。
|
</p>
|
<p class="block">
|
(2)观看小蝌蚪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小蝌蚪游动的动态。
|
</p>
|
<p class="block">
|
①教师:“小蝌蚪们找到了妈妈,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长得怎么样?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
</p>
|
<p class="block">
|
教师播放视频和图片,引导幼儿自由讨论,说出小蝌蚪的基本特征,并模仿小蝌蚪游动的姿势。
|
</p>
|
<p class="block">
|
②小结:“原来小蝌蚪的脑袋是圆圆的,细细的尾巴扭来扭去,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
|
</p>
|
<p class="block">
|
(3)学习运用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小蝌蚪的形象特征。
|
</p>
|
<p class="block">
|
①出示操作材料黑色颜料和黑色水笔,引导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做,才能用小手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
</p>
|
<p class="block">
|
②教师示范讲解用食指印画小蝌蚪的方法: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黑色水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
|
</p>
|
<p class="block">
|
教师提问:除了用食指印画,我们还能用哪只手指来画小蝌蚪?引导幼儿说出用拇指印画大的蝌蚪,小指印画小的蝌蚪。
|
</p>
|
<p class="block">
|
③引导幼儿如何表现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动的方法: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
</p>
|
<p class="block">
|
(4)幼儿在背景图上作画,体验与同伴一起创作的乐趣。
|
</p>
|
<p class="block">
|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大胆印画小蝌蚪,让小蝌蚪从更多的地方游过来找它们的妈妈。提醒幼儿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毛巾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笔添画;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
|
</p>
|
<p class="block">(5)欣赏、交流幼儿作品。</p>
|
<p class="block">(6)游戏:小蝌蚪找妈妈。</p>
|
<p class="block">
|
玩法: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小蝌蚪游啊游,圆圆的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一扭,河水里面游啊游,闭上眼睛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里?”念完儿歌,青蛙妈妈从旁边跳出来,幼儿扮演小蝌蚪游过去找妈妈。
|
</p>
|
<p class="right">
|
(该活动案例由汕头市福利会第一幼儿园林素花 、张静斐老师提供)
|
</p>
|
<h3 id="c230">
|
<span class="h3-zt1">项目二</span>评析、修改美术活动的目标训练
|
</h3>
|
<h4 id="d472">(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
|
1.学会指出美术活动的目标撰写中的错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21">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21)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
|
2.学会正确表达美术活动的目标,加深理解撰写美术活动目标的要求。
|
</p>
|
<p class="block">3.提高设计、撰写美术活动目标的能力。</p>
|
<h4 id="d473">(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指出以下两个美术活动的目标撰写中的错误,加以分析并将其完善修改。
|
</p>
|
<p class="block">1.中班绘画活动:小魔镜。</p>
|
<p class="block">(1)学习画出自己变形后的样子。</p>
|
<p class="block">(2)能用夸张的手法大胆作画。</p>
|
<p class="block">(3)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p>
|
<p class="block">2.小班手工活动:画饼干。</p>
|
<p class="block">(1)能愉快地尝试将一大块泥分成几小块。</p>
|
<p class="block">(2)将饼干印出各种花样,体验制作的乐趣。</p>
|
<h3 id="c231">
|
<span class="h3-zt1">项目三</span>设计绘画活动的目标训练
|
</h3>
|
<h4 id="d474">(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学会独立设计、撰写幼儿绘画活动的目标。</p>
|
<p class="block">
|
2.能根据不同班在四季方面的不同绘画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
</p>
|
<p class="block">
|
3.进一步理解幼儿园小、中、大班绘画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
|
</p>
|
<h4 id="d475">(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以四季为内容,撰写幼儿园小、中、大班绘画活动的目标。
|
</p>
|
<h3 id="c232">
|
<span class="h3-zt1">项目四</span
|
>设计完整的各类型美术活动方案,并练习说课或试教
|
</h3>
|
<h4 id="d476">(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能根据不同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完整的美术活动计划。</p>
|
<p class="block">2.进一步理解美术欣赏、绘画和手工的设计要求。</p>
|
<p class="block">3.初步掌握说课与活动设计、指导的方法与技能。</p>
|
<p class="block">4.提高合作能力与评价、交流的能力。</p>
|
<h4 id="d477">(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1.分组进行,模拟组织幼儿园(小、中、大班任选其一)一节美术欣赏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2.分组进行,模拟组织幼儿园(小、中、大班任选其一)一节绘画活动。
|
</p>
|
<p class="block">
|
3.分组进行,模拟组织幼儿园(小、中、大班任选其一)一节手工活动。
|
</p>
|
<h3 id="c233">
|
<span class="h3-zt1">项目五</span>组织美术领域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训练
|
</h3>
|
<h4 id="d478">(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
|
1.能利用网络资源获得幼儿园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统整的教学案例。
|
</p>
|
<p class="block">2.提高分析评价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能力。</p>
|
</div>
|
</div>
|
</div>
|
<div class="page-box" page="322">
|
<div v-if="showPageList.indexOf(322) > -1">
|
<div class="bodystyle">
|
<p class="block">3.进一步掌握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技能。</p>
|
<h4 id="d479">(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个幼儿园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统整的教学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试教并相互进行评课。
|
</p>
|
<h3 id="c234"><span class="h3-zt1">项目六</span>校外执教练习</h3>
|
<h4 id="d480">(一)实训目标</h4>
|
<p class="block">1.能熟悉不同年龄班美术教学过程的特点。</p>
|
<p class="block">2.能熟悉不同年龄班的美术作品。</p>
|
<p class="block">
|
3.提高组织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提高评价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
|
</p>
|
<p class="block">4.能熟悉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际活动类型。</p>
|
<h4 id="d481">(二)内容与要求</h4>
|
<p class="block">
|
利用见(实)习机会,分组进行幼儿园(小、中、大班)见(实)习教学,对班级儿童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性评价。
|
</p>
|
<hr />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7.png" /><span
|
class="zt-ht"
|
>思考题</span
|
>
|
</p>
|
<p>1.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p>
|
<p>2.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
|
<p>3.幼儿美术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各有哪些要求?</p>
|
<p>4.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p>
|
<p>5.举例说明如何组织一次幼儿绘画活动?</p>
|
<p>6.幼儿欣赏活动的指导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应注意哪些问题?</p>
|
<p>7.怎样组织幼儿进行折纸活动?</p>
|
<p>8.选择你见习过的一次幼儿美术活动,试评价该活动的优点与不足。</p>
|
<p>9.请以“快乐的儿童节”为主题,设计一个大班意愿画活动的计划。</p>
|
<p>10.解释概念。</p>
|
<p>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活动的创造力 审美感知</p>
|
<p>装饰画 命题画 意愿画 线索启迪法</p>
|
<p>
|
<img class="rwmb-1" alt="" src="../../images/tb-8.png" /><span
|
class="zt-ht"
|
>学习反思</span
|
>
|
</p>
|
<br />
|
<hr />
|
<br />
|
<hr />
|
<br />
|
<hr />
|
<br />
|
<hr />
|
</div>
|
</div>
|
</div>
|
</div>
|
</template>
|
<script>
|
export default {
|
name: "chapter008",
|
props: {
|
showPageList: {
|
type: Array,
|
default: () => [],
|
},
|
},
|
data() {
|
return {};
|
},
|
};
|
</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