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
<div class="bodystyle">
|
<h2 id="b012"><img class="img-0" alt="" src="../image/zt4.jpg" /></h2>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j1">
|
<p class="left">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xxmb.jpg" />
|
</p>
|
</div>
|
<p class="block">学习本专题,你将达成以下目标。</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说出如厕保育的保教价值。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知道婴幼儿的二便的特点和保育要点。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说出影响婴幼儿如厕的因素。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知道营造良好的如厕环境的方法。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会做好如厕前的准备。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会引导婴幼儿进行如厕练习。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会给婴幼儿换尿布。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辨别婴幼儿的异常便。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能指导婴幼儿进行如厕清洁。
|
</p>
|
<p class="block">
|
<img class="inline" alt="" src="../image/0001-5.jpg" />
|
会为便器清洁消毒。
|
</p>
|
</div>
|
<div class="bk">
|
<div class="bj1">
|
<p class="left">
|
<img class="img-gn" alt="" src="../image/zt-gjc.jpg" />
|
</p>
|
</div>
|
<p class="block">
|
如厕:这是古语,就是到卫生间完成大小便的排泄,即上厕所。
|
</p>
|
<p class="block">异常便:排出的大小便与正常健康人的存在差异。</p>
|
<p class="block">
|
如厕训练:简单来说就是教会婴幼儿在厕所大小便。此项训练是为了让婴幼儿掌握有便(尿)意时可以去厕所自行解决的技能,从而可以摆脱纸尿裤。
|
</p>
|
</div>
|
<p>
|
婴幼儿生活在文明社会中,他们必须遵守一切社会文明准则和规范。在排泄方面,他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养成一切与排便有关的文明习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照护者积极的回应性照护和教育指导。
|
</p>
|
<h3 id="c054">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一</span> 如厕保育的保教价值 </span
|
>
|
</h3>
|
<p>
|
如厕蕴含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和心理价值。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排泄物中含有毒素和废物,及时排出这些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人体的一些疾病信息也会反映在大小便上。因此,我们通过平时对大小便的观察,能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治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如厕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会影响婴幼儿的人格发展。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3岁之前,婴幼儿需要学会控制生理排泄,从而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必须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过于放纵的如厕训练会使婴幼儿形成“肛门期—排泄型人格”,即不讲规则、残忍、龌龊甚至具有破坏性;而过于严厉的如厕训练会使婴幼儿形成“肛门期—滞留型人格”,即固执、吝啬,守规矩但过于死板,有强迫性洁癖。
|
</p>
|
<p>
|
从现实生活来看,不少婴幼儿在家如厕时,大人包办得太多,再加上入园后如厕方式及如厕器具改变了,对多数婴幼儿来说,在园如厕成为一种挑战。而个别保育员在进行如厕照护时操作不规范,还会表现出厌恶、排斥等情绪,甚至出现责骂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加大了婴幼儿的心理压力,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
</p>
|
<p>
|
保育员应该从婴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婴幼儿轻松如厕,满足婴幼儿正常的生理排泄需要,帮助他们掌握独立如厕的基本技能,遵守如厕常规,养成健康的如厕习惯,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
</p>
|
<h3 id="c055">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二</span> 婴幼儿二便的特点 </span
|
>
|
</h3>
|
<p>
|
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水的摄入量少,每天排尿4~5次;出生1周后,因新陈代谢旺盛,进水量增多而膀胱容量小,每天排尿可增加为20~25次。6个月至1岁的婴儿,随着半流质辅食的增加及肾功能逐渐完善,每日排尿次数减少为15~16次。2~3岁的幼儿每日平均排尿次数为10次。正常情况下尿液呈淡黄色,在出汗多、喝水少的情况下颜色变深。新生儿每日排尿400mL,6月龄婴儿每日排尿400~500mL,幼儿每日排尿500~600mL。若婴幼儿每日排尿量小于200mL,即少尿;一昼夜尿量小于50mL,即无尿。
|
</p>
|
<p>
|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以及混合喂养的婴幼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且呈膏状,或有颗粒,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呈酸性反应,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的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有明显的臭味,每天大便1~2次。混合喂养的婴幼儿,无论母乳或配方奶喂养,若同时加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配方奶喂养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则大便与成人近似,每天大便1~2次。
|
</p>
|
<h3 id="c056">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三</span> 婴幼儿二便的保育要点 </span
|
>
|
</h3>
|
<p>
|
为指导托育机构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科学、规范的照护服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该大纲于2021年1月印发,在“生活与卫生习惯”方面,就盥洗、如厕、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提出了保育要点。其中,关于婴幼儿二便的保育要点摘录如下。
|
</p>
|
<p>第一,照护7~12个月的婴儿。</p>
|
<p>①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和身体干爽清洁。</p>
|
<p>②在生活照护过程中,注重与婴儿互动交流。</p>
|
<p>③识别及回应婴儿哭闹、四肢活动等表达的需求。</p>
|
<p>第二,照护13~24个月的幼儿。</p>
|
<p>①鼓励幼儿及时表达大小便需求,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逐渐学会自己坐便盆。</p>
|
<p>②协助和引导幼儿自己洗手。</p>
|
<p>第三,照护25~36个月的幼儿。</p>
|
<p>①培养幼儿主动如厕。</p>
|
<p>②引导幼儿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认识自己的毛巾并擦手。</p>
|
<h3 id="c057">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四</span> 影响如厕的因素 </span
|
>
|
</h3>
|
<h4 class="h4-zt" id="d136">(一)神经损伤</h4>
|
<p>
|
脊髓损伤、脊柱裂及其他使骶尾神经部分或全部受损的损伤均会影响人对排便的控制。例如,当腰椎及腰以下的脊柱损伤时,反射弧是不完整的,膀胱张力完全丧失;当高位损伤,损伤平面高于膀胱支配的水平时,反射弧是完整的,当膀胱充盈时,就被反射性地排空。
|
</p>
|
<h4 class="h4-zt" id="d137">(二)大便性状</h4>
|
<p>
|
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的软便,不干不稀,排便时不感到困难,便后有轻松舒适的感觉,这表明胃肠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结坚硬,就会造成排便困难而延长如厕时间,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液回流受阻碍。
|
</p>
|
<h4 class="h4-zt" id="d138">(三)情绪问题</h4>
|
<p>
|
情绪紧张会引起膀胱突然收缩而排出尿液。在大小便训练过程中造成的精神创伤,也会使婴幼儿对训练产生抵抗情绪从而导致退步。例如,婴幼儿正坐在便盆上,突然的一声呵斥,吓得他从便盆上摔下,当再次把他放在便盆上时他就会很害怕。又如,婴幼儿正坐在马桶上大便,突然有凉水冲出来,使婴幼儿对如厕产生恐惧心理。
|
</p>
|
<h3 id="c058">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五</span> 良好的如厕环境 </span
|
>
|
</h3>
|
<p>
|
良好的如厕环境对于婴幼儿轻松如厕至关重要。如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
</p>
|
<h4 class="h4-zt" id="d139">(一)物质环境</h4>
|
<p>
|
物质环境要求每班设置独立的符合婴幼儿身心特点的清洁区(卫生间),并相对隔开,尤其是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托育机构。盥洗间和卫生间内均为平整无台阶的地面,地面均应使用防滑地砖,避免婴幼儿出现滑跌的现象;墙面边缘及洗手池边缘应做圆角设计,防止婴幼儿碰撞受伤;托小班的卫生间需要提供尿布台(挂壁或台式),单独设置在一个区域。如有条件,还应提供单独配套使用的水池和专用垃圾桶。因为换尿布区域如果不注意清洁消毒,或者未与其他区域相对分开,易传播痢疾病毒、轮状病毒以及一些肠道病毒等。托小班、托大班的卫生间内可配备婴幼儿专用坐便器、小便斗或小便池,坐便器高度宜为0.25m以下。每班至少设两个大便器、两个小便器,便器之间应加隔板,隔板处可加设扶手,便于婴幼儿在如厕时使用。日常使用后均须及时做好清洗消毒工作。若卫生间无窗,需要考虑安装通风设施。每班至少设三个适合婴幼儿使用的洗手池,高度宜为0.4~0.45m,宽度宜为0.35~0.4m。
|
</p>
|
<h4 class="h4-zt" id="d140">(二)心理环境</h4>
|
<p>
|
心理环境要求卫生间的整体设计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婴幼儿感受到舒适、安全,在尿布台、如厕区和盥洗区张贴符合婴幼儿认知水平的操作流程图。保育员在为婴幼儿换尿布时应装扮整齐,尽量不佩戴耳环、胸针、戒指、手镯(环)、项链或手表等具有潜在风险的饰品或用具,动作应规范、轻柔,眼睛应注视着婴幼儿,对婴幼儿的口语及肢体动作能等待、观察、聆听,并做出回应。在指导如厕过程中,与婴幼儿对话或沟通时能使用简单明确的字词、适宜的语速、柔和的语调,以耐心、愉悦、温柔、正向的方式与婴幼儿说话及互动。
|
</p>
|
<h3 id="c059">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六</span> 如厕前的准备工作 </span
|
>
|
</h3>
|
<p>
|
①做好如厕的物质准备。每日在婴幼儿来园前,需要清洁消毒尿布台、坐便器、便池和地面,准备洗手液(洗手皂)、尿布、湿巾、手纸、擦手巾(擦手纸)等日常消耗品。保持地面干燥、空气清新、便池洁净且无异味。
|
</p>
|
<p>
|
②如厕用品规范摆放。在水池台面两边各放一瓶洗手液,将洗手液按线摆放,这样便于随时归位。将婴幼儿如厕使用的手纸按实际需要的尺寸裁好,放在便纸盒内,摆放的位置和高低要以方便蹲在便池上或坐在便器上的婴幼儿随时取用为标准。清洁消毒后的毛巾要按照一人一巾的顺序挂好。
|
</p>
|
<p>
|
③了解婴幼儿在家大小便的习惯,掌握本班婴幼儿的大小便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关注、指导婴幼儿排便。
|
</p>
|
<p>④请家长给婴幼儿准备1~2套舒适的衣服,以备大、小便污染衣服时更换。</p>
|
<p>⑤带领新入园的婴幼儿认识男、女厕所的环境、设施,了解设施的使用方法。</p>
|
<h3 id="c060">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七</span> 换尿布的注意事项 </span
|
>
|
</h3>
|
<p>①选择固定的地方换尿布,如设置一个专门换尿布的台子。</p>
|
<p>
|
②换尿布前清洗双手,将所需的用品准备妥当,如干净的尿布、湿纸巾或卫生纸、护臀膏、浴巾或干布,避免拿取物品或短暂离开时婴幼儿翻滚摔落。
|
</p>
|
<p>
|
③在换尿布的台面上先铺一块垫子(或大块纸巾),以免婴幼儿在换尿布时排便而弄脏台面,或者在换尿布前对尿布台进行清洁和消毒,可减少台面上的细菌。
|
</p>
|
<p>
|
④让婴幼儿平躺在尿布台上。为了防止污染,必要的时候可脱去婴幼儿的鞋袜和弄脏的衣服。
|
</p>
|
<p>
|
⑤尿布湿了最好尽快更换,新生儿每周大约使用80块,1岁左右使用50块,避免臀部浸在尿液或大便中。
|
</p>
|
<p>
|
⑥大便留在尿布内最容易使婴幼儿的屁股发红或起疹子,换尿布时,要轻轻地用尿布的边缘擦掉大部分粪便,用一次性湿巾从前往后地把屁股擦干净,或者用小毛巾将屁股用温水洗净,用纸巾擦干,涂上护臀膏,再包尿布。
|
</p>
|
<p>
|
⑦有些婴幼儿的皮肤很敏感,不适合使用市面上售卖的湿纸巾,不妨用蘸水的纱布代替。
|
</p>
|
<p>
|
⑧换下来的尿布务必卷包好,与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一起丢进有盖子的垃圾桶内。若每次都用棉布材质的尿布,最好能妥善处理,以减少臭味。
|
</p>
|
<p>⑨换尿布时需要积极与婴幼儿沟通,帮助有需要的婴幼儿穿衣服。</p>
|
<p>⑩换完尿布应将尿布台及垫子用消毒液再擦拭一次,以减少细菌滋生。</p>
|
<p>⑪换好尿布后为婴幼儿洗手。</p>
|
<p>⑫全部清理完毕后,要用洗手液仔细清洗双手再做其他的事。</p>
|
<h3 id="c061">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八</span> 如厕训练的时机 </span
|
>
|
</h3>
|
<p>①一般从1岁半至2岁开始。</p>
|
<p>②婴幼儿有了独立意识,说话喜欢用“我”开始。</p>
|
<p>③纸尿裤能长时间保持干爽。</p>
|
<p>④排便时间有规律。</p>
|
<p>⑤婴幼儿坐得稳,走得稳,弯腰蹲下能再站起来。</p>
|
<p>⑥知道大小便的不同,形成大小便去厕所的概念。</p>
|
<p>
|
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有便的信号,如突然安静下来、表情改变、跳脚、蹲下、拉扯裤子。
|
</p>
|
<p>⑧会用语言、手势告诉大人。</p>
|
<p>⑨会模仿家长或同伴的如厕动作。</p>
|
<p>⑩婴幼儿能听懂指令,会模仿使用便盆。</p>
|
<h3 id="c062">
|
<span class="bk1-h3"><span class="bj2-h3">九</span> 训练如厕 </span>
|
</h3>
|
<h4 class="h4-zt" id="d141">(一)评估婴幼儿的准备程度</h4>
|
<p>
|
一般来说,从2岁左右就应该对孩子开始进行如厕训练,但也有些孩子可能要到4岁才能准备好,保育员要观察其如厕的信号。
|
</p>
|
<h4 class="h4-zt" id="d142">(二)购买合适的便盆</h4>
|
<p>
|
购买适合婴幼儿使用的便盆,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容易清洗、无须骑跨的婴幼儿专用便盆,或给普通马桶加婴幼儿专门的马桶圈,确保婴幼儿能双脚踩地坐稳。
|
</p>
|
<h4 class="h4-zt" id="d143">(三)制订如厕常规</h4>
|
<p>
|
在温暖的季节开始训练,训练要固定时间,可以是早餐后、洗澡前或任何婴幼儿很可能大便的时间。每天让婴幼儿坐在便盆上尝试一次,每次坐便盆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让婴幼儿习惯便盆,把它当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婴幼儿不愿意坐在便盆上,一定不要强迫,可以等几周或一个月以后再试。
|
</p>
|
<h4 class="h4-zt" id="d144">(四)摆脱尿布或纸尿裤</h4>
|
<p>
|
裤子湿了立即换,让婴幼儿习惯干爽的感觉。让婴幼儿不用尿布或不穿纸尿裤坐在便盆上,尽量让婴幼儿明白这是如厕的意思,并能表达出如厕意愿。
|
</p>
|
<h4 class="h4-zt" id="d145">(五)解释过程</h4>
|
<p>
|
向婴幼儿展示怎么处理大便,可请同性别的成人或大孩子示范。如给婴幼儿换纸尿裤时,可把婴幼儿带到便盆处,让婴幼儿坐下,然后帮其解开纸尿裤,把大便扔进便盆。这有助于婴幼儿把“坐下”和“排便”联系起来。把便盆里的大便倒进马桶后,可以尝试让婴幼儿来冲水,教导婴幼儿排便后自己穿裤子和洗手。
|
</p>
|
<h4 class="h4-zt" id="d146">(六)训练独立性</h4>
|
<p>
|
鼓励婴幼儿想排便的时候就用便盆,排便时不给玩具。尝试让婴幼儿在某些时候不用尿布或纸尿裤,把便盆放在旁边。告诉婴幼儿,有需要的话就使用便盆,并且提醒婴幼儿便盆就在旁边。
|
</p>
|
<h4 class="h4-zt" id="d147">(七)尝试穿内裤</h4>
|
<p>鼓励婴幼儿穿内裤。当婴幼儿因穿内裤而受到激励时,将会配合如厕训练。</p>
|
<h4 class="h4-zt" id="d148">(八)开始夜间训练</h4>
|
<p>
|
别让婴幼儿在上床前喝太多水,夜晚不宜中断睡眠强迫婴幼儿大小便,应告诉婴幼儿半夜可以叫成人带其使用便盆,从而减少夜间尿床的次数。此外,把便盆放在婴幼儿的床旁,以便随时使用。
|
</p>
|
<h4 class="h4-zt" id="d149">(九)合理对待退步现象</h4>
|
<p>
|
在婴幼儿如厕成功后给予赞美,如厕训练出现状况时也不要生气或惩罚婴幼儿,要平静地收拾干净,告诉婴幼儿下次试试使用便盆。
|
</p>
|
<h4 class="h4-zt" id="d150">(十)注意事项</h4>
|
<p>
|
开始训练的时间不宜过早,应依照婴幼儿实际发育情况安排训练;不要过多地责怪婴幼儿,要多鼓励;在训练过程中要有耐心、温柔、不指责;注意保护婴幼儿的自尊心和隐私。
|
</p>
|
<h3 id="c063">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十</span> 托育机构如厕的指导流程 </span
|
>
|
</h3>
|
<p>托育机构如厕的指导流程见表2-4-1</p>
|
<p class="img">表2-4-1 如厕环节及具体的要求</p>
|
<p class="center"><img class="img-a" alt="" src="../image/0202-1.jpg" /></p>
|
<h3 id="c064">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十一</span> 辨别异常便并留样 </span
|
>
|
</h3>
|
<h4 class="h4-zt" id="d151">(一)大便异常</h4>
|
<h5 class="h5-zt" id="e115">1.次数及排便量</h5>
|
<p>
|
排便次数因人而异,婴幼儿可每天排便1~5次或几天排便1次,若排便次数突然改变并伴有其他不适表现可考虑是出现了异常情况。
|
</p>
|
<p>
|
排便量与膳食种类、数量、摄入液体量、大便次数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若进食少纤维、高蛋白等精细食物,大便则会量少而细腻;若进食大量蔬菜、水果等粗粮,则大便量较多。当消化器官功能紊乱时,排便量会发生改变。
|
</p>
|
<h5 class="h5-zt" id="e116">2.颜色</h5>
|
<p>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多为金黄色,配方奶喂养儿的大便多为淡黄色,常含奶瓣。</p>
|
<h5 class="h5-zt" id="e117">3.性状</h5>
|
<p>
|
婴幼儿未添加辅食前,大便未成形;增加辅食后,会形成软便。若发生便秘,大便坚硬呈栗子样;若发生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大便为稀水样。
|
</p>
|
<p>
|
①粪便表面有鲜血,血与粪便不混在一起,排便时哭闹,可能是肛门皮肤有裂口。
|
</p>
|
<p>②有脓血样大便且排便次数多,伴有高热,可能是细菌性痢疾。</p>
|
<p>③有红果酱样大便,伴有腹痛、呕吐,可能为肠套叠。</p>
|
<p>④有蛋花汤样大便且便次增加,可能为一般腹泻。</p>
|
<h5 class="h5-zt" id="e118">4.气味</h5>
|
<p>
|
正常大便的气味因膳食种类而异,食肉味重,食素味轻。消化不良、未充分消化乳糖类食物或吸收脂肪酸会产生气体,粪便呈酸性反应,气味酸臭。
|
</p>
|
<h4 class="h4-zt" id="d152">(二)小便</h4>
|
<h5 class="h5-zt" id="e119">1.尿色异常</h5>
|
<p>
|
正常新鲜的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当尿液浓缩时,量少且色深。尿液的颜色还受某些食物、药物的影响,如进食大量胡萝卜或服用核黄素,尿液呈深黄色。在病理情况下,尿液可能有以下几种。
|
</p>
|
<p>(1)橘黄色尿</p>
|
<p>
|
尿色加深呈橘黄色或棕绿色,可见于肝、胆疾病。但服用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sub>2</sub>等,尿液也会呈橘黄色。
|
</p>
|
<p>(2)红色尿</p>
|
<p>尿液呈洗肉水样,同时眼皮浮肿,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p>
|
<p>(3)乳白色尿</p>
|
<p>
|
排出乳白色尿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可见于泌尿道感染。冬天,汗液分泌量减少,从尿中排出的代谢废物增多。若饮水量不足,尿液过于浓缩,排出体外冷却后,原来溶解的代谢废物呈结晶析出,就使尿液变浑,似米汤样,或放置一会儿,在尿盆底部会有一层乳白色的沉渣,虽然是正常现象,但还是需要让婴幼儿适量饮水,以利于体内代谢废物排出。
|
</p>
|
<h5 class="h5-zt" id="e120">2.尿量及排尿次数异常</h5>
|
<p>
|
婴幼儿每天尿量为400~600mL,少于200mL为少尿。刚出生的婴儿每日排尿4~6次,一周后每日增至20~25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1岁时每天15~16次,3岁后每天6~7次。尿量明显减少,眼皮浮肿,常是肾脏疾病的表现;腹泻伴尿量明显减少,是脱水的表现;排尿次数明显增加,憋不住尿,常是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
</p>
|
<h4 class="h4-zt" id="d153">(三)大小便留样</h4>
|
<p>
|
保育员应观察婴幼儿大小便的量、颜色、性状等,及时发现异常,对异常便进行留样。准备干净清洁的容器、橡胶手套,以便收集尿液和粪便标本。保育员应留取中段尿装入密闭的小瓶容器,挑取便盆里最有代表性的大便少许,放入密闭的小瓶容器。整理器具,洗手,记录。正确分析异常大小便,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p>
|
<h3 id="c065">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十二</span> 组织集体如厕 </span
|
>
|
</h3>
|
<p>①保育员应用和蔼的态度提醒婴幼儿如厕。</p>
|
<p>②保育员应提醒婴幼儿排便时不说话,排便时间不超过10分钟。</p>
|
<p>③保育员应逐步培养婴幼儿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最好在晨间)。</p>
|
<p>④保育员应指导婴幼儿对准便盆或马桶大小便,不要排在外面。</p>
|
<p>
|
⑤保育员应帮助年龄小的婴幼儿擦屁股,指导年龄大的婴幼儿自己擦屁股。擦屁股时要从前向后擦。纸要事先裁好并放在盒子里,还要将盒子摆在固定位置,方便婴幼儿自取。
|
</p>
|
<p>
|
⑥保育员应帮助年龄小的婴儿便后穿好裤子,指导年龄大的幼儿自己穿好裤子。在冬季,注意腿部保暖,对个别婴幼儿进行帮助。
|
</p>
|
<p>⑦保育员应提醒婴幼儿便后冲水和按次序洗手。</p>
|
<h3 id="c066">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十三</span> 指导如厕清洁 </span
|
>
|
</h3>
|
<h4 class="h4-zt" id="d154">(一)学习折叠纸巾</h4>
|
<p>
|
擦屁股之前先让婴幼儿练习如何折叠好纸巾,告诉婴幼儿必须用足够厚的纸巾,擦屁股时手指才不会被弄脏。可以让婴幼儿先练习擦鼻子、擦桌子等,让他们学习擦的动作。
|
</p>
|
<h4 class="h4-zt" id="d155">(二)掌握“干净”的概念</h4>
|
<p>
|
可以在活动中把“干净”这个概念放到故事中,用角色来引导婴幼儿注意自身卫生。例如,可以编一个不擦屁股的胖胖熊的故事,故事中胖胖熊总是不好好擦屁股,最后变得臭臭的,谁也不喜欢它。通过这个故事,让婴幼儿懂得要爱干净。
|
</p>
|
<h4 class="h4-zt" id="d156">(三)开展模拟训练</h4>
|
<p>
|
把大米粥涂在玩具娃娃的屁股上,让婴幼儿先折叠好卫生纸,然后试着去擦,遵循“从前到后,不要太用力”的原则,擦一次折叠一次纸巾,如果折叠纸巾2~3次后还擦不干净,则换新的纸巾继续擦,直到纸巾上没有污物痕迹为止。
|
</p>
|
<h4 class="h4-zt" id="d157">(四)进行实战练习</h4>
|
<p>
|
指导婴幼儿尝试自己擦屁股,在确定婴幼儿能自己完全做好之前,保育员可以和他们约定,允许自己在他们擦完之后检查一下。这时候,可以趁机帮他们擦干净。同时,要多鼓励婴幼儿,注意保护婴幼儿的自尊心。
|
</p>
|
<h4 class="h4-zt" id="d158">(五)便后冲水</h4>
|
<p>
|
指导婴幼儿如厕、擦屁股结束后,冲水清洁马桶,如果是可移动便盆,由保育员清洗便盆。
|
</p>
|
<h4 class="h4-zt" id="d159">(六)便后洗手</h4>
|
<p>指导婴幼儿在完成所有的如厕活动后做好手部清洁,预防疾病的发生。</p>
|
<h3 id="c067">
|
<span class="bk1-h3"
|
><span class="bj2-h3">十四</span> 便器清洁消毒 </span
|
>
|
</h3>
|
<p>
|
婴幼儿每次大便后都要清洗消毒(日常用)便盆,婴幼儿每次小便后都要对便盆进行清洗;每日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将便盆消毒两次,消毒时水面应高于物面。
|
</p>
|
<h4 class="h4-zt" id="d160">(一)坐便器的清洁消毒</h4>
|
<p>
|
物品准备:马桶刷、小水桶、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两块抹布、橡胶手套。
|
</p>
|
<p>
|
操作步骤:用马桶刷刷净马桶里侧,冲洗一下。将经消毒的干净抹布浸湿、拧干,然后依次从上到下,即按照水箱—马桶盖外侧—马桶盖里侧—马桶圈上面—马桶圈下面—马桶底座的顺序进行擦拭。每擦一个地方搓洗一下抹布。马桶消毒用同样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应先用消毒液擦拭,20分钟后再用湿毛巾擦拭干净,消除消毒液残留。
|
</p>
|
<h4 class="h4-zt" id="d161">(二)沟槽便池的清洁消毒</h4>
|
<p>
|
配制浓度为10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倒入便槽内,按照便池内槽侧壁—便池内槽底部的顺序刷洗,最后按下便池冲洗按钮,冲洗沟槽。小便池消毒时,使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消毒,用专用抹布进行擦拭,消毒液留置30分钟后,用干净抹布擦拭,去除残留消毒液。
|
</p>
|
<div class="bk-tx">
|
<p class="left"><span class="bj3">学习反思</span></p>
|
<p class="hr"></p>
|
<p class="hr"></p>
|
<p class="hr"></p>
|
<p class="hr"></p>
|
<p class="hr"></p>
|
</div>
|
</div>
|
</template>
|